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国小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巨翅老人(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①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

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

② “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看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③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雨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

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④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

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

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了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的潮湿、死寂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
B.埃利森达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消失不见,长出一口气,这一描写表现了埃利森达对老人离去感到轻松畅快的心理。
C.贡萨加神父七点前赶到,首先重温一遍教义,又用拉丁语向老人问候,表现了神父的认真负责、善良谦卑。
D.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同《百年孤独》一样,都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 句中“蠕动”“呻吟”等动词的使用,让读者能真切地想象出一个痛苦的、落难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形象。
B.第②句中“可以肯定”“为你们的孩子来的”等语句可推断巨翅老人虽然年老,但仍然想尽一个天使的职责。
C.故事虽然荒诞,但第③句中这一细节描写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D.从第④句中可得知人们不再关注巨翅老人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仅仅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表情更具真实性。
3.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一观点在老人身上得到体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孤独的巨翅老人”的。   
4.有人评价“小说魔幻的叙述中暗含冷峻的批判”,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卫·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

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我们吃的是猪腰肉蘸苹果酱,还有一个布丁。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给遣散回去了。

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决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简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

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在我还没有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

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这是我那可怜的爸爸的座右铭。米考伯太太说。

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你爸爸,从他的作风来说,是很好的。老天决不会让我说损害他名声的话的。拿他整个人来说,我们也许再也不可能——简而言之,再也不可能结识到像他那样的人了。他那么大年纪,还打那样的绑腿,还能不戴眼镜读那么大的字。不过,他把那座右铭用在我们的婚事上了,我亲爱的。我们的婚事实在办得太早了,结果,弄得我永远弥补不上花掉的那笔费用。

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转脸看着米考伯太太,补充说:我并不是为这件事懊悔。完全相反,我的宝贝。说完这话,他有一两分钟神情很严肃。

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米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欢畅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

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上帝保佑你!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决不肯忘记。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诚,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

我想,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她眼前大概一下子云开雾散,看到我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孩。我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带着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打手势叫我爬上车,用双手搂住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就像吻她自己的孩子一样。马车走动起来时,我差一点没来得及下车。他们朝我挥动着手帕,弄得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一家人了。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得斯通的表现使我对自身处境认识更清醒,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童工问题的关注。
B.临别前最后星期天和米考伯一家一起度过的情形,符合我年龄特征和情感表达需要。
C.我对米考伯先生的屡屡赞赏坦然接受,表现了科波菲尔年少懵懂尚未成长的一面。
D.尽管米考伯深陷困境命运悲惨,但他依然盲目乐观不切实际的相信终将会时来运转。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米考伯第二条忠告用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看似沉重,米考伯却十分得意。
B.小说对米考伯性格特点的刻画具有漫画特征,在一乐一悲的迅速转换中进行描写。
C.离别时米考伯太太“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从朋友到孩子的变化,极具情感意味。
D.结尾以疲劳乏味一天的开始呼应开篇想逃离这种生活的愿望,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3.狄更斯主张小说不仅要唤醒世人对劳苦的小众的同情,还要激起世人对他们的崇敬。文中的小人物有哪些值得别人崇敬的地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此书最早的译者林纾、魏易在译序中说:“此书不难在叙家常之事,难在俗中有雅,拙而能韵,令人挹之不尽(意为丰富到无法用言语形容)。”请结合评论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子的秘密(节选)

[法]马克·李维

我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让马格对我恨之入骨,才短短一天我就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我们的英文老师——雪佛太太刚跟我们解释,简单过去式就是某种已结束的过去,与现在再无关联,无法持续,能清楚地在时态中定位。多了不起啊!

