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到如今量质齐升、版权输出至众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中国童书的创作和出版备受瞩目。这既依赖于高质量的创作和设计,也得益于多样化的国际出版合作。扬帆出海的中国童书,有信心让市场检验影响力和传播力,有信心赢得国外小读者的喜爱。

屡获大奖,中国童书受海外瞩目

不久前,一本中国原创童书被列入英国《金融时报》“2019最佳童书”。由陈佳同创作的《白狐迪拉与月亮石》是国际知名出版人巴里·坎宁安引进的第一本中国原创童书,他说:“这本书和作者陈佳同让我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中国叙述故事的独特文化魅力。”目前“白狐迪拉”系列图书的版权已输出到英、美、法、德等国。

中国童书屡获大奖,受到外国出版商的青睐。在博洛尼亚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书展上,中国童书出版企业的展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展商。英国著名童书出版社尤斯伯恩出版公司总经理皮特·尤斯伯恩曾对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说:“我把我们的员工都放到中国展台上,希望让他们了解中国童书市场。”这说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更加受到关注,中国童书更加引起了国外出版公司的重视。

量质齐升,引进和输出逐渐平衡

从主要引进海外童书,到如今中国童书输出国外,“走出去”与“引进来”正逐渐走向平衡。

我国庞大的市场需要大量优质童书。 此前,引进版童书曾是中国童书出版行业的热点。如今,童书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中发展快、效益好、竞争激烈的版块之一。全国580余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从事童书出版,每年印制童书近9亿册,品种多达2.3万余种。201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与斯洛伐克的奥拉出版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者曾拿着样书请资深科普出版人审阅,结论是:“这本中国百科全书内容扎实可信、质量上乘。”该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主任马丽娜说,近年来我国童书进步明显,外方之所以看好《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最主要的还是看重其品质,现在我们的图书走向国外完全按照国际版权交易规则来做,让图书接受市场的检验。

多种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童书“走出去”呈现多种渠道、多种模式并存的新景象。除了版权输出,中外合作创作、开设海外分社等新形式也日渐兴起。

天天出版社目前正与挪威一家出版社合作开展“中挪图画书共创项目”,双方各派出3位作家和3位插画家,两两合作创作6本图画书,同时在各自国家出版。“之所以采用中外合作创作,一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市场和读者需求,二是为了取经,看人家是怎么创作和运营的。”天天出版社社长张昀韬说。挪威出版人斯韦恩也表示,“图画书共创”的方式使中挪两家出版社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文化合作。中外合作创作把双方优势集中起来,更有益于中国童书提升质量、开拓国际市场。《白狐迪拉与月亮石》的封面及插图,就由西班牙著名插画师绘制,将书中的奇幻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

如何继续扩大中国童书影响力、加深中外合作?白冰认为,要让国外读者更多关注中国图书,中国出版界还应加强与对象国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每次国际书展都可以请使领馆帮助,约请当地媒体参加,利用媒体增加在当地读者中的知名度。张俊显建议,中外合作中要注意选择能进入当地图书发行主渠道的合作方。正是由于与日本一家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合作,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童书才得以顺利进入成熟稳定的发行渠道。

(摘编自张贺《中国童书,赢得国外小读者》,人民日报2020210日)

材料二:

数据显示,中国原创童书与引进版童书的比例基本保持在3:7。尽管我们一直追求让童书“引进来”与“走出去”达到平衡,但在竞争越发残酷的态势下,为快速抢占市场,很少有人愿意好好创作、打磨自己的精品,而是热衷于引进,经过简单“勾兑”就投向市场。此外,缺乏优质原创人才也是国内童书原创不足的掣肘因素。一些出版社表示,做原创童书就是赔钱买卖。各年度童书畅销排行榜中鲜有新书,基本都是出版两三年甚至更久的老书。新书入榜难也打击了优质原创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一般原创作者往往会因“耗不起”而流失到其他创作领域。多年来,我国童书还存在着选题重复、跟风模仿、同质化出版的问题。有报道称,在网络书店搜索《妈妈不是我的佣人》,会出现《爸妈不是我的佣人》《父母不是我的佣人》甚至同名图书等10个不同品种。

