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测量动摩擦因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2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细线,刻度尺等。

(1)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应使用___________(选填“8V”或“220V”)交流电源
(2)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钩码放在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打点开始,依次标注0、1、2、3、4、5、6,测出位置0到位置2、位置4、位置6间的距离分别为x1=2.70cm;x2=5.82cm;x3=9.36cm。已知打点周期T=0.02s,则木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
(3)将木块凹槽中的钩码逐个添加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个数n,测得相应的加速度a记录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作出an图像___________,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可求得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60

1.30

1.96

2.62

3.30

n/个

6

7

8

9

10

(4)实验中若木板未调节水平,右端偏高,则μ的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选填“>”、“<”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 . “天问”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

(1)该实验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时,某同学打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来,图中的数字为对应的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位同学将小车更换为物块,直接利用图甲的装置做实验(长木板水平),得到多组力传感器示数F和物块加速度大小a的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由图像可求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 为了测量滑块和某种材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情景∶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光滑圆弧半径为,最低点A与用待测材料制成的水平轨道相连,距离A处的B点有一个固定挡板。现将质量为的滑块由四分之一圆弧轨道顶端静止释放,滑块仅通过A点一次与挡板碰撞后停在距B位置处,滑块和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
(1)滑块到达圆轨道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滑块与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

2024-04-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八)物理试题
4 .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动摩擦因数的测量,一斜面体的顶端与桌面等高,并紧靠在一起,弧形槽固定在桌面上,槽的底端与桌面相切,物体由弧形槽的最高点无初速释放,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离开桌面,经过一段时间落在斜面体上,测量出弧形槽的底端到桌面边缘的距离s,物体在斜面体上的落地点到桌面边缘的距离为L。改变弧形槽的固定点,物体仍由弧形槽的最高点无初速释放,重复操作,得出多组sL的实验数据,利用得到的数据描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物体每次由弧形槽的最高点无初速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为了完成实验,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
A.物体的质量B.斜面体的倾角
C.弧形槽的半径D.释放点到桌面的高度

(3)根据数据得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则动摩擦因数为______。(用已知量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5 . 下图是一款能显示转速的多功能转动平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平台测量正六边形螺母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1)用游标卡尺测量螺母宽度________,再将螺母置于转盘上,进而测量出螺母做圆周运动半径R
(2)缓慢调节转动平台转速至螺母恰好滑动,读出此时平台转速n。则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达)改变螺母位置多次测量求出的平均值。
(3)有同学认为很难准确判断螺母恰好运动时的状态。于是他们提出了另一个探究方案。在螺母上固定一个无线力传感器(螺母和传感器总质量)并用轻绳连接传感器与转轴。调节平台转速,测出五组数据如下表所示:他们在坐标纸中已经描出四个实验点,请将剩余一个点在坐标纸中描出,并画出图像。(      )
组数
物理量

1

2

3

4

5

绳子拉力F(N)

0.40

0.45

1.00

1.71

2.58

转速n(r/min)

60

90

120

150

180

转速平方n2(r2/s2

1.0

2.3

4.0

6.3

9.0

①根据绘制图像可测定六角螺母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在平台加速转动时,就进行测量读数,则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5更新 | 5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6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滑块与滑板的动摩擦因数。滑板水平固定,左端固定一个弹簧,弹簧原长时右端为O点,在O点右侧标注A点、B点,在B点处安装一光电门。滑块正中固定一遮光片后去压缩弹簧到C点,静止释放,记录AB的距离L、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已知遮光片宽为d,重力加速为g

(1)滑块通过B点处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_
(2)保持A点不动,多次移动B点和光电门,每次滑块都将弹簧压缩到C点后释放,测量各次AB的距离L、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则作出的图像是___________;
A.B.
C.D.

(3)如果算出图像的斜率大小为k,则滑块与滑板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致远级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物理试题
7 . 甲、乙同学均设计了测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置于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的长直木板,B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的物块,C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个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细绳水平,实验时用力向左拉动A,当C的示数稳定后(B仍在A上),读出其示数F,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填“A与B”或“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A、B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长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滑轮间的细绳水平,实验时,多次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光电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多组测力计示数F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在坐标系中作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b,因乙同学不能测出物块质量,故该同学还应该测出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x。根据所测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的质量为______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_____。(用kbxg表示)
2024-04-03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一模理综试题-高中物理
8 . 某小组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斜面倾角是否对动摩擦因数产生影响。所用器材有:绒布木板、滑块、挡光片、米尺、游标卡尺、光电门、倾角调节仪等。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宽度d,示数如图(b)所示。该挡光片宽度_________mm。

(2)调节并记录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让装有挡光片的滑块从木板顶端下滑。记录挡光片依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求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速度大小。某次测得,则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推导滑块与线布间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可得______(用和重力加速度大小表示),利用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值;
(5)改变进行多次实验,获得与对应的,并在坐标纸上作出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4)根据上述实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得到的结论为______
2024-04-02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理综物理试题
9 . 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放置的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滑块(含遮光条)的质量
②测量动滑轮悬挂的重物的质量
③安装装置,让滑块从水平长木板上固定位置点由静止释放,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和力传感器的示数
④更换动滑轮悬挂的重物,重复步骤②③;
⑤以为纵轴、为横轴,作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其中已知。

(1)以上实验步骤中,多余且没有必要的一步是第_________步。(填序号)
(2)去掉多余步骤后,滑块与水平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_(用题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若实验时水平长木板左侧略高,则的测量值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其真实值。
2024-04-01更新 | 4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物理(四)
10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长木板水平固定在桌面上,长木板左侧固定挡板上栓接一轻质弹簧,长木板上MN两点正上方分别安装有光电门1、光电门2,带有遮光片的滑块靠近轻质弹簧放置在长木板上。实验开始前,测得遮光片的宽度为dMN间的距离为b

(1)实验时,向左推动滑块压缩轻质弹簧到适当的位置,松手后,滑块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经过光电门1、光电门2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依次记录下遮光片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为__________,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__________
(2)该同学通过改变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多组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的数据,并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拟合图线,得到的图像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A.B.
C.D.

(3)根据上述得到的最合理图像、图像与横轴的截距绝对值为a,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汉阳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