忽然,雪佛太太用手指着我,要我自选一个例句来说明。当我提出如果学年制是简单过去式就棒极了时,伊丽莎白爆出一阵大笑,我的笑话只逗笑了我们两个,我因此推测班上其他人根本就没搞懂英文的简单过去式的定义,马格却因此认定我在伊丽莎白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这一刻决定了我整个学期的悲惨命运,从这个星期一,开学的第一天,更精确地说是从英文课后,我就活在真正的地狱里。

我马上被雪佛太太处罚了,判决从星期六早上开始执行——扫操场的落叶三小时。

星期二和星期三,我的报应是马格一连串的蚌脚。每次我掉倒在地,马格就又往全班逗乐王的宝座前进了一步。不过伊丽莎白不觉得这样好笑,所以他的报复心远远无法满足。

星期四,马格更拉高了报复层级。数学课时,我被他反锁在我的柜子里。最后,是来打扫更衣间的警卫听到了我的敲打声,我透过通气孔,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警卫密码,请他帮我开门。我担心会因为告密而平添更多麻烦,只说是自己太笨,在找躲避处时误把自己关在了里面。警卫惊讶地问我怎么从柜子里用挂锁反锁柜门,我假装没听到问题,赶快溜走。我错过了课堂点名,星期六的处罚又被数学老师加重了一小时。

处罚日的星期六早上,当同学们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早餐时,我已走在上学的路上了。

操场很冷清,警卫把我那妥善签名的处罚证明折了折,收进灰色外套的口袋里。他给了我一支长柄叉,要我小心使用不要弄伤自己,又指了指篮球架下那堆落叶和手推车,篮球网袋看起来就像可恨的邪恶之眼,或许应该说是马格之眼。

我和那堆枯叶足足奋战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警卫跑来营救我。

咦,我记得你,你就是那个把自己反锁在柜子里的小子,对吧?开学第一个星期六就被处罚,这跟从柜子里用挂锁反锁柜门一样了不起啊。他边说边拿走我手上的长柄叉。

你做了什么好事被罚来做这个?他边问我边铲起叶子堆满手堆车。

动词变位变错!我含糊带过。

哦,我没立场指责你,文法向来不是我的强项。你看起来对打扫也不太在行啊,有没有什么事是你拿手的呢?

他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

一定有什么东西是你热爱并且最喜欢去做的,一个未完成的梦想?他加了一句,一边扫起第二堆落叶。

驯服黑夜。我结结巴巴地说。

伊凡(伊凡是警卫的名字)笑了,他笑得太大声,两只麻雀被吓得撤离栖身的树枝,振翅逃窜。我则是头低低的,两手插在口袋里,从操场另一头离开。伊凡在半路拦住我。

我不是要嘲笑你,只是你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如此而已。

篮球架长长的影子拖在操场上,太阳远远触不到苍穹,而我的处罚远远谈不上做完。

那你为什么想驯服黑夜?这个想法很有趣啊!

你也一样经历过我这个年纪啊。夜晚总是在吓你,你甚至请求大人把房间的百叶窗关起来,以确保夜晚不会溜进来。

伊凡一脸惊愕地瞪着我,他的脸色变了,和悦的神情也消失了。

第一,你说得都不对;第二,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就算我说得都不对,那又怎样?我边反驳边继续走我的路。

操场不大,你跑不远的。伊凡说着追上我,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我就是知道,就这样。

好啦,我承认我以前真的很怕黑夜,但是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提过这件事。这样吧,如果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且向我发誓你一定会保守秘密,我十一点就让你偷溜,不用留到中午。

一言为定!我边说边举起手掌。伊凡和我击掌,定定地看着我。

过来,我们来这边坐。伊凡指着篮球架旁边的长椅命令道。

我比较想坐那边。我指着对面的长椅说。

好啦,听你的!

我该怎么向他解释,就在刚刚,当我们肩并肩站在操场上时,我好像看到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他的影子。我不知为何会这样,也不懂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只知道他房间的壁纸已经泛黄,他家的地板踩起来会吱吱作响,而这常常让他在夜晚来临时吓得脸色发青。