可以说,对进口依赖强、国内原创作品不足、结构单一等问题,是当前我国童书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中国童书出版要完成从“中国加工”到“中国制造”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相关部门到出版社、创作者等,都要围绕种种问题,切实完善顶层设计,注重培养创作人才,为童书原创提供充足的发展后劲,这样才能更多地振兴原创,走向海外。

(摘编自何勇海《理性看待中国童书“走出去”》,中国作家网20203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凭借高质量的创作和设计,近年来中国童书扬帆出海,版权输出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外读者的喜爱。
B.在国际知名出版人巴里•坎宁安的推介之下,陈佳同创作的“白狐迪拉”系列图书的版权已输出到英、美等国。
C.天天出版社与挪威一家出版社合作开展“中挪图画书共创项目”,对中挪童书提升质量、开拓市场都很有益处。
D.中国的童书作家们总是热衷于引进国外童书,经过简单“勾兑”就投向市场,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需抢占市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童书越来越引起国外出版公司的重视,从而使中国童书屡获大奖,也使之在国际书展上颇受欢迎。
B.我国童书需求量极大,绝大多数出版社从事童书出版,而这正是童书出版业竞争极为激烈的原因之一。
C.欲使中国童书更好地走出去,中国出版界在推介中国的童书时应该联系国外的新闻媒体,借助其宣传。
D.在网上搜索《妈妈不是我的佣人》,会发现同名或类似名字的图书多种,说明同质化出版现象很严重。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家长们渐渐意识到童书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品德培养有很大帮助,从而常为孩子购买。
B.《草房子》《青铜葵花》《凤鸽儿》等儿童文学作品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功。
C.真正的原创作品必须经得起翻译,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品经得起翻译。
D.原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认为中国童书要走出去,必须解决原创作品少的问题。
4.材料一在论证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两则材料所持有的对中国童书的主要观点有何不同?对此应怎样理解?
2021-04-19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适应性训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入侵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英国的科研人员首次提出来的。微塑料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很多形态,由于体积小,肉眼常难以辨别。微塑料多见于各种海洋生物,主要存在于鱼类的组织器官中。2015年,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认为,海洋中微塑料与大型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相同。2018年1月,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的科考队员在南极鲍威尔海盆中,发现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依据微塑料来源,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指在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这些微小的塑胶颗粒,被众多洗护产品用来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风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塑料耐用、成本低、可塑性高,已经广泛使用在工业及日常用品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普通的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只会碎裂成更小的塑料碎片,这些都是微塑料的来源。有关资料显示,海洋中大约有80%的塑料碎片来自陆地的污染,还有20%来自船舶的活动。据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亿件,至少25万吨的塑料浮在海洋中。

微塑料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按照常理,应该是经口进入人体的,我们食用的海产品、饮用的瓶装水等,可能是人体内微塑料颗粒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食物中,甚至饮用水、海盐、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如此严重的微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大量微塑料会对健康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关心的问题,许多机构和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7年的调查认为,人体摄入的微塑料90%以上不会被人体吸收,微塑料可能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也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A】大部分随粪便排出,【B】仍会有少量存留在体内,长期蓄积下来,【C】可能造成危害。这是因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微塑料这个载体,将病原微生物带入人体。

有研究表明,直径小于20微米的塑料颗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些细小的颗粒,对人类可能是有害的。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水、食用海产品所摄取的微塑料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从源头减少微塑料势在必行。

(取材于纪光伟的同名文章)

