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8日)

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学校中文名国家总分奖项分布
2剑桥大学英国94. 8诺贝尔化学奖
3斯坦福大学美国94. 7诺贝尔经济学奖
5加州理工大学美国94. 1诺贝尔化学奖
6哈佛大学美国93.6诺贝尔化学奖
8耶鲁大学美国91.3诺贝尔经济学奖
10芝加哥大学美国90.2诺贝尔经济学奖
19康奈尔大学美国85. 1诺贝尔物理学奖
65京都大学a67.3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77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64.4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编自新浪看点”2018年10月9日)

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青睐于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8日)

材料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二十二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科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人民币,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从而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0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促进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获得非凡成就。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进一步证明了解决问题者比发现问题者更为重要。只有技术才能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C.日本学者的高待遇和科研经费的充足,表现出日本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这也是日本人屡获诺奖的重要原因。
D.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不浮躁,不功利,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3.了解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相关情况后,你对我国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1-04-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出发,将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精神活动与生理活动视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凸显神对形的统率作用,因而具有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特色。这是西医和西方科学在理论基础上所没有的。

中医敬重人和人的生命,所以从不把病人看作消极被动有待处置的对象,而是看作有人格的能动的主体。诊治处方,一定与病人平等商量,为病人保守隐私,让病人了解病理病机,求得病人的配合。

中医强调,人从事社会活动,有思想感情,处于一定的社会和自然的生态环境,这些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因此,无论诊断和治疗,中医要求把病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因素考虑进去,指出过度的情志不仅会使气运失常,还可能造成器质上的损伤。而恢复和保持健康,则须要提高精神境界,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使心情平和、恬静、愉悦,还要懂得防病养生的道理,杜绝不利治疗和健康的行为。所以,中医诊疗实行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原则,而不把疾病和治疗看作纯系形体和技术之事。

中医学主张防重于治,注重养生。中医学的养生观博大高远,认为养生的动机和毅力应出自高尚的人生目的和社会责任感。养生的方法以心理卫生和心的调摄为首要,并要求将养自我、养他人、养万物统一起来,讲明此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为用。在中医学看来,个人的健康,人类的健康和万物的和谐发展是相需互依的整体。每一个人不仅要自己养生,还要帮助他人养生,还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把精、气、神之养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养生。

人是生物机体、心灵道德和审美求真的统一,是形和神的融会。现代医学已开始意识到,医学的职责应当从治病转换成治人。而中医学从来就是按照这样的思想为自己定位。

一些片面受西方科学思想影响的人,鉴于中医药理论与西方科学在形态上迥然不同,坚持不承认中医学是科学。他们的错误在于把产生于西方的科学当作衡量一切认识的标准,而不是把是否获得了理论形态的真理当作科学的标准。他们将科学方法绝对化,认为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中医学的方法与之不同,因而中医学不是科学。这就颠倒了科学方法为科学认识服务的关系,实际是以科学的非本质特征取代科学的本质特征。还有一些人,虽然承认中医药是“宝库”,但非要将这个“宝库”西化方心安理得。他们既不晓得这条路根本走不通,也不晓得中医的价值正在于中医不是西医。

21世纪,人类会更加关注生命,关注生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力求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深入开掘时间。中国文化正是时间文化,中医学则是时间医学。生命与时间有更为深刻的内在联系,故中医学更接近生命的本质。而生命本质的揭示,必将带来对宇宙和本体实在的重新认识。

(中医中药网:《中医理论八议之一:中医百年沉浮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胡适除了查证大量史料之外,还熟读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并以此为立论的基础,对汉代医学的形成乃至中医的基础理论加以简明阐论。在对《黄帝内经》的逐条分析之后,胡适得出阶段性结论说:

中国医学与药学的基本理论,只是把五脏分配五行,把五味也分配五行,又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使用针灸药石的疗法,又把阴阳的观念来总括一切气血、脏腑、药性、针灸。初起时,自然是狠(很)浅陋的迷信。到了后来,虽然经验技术进步了,这些阴阳五行的观念已渐渐的成了医学上一些不可少的符号。有了这些符号,这种学问便更容易领会记忆。所以直到如今,这些观念仍旧盘据(踞)在医学界里……

在研究者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各式审查报告之中,都认为对古代迷信进行批判,是这一运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但在这册胡适96年前使用过的讲义本中,古代迷信体系重要概念之一的阴阳五行,并非真那么一无是处、百害无一利。胡适没有武断地将这一概念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其中的历时性功用剥离出来,并力图将中医这一看似僵死的共时性符号重新唤醒。

