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科学家泰勒斯就在观察中发现,琥珀经过毛皮、丝绸摩擦后可吸引一些轻小物体。泰勒斯认为,琥珀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摩擦使它具有了和天然磁石一样的“磁性”。尽管后来科学家证实了琥珀的这种性质和天然磁石的磁性截然不同,但人们还是将泰勒斯视为有历史记载的静电实验第一人。

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意即当人梳头或脱衣时,会由于摩擦产生小火星,同时还伴有轻微的响声,这在当时可谓是对静电现象最详尽的描述了。

(摘编自科学网《静电的发现者们》)

材料二: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其它物质如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摩擦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   赵凯华   陈熙谋   《电磁学》)

材料三:

凡容易得失电子且电阻率很高的材料都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如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大面积的摩擦;在压力下接触而后分离;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等发生摩擦;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流动且流速超过 1m/s,液体喷出管口或注入容器发生冲击、冲刷或飞溅时;液化气体、压缩气体、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和由管口喷出等。任何物体所带的静电若没有外来补充,总是会消散的。改变外部条件可以影响静电消散的速度。静电消散有两种方式——中和、泄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消散,后者主要是经过带电体自身消散。

(摘编自吕俊霞   胡雪梅《静电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泰勒斯发现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这与天然磁石具有磁性是一样的。但后来经科学家证实,这种观点是违背科学事实的。
B.关于物体摩擦产生火星和响声这一静电现象,《博物志》“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是最详尽的描述。
C.吉尔伯特发现,摩擦后的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和明矾等具有与琥珀同样的电性,这些物质都能在摩擦后吸引轻小物体。
D.在吉尔伯特对电现象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盖利克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来获得电,并由此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2.下列选项中,属于从源头做起预防静电的一项是(       
A.面粉厂在研磨面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此时可利用静电除尘装置及时消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
B.车辆行驶时,轮胎和地面摩擦产生静电,若在制造轮胎的橡胶中添加导电材料可及时将产生的静电导走。
C.使用刚出厂的新纸印刷,可将铁丝的一头捆在吸纸护栏上,另一头接地,也可以采用在压印滚筒上擦水的方法。
D.加油站储油时,为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和冲击,将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或接近底部,并将流速限制在1m/s以下。
3.静电实验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描写投降签字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签降的时间,另一方面用“日落”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失败。
C.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内蕴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生动展现签字的过程,颇有镜头感,条理清晰。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题目和开头。
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明指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侵华政策的失败。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
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识植物的武林秘籍

口香糖、枫糖浆的甜味来自哪些植物?

大王花到底会不会吃人?

家门口的银杏树竟是地球冰川期的幸存者?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是时候准备一本武林秘籍了!《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以人类观察、利用、保护植物的过程为基本线索,为家长和孩子们展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秘境和奇趣植物。

我们赶紧翻开书来看看吧!书中的每一个展开页就是一个主题页,围绕某一类植物或某一种自然现象展开说明,主题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刘华杰说:这本书集结了中国植物科普界的力量,编纂历时两年,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的选取、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和修饰,都需要精心完成。

认识植物与数学学习有关吗?在解释植物形态术语时,书中就将叶序”“花序转变为了有趣的算术题和几何题。当你看到向日葵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朵花,而是由上千朵小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其中蕴藏着植物生存的智慧。

对很多家长来说,让孩子乖乖地吃下蔬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能将蔬菜背后的历史呈现给孩子,让他们看到人类经过怎样的努力才将作物驯化成功,说不定孩子便能与桌上的饭菜和解,更加珍惜面前的食物了。

《中国植物》一章巧妙地融入青蒿素抗疟、水稻育种等科技热点,并穿插诗词、历史等人文趣味知识点。看过这一章之后,孩子们能了解到中国古人赋予花草的种种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植物、认识祖国,真正做到博闻强识。

从盘中蔬果到路边的花草,再到书桌上的盆栽,书中的内容以中国本土植物与常见外来物种为主,贴近日常生活,我们可以结合实际观察进行阅读,还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验,与植物零距离接触,或是直接把绿色带回家,参照这本书的自然DIY”版块,勇于尝试和实验,打造属于自己的小花园,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身边的植物邻居