我不知道,我怯怯地说,我刚刚是乱猜的。

我们两个在长椅上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然后伊凡笑了,他拍拍我的膝盖,站起来。

好了,你可以走啦,我们有言在先,现在已经十一点了。不过你要记得保守秘密,我可不想还有别的学生来取笑我。

我跟警卫道别,比原先预计的时间早了一小时回家。一边想着不知道爸爸会怎样迎接我;他昨天很晚才出差回来,现在这个时间,妈妈一定跟他解释过我为什么不在家里了。我又会因为开学第一个周六就被老师处罚,而遭受什么样的处罚呢?正当我不断盘旋着这些灰暗的念头时,一件惊人的事让我大吃一惊——太阳已经高挂在天空,我发现我的影子大得诡异,比平常还要高大许多。我停下脚步,近距离地观察影子,我发现它的身形和我的大不相同,啊,是伊凡……伊凡的影子。我再度仔仔细细地端详,看到一些不属于我的童年片段: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把我拖到花园的尽头,他抽出皮带,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即使大发雷霆,爸爸也从来没对我动过手。我忍不住猜想,这段记忆究竟来自哪一段回忆。潜意识里,我觉得这似乎不太像是我的遭遇。我加快脚步,怕得要死,决定用最快的速度冲回家。


【注】①本文选自长篇小说(偷影子的人)。小说中的小男孩拥有“偷别人的影子”的特殊能力,能够为每个偷来的影子点亮生命的光芒。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马格与“我”的紧张关系,为下文写马格制造的一系列恶作剧做了铺垫。
B.“我”遇到困难时,既有怯懦,也有坚忍,表现出人性的真实性,极易引发共情。
C.小说想象奇特,“我”能通过别人的影子看见他人的心事,知晓他人心中的秘密。
D.作者灵活运用写作技法,结尾将陌生人与爸爸行为对比,突出“我”童年的不幸。
2.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佛太太是“我”的英文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对犯错学生的处罚较为严厉。
B.伊丽莎白是“我”和马格都喜欢的女生,虽着墨不多,却有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C.马格的种种“坏”行为表现出了小孩子的幼稚与可笑,而这些做法也令人不齿。
D.伊凡是学校的警卫,乐于助人,但他童年的不幸遭遇,致使其性格又喜怒无常。
3.“影子”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偷影子的人》是治愈文学的代表作品,治愈文学以“温暖”“柔情”和“充满希望”为主题,请结合所给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
2023-12-0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牲畜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树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

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很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山羊的处境则好多了。但最高兴的还莫过于骡子,总算有这么一次可以不负重地走路,而且还能边走边啃树皮。母鸡栖息在树上,可把松鼠吓坏了。

那天早晨,农民朱阿·德伊·菲奇正在树林深处砍柴。他头天晚上就离开了村子,睡在林子里,打算第二天一早采蘑菇。

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朱阿,你在这里干什么。”从长满苔藓的岩石后面,走出长着小胡子的农民。是他的老乡,牵着头白胡子大山羊。“德国鬼子进村了,正挨个搜查牲口棚呢!”

“天哪,糟糕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那头奶牛‘花大姐’,把它带走。”朱阿大声说。

朱阿丢下木柴、斧头和蘑菇篮子,撒腿就跑。

朱阿用那两条短腿飞快地跑着,下坡时就像一只滚动的球,上坡时气喘吁吁。翻过一道山脊,村子便展现在眼前。处在群山之中的山村,早晨空气清新柔和,不时传来德国人的叫喊声和用拳头砸门的声音。

他的家就在前面,门依然关着,门口的破锅里种满了罗勒。

就在这时,突然从一个拱门下传来了脚步声,朱阿赶紧躲进门洞,用力向后收缩圆鼓鼓的肚子。这是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离开了同伴,想独自捞点什么。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脸东张西望。“哞……”“花大姐”叫了起来。听到这声音,德国兵的精神为之一振,迅速向牛棚走去。朱阿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他看到德国人在凶狠地踢着门,肯定很快会破门而入。于是就绕到房子后面,走进干草棚,在草堆下翻找起来。那里藏着一杆老式双筒猎枪和子弹袋。他把两颗打野猪的子弹推上膛,子弹袋系在腰上,平端着枪,悄悄地走到牛棚门口。