当时,关涉中国医药业发展的官方意见和上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西医论战中,中医已处于将被西医替代或兼容的难堪境地了。此时此刻,胡适却以世界哲学与科学体系的眼光来观察中医。

胡适所强调的这种学术态度,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中性地看待历史、中性地对待中医,既不能把古代文明成果当做万古不移的神明供奉起来而不求进步,也不能把古代的传统文明与文化一股脑扔进垃圾堆而一棒打杀。现代人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来评判说这个不先进、那个很落后,但这种评判的客观性是否具有百分百的科学精神,胡适为此作出了辩证性的思索与探讨。

(来源:《人民政协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把五脏院五行,五味配五行,又用五行相克的理论用于针灸药石疗法,这是不科学的行为。
B.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又凸显神对形的统率作用,可见中医把自然放在首位,是人文与科学的融合。
C.中医学的养生观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与养生是互为一体的,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D.以学术的态度对待中医就是要能够辩证地作出判断,既不盲目崇拜脱离社会发展,又不全盘否定。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20年代,中医药业遭遇重大打击,处境难堪,幸亏胡适等人出手相救,才不至危亡。
B.西医经决不承认中医是科学的,其错误在于把西方的科学当作衡量一切认识的标准,将科学绝对化。
C.西医认为病症是病人个体身体出现的问题状况,与周围的人事无关,对症下药,便可处置。
D.21世纪人类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正与中医的防治养生理念一致,中医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普惠世界——南方网评
B.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黄帝内经》
C.春夏养阳,身体健康——农村谚语
D.靶向治疗,精准高效——百度健康
4.你认为材料中的养生理论与《庖丁解牛》中梁惠王明白的养生之道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
5.请根据材料,归纳中医被误解排挤的原因。
2021-04-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柴静

回来的飞机上看书,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愣了一会儿,我不认识这个人,只是觉得很少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

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李政道大二的时候,是他破格选送去美国,当时李政道才19岁,穿着短裤去办护照,办公的人员都不相信怎么会是个儿童?李政道后来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

华罗庚是初中生,是他让在清华算学系任职,又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尽

那是战乱烽火时代,但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是他在那时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对跟朋友之间因小故而致割席之事也写在笔下:一时之忿,至今思之,犹有隐痛。

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的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

1918,他留学美国,后来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个研究课题,是用X射线短波极限法精确测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实验结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和《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值。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这一年他23岁。

他27岁回国清华执教,同年,清华成立教授会和评议会。教授会由各科系教授组成,教授会成员投票选举各科系主任。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评议员由各科系推举的教授担任。

第二年,他当选评议员。日后清华校史的研究者说教授治校,说白了就是拒绝外行人进入学校管理层,把不懂科学、不闻学术、不谙教育的人扫地出门,它防止了旧制度下官僚体系对大学教育的侵蚀和破坏,同时把学校的行政权作分散化处理,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在保障高等院校的民主办学、民主管理,保证学校的独立、学者和学生的思想自由,以及激发创造力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1929年至1931年的两年间,清华没有官方委任的校长,纯粹由教授会代表全体教授治校。当时教授会的宣言是:清华并非行政机关,学校完全可以超出政潮,独立进行钱学森是他的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就会知道,钱学森去世前的遗问,不光指向未来,也是一次拼力的回头一望。

他是清华物理系主任,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相当于要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来作行政的工作。因为他把聘任第一流学者到清华任教列为头等大事。从1926年到1937年,他先后为物理系和理学院聘来了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一批学者。

吴有训还只不过是刚到校的普通教师,资历年纪都不如他,他把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1934年,他引荐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一职。四年后,他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那时他正当盛年。

冯秉铨毕业的时候,他对他们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他在1929年又组建了清华理学院,其中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地学6系。

他说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学文化最盛行、科学土壤最肥沃、科学气氛最浓厚之地。比如欧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国的芝加哥等。

中国科学研究停滞数千年,第一次有了这滚热得烫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中国之学术独立。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国科学界之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章里说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中国在最近期内方明白研究科学的重要,我们还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试验,还不能说我们缺少研究科学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科学研究,五十年后再下断语。诸君要知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脚得住。

他终身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

1938年,熊突然对他说要去冀中抗日。

他明知这学生在河北没有依靠相熟的人,又没有政治经验,但是国难当头,他只能送他去,熊走后,他曾约有十余天,神思郁郁,心绪茫然,每日只能静坐室中,读些英文小说,自求镇定下来。

