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用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画线的句子,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A.人相貌的妍媸是相对的,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B.创作贵在坚守自我,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
C.创作不能丢失自我,盲目模仿只能遭人耻笑。D.作品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在比较中才有鉴别。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家的后园有一棵紫薇。这棵紫薇有年头了,主干有茶杯口粗,高过屋檐。一到放暑假,它开起花来,真是“繁”得不得了。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大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在乱哄哄的繁花之间还有很多赶来凑热闹的黑蜂。这种蜂不是普通的蜜蜂,个儿很大,有指头顶那样大,黑的,就是齐白石爱画的那种。我到现在还叫不出这是什么蜂。这种大黑蜂分量很重。它一落在一朵花上,抱住了花须,这一穗花就叫它压得沉了下来。它起翅飞去,花穗才挣回原处,还得哆嗦两下。

1.通感是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种齐白石爱画的,个头有指头顶那样大的黑蜜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9-07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线下看房到线上智慧找房,从现金付房租到线上快捷支付、信用免押、电子金融服务,从“老破小”到全屋智能化的环保房源,从楼道小广告找维修电话到手机一键报修……(             )。十年时间,长租消费者从观念到需求、消费习惯均发生            改变,长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覆盖品类到品质标准均实现飞跃式升级。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了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签约、找房、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未来趋势与现状。这项调查反映了消费者需求升级促进长租市场全产业链进化加速,租住全生命周期持续升级,找房更新潮、支付更轻松、房源更优质、居住更安全服务更省心,由此也            用户端,进一步带动客户满意度、认可度提升。调查还发现,中国长租消费市场的成长,“量”与“质”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不断冲击全球最高水平,中国标准展现出            之势。此外,科技应用、智能经济方面,中国长租市场同样正在进入世界前列。用精准便捷的服务代替传统            ,输入公司地址和通勤时间就能自动弹出相应房源;起床后家电自动运行,到家前灯光智能点亮……社会生活因技术更有温度。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长租已有十年时间,这十年是指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的2010年到2020年
B.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2010年开始出现时是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
C.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10年
D.自2010年面向城市青年的服务型长租模式开始出现,到2020年,中国长租发展已有十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颠覆性   返利     青出于蓝     方式
B.革命性   返利     青出于蓝     模式
C.革命性   反哺     后来居上     方式
D.颠覆性   反哺     后来居上     模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了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找房、签约、居住、租期服务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未来趋势与现状。
B.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的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找房、签约、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C.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的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找房、签约、居住、租期服务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D.近日,《中国消费者报》发起长租平台满意度调查,从城市租住的租期服务、找房、签约、居住四个方面,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青年租住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首任厂长陈叙一在翻译剧本方面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加里森敢死队》中带队首领被叫做“sir”,陈叙一琢磨出一个词儿头儿,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把上校”“长官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尼罗河惨案》中,最后小两口走了,大侦探波罗对他们说:悠着点!这个词含蓄又有味道,比别太着急”“慢慢来合适巧妙多了;《虎口脱险》中,接头暗号是Tea for two”,原本译为情侣茶,陈叙一左思右想,将其改为鸳鸯茶,令同事们拍案叫绝。


你认为“鸳鸯”相较“情侣”,妙在何处?请借鉴教材《有趣的语言翻译》的相关知识从文化理解的角度简要说明。
2021-06-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那么宁静,站在山顶上,回忆直往眼前涌。小孩们从城里回来玩耍。这些孩子复制了父母的面容,让我误认为20年前玩躲猫猫的那几个人刚刚从某个角落里跑出来。我们那时要把整个山村巡个遍。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捡着捡着,就捡起了蜗牛壳。让螺旋的顶端相对,比谁的力气更大,谁的蜗牛壳更坚固。不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猫在屋里抱着手机,一动不动,像是人偶手机底座。

