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有的读者说:①平儿使人爱,②鸳鸯使人敬,③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嬉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

1.下列选项中的问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问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B.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C.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D.请给老人让个座好吗?
2.文段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涉及到《红楼梦》里的三个人物,请任选其中一句,结合人物身份以及《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对所选句子内容作简要说明。
3.文段中连续使用了多个“你”,请分析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2024-01-2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宜昌市夷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打在这铁皮上,就打出声音来。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1.同样是听雨,季羡林老先生的心境是怡然自乐,而《红楼梦》第45回中,黛玉邀宝钗晚间叙话,宝钗却因下雨失约,此时黛玉的心境更符合诗句(       
A.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B.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文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两个分析其中的妙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摹写雨声?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文坛_________的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思想深邃,在艺术上也令人_________。a在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研究专家的出现为《红楼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我们学习诗词创作的典范。有古体诗、近体诗等;从诗的内容看,包括了咏怀、咏物、即事、即景等;就诗的创作方法看,有的限韵,有的限题,有的限时等等。《红楼梦》中的诗词是美的,韵味美,感情美,更为重要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不是作家为自己而写,。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她们的诗词风格却各有特色。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薛宝钗恪守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林黛玉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其诗文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同时《红楼梦》中诗歌意象、技巧、语言也有极大考究,写尽缱绻情思,b自问世以来以其动人的精神力量、可触摸的情感质地和细腻的文字笔触,直击人心,回味悠远

有人问叶嘉莹先生:叶先生答到:我以为不会。中国古人作诗,是融入自己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理想意志而写的,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歌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所以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________,这部文学巨著中的诗词也令人口齿噙香,发人省醒,我们品读《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能洞悉人物内心,触摸鲜活生命,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的气韵。

1.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ab两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其的说明及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A.搭配不当,将“在”改为“以”;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可触摸的情感质地”换位。
B.搭配不当,将“在”改为“随着”: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可触摸的情感质地”换位。
C.搭配不当,将“在”改为“以”;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细腻的文字笔触”换位。
D.搭配不当,将“在”改为“随着”;语序不当,将“动人的精神力量”与“细腻的文字笔触”换位。
3.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是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雅号,说说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蘅芜君、蕉下客分别是谁的雅号。
4.在①②③处补写恰当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蒋勋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
2023-05-15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_______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得说话。⑤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

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谁?请第一组的选手作答。

第一组选手:(     

(2)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谁写的?请第二组的选手作答!第二组选手:(     

(3)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迎春的丫环是谁?请第三组的选手作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眼高手低
B.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眉高眼低
C.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眉高眼低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眼高手低
2.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
B.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
C.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D.⑥句中“若出现最高分并列”改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的情况”。其它部分无误。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选手们的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   孟浩然   抱琴B.林黛玉   李商隐   入画
C.贾宝玉   李商隐   司棋D.贾宝玉   孟浩然   侍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根据以下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1)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2)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3)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便袖着那杯,递与贾母房中小丫头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给他带去罢。”(取材于《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桐槐说项羽

梁衡

①这里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我原本以为故里者只是一座古朴的草房,或农家小院,不想这项羽故里竟是一座新修的旅游城,而城中真正与项羽有关的旧物也只有两棵树了,一棵青桐和一棵古槐。斯人远去,旧物难寻,今天要想触摸一下他的体温,体会一下他的情感,就只有来凭吊这两棵树了。

②那棵青桐,树上专门挂了牌,名项里桐。据说,项羽出生后,家人将他的胞衣(胎盘)埋于这棵树下,这桐树就特别的茂盛,青枝绿叶,直冲云天。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二百多年了。梧桐这个树种不可能有这么长的寿命。但是,这棵项里桐却怪,每当将要老死之时,树根处就又生出一株小桐,这样接续不断,代代相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已是第九代了。在中国神话中梧桐是凤凰的栖身之地,有桐有凤的人家贵不可言,项羽在此树下出生盖有天意。

