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向心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在“天宫一号”的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平做了一个有趣实验,如图所示,在T形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钢球。设小球质量为m,细绳长度为L。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小球在拉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小球运动的周期为T,由此可知(  )

   

A.小球运动的角速度B.小球运动的线速度
C.小球运动的加速度D.细绳中的拉力为
2022-04-19更新 | 1725次组卷 | 17卷引用:第六章 圆周运动 章节测试卷(A卷)(备作业)-【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备课系列(2019人教版必修2)
2 .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必须等于零B.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
C.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可能变化D.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2022-04-15更新 | 40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3 . 如图,广州塔摩天轮位于塔顶450m高空处,是世界最高的摩天轮。摩天轮由16个“水晶”观光球舱组成(相邻两个观光舱间距离相等),沿着与水平面夹角为α的倾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质量为m的游客坐于观光球舱中,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为ω,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游客的线速度大小为ωr
B.相邻两个球舱经过同一位置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C.游客所受的合力始终为
D.游客所受球舱的作用力大小始终不变
4 . 如图甲所示,用一轻质绳拴着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一切阻力),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其Tv2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A.轻质绳长为
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C.当时,轻质绳的拉力大小为
D.当时,小球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
5 . 如图所示,放于竖直面内的光滑金属细圆环半径为R,质量为m的带孔小球穿在环上,同时有一长为R的细绳一端系于球上,另一端系于圆环最低点,绳上的最大拉力为2mg,当圆环以角速度ω绕竖直直径转动,且细绳伸直时,则ω可能为(  )
A.B.
C.D.
2022-04-07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分类选编:多项选择题
6 .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相同小球ab由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悬挂在小棍c上置于内壁光滑的倾斜细玻璃管内,小棍c固定在管口。玻璃管内径略大于小球直径,玻璃管固定在一转动装置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可以绕过底端O的竖直轴以角速度转动。小球ab之间、小球bO之间的距离均为l。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当时,ab间的细绳拉力为0
B.当时,ac间的细绳拉力为0
C.当时,ab间的细绳拉力为0
D.当时,ac间的细绳拉力为0
7 . 如图所示,光滑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杆以O为支点绕竖直线旋转。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杆上可沿杆滑动,当杆的角速度为ω1时,小环旋转平面在A处;当杆角速度为ω2时,小环旋转平面在B处,设环在AB两处对杆的压力分别为N1N2。则有(  )
A.B.
C.D.
8 . 某实验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滑块套在水平杆上,随杆一起绕竖直杆做匀速圆周运动,力传感器通过一细绳连接滑块,用来测量向心力F的大小。滑块上固定一遮光片,宽度为d,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光电门可测量滑块的角速度ω。旋转半径为R,每经过光电门一次,通过力传感器和光电门就同时获得一组向心力F和角速度ω的数据。

(1)某次旋转过程中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为△t,则角速度ω=________
(2)以F为纵坐标,以________(填“”“”“”或“”)为横坐标,可在坐标纸中描出数据点作一条直线;
(3)该小组验证(2)中的表达式时,经多次实验,分析检查,仪器正常,操作和读数均没有问题,发现示数F的测量值与其理论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9 . 如图所示,一小球用绳OAOB拉住,OA水平,OB与水平方向成60°角。则(  )
A.剪断O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
B.剪断OB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cos60°,方向水平向左
C.剪断O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tan60°,方向竖直向下
D.剪断OA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sin60°,方向水平向左
2022-03-11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0 . 甲、乙两同学来到溜冰场做圆周运动实验。他们的质量分为。实验时两人面对面拉着弹簧秤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两人相距(可以简化为质点间距离),弹簧秤的示数为,地面摩擦忽略不计,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人运动的________(选填“线速度”或“角速度”)相同,两人的运动半径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
(2)由已知数据,可求得甲的运动半径为________m,甲运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_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