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①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注]①琪树:仙境中的玉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赠诗胡公直接表达求取白鹇之意,“双白璧”极言白鹇价值之高,也表明诗人心意之殷切。
B.最后两句与开头呼应,诗人再次恳求胡公割爱相赠,最好把白鹇装在笼子里,让仆人带回来。
C.“玩之坐碧山”为虚写,诗人想象自己在青山中与白鹇融洽无间地玩耍,意在以此打动胡公。
D.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开头四句均有“白”字,却不显啰嗦,且富有独特的美感。
2.古代文人有寄情于物的传统。诗中对白鹇的描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注华严法界观》,唐代杜顺述,宗密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诗歌中间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酒店或茶馆的招牌。②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③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诗人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到岳阳楼游玩,着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风景虽好,但诗人心事重重,为自己的仕途而担忧,所以面对美景兴致不高。
B.首联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融人那苍茫的莓色中,不动的帘旌,迟落的夕阳,引发诗人丰富的遐想。
C.颔联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平添了厚重的历史感,融人了些许怅惘之情。诗人的形象不经意地出现在诗中,他在思索在徘徊。
D.颈联诗人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呐喊。“万里”和“三年”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抒情,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2.诗歌尾联点明了情感,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的“悲”情。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这首词约作于1066年春,东坡迎春景而思念妻子,遂作此词。②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下列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薄云在和风下贴着水迅疾飞动;天气初晴,新燕争相衔泥筑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B.第三句将自己比作多病的沈约,情感从明快转为阴郁;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之美。
C.尾句运用移情手法。作者将一腔深情移植到落花上,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情意的知己。
D.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风格不相同,它运用多个意象和手法,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
2.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1-29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京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
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
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
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①高枕:扬雄《解嘲》:“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②绝塞:与后面的“南方”均指白帝城。③屈原被放逐江南,形容憔悴。他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招魂》以振作他老师的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黄昏时雨过天晴的景色。
B.诗题为“返照”,诗中仅第三句写返照,此诗只是拈二字为题,不是专咏“返照”。
C.石壁翻倒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云遮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
D.诗人年老多病,况身在遥远的边塞,感伤时事,只好早早闭门高枕,颇有无奈之感。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是(     
A.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理解为词人的孤傲清高。
B.“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这一句在修辞上使用了设问的手法。
C.“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如是写人,指人的年华逝去。
D.这首词篇幅很短又通俗易懂,但它包含的意思却极为丰富、深刻。因此,我们说它言近旨远,辞浅意深。
2.请鉴赏本词“夜夜人青溪,听读《离骚》去”的妙处。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作于开成4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①香炉违伏枕②,山楼粉堞③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画省:尚书省,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诗中指诗人值守左省事。②伏枕:指卧病在床的人。③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让古城夔府沉浸在“落日”的凄冷氛围中,寄寓诗人沦落天涯的悲戚之情。
B.“每”字的运用,在时间维度上拓展了诗歌意境,将自己眷顾长安之情写得深切感人。
C.“奉使”句是说跟随使者行船返回故乡,但“虚”字给予否定,怅然之情溢于言表。
D.以“画省香炉”遥忆往事,以“伏枕”写现实,虚实构成反差,鄙薄功名之心立现。
2.请从对比和景情关系角度,对尾联加以赏析。
2020-07-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A卷)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

欧阳修

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

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

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

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用典,表达出作者对杨君才华的欣赏。作者热情接待,而杨君却归家心切。
B.杨君及第,家中父母亦倍感荣幸。二者相互映衬,既写还乡之乐又写献寿之荣。
C.尾联写作者既理解杨君急切的归意,又劝杨君要不忘朋友情谊,莫惜停船倾酒。
D.全诗有不舍,有感伤,有欣赏,有羡慕,有理解,有劝留,多种情感真实交互。
2.全诗以写惜别为主,而颈联却着意写景,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