③桐树之东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中国槐,说是项羽手植。它体型庞大,巍然如山,又寿命极长。由于此地是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这故里曾被淹没、推平,唯有这棵槐树不死。其树身已被淤没六米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它探出淤泥的树头,而这树头又已长出一房之高,翠枝披拂,二人才能合抱。岁月沧桑,英雄多难,这个从淤泥中挣扎而出的树头某年又遭雷电劈为两半,一枝向北,一枝向南,撕肝裂肺,狂呼疾喊,身上还有电火烧过的焦痕。向北的那枝,略挺起身子,斗大的树洞,怒目圆睁,青筋暴突,如霸王扛鼎;向南的一枝已朽掉了木质部分,只剩下半圆形的黑色树皮,活像霸王刚刚卸落的铠甲。但不管南枝、北枝都绿叶如云,浓荫泼地。两千年的风雨,手植槐修成了黄河槐;黄河槐又炼成了雷公槐。这摄取了天地之精、大河之灵的古槐,日修月炼,水淹不没,沙淤不死,雷劈不倒,壮哉项羽!

④项羽的家乡在苏北平原,两千年来不知几经战火,文物留存极少,而他的故里却一直没有被人忘记。清康熙四十年,时任县令在原地竖了一块碑,上书项王故里四个大字,从此这里就香火不绝,直到现在有了这个旅游城。城内遍置各种与项羽有关的游乐设施,其中有一种可在架子上翻转的木牌,正面是项羽、虞姬等各种画像,翻过来就是一条条因项羽而生的成语。如:破釜沉舟、取而代之、一决雌雄、所向披靡、拔山扛鼎、分我杯羹、沐猴而冠、锦衣夜行……现在我们常用到的成语总共也就一千来条,项羽一人就占到百条。要知道他才活了三十一岁呀,政治、军事生涯也只有五年。后人多欣赏他的武功,倒忽略了他的这一份文化贡献。

⑤项羽是个失败的英雄,他的失败缘于他人性的弱点。他学而无恒,不肯读书,学兵法又浅尝则止;他性格残忍,动不动就活埋俘虏几十万;他优柔寡断,鸿门宴放走刘邦,铸成大错;他个人英雄,常单骑杀敌,陶醉于自己的武功。这些都是他失败的因素。但他却在最后失败的一刹那,擦出了人性的火花,成就了另一个自我。垓下受困,他毫无惧色,再发虎威,连斩数将。当他知道已不可能突围时,便对敌阵中的一个熟人喊道,你过来,拿我的头去领赏吧。说罢拔剑自刎。他轻生死,知耻辱,重人格。宁肯去见阎王,也羞于再见江东父老。他与刘邦长期争斗,看到生灵涂碳,就说百姓何罪?请与刘邦单独决斗。狡猾的刘邦当然不干。这也看出他纯朴天真的一面。

⑥项羽刚烈坚强又优柔寡断,欲雄霸天下又留恋家乡。他少不读书,临终之时却填了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好歌词,感天动地、流传千古。他杀人如麻,却爱得缠绵,在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还与虞姬弹剑而歌。他身上的这些矛盾、冲突、故事,有巨大的悲剧之美,因此他是艺术境界中的人物,是艺术创作的好原型,民间说唱的好话题。连国粹京剧都专为他设了一个脸谱。直到现在,他的故里又出现了这个旅游城,城门、大殿、雕像、车马、演出、射箭、投壶、立体电影、仿古一条街。

⑦项羽是民间筛选出来的体现了平民价值观和生活旨趣的人物,人们喜欢他的勇敢刚烈、纯朴真实,就如喜欢关羽的忠义。百姓自觉地封他为神,这就像商人把关羽奉为财神,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信,自觉地信。历史上的两羽一勇一忠,成了中国人的偶像,是与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青史丹心并存的两个价值体系。一个是做人,一个是爱国。