正如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所说:对孩子们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介绍了多少种植物、囊括了多少个知识点。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孩子也能从中得到乐趣,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生存智慧,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平凡而伟大,进而完成深入的自我认知。用橙子皮戳破气球,像特工一样写密信给朋友,将废弃的胡萝卜头变成独特的小盆栽……书中有各种各样新奇好玩的实验,家长也能乐在其中,孩子更能享受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

今年春季,甘肃地区三北防护林被破坏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强烈关注。保护植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与植物和谐共生。本书就向孩子们揭示了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介绍了许多颠覆常人认知的知识。其中,入侵植物这一概念就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如凤眼蓝、马缨丹等虽然美丽,却是危害中国本土生态的入侵植物,这样的外来物种引入后,会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危害环境的入侵者,危害本土植物的生长。

在书中,我们还可以学习银杏、桫椤、鹅掌楸等珍稀植物知识,了解物种灭绝、生态失衡背后的原因。书中最后一个主题页——林中君子,就介绍了春兰、兜兰、石斛等珍稀兰花。这些兰花因为人类无节制地采挖、贩卖和走私,已渐渐走向濒危。

特别是独花兰,这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野生分布极少,中国标本采集员陈常年曾于1931年采集到独花兰的珍贵标本。采集标本可不是随意采花采草那样简单,陈常年最终因为野外工作不幸逝世。然而这样宝贵的独花兰,却因为盗采泛滥而濒危,不由得让人心痛。

万籁生命的交响曲已经奏响,追寻草木的藏宝图正在展开。翻开《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王国,探索生命的过去与未来!

(选自《百科知识》20212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植物的外在形态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植物学之外的知识方法则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植物的这种生存智慧。
B.为了让孩子们全面深入了解植物,真正做到博闻强识,《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融入了一些科技热点和人文趣味知识点。
C.《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打破其它科普读物单一的纸质阅读形式,创造性地引导孩子通过实验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
D.珍稀植物标本采集需要标本采集员长期在野外进行艰辛的工作才能完成,这使得像独花兰这样的珍贵植物标本更加可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连用三个问句导入,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文章在展开时逐一解答了这些问题,使这篇推介文章更加具有针对性。
B.孩子可能与饭菜“和解”的说法很有趣,以孩子的态度变化,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能够改变孩子对蔬菜的认知的观点。
C.“入侵植物”的概念是指那些被引入的外来物种,它们虽然美丽但危害中国本土生态,它们的进入会打破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D.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同时在文章末尾还总结了本书具有探寻植物宝贵的经济价值的作用。
3.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王康在《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新书发布会上说,这本书“能帮助孩子对自然形成正确的理解”。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2022-05-27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检测(一)语文试题
21-22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萨尔茨维德尔,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3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莱茵报》的主编,在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此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着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历尽了重重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男孩)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诬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让他在敌人面前陷入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罗斯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在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了极其明确的批判智能、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1881年12月5日

(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粹》,中国书籍出版社)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回顾燕妮与马克思两家的关系入手,来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意在赞美燕妮与马克思矢志不渝的爱情。
B.文中大量文字写马克思的工作与遭遇,这是因为两人始终生活战斗在一起,可以侧面表现燕妮的工作与精神。
C.燕妮在革命斗争中,先后经历了流亡的痛苦,失去爱子的痛苦,遭受诬蔑、孤立无援、不被人们理解的痛苦。
D.本文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赞美、悼念和惋惜之情。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燕妮生前承受了苦难,但去世后得到了“补偿”: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诬蔑烟消云散,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传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欧洲和美洲。
B.欧洲的工人阶级活动进入高潮时,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最先参加了斗争,开始补偿燕妮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C.本文对燕妮·马克思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
D.本文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沉痛压抑。
3.这是一篇悼文,这类文章应该赞美逝者的品德,从而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文章却说“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4.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
2022-03-04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个人信息是重要的数字资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数字经济健康发展。11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专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和制度的法律,有力增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对统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合理利用,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安全,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调整、规范各类主体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明确了包括知情权、决定权、删除权等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更加严格地规定了敏感个人信息的范围和处理规则。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胁迫用户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和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依法切实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人民日报》,20211111日)

材料二:

2016年—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趋势图

材料三:

海南省委网信办近期对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举报投诉较多的11款小程序技术巡查检测发现,“肯德基自助点餐”“学而思邀请有礼”“易享住”等11款小程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小程序”上线以来,在为网民提供更方便、更丰富应用体验的同时,其“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特点也成为网络违法违规活动滋生的温床。开展移动互联网小程序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是海南省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具体举措,也是海南省委网信办切实维护海南自贸港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职责所在。海南省委网信办将通过持续对各行业小程序应用开展技术监测和现场检查,不定期通报涉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小程序及相关运营单位,确保从源头上整治小程序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乱象,切实维护好公民权益。

(摘编自《海南开展小程序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网信中国)

材料四:

“净网2021”专项行动以来,铁岭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拳严惩网络突出犯罪,成功破获两起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24名嫌疑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20214月,调兵山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条案件线索:分处辽宁省两地市的网民于某某、杨某大量收购实名微信号。调兵山市公安局对此案进行全面梳理,经过近三个月的侦查取证,该案盗、贩、诈团伙的犯罪全链条逐渐清晰。两团伙通过上线大量收购盗窃的微信号,再每个加价3050元不等,出售给下线并从中获利。下线将信息加价出售至境外,境外犯罪嫌疑人对国内居民实施诈骗。

7月,多个抓捕组前往两省七市同时实施抓捕。参战人员克服涉案人员分散、新冠疫情等种种困难收网抓捕,将两起案件主要涉案成员全部成功抓获,并根据阶段成果,在后续几个月以来不断扩线侦查,将其他嫌疑人抓捕归案。

(摘编自《铁岭警方成功破获两起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法制现场,20211125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可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将有利于推动这一行业健康发展。
B.在2021年6月调查的我国网民遭遇的四类网络安全问题中,个人信息泄露是占比最高、最为严重的一种网络安全问题。
C.相较于2020年12月,网络诈骗、设备中木马等病毒、账号或者密码被盗的比例均下降,说明我国网络安全问题得到一定解决。
D.《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可能在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加大惩处的力度,落实落细惩戒、赔偿问题等各方面有所改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维护个人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B.《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明确知情权、决定权、删除权等个人信息权益,并对“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C.海南“肯德基自助点餐”等小程序使用方便,可为网民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但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被投诉较多。
D.调兵山市的案件警示我们,不要在微信上随便公开自己的信息,要及时销毁快递包装上的个人信息,以防被诈骗。
3.在治理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事件中,海南省委网信办与辽宁省调兵山市公安局有哪些做法?请概括说明。
2022-01-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

(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34日)

材料二:

中医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

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

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

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

材料三: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

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禅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316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医的经验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中药“清肺排毒汤”的调理,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
B.中医预防医学强调人体在能量消耗上的平衡,人生病就是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破坏平衡,从而形成疾病。
C.中医的修心养性观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治心修养”可看作是对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继承。
D.把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传统文化观和医道观相结合,加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情防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就能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开展临床治疗时,应酌情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成本低,且有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B.民间在立秋时讲究“贴秋膘”,即大量食用肥厚味重的肉食,补充因夏季天热胃口不好而流失的脂肪和体重。这有助于实现身体能量的平衡。
C.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因此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医注重调节机体平衡,这体现了中医的疫病防治观,对当下疫情的防控和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鱼生火,肉生痰,萝卜青菜保平安。”
B.“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C.“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D.“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以上三则材料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
2021·安徽·一模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天问出自《楚辞》,以之作为工程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易于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

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摘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 年 04 月 25 日)

材料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 7 月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次探测的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开展对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巡视勘察。一次发射同时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3 种探测目标,实属少花钱,多办事。一举多得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和较高的风险,国际上也鲜有先例。

火星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毋庸置疑,人类第二家园这一诱惑实在太大。不仅如此,研究火星地质、表面成分的长期演变过程,岩石和空气、水的相互作用等,有助于我们理解火星生命可能存在和消失的原因,进而分析和预测地球的未来。4000 年来,火星也从最初的遥不可及,到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然而,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 40%,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 7 分钟——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 7 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 2 万千米降低到零。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证。

(摘自于紫月《天问一号:在探火路上来一次后发先至》,《科技日报》2020年5月22日)

材料三:

面对跨越式突破带来的各种难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简称北京中心)的任务型号团队勇闯难关、赢得挑战:

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压缩地火时空距离。为了突破因地火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信号超长延迟的瓶颈,北京中心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设计了全新的超远距离测站捕获模式。

采用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全面掌握天问一号位置。型号团队设计了首次火星任务轨道动力学公用库和精密定轨原型软件,以仿真打靶的方法完成全过程定轨预报精度分析。

采用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精准遥控、科学开车。火星车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以及路途中的各种动作,都需要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在这方面,操作团队就要扮演好先知的角色,通过对当前火星车所处环境的掌握、分析和规划,预测路径的安全性,否则石块、沙丘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伤

(摘自宋星光等《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解放军报》2020年7月10日)

1.下列对“天问系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出自《楚辞》,“天问系列”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一号”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任务名。
B.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是因为它易于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彰显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且对火星表明重点地区进行精细的巡视勘察。
D.今年“天问一号”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环绕、着陆、巡视 3 种探测目标,风险较高,需要复杂的技术作为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周围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说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怀有高度的热情。
B.火星探测难点在于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在 7 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 2 万千米降低到零。
C.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等技术合力保障“天问一号”完成相关探测任务。
D.火星车具有自主能力,如果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和途中的动作,它便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
3.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选自《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材料二:

“文化地标”作为公共建筑,势必要把公共利益、大众审美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其风貌品质不能由少数人的喜好、审美决定,更不能罔顾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从根本上管住“权力之手”、告别权力乱为,才能杜绝滥建“文化地标”。一方面,改革考核机制,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考虑当地财政承受能力,防止盲目花钱影响民生,从源头上制止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完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建设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发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的作用,赋予专业人士更大的话语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对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设计要求的,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示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建筑设计方案。还要强化事后监督,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绝不允许“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

停住滥建的手,也不能一拆了之。如此大兴土木已经造成浪费损失,通报之后,后续如何整改利用,考验着地方的管理智慧。“文化地标”体现的应是地域文化特色,是市民文化和心理认同,比如说到厦门人们会想到鼓浪屿,说到西藏会想到布达拉宫。与其滥建“文化地标”,不如“走心”思考如何理解大众文化的审美,吸纳合理创新的审美,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景点,让建筑艺术真正起到提升城市形象、彰显文化特色、增进人民福祉的作用。

(摘编自韩小乔《文化地标应名副其实》,《安徽8报》2020年10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地标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从中人们既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又可以见识时代风貌。
B.各类文化地标都成了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成了展示地方良好形象的最佳文化名片。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亲近自然”要求文化地标在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上能和谐共生。
D.城市文化地标的设计方案要进行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至于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可忽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地标,若是一味追求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就无法唤醒人们共同情感记忆。
B.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公共建筑,如果想使它的形象更加亲切、持久,就需要传播文化、服务公众。
C.人们到一座城市旅游观光,如果不参观博物,那就无法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形成认知。
D.城市文化地标建设要理解大众文化审美,要为人民增进福祉,把公共利益、大众审美与艺术性结合起来。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全属于城市文化地标的一项是(     
A.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和“巨蛋”形国家大剧院。
B.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城隍庙和黄浦江。
C.株洲炎陵县的红军标语博物馆、神农大剧院。
D.杭州西湖的雷峰塔、国际会议中心和新世界。
4.如何从根本上管住权力之手、告别权力乱为以杜绝滥建文化地标?请结合材料二做简要概括。
5.材料一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但种业大国却不是种业强国。

21世纪最初10年,中国种业刚刚起步,跨国种企已开始全球布局,目前,包括行业前10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已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国内田间地头——比如,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这一现象背后也凸显了当前国内市场的种子隐忧:不少农业干部、农民和行业专家反映,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既影响我国在国际种子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更存较大风险。现在国际上种子垄断性比较强,这意味着价格上是供应方说了算。如果中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中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

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种业安全是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粮食市场带来深刻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避免关键领域被一剑封喉,必须加快种业自立自强。

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如果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如何打赢翻身仗?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在中国农科院新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现场,相关工作正抓紧推进。新的资源库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也将有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点攻克并建设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平台,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种质材料,定向改良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的新种质。