他唯一能安慰的一点,是他能够帮着自己的学生在后方搜购一些雷管,炸药等军用物资。

看这书时,我才知道,曾经炸碎日军机车车头的TNT药性地雷,是来自熊所在的技术研究社的制造,而不是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中由农民土法制成。1939年,国共关系恶化,熊大缜被疑心是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在没有调查核实,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在押送途中被用石块砸死。从平津来冀中参加抗日的知识分子将近百人受到株连,在这之后,因为没有科技力量自制弹药,冀中的战士在一段时期内只能拿着空枪,把秸秆塞在子弹袋里作战。

建国后他仍然当过一段清华的一把手,一直到1951年。

1968,他已经七十岁,因为熊大缜的事,涉嫌国民党C·C特务团被捕。看过提审纪录的黄延复说,他所有的话,其实只有一句“我是科学家,我是老实的,我不说假话。之后他由红卫兵组织隔离审查。他出现幻听,之后他再次入狱,出来的时候,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双腿肿胀难以站立,整个身子弓成九十度。

他的侄子说他从没对任何人讲过自己的悲惨,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没有必要感叹自己的人生

他只是经常坐在一张旧藤椅上,读点古典诗词或历史书打发时光。

1977年1月13日,他去世。

八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

这张照片上,他是如此坦白温和地看着我,不求理解,不加责问,但这样的疑问,却从此重重放在了人的心头。

(摘编自柴静《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相关链接]

①叶企孙(1898 7.16-1977.1.13),英文名为 Chi-Sun Yeh,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on the magnetic permeability of iron and nickel”。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36年起任会长等。文革期间曾受残酷迫害。

②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简练的文笔勾勒了叶企孙先生卓越不凡而又令人唏嘘的一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经史子集,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始终保持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B.在那战乱烽火时代,叶企孙先生不拘一格选拔培养人才,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他独到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
C.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期间,叶企孙先生把刚到校教书,资历年纪都不如他的普通教师吴有训的工资定得比自己还高,后来又力主吴有训接替自己的理学院院长一职,这对他自己来说其实是一种牺牲。
D.抗战期间自己的得意门生熊大缜投身革命队伍,叶企孙先生积极支持他报效祖国的行动。他还想方设法在后方搜购军用物资,师生同心协力为反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E.文章开头就说我们“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中间部分又说到“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最后写到 “而我却今天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旨在体现叶企孙先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
2.文章记述的是叶企孙先生,作者却从李政道、华罗庚说起,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3.叶企孙先生的铜像终于矗立在清华校园里,表明后人对先生的敬仰和纪念。请结合材料,谈谈先生为人有哪些值得敬仰和纪念的珍贵品质。
4.“世界上和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没有必要感叹自己的人生”。请结合材料及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叶企孙先生的人生观的看法。
2021-04-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启动雾霾红色预警的深层意义

12月8日,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对于事件本身我们不想多说,有些手忙脚乱,这很正常;上次没发布这次发布了,这是进步。但在事件之外,它所包含的意义,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

不妨从头说起,或许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最初,是美国领馆人员为了表明生活环境差,故购买设备测量并在网上公布使馆所处地区PM2.5数据,以此要求更多补贴。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一数据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经过了初期的抵制之后,最终被纳入了政府体系,至此,PM2.5正式走进中国人的视野。

从不知道PM2.5数据为何物,到全国各地每天即时公布空气污染指数,再到现在北京首次发布雾霾红色预警,天安门执勤武警带上口罩也不再被视为抹黑中国,这一过程,到底是什么在推动?污染的恶化当然是根本原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毕竟,曾经不乏比污染更严重的事情不为人知。

在现代社会,干净的空气、洁净的水,不再是自然之物,受到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只有政府才能协调这一庞大体系。所以,空气与水,是一种公共服务的产品,反映它们质量的数据,同样也是一种公共服务。因此,从公布污染指数到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其实是大众得到提升的知情权与言论权,在一步一步地去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做改变。这个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民众权利与民众所能得到的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

现在再来说这次雾霾红色预警的意义。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包括:全市工业企业停限产、施工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此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还首次启动了联动执法机制,截至10日12时,京津冀联动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9210人次,检查各类排污单位或点位5700家次,发现并查处环境污染问题或点位259起。在红色预警措施启动30个小时内,北京市停限产企业已经达到2100家,3500多个工地停止了室外施工。