⑧项羽是一面历史的多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光谱,满足人们多方位的思考。后人纷纷从不同角度褒贬他,评点他,抒发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牧抱怨项羽脸皮太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宋代的李清照却推崇他的这种刚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毛泽东则借他来诠释政治: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就在这个园子里,在秋风梧桐与黄河古槐的树荫下,我看见几个姑娘对着虞姬的塑像正若有所思,而一个小男孩已经爬到乌骓马的背上,作扬鞭驰骋状。

⑨这个旅游城的设计是以游乐为主,所以强调互动,游人可以上去乘车骑马,可以与雕像拥抱照相,可以出入项羽的卧房、大帐。但是有两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青桐树下和古槐树旁。两棵树周都围了齐腰的栏杆,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再嬉闹的游人到了树下也立即肃穆而立,礼敬有加。他们轻手轻脚,给围栏系上一条条红色的绸带,表达对项王的敬仰并为自己祈福。于是这两个红色的围栏便成了园子里最显眼的、在绿地上与楼阁殿宇间飘动着的方舟。秋风乍起,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

⑩站在项羽城里,我想,我们现在还能知道项羽,甚至还可以开发项羽,第一要感谢司马迁,第二要感谢这两棵青桐和古槐。幸亏有这青桐、古槐为项羽故里存了一脉魂,为我们存了一条汉文化的根。我以为要记录历史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如《史记》;一种是文物,如长城、金字塔;第三种就是古树。因为世间比人的寿命更长,又与人类长相厮守的活着的生命就只有树木了。它可以超出人十倍、二十倍地存活,它的年轮在默默地帮人类记录历史。

⑪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塑造了一个触手可摸的项羽。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故里被设计成以游乐为主的旅游城,但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商业化的做法。
B.第⑧段末对姑娘和小男孩的描写,暗示项羽故里对他们仅具有游乐价值。
C.第⑨段“红色的方舟上托着两棵苍翠的古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D.文中的青桐和古槐就像历经沧桑的老者,用年轮无声地叙述着历史,用挺拔的身姿迎接美好的未来。
2.下列对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写秋风、梧桐、黄河、古槐四种景物,表现作者对秋天特有景物的喜爱。
B.点出青桐古槐与项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结构完整。
C.揭示了游人把这两棵古树当作项羽的象征加以礼敬,和作者评价“成为项羽故里的一脉魂”的原因。
D.卒章显志,作者凭借凭吊这两棵古树表达了对项羽的欣赏敬仰之情。
3.本文题为“秋风桐槐说项羽”,作者借桐槐塑造出项羽怎样的英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对项羽曾有“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项羽的死是高贵的”“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等评价。结合文本与《鸿门宴》,请从“壮烈”“悲剧”“英雄”“高贵”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分点评析。
2021-06-03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替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就拼命给“黑家伙”割青草,想把“黑家伙”一个冬天甚至几个冬天要吃的草都割下、晒干,预备好。

在铃铛声中,又过了一年。这年夏天,上等兵考取了军校。

走的那天,上等兵叫“黑家伙”驮着自己的行李下山,再最后一次给“黑家伙”背上的挑子里装上水,看着它往山上走去,直到走出很远。等他恋恋不舍地背着行李要走时,突然熟悉的铃声由远及近急促而来。他转身向山路望去,“黑家伙”正以他平时不曾见过的速度飞奔而来,纷乱的铃铛声大片大片地摔落在地。上等兵的心不由一颤,眼睛模糊了,模糊中,他发现,奔跑着的“黑家伙”是这凝固的群山中惟一的动点。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一个上等兵与一头驴子的初识、磨合与相知的全过程,即人与动物的交流与结缘,充满了生活情趣。
B.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一是因为它全身黑色,二是因为它并非战士,只是运输的工具,就该叫“黑家伙”。
C.驯服后的“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它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字里行间显露出“黑家伙”的灵性,寄托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D.小说两处写到铃铛,前者写“黑家伙”带着铃铛欢快地驮水,后者写“黑家伙”伴着铃铛声奔我而来,“黑家伙”的可爱与通情跃然纸上。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到驴对下士的反抗、不合作,与后文驴对上等兵的心平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驯驴方法的高明。
B.小说在内容处理上详略得当。下士驯驴一笔带过,上等兵驯驴与驴融洽相处却花了大量笔墨,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C.小说选择上等兵与驴的故事来写军旅生活,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当代军人有情有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D.小说叙事自然平实,情感真挚动人,虽然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却给人余韵悠长的阅读感受。
3.有人说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标题用得好,小说为之增色。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4.小说讲述了上等兵与驮水的驴之间情感变化的故事,驴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8 . 干娘

