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咏史怀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朱仙镇

李梦阳

水店回冈抱,吞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注】①朱仙镇:位于开封市西南部:据传,岳飞在朱仙镇被宋高宗赵构以12道“金字牌”召回。②水店:指朱仙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朱仙镇的地理环境,“抱”“滚”生动地写出了山环水绕、水流湍急的特点。
B.颔联构思精巧,描写了“战场”“遗庙”两处景物,与首联之景远近结合,富有层次。
C.颈联写岳飞撤军时泪洒疆场的情景,“孤村”“日暮”及笳声衬托了其孤独失意的形象。
D.尾联直抒胸臆,高度赞扬了岳飞矢志报国,戎马一生只为维护中华一统的民族精神。
2.有人认为,本诗颔联与杜甫《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一二联以描写为主,三四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C.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
D.“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2.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桃源行

王安石

望夷宫①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②,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③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注】①望夷宫:秦国宫名。②商山翁:指“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③重华:指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化用“指鹿为马”了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
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C.“春风”一句表达了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
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角度叙述的。
2.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8-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②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③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④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战乱使人民苦不堪言,山“空”庭“荒”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写照。
B.秋风虽劲,落日虽残,却更显禹庙的巍然独峙、庄严肃穆,令人敬慕。
C.这首咏史怀古诗,旨在歌颂禹公而忘私、严明法度、民族至上的精神。
D.本诗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语言凝练,章法严谨,气象宏丽。
2.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本诗写景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2022-07-14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述怀(节选)

魏征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魏征投奔唐朝之后,准备出关去山东招降瓦岗军残部之前,所以此诗又名《出关》。②九逝魂,这里指旅途遥远而艰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准备出关去山东之前,前四句的景物描写是虚写,想象了出关后征途的艰险景况。
B.唐王以国士之礼相待,诗人要报其知遇之恩,故面对荒凉的沿途景象和艰辛的旅途,诗人并不感到担心害怕。
C.九、十两句赞美重诺守信行为:诗人借此表达要像季布那样,一诺千金;像侯赢那样践言而舍生。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景物描写意境雄浑,情感抒发悲壮而不消沉。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因革新失败,刘禹锡被朝廷贬谪,先后置于朗州、连州、夔州及和州等地。此诗作于由夔州刺史赴任和州刺史途中。②王浚:晋益州刺史。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③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一“下”即“收”,表现了胜利者摧枯拉朽的气势。
B.颔联写眼前所见之景,“铁锁沉江底”“降幡出石头”,写出了双方的强弱对比、战争的方式和结局。
C.“山形依旧枕寒流”,诗句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景象,又寓情于景,蕴含丰富。
D.本诗将历史、景物和情感糅合在一起,三者相映相衬,营造了苍凉的意境,给人沉郁顿挫之感。
2.诗歌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陈朝官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通风雨则飞,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陈朝却已末日来临,隋军直逼景阳官,金陵由盛转衰。
B.前两联首先追述前朝历史,然后补写眼前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蕴含的历史教训。
C.本诗中间两联既直观描述,又委婉倾诉。现实与传说并序,形象丰富多彩,气氛神秘莫测。
D.除了抒发金陵繁华一去不复返的慨叹,诗人还在尾联展现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期许。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①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②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③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未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紫泉宫”是宫殿名,此处代指隋炀帝在长安的宫殿,照应标题“隋宫”。
B.第四句诗人想象隋炀帝的游船会走到天涯,是以他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
C.第五句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
D.尾联诗人以假设、反诘的语气,讽刺隋炀帝观赏《后庭花》舞蹈的行为是亡国之因。
2.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处于同一时代的李商隐在诗中也有类似表达。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经五丈原【唐】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释:①柳营:即细柳营,西汉治军有方的周亚夫屯兵之地。②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③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魏入蜀时,劝刘禅降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经过五丈原时举目而望所见到的雄壮铁骑逼近中原的场景。
B.“下国卧龙空寤主”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均一字传神。
C.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寓褒贬之意于历史事实之中,含蓄蕴藉。
D.温庭筠这首诗寄情抒愤、感慨深切,诗风不同于其秾艳、华丽的词风
2.本诗是诗人经过五丈原时为怀念名相诸葛亮而作,诗中交织着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诗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富水驿

杜牧

益戅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本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味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