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姬,别姬

刘雨昕

①长达数年的抗战最终落幕。

②月悬中天,星垂平野。满江城口,十里无人的城墙下有一道身影,那人在月光下暴露无遗,他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激起满地烟尘。浑黄的酒液夹杂着泥土沾染上皱巴的军服,使得李玉狼狈不堪,他面色微醺,蒙眬间似乎瞧见城楼上的红衣翻飞。隐隐听见清越的女声自天边而来,叫人分不清梦境与真实。 “乌江旁美人泣红瓣点点染血泪,银锋一闪恨别离,生生世世再难相见,曰虞兮曰霸王”萦绕耳边,浸入骨髓的《霸王别姬》,来自遥远的三年前。哪怕是后来兜兜转转,种种是非,几次出生入死,也是枉然。她血溅满江城,引得城民暴动,给了李玉出逃的机会,那般决绝。

③如今战火停熄,日本佬儿被中国军民打回老家的消息传遍了华夏大地,本该是让人欣喜的事,而李玉心中凭空生出三分苦涩、七分凄凉。这场胜利,流了太多的血泪,牺牲了太多的人。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军官,和百姓们一样渴望太平安稳,好好活下去,吃饱穿暖便为最好。

④可李玉清楚地知道,别姬离去那日,她的眸子是凉的,无数大雨洗刷过的城墙下,还能闻到那股子腥甜。当年李玉重伤,想通过地下党将情报送出城去,奈何行动暴露,日军封锁全城,大街小巷全是巡逻的日本兵,手上拿着刺刀,胸口挂着机枪,挨家挨户地搜。官大的,坐着几个大铁皮摩托,“哄哄哄”压过马路牙子,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⑤别姬将李玉藏在了红阁,化装成了白净小生,才逃过一劫。中日战事吃紧,日方占着城,这持久战是打不得的,越拖伤亡越重胜算越小,他的情报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赶紧送回军方。还不待他行动,鬼子已经急了,像赶鸭子似的把老百姓从大小家中赶出来。李玉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⑥哪知转头便见别姬坐在凉椅上,小腿一踢一踢的,半张脸掩在手执的戏谱中,笑得两眼弯弯,发出的声音闷闷的。“别急,我已经想好送你出城的法子,你暂且喝杯茶冷静冷静。”顺势,还真倒了杯茶递过来。李玉没那闲心思喝茶,却看她笑得狡黠。

⑦李玉一身粗衣粗布混在民众中,被鬼子赶到了城门口,几个士兵握着武士刀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地审视着一干人等,半晌,有军官侧身对下属说了几句,便有士兵用刺刀押着一抹红出现在李玉的视野内。当看清那抹红时,李玉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惊得直退了两步。

她一身红裳戏服于微微晨光中尽显妖娆,红装精致,水袖摆摆,纷飞的头发和着肩披上的流苏,红与黑交织,城楼上的风正吹得热烈。她悠悠长叹,轻捻兰指,眸光波转,巧笑嫣然,唱起《霸王别姬》,不动声色向前移了数步,日军沉迷其中皆如痴如醉。然而,唱腔戛然而止,红日初升,她瞅着空隙,咬碎一口银牙,纵身跃下……

⑨人群暴动,冲垮了日军的封锁,顾不得鬼子的叫喊和机枪“哒哒哒”,百姓疯了一般涌出城门。李玉在恍惚中被夹带着出了满江城,情报也终于及时送达军部。三日后,日本鬼子被消灭。

⑩李玉还记得他在走之前,别姬正细细描着眼尾朱砂,有一下没一下地唱着戏文,情景甚是好看。她放下笔,轻轻敲在瓷盘上,发出了脆响,笑意盈盈地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得头也不回地出城送情报,千万莫管其他一切。别姬是聪明的,她知道自己这一死,必然引得红阁中戏子的造反,她可是清楚得很,自己培养了几个什么样的苗苗,个个都火爆得紧。再加上城中老小对日军怨气积累已久,其他戏行的人也会打抱不平,人的情绪是极易感染的,能造成的后果必然能使她满意。所以她敢赌。

⑪满江城自古以戏曲为盛,战后梨园戏台仍有戏上演,红脸儿白脸莺莺婉婉,咿咿呀呀,繁华不减。却是再无人敢登台拂袖《霸王别姬》,人们皆道当年红阁当家别姬城楼一唱,既是她自己的绝唱,也是全满江城的绝唱。自此,再无《霸王别姬》