德国兵正牵着牛往外走。那是一头漂亮的、带黑点的红色小母牛,因此绰号叫“花大姐”。它性情温顺,但又很固执。站在那里不动。德国人不得不在后面推着让它走。

躲在墙后面的朱阿开始瞄准了。要知道,他是村子里最蹩脚的猎手,从来瞄不准,不要说野兔子,就连一只松鼠也没打到过。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朱阿这样想,不敢贸然开枪。

德国兵为了追赶逐渐远去的伙伴,想抄近路,走入了树林。现在凭借树干的遮挡,朱阿更容易跟随他。这时候德国兵大概会距离牛远一点,可能有机会开枪了。

德国兵在林子里转悠,对自己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他看到小路上有只兔子,它圆鼓鼓的,听到响声不但不跑,反而趴在地上不动。德国人松开牵牛的绳子,一把抓住了它的耳朵。提着吱吱乱叫、左右扭动的兔子,为了不使兔子跑掉,他不得不高举手臂,跳来跳去。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声而聊以自慰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有删改)

文本二:

轻是一种价值而非缺陷。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人的沉重感,天体的沉重感,城市的沉重感;我一向致力于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关于轻,的确存在着一种包含着深思熟虑的轻,正如我们都知道也存在着轻举妄动的那种轻一样。

(摘自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朱阿杂乱的着装和家门口的破锅里种满了芳香的罗勒,是为了突出战乱中农民生活的穷困和窘境。
B.兔子的一动不动既照应前文农民逃难携带家兔,又似对德军的嘲讽和蔑视,使小说真实中有荒诞。
C.结尾写人们给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又增添了一丝温暖,余味悠长。
D.作者让朱阿手中的枪一次次举起,又一次次放下,故意制造障碍,反而增添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2.关于文中朱阿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朱阿与德国兵的外貌行为描写都诙谐可笑,但感情意味不同。
B.朱阿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花大姐”才拿起武器,符合小农身份。
C.朱阿多次不开枪不仅是因为怕误伤牲畜,还怕打不中反被还击。
D.朱阿虽然枪法很差却成了消灭法西斯的英雄,具有讽刺的意味。
3.文中关于牲畜林的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如何理解卡尔维诺“化重为轻”的创作观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2023-12-01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人们(节选)

[法]阿尔贝·加缪

虽说是隆冬,天气却极好,海堤的尽头,水天一色,明晃晃一片。伊瓦尔无心观看,骑着自行车,在俯瞰港口的林荫道上笨重地行驶着。他的一条瘸腿放在固定的脚镫上,一动不动,另一条腿费力地蹬着,他常常一拧车把,让过超越他的汽车,不时地用胳膊肘碰碰腰间的挎包,那里面放着妻子费南德为他准备的午饭。这时,他就想到了挎包里的东西,心头一阵酸楚。两大片面包中间只夹着奶酪,而不是他爱吃的西班牙式煎蛋或炸牛排。他的心情很是沉重。昨晚他开会回来,说他们复工了。“那么”,费南德快活地说,“老板给你们提工资了?”老板根本就没有给提工资,罢工失败了。

这两年制桶业受到船舶和罐槽车制造业的威胁,很不景气。老板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意受到损害,但仍然想维持一定的利润;他们认为最简单的就是冻结工资,尽管物价上涨了。要是制桶业垮台了,制桶工人怎么办呢?千辛万苦学了一门手艺,是不能改行的;制桶手艺又难学,很长时间才能出师。优秀的制桶工人为数很少,他得会装配弯曲的桶板,在火上用铁箍箍紧,不用棕毛或麻就箍得差不多滴水不漏。伊瓦尔会,并且颇为自豪。改行并没有什么,可放弃自己精通的、内行的手艺,那就不容易了。每天早晨去上班,越来越累,到了周末,人家爱给多少就领多少,而那点儿钱是越来越不够用了。