李红娟

过年回家,妈妈晒了一院子花花绿绿的棉被。我饶有兴趣地在棉被中间穿行,冬天的阳光暖暖地斜照在棉被上,散发出温柔的气息。我掀起一个个棉被,打量着不同的花色。这时,面前的一个棉被引起了我的好奇。

这个棉被有着鲜绿的底色,大红的牡丹花,喜气中透着俗气。布料摸上去很粗糙,但棉被柔软蓬松,一看就是新棉花做的。不过棉被上的针脚稀疏,歪歪斜斜,一点也不像妈妈的手艺。我疑惑地问:“妈,这个被子是你做的吗?”妈从厨房探出头,看了一眼,就笑了起来:“那是你干娘给你做的嫁妆。”我立刻臊红了脸,小声嘀咕说:“不是还早着吗?”妈说:“你干娘怕你结婚那天她看不到,就把棉被提前送来了。”说完,我和妈都沉默了。

我站在阳光下,看着这个厚厚的大棉被,想起了我的干娘。当我十岁时,干娘就已经六十岁了。所以,不懂事的我总是追在妈妈后面问:“为什么别人的干娘又年轻又漂亮,而我的干娘却那么老呢?”妈妈总是笑而不答,摸着我的头说:“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长大后,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我三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去了很多家医院都不见好转。没办法,迷信的妈妈请了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我命中缺水,只要攀上一个姓名带水的亲戚,病就会好。爸爸妈妈找遍了全村,终于找到了唯一姓“汤”的人,后来,她就成了我的干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但自此我的病就一点点好了,所以奶奶总唠叨,干娘是我命中的“贵人”。

可是,干娘的命并不“贵”。她年轻时嫁到我们村,过几年生了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女儿出生后一年,丈夫便因意外事故早逝了。她悲痛过后打起精神,辛苦挣钱养家糊口,但没过多久,幼小的女儿被查出了患有痴呆症———她的智力永远停留在了五岁的水平。

我从不知道,干娘这样一个瘦弱的女人是如何挺过了这一个个难关。自小到大,我每一次到她家去玩,她总是把满脸皱纹笑成一朵菊花,快步走到一个大箱子前,从箱子底下摸出一大把饼干给我,然后打开比我大二十岁的干姐姐的手,对眼巴巴的她说:“不许和妹妹抢。”看着干姐姐的口水,我总会不忍心,就把饼干分她一半。三十几岁的干姐姐欢呼雀跃着坐在小凳上一点点吃着饼干,这时,干娘总站在旁边撩起灰黑色的围裙擦着眼睛。

想到这,我才想起,我已经很久没去看干娘了。我冲厨房喊:“妈,我想去看看干娘。”妈说:“去吧!你干娘前天还问你有没有回来,她惦记着你呢!”

我走出家,快步向干娘家走去。不久,就看到了干娘家破败的土房子,房子外低矮的土墙上已经长满了枯黄的草。看到这,我心里一酸。我轻声走到木门前,推开吱吱呀呀的门,大声喊:“干娘!”没人应声。这时,我看到了坐在厨房门口凳子上晒太阳的干娘,她神态安详地闭着眼睛,靠着墙睡着了,凌乱的白发,沟壑纵横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那么沧桑,身上依旧是灰黑色的大围裙,露出棉花的旧袄。在她身旁小凳子上坐着的,是我的干姐姐,她也睡着了,头放在干娘的膝上,大声地打着呼噜,显得那么幸福。

