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是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这种方法是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很多代数公理、定理都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实现证明,也称为“无字证明”.如图,是圆的直径,点为圆心,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且.过点作垂直于的半弦,连接,过点垂直于点,则根据该图形我们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08-13更新 | 56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渭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文科数学试题
2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步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当时,
B.当时,的最小值是2
C.当时,的最小值是
D.设,且,则的最小值是
2023-08-10更新 | 51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3 .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其中“弦”指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现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矩形,若其中一个三角形“弦”的长度为,则该矩形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023-08-02更新 | 4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4 . 在中国,周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为(       
A.B.12C.D.
2023-07-25更新 | 4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为,其中,这个公式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根据材料解答:已知中,,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B.C.3D.
2023-07-12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6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励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若,则B.若,则
C.若,则D.若,则
7 . 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人应是我国西周时期的数学家商高,根据记载,商高曾经和周公讨论过这个定理的有关问题.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则当这个直角三角形周长取最大值时,其面积为(       
A.B.1C.2D.6
8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论割圆术”中有:“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盒体而无所失矣.”它体现了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比如表达式(“…”代表无限次重复)可以通过方程来求得,即;类似上述过程及方法,则的值为(       
A.B.C.7D.
2022-11-26更新 | 908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理科数学试题
9 . 早在西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知道算术中项,几何中项以及调和中项,毕达哥拉斯哲学家阿契塔在《论音乐》中定义了上述三类中项,其中,算术中项,几何中项的定义与今天大致相同,而今我们称为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为正数ab的几何平均数,并把这两者结合的不等式叫做基本不等式,下列与基本不等式有关的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的最小值为1
C.若,则的最小值为
D.,则的最小值为2
10 . 数学里有一种证明方法叫做Proofswithoutwords,也称之为无字证明,一般是指仅用图象语言而无需文字解释就能不证自明的数学命题,由于这种证明方法的特殊性,无字证明被认为比严格的数学证明更为优雅.现有如图所示图形,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点为斜边的中点,点为斜边上异于顶点的一个动点,设,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A.B.
C.D.
2022-10-12更新 | 936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理科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