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数据,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启动红色预警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正如媒体所分析的,上一轮重污染天气之所以没有启动红色预警,也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损失太大,而这次之所以启动,则让人联想到12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环保部应急应对工作会议时说的狠话:对应急预案启动不及时、应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那么问题就来了:此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之后,标准已经明确了,以后出现同样数据,不预警肯定说不过去;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未来空气质量并不容乐观,如果雾霾持续严重,以后岂不是要学校密集停课,企业密集停产?长此以往,不要说政府承受不住GDP的损失,普通老百姓恐怕也未必受得了。雾霾红色预警凸显的不仅仅是污染之重,同时,它也会真实反映避免污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至此,对于启动雾霾红色预警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了。它可能带来这样一种后果:不加强治理污染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可能比放纵污染带来的收益还要大。请注意,这种经济损失不是发生在未来,它就发生在当下!我们知道污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在于把损失推给未来,所谓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而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又把未来的损失拉回了现在。红色预警既不能不发,又不能常发,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必须把空气治理好。

因此,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在攻击中国的发展,要保卫中国的工业,这种说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只有反映真实情况,并呈现其后果,才能做出符合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足够的政治动力。从公布PM2.5数据到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它提供了一种解决公共难题的路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需要类似的过程,而这正是此次雾霾红色预警的深层次历史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领馆人员为了表明生活环境差,购买设备测量并在网上公布使馆所处地区PM2.5数据,以此要求更多补贴。这一数据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经过了初期的抵制之后,最终被纳入了政府体系,PM2.5至此正式走进中国人的视野。
B.污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在于把损失推给未来,而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又把未来的损失拉回了现在。红色预警既不能不发,又不能常发,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必须把空气治理好。
C.此次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包括:全市工业企业停产、施工工地停工、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此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还首次启动了联动执法机制。
D.文章不厌其烦地列举红色预警的应急措施以及对违规企业的处罚数据,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启动红色预警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一轮重污染天气之所以没有启动红色预警,也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损失太大,而这次之所以启动,可能与12月6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持环保部应急应对工作会议时说了狠话 “对应急预案启动不及时、应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有关。
B.此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之后,标准已经明确,按照目前的情况,未来空气质量很不乐观,以后学校会密集停课,企业会密集停产,GDP会遭遇损失。
C.雾霾红色预警,不仅仅凸显了污染之重,也真实反映了避免污染所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D.从不知道PM2.5数据为何物,到现在北京首次发布雾霾红色预警,推动这一过程的根本因素是污染的恶化,但决定性的因素是大众得到提升的知情权与言论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人说启动雾霾红色预警是在攻击中国的发展,是在抹黑中国,是在破坏“中国的工业”,作者认为这是掩耳盗铃。
B.启动雾霾红色预警的意义在于,反映真实情况,并呈现其严重后果,让管理者意识到不加强治理污染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可能比放纵污染带来的收益还要大!且这样的损失就在当下无法推到未来。这样,才能做出符合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足够的政治动力。
C.从抵制到公布PM2.5数据再到启动雾霾红色预警,它提供了一种解决公共难题的路径,即提升大众的知情权与言论权,由此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做改变。中国在各个方面,都需要类似的过程,而这正是此次雾霾红色预警的深层次历史意义。
D.政府对于雾霾问题的态度的逐步转变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民众权利与民众所能得到的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大众的知情权与言论权,可以提升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
2021-04-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邛崃市高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IBM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它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目的是改进城市管理的方式,节约成本和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可以看出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信息化来服务大众,进而创造出安全、便捷、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建设“健康北京”“平安北京”“畅通北京”“宜居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实施“五个北京”的政策方针是为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8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城市这个“智慧”项目,在2011年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

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潜力无比巨大。但是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有些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城市中的主休是城市居民,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利用新信息技术努力为居民服务。但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的模式也不应再以政府为单一主体,而应更多地吸纳民众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治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缺乏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噱头”。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模糊化”。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视听》2017年第9期)

材料二: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智慧城市系统充分发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其中包括对建筑智能化促进应急医疗基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完成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以及利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辅助政府决策,实现集中指挥调度。与此同时,远程医疗、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重大疫情抗击中的应用结合,展示了智慧城市和通信科技的力量。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破了各部门、各行业的孤岛式运营模式,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决策。例如,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名购票数据分析与感染人员同乘情况;利用视频人脸识别与交通卡口数据发现、追踪感染人员和车辆情况;利用高精仪器热成像技术实现无感、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识别高温人员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控制中心。在发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把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集中展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一方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本次疫情的出现和重大危害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未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更加追求人、空间和科技的紧密融合,强化服务职能和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合理性,将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健康,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城市人文关怀,将使城市在遇到突发危机时变得不堪一击。