我站在大门口,看着这幅美丽的画面,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不知道是干娘给的嫁妆——“鲜绿的底色,大红的牡丹花”的棉被时,“我”认为这份嫁妆虽喜庆但也俗气。
B.干娘送的棉被“新棉花做的”“厚厚的”“针脚稀疏、歪歪斜斜”,可见干娘年事已高眼神不好,但却是真心想给“我”一份像样的嫁妆。
C.干娘从箱底摸出大把饼干给我,却让患痴呆症的姐姐“不许和妹妹抢”,她对我的爱更甚于姐姐。
D.结尾那幅美丽的画面颇为温馨,表现了干娘母女生活的宁静幸福,也表现了干娘的艰辛与伟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作为行文的线索人物使文章娓娓述来;又是故事的亲历者,这样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B.文章以“厚厚的棉被”引出了对干娘生平经历的叙写,这种叙述方式为补叙,这样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表达了干娘对我的爱意。
C.本文写作语言不事雕琢、质朴自然,与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题材相得益彰。
D.文章在刻画干娘这一主要形象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使得干娘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立体丰满。
3.请概括干娘的形象,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本文突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05-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作业

贺点松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的问主治大夫。

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家的时间不多了……

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医院,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的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的身边。

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到: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

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

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

母亲微笑着念:大。

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

母亲微笑着念:小。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的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的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朦胧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字。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杨帆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家乡县人民医院,可以看出他得知母亲病重时的内心急切,母子情深。
B.在母亲弥留的日子,杨帆为了一心一意陪伴在母亲身边,让自己的副手全权负责公司的事务。
C.儿女虽然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但是两年前得知母亲腹痛,多次要带到省城医院检查;母亲怕拖累儿女,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推说没什么大问题。
D.病房里,儿子教母亲认字,这幅画面很祥和,很温馨,很让人羡慕。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4段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展现杨帆的内心:得知母亲生病住院后,内心焦急;得知母亲时日不多后,内心悲痛、无助;为自己没有尽职照顾好母亲而悔恨、自责。
B.补叙补入的部分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文中“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就属于补叙。
C.这篇小小说讲的是杨帆陪伴病危的母亲并教母亲认字,不久,母亲面带微笑学写下儿女的名字离世。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故事感染力强,读完后,让人不禁泪眼婆娑。
D.“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中,“祥和”“温馨”运用拟人的手法;这位母亲从自己孩子的名字开始,但她不是在写字,她是在勾画她的每一个孩子,只有孩子才能让她忘记一切病痛。
3.文章以“母亲的作业”为题,意蕴深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4.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试作分析。
2021-05-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高二下·湖北武汉·期中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木

吴金良

文本一:

您保重!老木握着处长的手说。嗯,好!处长漫应了一声。握着的手松开了,老木觉得无话可说了。他暗恨今天这个差事怎么偏偏落到自己头上。处长出差,难道非要有人送才行吗?难道非要我来送才行吗?处长的下巴肥厚而有光泽,微微向上扬着。拧着眉,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他把双手背过去,风衣的扣子全开着,被风吹得掀起一个角。真的是一副长者之风!老木不敢仰视,只好又讷讷着说了一句:您一定多保重!

唔。处长拧着的眉松了一下,眼睛看着远处。老木便也随着去看,什么也没有。

车快来了!”“唔,快了。处长点点头。

④老木巴不得自己就是火车,赶紧把处长驮走了事。他知道处长为什么不高兴。首先,事前联系好的小轿车,临时送一个产妇去了医院,处长只好坐吉普车来车站。其次,上汽车前,在院子里见到局长,处长跑上去,大概是想告别一下再走。谁知局长却转身上楼了。而这一幕又偏偏被老木看个正着。这就使处长那可怕的浓眉一直拧着,也就使老木始终如芒刺在背,总觉得是自己得罪了处长。他暗自设计了不少幽默、诙谐、热情、豪爽的告别辞,结果连一个字也用不出来。除了保重,他再也想不出在送一个领导出差时还应该说什么才好了。