于是,他们愤怒了,有两三个人还犹豫,可是同老板进行了第一轮谈判之后,他们也被激怒了。确实,老板冷冰冰地说,爱干不干。一个人是不能这么说话的。“他是怎么想的!”埃斯波西托说,“他以为我们会低头吗?”不过,老板人并不坏。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厂里长大,几年来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工人。过年的时候,他总是送给每个工人五瓶好酒。工人中谁有了病,或有点什么事,结婚或受洗之类,他往往会送一件银器。他的女儿出生时,人人都分到糖果。无疑,他爱自己的工人,他常常记起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而现在居然说出爱干不干的话来。他们迫使工会同意罢工,工厂关了门。

罢工二十天了,女人们在家里愁眉苦脸的,有两三个人泄气了,最后,工会建议让步,答应作仲裁,以加班来弥补罢工的损失。他们决定复工。伊瓦尔蹬着那唯一的脚镫,仿佛每蹬一圈他就老了一点似的。他一想到又要看到工厂、同志和老板,心情就越发沉重。费南德不安地问:“你们要对他说什么?”“什么也不说。”伊瓦尔骑上车,摇了摇头。他紧咬着牙,有着纤细线条的、满是皱纹的小脸也绷得紧紧的。“大家干活了,这就够了。”他骑着车,始终咬着牙,心里憋着一股阴郁的、冰冷的怒气,仿佛天也阴了下来。

工厂大门开了,工人们一个个走进去。他们不说话,对于像战败者一样进厂感到耻辱,对自己的沉默感到愤怒,而沉默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不能打破。工头巴莱斯泰一处处简短地提醒工人们,哪件活该开始,哪件活该结束。没有人吭声。很快,第一锤打了下去,敲在把铁箍嵌入木桶鼓起部分的包铁木楔上,发出了响声;刨子碰在木结上,发出吱吱声。伊瓦尔刨光和装配埃斯波西托破好的木板,他又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心里稍稍敞亮了些。大家闷头干活,渐渐地,一种热乎劲,一种生命力,又在厂里复苏了。明亮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亮了厂房。在金光闪烁的空气中,烟雾发出淡蓝的颜色,伊瓦尔甚至听见附近有只小虫在鸣叫。

这时,对着旧厂的门朝里打开了,老板拉萨尔先生站在门口。他身材瘦长,褐发,刚过三十岁。不过,他进门时似乎有些窘迫。他的问好声没有平时响亮,反正是没有人答理。锤声迟疑了片刻,有些杂乱,随后又更加起劲地响了起来。

伊瓦尔现在感到弯向长刨的背酸痛起来。通常疲乏要来得晚些。显然,这是因为他几个星期不活动,缺乏锻炼。但是,他也想到了年龄,在那种年龄上,手工劳动比一般要求精确性的劳动更令人感到吃力。今天的酸痛也说明他老了。伊瓦尔直起腰,想喘口气,也想驱散这些阴郁的想法,这时铃突然响了。工人们都放下了活计。巴莱斯泰听着,感到惊讶,随后他拿定主意,慢慢地朝门口走去。他走后不久,铃声终于停止了。他们又干起活来。门突然开了,巴莱斯泰朝更衣室跑去,旋即出来,脚上穿着帆布鞋,在经过伊瓦尔身旁的时候,一面还在穿外衣,一面对他说:“拉萨尔的小女儿犯病了,我去叫杰尔曼大夫。”他朝大门跑去了。伊瓦尔重复了这个消息,未加评论。大伙儿围着他,面面相觑。陷入窘境。只听见电锯发动机空转的响声。“也许没事吧。”一个工人说。他们回到原处,车间里又充满了响声,但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象在等待着什么。

下午剩下的时间过得又慢又长。伊瓦尔只是感到疲倦,他的心一直很难过。他真该说点什么,可是他无话可说,其他人也一样。在他们无言的脸上,只有悲哀和某种固执的表情。有时候,不幸这个词刚刚在他心中形成,转眼就消失了,像肥皂泡一样方生方死。他想回家,想见到费南德、孩子。