智慧城市的规划涉及面广、连续性强。因此智慧城市的规划需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疫情下频频发生的失误正是城市空间规划在顶层设计时未能考虑完全和信息化等方面规划不足引起的。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物质生产和流通空间,均衡布局公共资源,与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协调。

以新型冠壮病毒为代表的传染病影响了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行,从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未来智慧城市各行业间紧密关联的重要性。各有关部门应打破过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数据权属不清、共享难度高的现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触及城市生活各方面的安防、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办公、政务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实时共享,促使城市更为高效地运行及管控。

(摘编自《共克时艰,智慧抗疫》,搜狐网2020年2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要战略举措。
B.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因此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C.2020年智慧城市数字化防疫防控,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辅助政府决策,作用巨大。
D.此次疫情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应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有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其中,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B.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自己城市的特点和定位,就可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C.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又能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D.智慧城市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等是建设智慧城市创建的重要因素。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智慧城市系统发挥应急管理和服务作用的一项是(     
A.许多城市全城或全区统一使用健康二维码。
B.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火线上岗。
C.VR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D.“云平台”采用智能算法提供数据支持。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智慧城市”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1-04-2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月28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接受了新华社记者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专访。以下是本次访谈的部分内容。

问:目前(指采访时间)确诊病例有递增之势,预计什么时间疫情将达到高峰?

钟南山:没有人能够非常准确地预估峰值出现的日期。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已经出现人传人的现象了,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4天。

问:与感染SARS相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典型病征?一些感染者的发病症状不典型,是否意味着病毒已经发生变异?

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特点与SARS是不一样的。相当多的病人没有高烧,感染初期症状不太严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最突出的是两个症状:一是发烧,一是全身乏力。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干咳症状,少数感染者有流鼻涕、鼻塞或胃肠道不适的症状,还有个别感染者的心肌、消化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而感染者的发病症状不典型不代表病毒发生变异,病毒是否变异关键在于其传染毒力是否明显增强。

问: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源自哪里?

钟南山: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与2017年发现的一种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是同源的,主要通过中间贮主传染给人,就像SARS通过以果子狸为代表的中间贮主传播。目前我们正通过全基因检测在各种各样的动物中寻找,看看有没有高度的同源性病毒。这个中间贮主从目前看可能还是某类野生动物。

问:目前全国各地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对此您如何评价?

钟南山:我还是那句话,公共卫生事件,包括过去的鼠疫、流感、埃博拉都是这样,都是不注意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的问题。现在启动一级响应,目的就是减少人传人的机会。现在很多人居家、戴口罩外出,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新型冠状病毒的颗粒很小,普通的外科口罩并不能够有效阻止病毒颗粒的通过,但病毒颗粒要附着在飞沫上进行传播,而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染。所以说戴口罩是有效防护措施。

(摘编自《病例还会不会大规模增加——与钟南山面对面话疫情防控》)

材料二

2020年2月2日,钟南山院士再次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冠状病毒(CoV)是一类有包膜的正向单链RNA病毒,在人类、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广泛传播。目前已知有七种CoV可导致人类生病,其中四种CoV-229E-OC43-NL63-HKU1在人群中普遍流行,通常会引起普通感冒症状。而其他三种SARS-CoVMERS-CoV,包括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都可导致重症肺炎甚至死亡。

目前,我国已发表部分针对2019-nCov的研究成果,对疫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流行病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56%为男性,病毒感染平均潜伏期为5.2天。对2019-nCov的基因组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与蝙蝠来源CoV96%的相似性,基本支持2019-nCov来源于蝙蝠的说法。研究也发现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以与2019-nCov受体结合域有效结合从而中和病毒感染,这为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摘编自《钟南山院士再谈科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从事病毒研究及培养研究生。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那时的科研条件极其有限,为了研究乙型脑炎病毒,钟世藩省吃俭用,用省下的钱买回几百只小白鼠,在家里建起了实验室。钟世藩常常教导学生说,真正献身于科学的人,对待科学研究工作从不会计较时间、条件和报酬。父亲的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钟南山,令他也走上了医学研究的道路。