农业农村部已确定,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保持水稻、小麦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生物工程技术是育种产业的一把利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新华社《改变世界的一粒种子——从中央一号文件看打赢种业翻身仗》(有删改))

材料二:

本人在种业从业三十余年,见证了中资外资博弈的历程,愿意就以下几个问题还原种业真面貌。

一、关于外国公司控制中国种子市场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农民使用国外农作物品种的情况。对大宗农作物,国外公司目前涉入的只有玉米种子业务。美国岱字棉公司曾经在中国经营抗虫棉种,后来撤出。小麦、水稻、大豆种子目前还没有外资介入。

下面再来看看数据。玉米种子算是外国公司控制重灾区,因为美国先锋公司(杜邦公司旗下)和德国 KWS 公司的玉米品种较有优势。但即便如此,所有国外玉米品种在我国合计年推广面积也不超过 8000 万亩,占我国玉米总播种面积15%

二、中国种子已经沦陷,是真的吗?

涉及国外品种的小作物种类较多,如甜菜、向日葵、番茄、甜椒、菠菜、胡萝卜等,但加在一起,也不足2000万亩。连同玉米的8000万亩共1亿亩,不足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亿亩(耕地18亿亩,有一部分复播)的5%

可见,受国外品种冲击较大的作物还是玉米,但也只有15%,而且这些品种是国外公司通过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生产经营的,更何况这些合资公司还是中方控股。种子在中国,亲本种子(生产种子所需要的种子)也在中国,公司的管理者及员工都是中国人,即使发生了战争,国外公司也无法将这些种子运出国门。所谓受国外公司控制,从何谈起?

三、关于国外停止向中国出口种子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公布的数字,中国 2017 年进口种子数量为 7.4 万吨,不足全国种子播种量的 1%。进口贸易额为 4.17 亿美元,约合 28 亿人民币,约占我国种子市场总销售额的 3%。且进口种子主要为牧草、蔬菜、向日葵、甜菜等,没有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进口的原因,不是我们没有,而是国外这些品种比较高产优质。如果不进口,换成国内品种,会影响这些作物产量和品质,和粮食危机不搭边儿。

四、关于杂交种种子是断子绝孙的种子,不能繁殖后代

网上关于转基因种子、杂交种种子、进口种子是断子绝孙的种子不能继续繁殖的说法完全是误传。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都是同一物种内部品种间杂交,其后代育性不受影响。专家说杂交种必须每年更换新种子,是因为农民自留种种子(称为杂交二代种子)没有新种子(称为杂交一代种子)产量高。当然,真正断子绝孙的转基因种子也出现过,但因为经营这样的种子会受到道德谴责,发明者放弃了推广计划。

粮食安全问题在我国具有重大优先地位,国家用各种办法保证我国粮食生产不受过分冲击,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外商必须通过与中方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才能进行,而且由中方控股;直接供农民使用的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不能直接进口,只能在国内生产;转基因种子更是要严格审批,至今还没有批准任何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的转基因种子的种植;粮食进口除大豆没有配额,玉米、小麦、水稻都是配额管理,每个作物进口配额几百万吨,占总需求的3%8%。配额内进口关税 3%,配额外关税 23%。至今还没有企业在配额外进口。

简言之,农作物种子关系国计民生,种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下有序发展。所谓被外国控制”“杂交种断子绝孙等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种子已经沦陷,是真的吗?(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种业的现状是国内对种子的需求很大,虽然水稻、小麦等品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B.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种子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造成种子供应方对我们的价格垄断,甚至可能有其他风险。
C.我国政府非常注重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种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下有序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各种办法保证我国粮食生产不受过分冲击。
D.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都是同一物种内部“品种间杂交”,其后代不会出现“断子绝孙”的情况,只是“杂交二代”没有“杂交一代”产量高罢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已经开始,建成后保存能力将位居世界第一,在智能化、信息化方面也将有显著提升,现已能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
B.目前我国玉米种子受国外品种冲击较大,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比德国 KWS 公司的玉米品种更有优势。
C.当前我国的种业现状确实存在一些隐忧,但国家已经在采取各种措施争取打赢翻身仗,为加快种业自立自强提供资源、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D.为了限制外国种子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保护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3.下列各项事实陈述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政府将2011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种业创新、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维护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合法权益。
B.2016年新《种子法》修改颁布,提升了新品种保护的法律地位,加大了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对侵权假冒的执法力度,大幅提高了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民事赔偿标准和行政处罚力度。
C.鼓励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为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辟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对于达到审定标准的,审定委员会颁发审定证书。
D.1999-2018年,我国种业市场空间从330亿增长至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018年我国种子市值1201.67亿元,保持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地位。
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以上两则材料都涉及到我国种业所面临的问题,我国为了维护种业安全从哪些方面采取了措施?请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是“内容为王”的精神文化产品,而内容的关键是讲好中国故事。以创作生产为中心,多出精品力作,是牵引整个电影行业发展的“牛鼻子”、拉动市场票房增长的“火车头”,是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电影从业人员的“硬道理”和“基本功”。用电影特有的声画结合、时空结合、光影造型、形象塑造的艺术技术手段,满怀激情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故事,豪情澎湃地唱响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时代主旋律,中国电影将迎来春色满园。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电影保持长期向好态势》)