下班的时候,拉萨尔进来了。他的穿着和他第一次来看望他们的时候一样,但头发有些散乱。他站在门口,凝视着没有人的宽敞的车间,走了几步,又停住了,朝更衣室望着。拉萨尔声音有些嘶哑地说了声:“晚安”,就朝小门走去。伊瓦尔心想应该叫住他,但门已经关上了。

(有删改)

[注]五十年代初,法国制桶业经历着一场变革,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生产逐渐排挤小规模的制桶业,凭手工技术劳动的工人面临丢掉饭碗的威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劳资矛盾为切入点,物价飞涨而基本的工资已经不能满足工人的生活需求,老板甚至要求冻结工人的工资,因此引发工人罢工。
B.工人们为自身合法利益与老板谈判,老板“爱干不干”的话无疑是对工人辛勤劳作成果的蔑视和人格的侮辱,这进一步激怒了工人们。
C.迫于生计压力而回到工厂上班的工人们心中的愤怒难以消解,于是用沉默向老板表示不满,这份沉默十分尖锐,也充满了对抗性。
D.小说把笔墨集中于制桶厂工人伊瓦尔在罢工失败后复工上班第一天的内心感受和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工人的深切同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抓住“沉默”二字用笔,一开篇便以伊瓦尔上班路上的沉重心情和沉思默想呼应标题,然后围绕“沉默”展开情节。
B.小说将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容集中到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上加以绘写,这样就取得了“放大镜”的艺术效果。
C.小说善于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象在等待着什么”突出工人们想怠工出气的心理。
D.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工业化冲击下,旧行业普通工人的生活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3.请简要概括以伊瓦尔为代表的的制桶工人的形象特点。
4.在工人与老板的对峙中,工人们“沉默”的情绪经历了怎样微妙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的力量

[俄]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警察。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卡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且也使得愤怒的群众发生了变化。
B.孩子的出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不管是警察还是人们,内心都随着父子对话波澜起伏。
C.孩子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
D.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
2.下列选项中对小说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的情景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们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
B.一开头就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人们的叫嚷与警察的沉默形成对比,为下文孩子的出场埋下伏笔。
D.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
3.请简要分析“同一个神灵”的具体含义及其“觉醒”的原因。
4.请结合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简要分析小说中警察的心理变化过程。
2023-10-16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成为“一名小童工”的遭遇,让“我”感到“咄咄怪事”,表现了他内心的震惊、悲愤、无助。
B.通过叙写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用劣等的商品换取钱财,雇佣童工做最低级的工作等事实,蕴含着对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C.画线句“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表明“我”虽处境恶劣,但对能自食其力又感到欣喜与满足,“我”年纪虽小,但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
D.画线句“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面对陌生的米考伯用屈尊俯就的口气、装成文雅气派的问询时,“我”的表现,真实反映了局促纠结中怀有希望的复杂心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我”抒发感情,展示心理,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使文章情感更加动人。
B.文中插叙大段米克·沃克的讲述,在内容上,表现伙伴都是出身社会底层;在结构上,为下文写“我”因被抛弃了做了童工而感到痛苦、绝望、羞辱做好铺垫。
C.“我呜咽着,仿佛我 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运用了比喻、夸张,表现出“我”遭人遗弃而去做童工的痛苦、绝望、羞辱的心情。
D.为塑造“我”这一艺术形象,作者运用大量的心理描写,直接表现“我”复杂的内心世界;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塑造“我”,使形象更丰满。
3.狄更斯特别擅长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对米考伯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2023-10-0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张纸

(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轻房客注意到半张纸之后,一种失落感袭上心头,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B.年轻房客吻着淡黄的小纸,它带给了年轻房客的只有痛苦,唯独没有人生快乐和精神慰藉。
C.作家描写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字迹等,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D.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幸福易逝的感叹,否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巧妙地以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为顺序,一一展开回忆,最后又用电话号码将一个个并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B.作者采用类似意识的流动写法,但是并非随心所欲,漫无边际,而是循着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自然地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
C.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引出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
D.小说采取速描式的勾勒,却在细节上精雕细琢,着墨较多;取材小,着眼小,构思新颖巧妙,给人强烈的震撼。
3.小说开篇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2023-10-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十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飓风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失斯基