20世纪70年代,中国流行慢性支气管炎。周恩来总理发出号召:“开展群防群治。”但当时的医生都不想参与,为什么?老话说:“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多数医生不愿意去,组织就找到了钟南山,在父亲钟世藩的建议下,钟南山加入了慢支炎防治小组。在五年研究中,他与侯恕合作,写下了论文《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这篇论文在1978年获得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他从这里起航,一步一步地成了中国顶尖的呼吸内科专家。

2003年,“非典型肺炎"席卷全国,钟南山请求把广东的重症患者都送到他那儿。给非典重症患者做手术都是要把他们的气管切开的,很危险,但他的措施使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到87%。

2003年4月12日,北京召开了一场关于非典疫情的发布会,钟南山被要求参加。会前,有关部门让他“不要讲太多”。而当面对记者“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提问时,钟南山忍不住大声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疫情还在蔓延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现场一片哗然。

钟南山始终不曾远离一线病人,病人与医学研究是他的生命之源。如今他已经84岁,但从未停下。每周四下午是钟南山例行问诊的时间,问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新冠疫情蔓延初期,钟南山向公众发出紧急呼吁。2020年1月18日傍晚,84岁的他却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

(摘编自《从钟南山父亲钟世藩看如何教育子女》《医者钟南山》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在贫困年代克服困难进行医学研究的精神影响了钟南山一生,促使他走上了医学研究之路,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成就。
B.通过对2019-nCov的基因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但它可能存在的中间贮主截至采访发表还不能确定。
C.与SARS相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除了表现为高烧和全身乏力之外,其中一些还会出现干咳、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D.CoV是一种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的病毒,其中SARS-CoV、MERS-CoV、2019-nCov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CoV-229E,-OC43,-NL63和-HKU1。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为了打赢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场战役,各地从过去的鼠疫、流感、埃博拉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吸取教训,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B.新型冠状病毒颗粒非常小,而且需借助飞沫进行传播,戴口罩可有效阻止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对COVID-19预防很重要。
C.研究发现,女性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占比低于男性,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R3022对COVID-19治疗有积极意义
D.20世纪70年代,我国许多医生不愿意从事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研究工作,钟南山却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成绩,后来还成了国内顶尖呼吸内科专家。
3.钟南山院士被人们誉为这个时代的英雄,请概括分析他身上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1-04-27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边疆几个县市调研发现,有的地方给钱、建房等物质扶贫比较多,扶志等精神层面的帮扶却比较少,甚至出现贫困户不想摘帽的现象。走访一家贫困户,全家人已经住上了由当地扶持一半、自己贷款一半建成的宽敞房屋,但当问及贷款怎么还的问题,靠政府的回答令人有些惊讶。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意味着,资金扶持、硬件设施要跟上,身心志向也要跟上。倘若贫困群众在被动扶贫中滋生出等靠要的想法,反而会成为脱贫攻坚的思想阻碍。

扶贫要扶志。从要我富我要富,涵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考验一地的扶贫策略,考察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总结当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的缺少文化,有的没有技术,有的思想落后,有的不会计划……这就意味着,除了利用政策兜底极少数贫困人群外,必须从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培养贫困群众的自信心和奋斗能力,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志必扶技。调研中,某县拥有古树茶园十几万亩,却有十几万贫困人口守着绿水青山,找不到金山银山。原来,当地贫困户缺少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不掌握市场信息,没有建立销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识。对贫困人群而言,学一技之长以傍身,比给钱给物更重要。针对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把扶贫资源投入到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上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这才能彻底改变当地的发展面貌。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等具体要求。这意味着,各地在扶贫工作中,要认真反思以往资金+盖房的单一做法,集中力量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如此,方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摘编自《激发脱贫的内生力》,《人民日报》2018年7月12日)

材料二:

扶贫的重点是解决就业,解决就业的关键是发展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根据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精神和保利集团统一部署,目前,保利物业以就业+扶贫为方向,将设置保利星火班。此项目结合河曲县、五台县实际情况,将由保利物业、委培学校、贫困县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深度合作,展开就业扶贫工作。将就业与扶贫有机结合,在河曲县、五台县精准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通过招聘贫困户适龄子女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安排进入物业公司实习就业,最终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达成扶贫工作目标。

从7月25日至26日,仅仅两天的时间,保利集团与两县的四个协议接连落地:保利物业公司与五台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和山西德奥、保利物业、保利资本三方合资签约;与河曲县就就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援建保鲜冷藏库签订协议。