1.在文中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但是        B.因为       所以        
C.尽管       所以        D.尽管       但是        
2.下列有关“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塑料体积微小,肉眼难辨,且发现较晚,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关注。
B.2018年南极地区发现微塑料,说明微塑料的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C.微塑料广泛地存在于工业及日常用品中,对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D.微塑料经口进入人体,因此防止“病从口入”,即可避免微塑料的危害。
3.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塑料的形态——微塑料来源——如何进入人体——对人的危害
B.整体介绍微塑料——来自何方——如何进入人体——对人是否有害
C.微塑料的形态——来自何方——微塑料的特点——对人是否有害
D.整体介绍微塑料——微塑料来源——微塑料的特点——对人的危害
4.学校将开展“阻止微塑料入侵”主题宣传活动。作为本活动的宣传员,请你依据本文内容,说明以此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理由。
2021-01-09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题(9月)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轫于此。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

在西方文学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

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生态诗歌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现代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现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

阿尔贝特·史怀哲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他在《沙乡年鉴》中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出了“荒野转向”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荒野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相亲的诗意愿景。

现代生态文学是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回应,是文学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它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它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

在中国,生态文学有悠久历史。从古代生态文学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自然日渐疏离同工业文明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人类要有清醒认识和应对策略。
B.中国作家以各自独特视角、艺术表现和全方位的生态情怀,表现了共同的生态主题。
C.要想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依靠现代生态文学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审美解答。
D.中国古代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缺少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的理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人类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作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就不高,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生态文学。
B.基于提升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上策,某种程度能化解精神、文化等危机。
C.生态是物质的,人类的生存生活离不开它;而生态文学是精神的,它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它也呈现出美学价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所摘诗句、文句不属于生态文学的一项是(       
A.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B.越一小岭,始见平畴,水田漠漠。(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C.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郦道元《水经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代生态文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祥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④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节选自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第①②两段划线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简要回答。
2.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文艺要反映生活,但文艺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茅盾说过:‘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出自东汉王充的《论衡·佚文》,在这两句话之前,还有几句话,“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连贯起来理解,王充认为,文人写文章,并非为了显示辞藻的华丽,而是记录人的行为,传播人的声名。为善的人希望得到记载,所以不断努力为善;邪恶的人害怕被记载,也就尽量节制恶行。因此,“文人之笔”,能够起到“劝善惩恶”的积极作用。  王充的这段话,不仅表达了文学要“劝善惩恶”、有益于社会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中国文学的传统。

在王充的时代,能够读书识字、“调墨弄笔”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后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文人作为一个阶层人数越来越多,但相比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仍然是社会中的少数。他们是社会的“知识者”,自然也是社会的中坚,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必须有自己鲜明的善恶观,并通过自己的文笔表达出来,引导读者和社会。王充还举了例子,扬雄作《法言》,蜀中有一个【A】为富不仁者拿着钱请他帮助扬名,被他断然拒绝:“夫富无仁义之行,犹圈中之鹿,栏中之牛也,安得妄载?”因此,能够“调墨弄笔”的文人固然也不乏卖弄辞藻文采者,但大多数的文人著文,都【甲】(bǐng)______承着社会的责任,力求有用于社会,通过对善、恶的记载,【B】激浊扬清,倡导善行,惩戒邪恶。

另一方面,“文人之笔”对于社会而言,的确能够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王充从人的社会心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都希望在“他者”的眼里有好的形象,行善之人希望得到文人的记载,在身前身后有好的名声,所以在这个希望的驱使下,会不断努力行善;而邪恶的人害怕被文人记载,也就不得不【C】藏污纳垢。从这种社会心理机制出发,“文人之笔”完全能够发挥“正能量”。在王充之前,就有孔子删订《春秋》的“春秋笔法”,左丘明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虽然说是史书修撰,但同样主张在对历史事实和人物的记述中“惩恶而劝善”,以实现对社会道德的影响作用。

应该说,在王充的时代,“文人”“文”“文笔”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文人”并不单指文学家,“文”和“文笔”也并不只包括文学作品。但通过文学创作“惩恶扬善”,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文以载道”的思想一直被强调。所谓的“道”,也包括对善、恶的褒贬。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学家,也都用自己的笔墨,关注社会现实,颂扬善举,【乙】鞭挞______恶行。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恶”的揭示;在明清小说戏曲中,既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惩恶”情节,也有以目连救母故事为题材的“劝善”戏文。凡此,都汇成了中国文学绵延不绝的“惩恶扬善”的传统。