1911年春天的南极洲,一场突如其来的可怕的暴风雪终于把司各特大尉的南极探险摧毁了。

六个人乘着滑雪板,从以罗斯叔侄[注]的名字命名的冰壁出发,向南极挺进。

他们走了一个多月。其中五个人到达了南极。有一人跌进了冰层裂缝里,死于脑震荡。

司各特走在最前面,当他接近南极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发现雪地里有一样黑乎乎的东西。原来,那是一个帐篷,是被阿蒙森遗弃的。看来,这位挪威人走在英国人前面了。

司各特心里明白,一切都完结了,此后他们再也无力走完上千公里的返回路程,再也无力拖着两条血迹斑斑的病腿在冰冻的雪地上盘行。到那时,所有人都会分得一粒毒药。

在返程中,沉默寡言的苏格兰人奥茨中尉病了。他的双腿开始化脓,每行走一步都引起钻心的疼痛,脓血渗透了破损的鹿皮靴,滴在雪橇上,瞬间就冻成坨了。奥茨明白,是他拖了探险队的后腿,由于他的病,有可能大家都会死去。 于是,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年之后,人们找到了四具尸体,还有司各特的日记本。里面是这样写的:

3月11日

最近这几天,我们总共才行进了三公里。虽然奥茨的腿伤疼痛难忍,但他没有落在我们后面,不过我们还是尽量安静地行走。 昨天,他恳求我们把他放在睡袋里,然后丢在雪地上,但我们不能这么做,还是说服他继续前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他都没有失去希望,也不允许自己失去希望。傍晚时分,我们停了下来。奥茨给了我一张纸条,请求我们,假如能够活着回去,一定把这张条子转交给他的亲人。随后,他站了起来,直视着我的眼睛,说:我出去走走。也许,不会很快回来。我们都默不作声。奥茨走出帐篷,走向暴风雪。他摔倒在雪地里,雪地上撒满了鲜血。此时正是夜里两点。他最终没有回来。他做出了一个高尚的人所应该做的一切。

在司各特大尉的日记面前,所有的文学俨然成了无关痛痒的闲扯,在这本记录着死亡的日记面前,在这本记录着那些在南极洲冰天雪地的荒野上无怨无悔地承受着坏疽病、饥饿和刺骨严寒折磨的勇敢的人的日记面前,文学仿佛就是娱乐的废话。

在日记的最后,司各特用颤抖的字迹写道:

我是写给全人类的。整个人类都应该知道,我们在探险,在自觉地探险,可是我们没有取得丝毫的成功。如果我们能活下来,我会向人们讲述我的同伴们那高尚的勇气和平凡的伟大,我相信,这些品质会震撼每一个人的。我们即将死去,但我相信,像英国这样的富庶之国,是不会不关照我们的亲人的。

司各特错了,英国并没有去关照他们的亲人。

奥茨中尉写给安娜·奥涅尔(奥茨的未婚妻)的字条落到了一个名叫瓦西里·谢德赫的俄国水手的手里,他参加了一个探险行动,在那次行动中,他寻找到了司各特和另外三个同伴的遗体。

谢德赫一直到战争结束后的 1918年才最终在苏格兰北部的海滨小城里找到了安娜·奥涅尔。

那是在初冬时分。旧银般的雪花铺撒在周围的土地上,大海在岸边轻声叹息着,仿佛要在冬天的风暴来临之前睡个够。

安娜后来的丈夫是渔港的头领,整个晚上,他一言不发,独自抽着他的烟斗,用咖啡和硬邦邦的饼干招待谢德赫。安娜读完奥茨的信,没说一句话,穿上衣服,起身去城里了。令人焦虑的不安气氛顿时透过所有的窗户,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所有的房间仿佛充满了白雪的忧伤气息。港口的老看守格尔奈特爷爷是安娜丈夫的朋友,只有他试图驱散这令人不安的焦虑。

格尔奈特对安娜八岁的儿子讲起了一个古老的海上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一种特别的风,人们管它叫飓风