(摘编自《扶贫在精准上发力》,《山西日报》2018年7月31日)

材料三:

究其实,扶贫的真正目的,是要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而脱贫的目的,恰恰又是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解决不好会出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帮扶贫困户脱贫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只有这样,脱贫才算真脱贫。

脱不脱贫,脱贫质量如何,扶贫干部一面之词显然不够,这事交给老百姓自己说了算,最有说服力莫过于家庭收入。扭住返贫这个牛鼻子,也就是解决脱贫不返贫的一切后续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认清国内国际形势,要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一系列长效帮扶机制,加强经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迎接小康社会的到来。

(摘编自《扶贫重在牢牢扭住返贫牛鼻子》,中国网2018年9月2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调查发现,在扶贫的对象中,出现了一些贫困户不想摘掉贫困帽子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户能够得到政府的钱物补助。
B.只有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自信心,克服依赖帮扶的心理,才能使之发生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
C.保利集团在河由县、五台县两县采用“职教+就业+脱贫”的模式扶贫,将职教、就业与扶贫有机结合,最终完成了扶贫工作目标。
D.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贫困的老乡能够脱贫且不返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贫不能够停留在资金扶持、硬件设施跟上等被动扶贫的层面上,这样做往往会让贫困群众滋生出“等靠要”的想法,无法从根本上让他们真正脱贫。
B.扶贫要有针对性,弄清楚贫困群众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培训、技术引导、营销知识学习等活动,就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C.保利集团与河由县、五台县两县合作,选取了一条发展产业来实现脱贫的道路,通过发展产业来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从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D.各级党委政府只有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经验交流,发展产业,才有可能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
3.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4-27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985核心密卷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进行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翔实的人口基础数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已于10月11日展开,将于11月1日起进行正式入户登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人口全景扫描。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情况新特征新趋势、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人口普查,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优化和提升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和素质,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信息支撑。完整详尽的人口信息既是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的基础,也可以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公共资源分配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才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摘编自殷鹏《人口普查关系国计民生》,《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材料二:

从1953年到2020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见证着时代变迁,记录着社会发展的铿锵脚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一次重大调查,我们透过它可以触摸鲜明的时代印记,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

相比以往,此次调查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网络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十年之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涌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人口普查意盎然,正是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侧影,展现着我国经济的蓬勃朝气、创新动力。

人口普查意在为人口精准画像,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工程量浩大。正因此,其组织动员能力、其间的绣花功夫,可视作观察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此次人口普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动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不同部门分工协作……经过抗疫大考的各地各部门求精、求细、求实,高标准、高质量、高效开展相关工作,展现着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再提升,展现着一个大国治理能力的再升级。

(摘编自夏彬《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

材料三:

中国正在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而日本刚刚在10月20日进行完五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工作。日本人口普查工作是通过网络和邮寄人口普查表的方式进行的。据日媒报道,日本进行此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目的,是为日本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政府制定防灾政策和应对灾害措施,制定应对高龄少子化的政策、实施育儿支援计划,制定医疗和住宅等高龄者福利计划,都需要更准确的家庭、人口和年龄结构等数据。对于企业来说,需求预测、开店计划等也需要这些数据。人口普查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于计算地方交付税交付额。根据日本地方交付税法,交付税补助额计算依据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和户数。

(摘编自王骁《日本完成人口普查》,《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普查是对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是摸清人口信息的重要手段,对制定人口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有重要作用。
B.人口普查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人口的增减、劳动力供给以及流动人口变化等情况,有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人口普查涉及范围广,工程量浩大,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精准配合,可以展现基层治理水平和国家统筹能力。
D.人口普查关系到人们的福祉,它可以直接解决那些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人口普查,可以获得翔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B.全面摸清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就能制定出科学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C.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这是我国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后产生的新场景新实践。
D.一些社区儿童多,如何安排就近上学;有的道路交通拥堵,如何科学规划……这些都需要掌握人口的发展变化。
3.中日两国在202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

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嫌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60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Franchise(连锁化)。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SSS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搜索引擎、社交媒体、O20、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结果,也体现了新技术浪潮对基层治理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B.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C.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和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直播带货走样、翻车,一是因为地方官员搞形式主义,二是因为部分主播方缺少鉴别力,一味追求利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B.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C.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D.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的属性,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3.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
20-21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此而带来的“碎片化”阅读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身处其中的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这样的阅读方式?