⑫李玉如烂泥醉汉一般倒在城墙下,军部的人来寻他,他衣衫凌乱,拂了一把脸,便坐起来,睁眼便瞧见了万里长空。曾经,满目苍凉血色于此呈现在李玉骤缩的瞳孔中,太过刺目的红铺天盖地,生生散落一地温热,似要灼烧天际。抬手,敬礼。这里的光曾一寸一寸照亮了她暗红的戏服,照亮了她的青丝,照亮了她的眉眼,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我叫别姬,别离的别,妖姬的姬,是一名戏子。”记忆中的她总是弯着嘴角,到死也是笑着的。她告诉他是因为舍不得,舍不得自己难过,终究还是舍了自己的性命。

⑬别姬,别姬,当真是好狠的人。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曲《霸王别姬》,即便过了好几年,经历了几次出生入死及种种是非,依旧萦绕耳边,浸入骨髓,可见李玉对别姬的深切怀念。
B.抗战结束并没有让李玉感觉丝毫的欣喜,反而十分苦涩与凄凉,因为这胜利牺牲了太多的亲朋好友,特别是难以忘怀的别姬。
C.文中写日军封锁全城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李玉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侧面写出了别姬的机智勇敢与从容淡定。
D.别姬成竹在胸,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弟子们都充满血性,自己纵身一跳,必定激发他们以及城中百姓对侵略者由来已久的仇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别姬,别姬”,反复咏叹,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又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别姬的痛悼之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开篇设置悬念,通过描写李玉站立不稳的狼狈醉态,表现其内心的苦楚,抒写其对别姬的刻骨怀念之情,引人入胜。
C.小说既有简洁凝练的描写,如“月悬中天,星垂平野”;又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李玉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有很强的感染力。
D.文中多处抓住别姬的“笑”这一细节,如“笑得眼弯弯”“弯着嘴角”等,烘托了气氛,表现别姬从容淡定又视死如归的精神与勇气。
3.如何理解小说第段中“既是她自己的绝唱,也是全满江城的绝唱”一句的含意?
4.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⑧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2020-07-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朋 友

秦辉

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

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市的模样。

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

我上街买了好多土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

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

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

刘长青是个农民工,是我结交了17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

现在,这封信就在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7天,他肯定回家了。

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

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棵葡萄树。

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甜。还有一张,就是在列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衣,黑青裤子。

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

我悄悄退了出去。

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青夸耀自己的老婆漂亮,儿子长得健壮是怕“我”为他担心。
B.刘长青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五花八门的纸,表明他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C.刘长青对家庭情况的介绍与“我”看到的实情反差巨大,从而彰显了小说的主题。
D.“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为了维护他的自尊,避免尴尬,就悄悄回家了。
2.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的照片?请简要分析。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反映了“我”什么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舌头

徐永辉

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

“那是谁家的羊,咋不拴起来?”“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一方把另一方驳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辫论会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他是孤儿,老实,木讷。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难开金口。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

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晃里去了,再仔细找找。”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乌木的。乌木家大门洞开,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吗,有人吗?”没有回应。突然,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我走过去,一把推开紧闭的门,咯噔愣住了。乌木也愣了。他手里抱着一只没褪完毛的红公鸡。晚上,乌木请我喝酒,炖的公鸡肉。三杯酒下肚,乌木说:“咱打开窗户说亮话,等一会儿我把鸡毛埋在二丙家门前,明天你就说是他吃的。”

“这……”“这什么这,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他反正不会说话。”“这不是欺负人嘛?”乌木脸一寒,酒杯一顿:“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我为难死了。乌木是出名的小诸葛,坏点子一眨巴眼一个,得罪他,我这辈子别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头,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的要命,干嘛去那么巧啊?

天刚一亮,我就带着三婶扒出了赃物.还说的有鼻子带眼:“昨天傍晚我路过二丙家的时候,听到砰砰地剁骨头声,偷偷伸头一看,案子下的鸡毛还没掩埋呢。”

大家都深信不疑。乌木先骂开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时老实巴交,原来是装的。”在我们这儿,偷盗是被认为最无能、最无耻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张着大嘴,扑腾扑腾直踩脚。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连成两条线。

三婶不忍,说:“算了算了,一只鸡,谁吃不一样?”其他人也软了心肠,反过来安慰二丙:“你也是个苦人,一年到头不见荤腥,一时嘴馋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着粗气,泪珠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惊的苍蝇,仓皇地乱飞,两只手互相搓来搓去,嘴张开几次,又合上了。

当鲜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时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我终于受不了了,大声说:“鸡是乌木偷吃的,他逼我赖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详细说出来,忽然感觉发不出声音了,嘴里也空空荡荡。

