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尽”“万里赊”写出乡思的绵长与故乡的遥远,“仍”透露出不得已滞留他乡的无奈与凄凉。
B.颈联中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昏黄的孤灯,时而掉落的灯花,暗示主人公长夜难眠,凄凉寂寞。
C.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从时空的角度,突出离家之久、漂泊之远,从而点出岁暮不得归的原因。
D.全诗写除夕之夜诗人由坐到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全诗直白晓畅,而又深情绵邈。
2.请简要鉴赏颔联两句的艺术手法。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③茂陵:汉武帝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初见汉使时悲喜交加而情难自禁,下句由人到景,描写“古祠高树”渲染一种肃穆苍凉的氛围。
B.颔联上句诗人想象苏武在寂静的夜晚,望着大雁的身影消失天边,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故国音讯断绝的史实。
C.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中“回日”形容楼台极高,日神都为之掉头。该句写苏武归汉时,楼台依旧,武帝已逝,物是人非。
D.尾联写苏武归汉后封侯受爵,但长眠茂陵的汉武帝却再也无法见到这一幕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先皇。
2.本诗历来被认为是刻画苏武白发丹心汉臣形象的佳作,请结合诗歌内容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本诗。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寓壶源僧舍三绝

[宋]吴儆

其二

闷来掩卷已三更,风露涓涓月满庭。

闲扑流萤冲暗树,危梢点点堕寒星。

其三

归来闭户还高枕,窗隙微通月影斜。

风急忽惊乌鹊起,空阶簌簌堕松花。


注释:淤“壶源僧舍”是寄居的处所。“僧舍”即佛寺。原诗三首,第一首写独坐夜读《离骚》。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二写诗人被《离骚》打动,掩上书卷,时至午夜,依然思绪万千,不能入眠,于是步入庭中,展现在眼前的是“风露涓涓月满庭”的夜景。
B.其三写诗人回到室内,“闭户”“高枕”。从全诗看,“高枕”在此表示“安卧无忧”之意。以下写景,以三个诗句细写安卧之后的所见所闻。
C.两首绝句以一大半篇幅写景,景又着重在光与声的描绘上。诗人通过多种手法来写光:以“月满庭”“月影斜”直接描绘月光的澄澈;用动词“流”来形容萤光的飘流无定。
D.两首绝句中的叠词颇具特色。“簌簌”用来绘声,增加了声音的质感;“涓涓”“点点”用来绘形,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性。
2.简要赏析这两首绝句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2021-05-17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籯: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②《三国志》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比喻子孙有才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用鲜明的对比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
B.颔联承上,诗人既赞颂了胡逸老的高贵品格,又借典故表达了美好祝愿。
C.颈联一个“出”字,化动为静,手法巧妙,与“两山排闼送青来”异曲同工。
D.尾联总收全诗,闲逸中观山水,山水之气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清无滓。
2.“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先以反诘语气感慨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足。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前两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4-24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镇(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望雪相似”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京城月色明亮,放眼望去,月光皎洁如雪的景象。
B.“遥想”透露出怀人的意味,而“正如此”则真实呈现了洛阳的月光像京城一般洁白。
C.“知君当此夕”两句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和自己一样,遥望思念远在越州的元微之。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的情状。
2.本诗通俗易懂,如同白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

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想去年重阳情状,叙写今日重阳境况,言语之中包含了万千感慨。
B.第三句用拟人手法,“不相放”有不饶人之意,加一“苦遭”意味更深。
C.第四句“黄花”点题,并与上句中“白发”形成对比,故曰“羞见”。
D.尾联追忆十年前唐明皇与杨贵妃之事,抒发昔盛今衰之感,不禁为之断肠。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唐•史俊

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树出禅林。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

翠色晚将岚气合,月光时有夜猿吟。经行绿叶望成盖,宴坐黄花长满襟。

此木尝闻生豫章,今朝独秀在巴乡。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

会待良工时一眄,应归法水作慈航。


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京兆尹严武被贬,任巴州刺史时作《题巴州光福寺楠木》诗。史俊官至监察御史,后被贬巴州刺史,追和本首,又名为《寄严侍御楠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二句的“亭亭”跟周敦颐《爱莲说》“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意思相同。
B.诗歌第五、六句视听结合写楠木生长环境的深幽黯淡凄清。
C.诗歌第七、八句用鲜明的色彩词写楠木叶如盖花满枝的秀美。
D.本诗题写楠木,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寄意,借物抒怀。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04-16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②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写鱼儿游于渌水,翔鸟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以乐景衬托哀情。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请问诗歌表达出了哪些情感?
10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①遮掩窗儿黑。


注释:①亏伊:也有版本作“生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按照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写景,视觉、听觉巧妙交织,营造了凄清冷落的气氛。
B.“一片伤心白”中“白”字,既是月光在夜空洒落的真切写照,也衬托出词人思友怀乡的愁绪。
C.“蟋蟀灯前欺病客”一句,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两句,不及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孤凄。
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可谓精妙,请简要赏析。
2021-04-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十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