其实,“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快速阅读方式,也并非全无是处。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可以使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以概念和模块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比如“知乎”等问答网站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更加方便,大家可以迅速找到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现实指导性的建议,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

但另一个共识是,对于想要通过阅读提高思维能力,获取某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碎片化”阅读显然是不够的。入职某金融公司不久的小楠就在努力抵抗“碎片化”阅读对自己传统阅读方式的冲击。“微信上的内容太多太杂,但是时间太少了。如果有大段的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晚饭后,我还是愿意坐下来,有系统地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他说。

“碎片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其实一次阅读是否深入有效,关键在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而非阅读方式的选择。手捧畅销的成功学书籍,和认真阅读一些有含金量的微信推送文章,两者高下,不言而喻。

(摘编自《如何做一个靠谱的阅读者》)

材料二: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队、出差途中,这些碎片化时间都可以成为阅读时间。一篇篇微信、一条条微博、一段段抖音小视频、一个个喜马拉雅音频,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明星八卦、育儿心得、心灵鸡汤甚至广告软文……我们从早到晚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仿佛天下事十之八九尽在胸中。可这种泛化阅读并没有带来个人真正的成长,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觉。

这一方面与互联网的内容呈现特点有关,跳跃式的非线性阅读,使得人们的思维不断被分散,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某一个主题,结果阅读变成浏览,知识的获取变成了简单的资讯检索。另一方面,在眼球经济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不少内容生产者热衷于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内容适合浅阅读,迎合了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可阅读者的思辨能力却在逐渐退化。

因此,在这个“形散”已经不可避免的时代,要想保证“神不散”,读者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就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阅读的时间可以碎片化,但阅读的内容不能碎片化,即要形成知识系统。因为没有目的的阅读,就如同没有购买需求的主妇进了熙熙攘攘的大集市,茫然不知所措。在碎片化时代进行阅读,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才能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阅读的目的。

日本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原尻淳一曾根据谷歌公司7:2:1的投资基准比,从阅读时间分配上对读者的知识结构的建构进行了规划:7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20%的时间阅读专业领域周边,10%的时间看未知的领域。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从泛化阅读到主题化阅读,其实就是在明确了个人知识体系之后,根据体系内各方面的重要程度优化时间和精力分配,采取苦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结果。

此外,为了应对跳跃性的思维过程和欲罢不能的鸡汤消费,读者可能还需要在阅读形式上进行某些妥协,譬如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脱离数字化环境,迫使自己在纸质的印刷文字上深耕。其实,许多图书馆、文化馆、独立书店已经推出了不少读书日、读书月活动,号召人们将深度阅读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

(摘编自《信息过量时代,如何克服阅读焦虑》)

材料三:

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思维方式。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为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可能趋向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同质化,而在印刷时代形成的那种比较个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在降低。

信息时代的阅读很方便,有以往阅读方式所不具备的巨大潜能,当然要充分利用。现今,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网络资源。对于数字化新的阅读形态,只能主动跟进,而不能消极抵制。但要注意,新的阅读形态可能有利有弊,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可以并存,既读书,也读“网”。一般而言,读“网”比较适合“浅阅读”,了解新闻信息,也是上网比较方便。但读纸质书更适合“深阅读”。要想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因为上网阅读往往会受到其他推送信息的干扰,使这种本该“深阅读”的思维与感受变为“浅阅读”。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都可能含有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它的来路,都可能带有文化记忆。“坐拥书城”“有书卷气”是说一种令人羡慕的气质,这些在网络和电子设备上是得不到的。读书终究是一种生命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现代信息科技如何发达,不能也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在信息时代,既要适应和利用网络阅读,又要警惕和尽可能减少网络阅读带来的弊害。

(摘编自《信息时代的读书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的崛起给年轻一代的阅读和交流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弊端,但总体来说弊端要大于好处。
B.阅读方式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而“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无法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这是社会共识。
C.泛化阅读导致读者思维分散,是因为内容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或所谓爆款文章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D.网络阅读无法培养出“有书卷气”这样的气质,信息时代在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阅读。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浏览问答网站虽然属于“碎片化”阅读,但是读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和工作的现实指导性建议。
B.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并无关系,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不一定能使人得到真正的收获与成长。
C.要想从“知道分子”变成“知识分子”,就不能“浅阅读”,而要有目的性地对专业领域进行苦读。
D.阅读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纸质书阅读比互联网阅读更有利于培养读者个性化的感知能力。
3.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阅读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
2021-04-26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3)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