一个孩子指着我大叫起来:“舌头,他的舌头没有了。”我的头一蒙。我不死心,拼命张嘴,依然发不出丝毫声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头发,如果,如……果。

没有如果。

(选自《芒种》2016年第九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奇特,“舌头”是小说线索,纵向上追溯晓庄的雄辩传统,横向上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人物性格、境遇不同,舌头消失的方式也不同。
B.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揭示出复杂人性,村民们开始对二丙“偷鸡”义愤填膺,后又予以原谅安慰,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丙感动释怀。
C.在小说结尾孩子喊出“他的舌头没有了”,既与前文“二丙的舌头没有了”相照应,又属情节陡转,让读者在意外惊悚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D.小说语言犀利,像“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就语带嘲讽,而最后的“没有如果”短促有力,明显含有对‘我”无德之行的否定。
2.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说明。
2020-04-0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檐水,滴旧窝

张丽

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按说,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该两耳不闻乡间事了吧!可她想清静,别人不让。这不,大雨淅沥的,我的表姨——母亲的表弟媳找上门来。还没开言,泪水汪汪,受了千般委屈一般哭喊:“嫂子啊,你可要为我主持公道哇!”母亲并不是像对别的亲人那样与她手拉手,而是闷闷的,泡上两杯茶。透过氤氲的茶雾,看窗玻璃上歪歪扭扭的雨线。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弟媳的,她们之间几乎也没有来往。表姨突然上门,想必是情非得已,有事相求。果然,她是来请母亲做判官的。原因是儿媳嫌弃她,逼着儿子要赶她走。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人在做,天在看”,骂他们“丧良心,会得报应”,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我以为,这次她又会大动干戈,去历数表姨儿媳的不是。没有想到,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屋檐水,滴旧窝’。”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

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

表姨嘴巴嘟囔着,没有吐出一个字。

母亲继续说:“你说儿媳嫌弃你不会带孙女。我怎么听说,你儿子儿媳结婚几年后,儿媳怀不上,你逼着儿子与她离婚。他们俩是同学,好多年的感情舍不得分开,才去做试管婴儿。这个孙伢,就是吧?”

表姨点头,马上辩白道:“手术后,本来是龙凤胎,就是她,非要逞能上班,导致流产,偏偏男伢流产了,生下个女伢,是她让我家绝了后。”

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也高了:“哪个人不想舒服啊?你儿媳挺着肚子上班,还不是为了家,你怎么能怪她?好吧,那我问你,为什么儿媳不要你住,而要公公?”

表姨抢白:“还不是老头子有退休金!那小女子贼得很,把我儿子哄得牵着鼻子走,又把公爹骗倒。哼!嫌我是多余的,没门,我要告她!”

母亲摇摇头:“弟妹呀,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的。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肉烂在锅里’你才五十出头,老家有房子有田地,又不是无路可走,闹起来不怕外人笑话吗?”

表姨愤愤不平:“她都不怕,我怕啥?搞烦了我到她单位去闹,让她好看。”

母亲叹了一口气:“唉!二十年前,你把公婆赶到牛圈屋住,可怜的老人冻得钻进稻草里,挨着牛取暖,你还骂她贱骨头,老不死的。一湾人说你不对,想为老人主持公道,可你的婆婆一个劲地为你说好话,给你脸上贴金。以至于我们想帮她都不能啊!”

“她、她…”表姨的身子委顿了,脸色煞白。

“她太要强,宁愿死,也不愿让儿子为难哪!”母亲的眼里溢出泪水。

“是,是我过分,可她也不该想不开,去走那条路姨垂下头,没有底气说完。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

母亲声音哽咽:“要不是你骂她,她怎会走绝路?大冬夜的,老人家跳塘,到早上才发现,多惨啊!唉…她守寡十七年,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原指望有个家,可你——你呀你,你也有今天!真是,屋檐水,滴旧窝;屋檐水,滴旧窝哪!”

“别说了,嫂子,我错了,我不是人。这些年,想起她我的妈,我睡不着,是我作孽啊!”表姨突然捂住脸痛哭。

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朵水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

“算啦,算啦!一代管一代,一码归一码。过去的不提了。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

(选自《北京文学》2018年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她想清静别人还不让,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
B.“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一句,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表姨因母亲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尴尬惶惑的心理。
C.“人在做,天在看”“屋檐水,滴旧窝”“打断骨头连着筋”等俗语的灵活运用,表现了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善于用传统文化调解民间纠纷的特点。
D.小说中母亲劝说表姨时,一边提及表姨当下的“冤屈”,一边列数表姨当年的劣迹,通过今昔对照,突出表现了俗语“屋檐水,滴旧窝”的内涵。
2.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