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宝宝”学龄前触网

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对家庭的上网技能教育、网络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均提出更高要求。

“要重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上网管理和教育问题。”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认为,目前小学生在学龄前就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已达32.9%,预期将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学龄前就接触互联网。单纯的限制难以达到效果,对孩子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才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式。

(《人民网》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材料二:

未成年人上网最常学习、听音乐、玩游戏

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位列未成年网民上网经常从事的各类活动中的前三位。网上学习方面,未成年人的网上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更多表现为课堂教育的延伸。网上娱乐方面,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最主要的娱乐活动,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和6.4个百分点。上网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沟通社交方式,占58.0%。

“互联网对未成年人休闲娱乐方面的影响比对学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果家庭和社会不能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进行正确管理与引导,有可能影响到未成年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互联网企业应分别结合自身职责,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推出保护性措施,在政策和机制上避免过度网上娱乐。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降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风险。

(《人民网》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材料三:

初中是网络社会属性形成的关键期

调查发现,小学生从事各类网上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其他学历段,但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增长,部分活动在高中阶段的增幅出现下滑。这表明初中阶段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的形成期,高中阶段是对其网络社会属性的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会属性在初中开始形成,高中得到巩固,应基于这一特点进行差异化网络教育。”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负责人表示,针对小学生网民,应注重上网时长的管理,培养孩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针对初中生网民,应侧重其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针对高中生网民,应锻炼其在网络信息甄别、工具使用、创新创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并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提高创造能力。

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明确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内涵。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素养教育拓展至全民,纠正家长、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错误认知,使家长具备管理和引导子女正确上网的能力,消除其对互联网不良影响的焦虑心理。

(《人民网》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材料四:

(《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率、普及率都非常高,都超过了90%。
B.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的使用率、普及率,上网设备拥有情况及上网的内容、时长等做了调查。
C.我国未成年网民上网最常用的设备是手机,其次是电脑。
D.据调查数据可推知,独自拥有某种上网设备的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超过七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人民网》消息,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B.对未成年来说,网上娱乐方面,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是听音乐和玩游戏,其次是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
C.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互联网企业分别结合自身职责,对未成年人网上娱乐活动推出保护性措施,就可以避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
D.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从事各类网上社会化活动的比例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增长,这一阶段是未成年人网络社会属性的形成期。
3.面对互联网使用低龄化的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风险?
2020-09-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发现,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现没有特效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节选自2020年1月《人民网》)

材料二: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节选自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材料三:

要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放眼长远,从医疗卫生资源投入、队伍培养、协同机制等各方面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增强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要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我们既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应急救援的协同性、整体性、专业性,又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要着力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产能保障、调度机制、储备体系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目标,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节选自 2020年2月《央视快评》)

材料四:

到目前为止,普通流感已经在美国造成1万人死亡。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预计,美国每年有12000至61000人死于流感。但没有人认为这些人的死亡是由于美国政府不作为所导致。

相比之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德罗斯·盖布雷耶苏斯(Tedros Ghebreyesus)1月30日表示:“在过去几周里,我们看到出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病原体,迅速升级为爆发的态势,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对。中国发现疫情、分离病毒、测序基因组并与世卫组织和全世界分享,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在保持透明度和支持其他国家方面也做的十分出色。在许多方面,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对疫情的应对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

坦率的说,中国政府针对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信息的预警所采取的迅速而果断的行动惊到了我。全世界都应该祈祷这些政策是有效的,有很多人会因此而获救。

(节选自2020年2月中国日报网《“预警与决策的权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疫情管控》)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B.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体未在人类中发现,但人们一旦患上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很可怕的。
C.有发热、乏力、干咳的症状表现就可以判定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效药很快就会生产出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基本原则是: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
B.从卫生防疫工作的长远目标来看,一要加强公共卫生软硬件建设,二要改革完善疾病防控体系,三要全面增强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C.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工作中,不可回避统一性。
D.到目前美国已有一万人死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在比较后认为,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做法堪称世界标准。
3.普通民众为了能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