文学作品是思想的载体。任何作家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家的思想立场,决定着作品的基本品质,也决定了作品对社会的正、负影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文学艺术家肩负着引导读者的使命。要实现这一光荣使命,当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1.根据文中甲处的拼音写出汉字,给乙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
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
3.本文作者论述“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时,先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论述文人作为社会的力量,有责任引导读者和社会,然后从 的角度,论述了“文人之笔”对社会而言,确实能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4.“惩恶扬善”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作品是如何表现“惩恶”或“扬善”的。
2020-03-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北京市高三夏季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做人要自知。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说清醒的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人要了解自己很难,老子选择一个“明”字,有其深意。什么是“明”? “明”是对着黑来讲的,对着盲来讲的,“明”就是眼力好,盲是丧失了视力。看别人看得见,看自己看不见,这就是自我的盲区,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要求

②认识自我的困难就在于“我”之复杂。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一是公开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二是隐私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三是背后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四是潜在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前两种可以说是浅层次的,易于认识的,绝大部分的盲点则在于后两种。自我感觉良好,时常沉溺于自我恋幻觉中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背后的我,总将当面的恭维和逢迎视为全部的评价;自卑、自贱、自惭形秽者,则失落于有潜在的我。

③认识自我的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分辨烦恼,不要被无谓的烦恼遮蔽,影响了自我的判断。有心理学家对烦恼进行了数字化分析,认为人们的须恼中,有40%熟于杞人忧天,30%是为了怎么烦恼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想,还有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有92%的烦恼都是自寻的。

④清除自我认识中的盲点,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开拓。当然,即使到了生命结束地时刻,我们都无法穷尽自我,但是时时警惕自我、激励自我仍是十分必要的,惟有如此,才能使我们不枉为人,不虚此生。人类不断成长,是因为能不断认识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而认识自我则是人生“自觉”的起点,人生永恒的主题。

⑤认识自我之后首先要建立的立命之说是刚建有为、自强不息、这是实现自价值的起始和前提。

⑥孔于十分重视“刚健”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即是刚健的生动表现。在他着来,刚健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健,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他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周易》上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健动不止、生生不已,人的活动乃是效法天,故应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⑦在物欲张扬、精神式微的今天,强调在充分认议自我基础上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有现实意义。人应当充分认识自我,立志高运、积极进取,敢于面对现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迎接挑战。

(选自冯之浚《中国人的人生智慧》有删改)

1.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既不要沉溺于自恋幻觉,也不要自卑自感。
B.我们要时时警惕,不要杞人忧天
C.我们要让自己走出盲区、进入自我明察中去
D.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遍接挑减。
2.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①公开的我,②隐私的我,③背后的我,④潜在的我。下面四种表现,与四个“我”的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小赵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人前的爱说爱笑只是掩饰自己孤独胆小的一种方式罢了。
b.在一次电脑程序设计大赛中,小钱获大奖。老师们认为他获关有侥幸的因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尚需提高;但小钱却沾沾自喜,不听老师劝告,从此不再努力。
c.小孙身体素质好,是同学和老师公认的运动健将,他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为班级赢得荣誉。
d.小李在升学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与家长发生严重分歧,最后小李去了调剂计划中的专业,双方都非常失望。但谁也没想到,他却很快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cabdB.acbdC.bcadD.dabc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聪明的做法;但要了解自己也是很难的。
B.烦恼往往会影响我们对自我的判断,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先要消除烦恼。
C.认识自我是我们人生“自觉”的起点,同时它也将始终伴随着人生的历程。
D.孔子非常重视并提倡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和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4.第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不超过4个字;从内容上,强调了_____(不超过10个字)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
2020-01-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