材料二

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这其中,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幻电影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科学技术追赶进步,也为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更为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又添了一抹亮色。

科幻电影的发展还需要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下一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要将中国人的情感放大到广阔的太空背景下,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巧妙地糅合进科幻作品的创作中。唯有如此,中国的科幻电影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摘编自《人民日报》《期待科幻电影有更多中国味道》)

材料三

近几年,主打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脱颖而出,与之对应的产业链也日渐生成,创作与产业互相砥砺,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

创作者、观众和动画行业对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抱有深切期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资源中的宝藏,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与养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电影就是国外创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素材的提取与创造。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使用,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作品,是国产动画电影一项既重要又长期的课题,中国动画人责无旁贷。近年来,一批具有中华美学风格的高质量作品,从不同角度持续“破题”,让原创动画电影呈现回暖态势,也让中国动画成为文化行业关注的热点。

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将层出不穷,技术进步和产业完善将为创作带来足够“底气”。这是一条自信彰显中国韵味的道路,值得期待。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的,面对国内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国产动画电影创作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要坚持创新性和正能量并重。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历史积淀,给我们留下丰厚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系统,尤其考验创作者的创造能力、审美格局和思想境界。创作者一方面应放开尝试,从技术突破到文化表达,巧妙找到创新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对历史文化持严谨态度,发掘那些具有正能量、体现积极价值观的素材内容,以富有营养的作品给观众以精神启迪和价值引导。

在推动制作技术进步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艺术水准。目前,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在角色设定、造型设计等方面仍然可以看到国外动画的影子。想要创造出真正具有成熟中国韵味的动画,还需要创作者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提升创造性转化的艺术水准。观众审美需求在不断变化,必然对创作提出更高要求,包括作品的叙事结构、美术风格、形象塑造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等,都需要在遵循动画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把握当代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实现跨代际、跨文化传播。动画电影观众群体广泛,不分老少,无论中外。针对这种跨代际、跨文化特点,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影片更需找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把握当代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激活传统故事的当代意义,让传统以生动活泼、可感可亲的动画形象走近当代观众。

作为国产动画的一种特有形式,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具有很高辨识度,能够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能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与术提升双管齐下,创作与产业双向激励,自信彰显中国韵味的动画电影将会进行更多探索,诞生更多佳作,以推动中国动画产业走向成熟。

(摘编自《人民日报》《动画电影彰显中国韵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的声画结合、时空结合、光影造型、形象塑造的艺术能更好地呈现故事,是电影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B.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为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影响人们对未知世界想象高度的主要因素。
C.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得益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及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期望值的提升。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与养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画电影因此脱颖而出。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一批具有中华美学风格的国产动画电影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使用,让原创动画电影呈现回暖态势。
B.主打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产业链日渐生成,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将层出不穷,值得期待。
C.创作者的创造能力、审美格局和思想境界决定了他们能否放开尝试,从技术突破到文化表达,巧妙找到创新突破口。
D.观众审美需求在不断变化,对创作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在遵循动画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制作技术的进步。
3.下列说法是中国电影发展最关键环节的一项是(     
A.讲好中国故事。B.多出精品力作。
C.发展综合国力。D.壮大电影市场。
4.以上材料对中国电影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