⑤火车终于进站了。停车四分钟。老木急忙拎起处长的小小手提箱,谨慎地托住了处长的一只胳膊。他想过了,如果实实在在地去搀着处长,会使处长不高兴的:怎么,我已经老到要你来搀了吗?如果不做一点表示,又有失礼貌,显得太不尊重。所以他只能这样托着,才十分得体。处长不客气地让他托,却又一动不动再等一等,人多呢!老木只好等。一手拎箱,一手

您保重吧!老木觉得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想起不少精彩得体的告别辞:往北走,越走越冷。您小心些!”“唔唔。”“家里有事吗?要不要……”“不,不要!

⑦能想到的词又用光了,处长依然不动。老木觉得喧嚣的站台一下子变得无声无息了,巨大的、无边的沉默把他压得不敢呼吸了

⑧大约过了一个世纪,老木勇敢地看了看手表,好,还有一分钟!他如释重负般地吐了一口气,总算说出了早就想说的那句话,为了憋住这句话,他几乎尿了裤子:好!处长,您请上车吧!再见!

再见!处长迈开大步。就在这迈步的同时,好像踩到了一个电闸,站台上忽然响起了广播员亲切的声音:旅客同志们,本次列车因故晚点四十分钟开出,请大家……

文本二:

微型小说是刹那的艺术。微型小说较多地截取短时生活片断,以横切断面的呈现方式,把短时的生活段剖开来给读者看。从时值角度来看,主要把短暂时间拉长,即把物理时间拉长为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流程,折射出心灵镜子映照着的种种社会世相,使作品的时间生活升华为价值生活。从时速角度看,主要把短暂时间的时速放慢,甚至让时间作稍许停顿,借以进行重点的、形神兼备的、与人物和主题相关的静态描述,使作品增加厚度与力度。

微型小说也不排斥截取较长时间的生活段,从而形成纵向长时式的线性结构。螺丝壳里做道场,作者用的又是什么妙招呢?首先是把时间长度缩短,表现为时速的加快。作品在长时段中抓住几个生活点,让时间沿着一个线性的轨迹,由一个点飞向后一个点。点与点之间,既跳脱、省略,又有内在的前后联系:既有大量的空白,又有踪迹可寻。

还有一种情况,微型小说的作者不是按故事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往往选择一部分内容(比如高潮成结局部分)作为现在时间叙述,在其中追忆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倒叙过去时间段,或者预想结尾后的未来时间段。这样现在时间段”“过去时间段”“未来时间段结合在一起,就形成结构上的镶嵌式类型,使整个故事有了较大的时间长度,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纵深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厚度。

(摘编自凌焕新《微型小说的时间结构类型》,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夸张和比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木在与处长交谈冷场时的压抑,与后文分别时的如释重负相呼应,造成情感的波澜。
B.文中几次写到处长的眉毛,时而紧拧,时而松动,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木的心,可见老木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的人。
C.老木和处长身份的差异造成两人巨大的心理距离,使得原本短暂普通的“送行”场景变得漫长压抑,也折射了现实人生的尴尬和无奈。
D.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老木的心理活动,使读者对他的煎熬处境感同身受。结尾的突转又让人或顿感同情或哑然失笑,言有尽而意无穷。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借助老木的视角和心理展开故事情节,给读者留有较多思考空间,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B.文本一截取生活中火车站送别的普通场景,行文虽无波澜略显平淡,却折射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官场现状和人生际遇。
C.微型小说可以在较长时间段里抓取几个生活点来加快时速,造成省略或跳跃。文本一就是采用这种方式给故事留白。
D.微型小说往往打乱时序,通过追忆、倒叙、预想等方式使几种不同的时间嵌套在一起,使故事有纵深感,人物更立体。
3.文本一第⑤段画横线的两处描写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概括。
4.微型小说是“刹那”的艺术,请据此简要说明《老木》是如何使短暂的场景呈现出较大时间长度的。
2021-05-0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