曾经的孩子,①______,散在各处。在城里,被人叫作农民工;②______,时不时吐露出外地的语言,也像是异乡人。故乡是他们履历上的脚印,不是家园。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漂泊在外地的年轻人一回来,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把与城市不同的那一面尽力展现出来。用不曾变化的地方勾出他们的相思,让他们的思绪回到生命的源头。乡村努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脚印。这脚印缩小缩小,化成涟漪,化成乡愁,潜伏在他们的胸口,像蜗牛一样,在胸腔里不住地伸缩着触角,一头是志向高远的奔头,一头是心灵蜷缩的归属之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夸张、通感B.拟人、排比、比喻
C.拟人、比喻、对偶D.夸张、借代、比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的相思和思绪被乡村用其不曾变化的地方勾出,并拉回到生命的源头。”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2-22更新 | 368次组卷 | 7卷引用:《天天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的农村,清贫却不寂寞,家家都有一大堆孩子,入睡前,先游戏一番,抢枕头大战可是每天的重头戏,弱小的弟弟妹妹总是被大孩子“攻击”得_________,而我们稍作安慰,他们便不长记性地_________,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又和姊妹_________在一起。等母亲收拾停当以后,我们总是缠着母亲,要她讲故事。母亲讲故事的时候,大姐总是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拿出她跟随母亲到父亲所在广州部队图书阅览室借的连环画,惹得我们羡慕不已。听故事听累了,大家便枕着那一枕欢乐,酣然进入梦乡。

古人说“三更有梦书作枕”。夜晚是阅读的好时光,仿佛在_________一个个人类久远而又睿智的灵魂在唱歌谣,汉字是我们二者之间最原始的密语,会在书里与他们的灵魂对话,也为自己的思想、言行找到了方向。从而,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于天之涯,可行于海之角。这些年,枕边书墨香,睡前必翻上几页,不如此,仿佛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如老朋友在等着,那样的夜晚,便更多了些许欢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痛哭流涕       忍俊不禁       厮打       倾听
B.嚎啕大哭       破涕为笑       撕打       倾听
C.痛哭流涕       破涕为笑       厮打       聆听
D.嚎啕大哭       忍俊不禁       撕打       聆听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攻击”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C.好心对待你,你却不信任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D.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而,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行到天涯海角。这些年,枕边书墨香,不在睡前翻上几页,仿佛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的夜晚,便更多了些许欢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1-11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巉岩的山石装扮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山涧,随水漂去。但是把人的心灵带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了。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我抓住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   借代   夸张B.比拟   比喻   排比
C.反复   借代   排比D.比拟   比喻   反复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精疲力竭地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我曾在一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天地静寂,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指出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运用暗喻,本体是“思维”,喻体是“雪橇”,雪橇在冰雪面上滑动的轻盈姿态,与思维悄悄向岁月深处延伸具有相似性)
B.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运用明喻,本体是“溪泉”,喻体是“轻绸”,两者都轻灵漾动,具有相似性)
C.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运用明喻,本体是雪野的“苍茫空阔”,喻体是“国画中的留白”,两者都看似空旷,实则内蕴丰富,具有相似性)
D.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运用明喻,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两者都静谧美好,具有相似性)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瓣雪花落下来在我心里融化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园里也有很多暴走的人,不过像我们一样慢慢走着的人更多。我们——是的,那些不知名的陌生的慢走者,其实也是我们,慢慢地走着,常常你落到我后面,我落到你后面,好像在比较着谁更慢似的。这感觉,真好。

树叶红的红,黄的黄,有的处于黄绿之间,映着蓝天,缤纷耀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太阳给树叶们镀了一层金,那颜色更是好看得不真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1)就是如此吧?不,可以把“山山”改一下,叫“叶叶唯落晖”。

有时候我会觉得恍惚,似乎这些树叶是一夜之间被染成这样的。(2)可是,怎么可能呢?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天又一天,由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慢慢儿地,才能变成这样的啊。

它们这么慢,我们欣赏的时候,怎么好意思快呢?

在徐州吃饭,也是要慢慢地,因为着实好吃。好吃的东西,可不就是要慢慢地吃?烙馍卷馓子,羊方藏鱼,蛙鱼,杂拌,把子肉,羊角蜜,蜜三刀,笋干,辣汤,面疙瘩小面鱼汤……无论是软软的,脆脆的,还是筋道的,酥嫩的,都是香的。香和香不同,各有各的香。想要细细领略,只能在舌尖上,一口一口地,慢慢儿去品。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大学啦——!”他兴奋地大叫着。
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C.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2.文中标有(1)(2)的两个问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徐州吃饭时因为着实好吃总是慢慢地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管多么累,,努力地支撑着双眼,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提灯实在提烦了,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B.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2.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