水手们都相信一个传说,在所有肆虐的北风和越山风、所有具有毁灭性的台风里面,有一种热风,名字叫飓风,它好几百年才吹一次。这种飓风晚冬时节来自南方地平线方向,通常是夜间袭来。它会带来陌生国度的空气,忧郁而轻盈的空气,仿佛散发出木兰花的清香。乡村教堂的大钟自行敲响,深蓝色的霞光升向苍穹,无数花朵从积雪中冒了出来,宛如雪莲。孩子们高兴得眯起眼睛,而轮船点亮了信号灯以示欢迎,在海面上摇晃着,向飓风致敬,犹如淋了雨而毛皮湿漉漉的可爱的巨兽一般。

飓风预示着快乐美好的节日就要到来了。来自南面的空气掠过苏格兰上空,将冬天转变为短暂的夏日。

格尔奈特老人没有来得及讲完他的神话故事,因为父亲打发孩子去睡觉了……

(有删改)

[注]罗斯叔侄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极地考察者,叔叔约翰·罗斯,侄子詹姆斯·罗斯。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平静而略显克制的叙述中,交代了一场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壮举,这场挑战虽未成功,但带领读者感受到了人类所拥有的美好天性和勇敢精神。
B.司各特团队南极探险之旅最终以悲剧结束,这种悲剧不仅体现在所有队员在坚持无果后的壮烈牺牲,还体现在现实社会对他们亲人的忽略。
C.小说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在南极探险之旅主体情节外,又通过日记、纸条和传说开辟了更广阔的叙事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
D.格尔奈特老人讲述有关“飓风”的神话传说,是为了缓解当时的焦虑氛围,但安娜的丈夫并不能理解这个故事,所以匆匆打断了老人的讲述。
2.关于文中司各特日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司各特的日记内容为读者呈现出南极探险之旅中的某些具体细节,详细交代了奥茨中尉牺牲前后的整个过程。
B.日记中提到奥茨中尉托付交给亲人的纸条,为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从而开启了后文一个悲情故事的讲述。
C.作者认为与司各特日记相比,所有的文学都是娱乐的废话,表明他的文学观提倡这种平实的日记形式的纪实风格。
D.司各特在日记中对政府会关照他们的亲人充满了信心,这仅源于他相信他们南极探险所体现的品质会震撼每一个人。
3.小说中的“飓风”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蕴含的深意。
4.英国人罗伯特·司各特南极探险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司各特的南极日记也真实存在,作者以此为基础进行小说再创作,你认为有何效果?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

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窗外,皑皑的白雪映着一轮红红的落日泛着金色的光。

创作于1943年二战期间(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关于“小风铃”的构思精巧,既体现了安德烈维奇对家乡的思念,修好小风铃又从侧面表现了彼得洛芙娜的善良体贴。
B.小说讲述了战争背景下,彼得洛芙娜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来到陌生的小城后发生的故事,她能主动迎接生活中的新变化,让我们看到人们对爱和美的向往与追求。
C.这篇小说巧妙地发挥了书信的作用,先是借书信交待了男主人公的情况,结尾时又通过书信表达了波塔波夫对彼得洛芙娜的爱慕之情。
D.文中画线内容让我们借波塔波夫的眼睛看到了花园、旧亭子、远处的森林、雾蒙蒙的天空以及粉红色的霞光,只有景致而已,并不能借此感知人物的心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善于利用景物的前后勾连来加快叙述节奏。小说中钢琴、蜡烛等景物的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可以使情节更紧凑。
B.本文恰当地运用全知视角,叙事角度从彼得洛芙娜转换到波塔波夫中尉再回到彼得洛芙娜,使得主人公的形象得到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呈现。
C.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诗意的画面,语言简练,体现了苏联作家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作品的独特魅力。
D.好的小说结尾,正如美人“临去秋波那一转”,让人回味无穷。本文中彼得洛芙娜结尾的“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丰富的想象空间。
3.小说中安德烈维奇·波塔波夫中尉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雪”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9-0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