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憾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荏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诸漕之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寻除A知抚州B年未三十C莅事D精确E老于F州县者G所不及
2.下列选项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指在朝廷上举行,由皇帝亲自策问的考试,与人们常说的“殿试”相同。
B.素,指一向、向来,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素”词义不相同。
C.致仕,指官员正常退休,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D.请祠,因祠禄官主管祭祀,充任祠禄官称奉祠,因故自请充任以处闲散之地称请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后来廷试因秦埙的对策是秦桧的言辞而拔为第一。
B.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C.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不想缔结盟约,因此被宣谕使弹劾;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5.高宗称赞张孝祥“必将名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之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而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

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隐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闭,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高启《南宫生传》(有删节)

【注】①风后:相传为黄帝相。《握奇》:《握奇经》,古代的兵书。②具区:太湖的古名。③削牍:刻在木简上,这里指书写在纸上。④楼君卿、原巨先:《汉书·游侠传》里的游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家居以气节A闻B衣冠C慕之D争往迎E候F门止车G日数十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区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B.“博涉书传”中的“博”是“广泛”的意思,和《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博”词义相同。
C.“浙江”就是指浙江省,“渡浙江,泛具区”就是说“穿越浙江,泛游太湖”。
D.“阖门寡将迎”中的“阖”是“关”的意思,和成语“阖家欢乐”中的“阖”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吴地之人,是位奇男子,年少的时候喜欢击剑走马,任侠好客,在南京、金华、绍兴,还有太湖周围一带游历。
B.高启曾评“生之行凡三变”:早年,渴望行侠仗义;到壮年,“思自树功业”,能扶贫济弱;最后“厌事阖门”“怡然处约”。
C.南宫生政治理想远大,面对欺辱读书人的武将毫无惧色,能做到以理服人。经常与贤德之士来往,表达自己改良社会的志向。
D.南宫生的朋友因为常被南宫生规劝过错,会有抵触他的行为,南宫生也并不记仇,反而当面好言规劝,他的仗义刚直闻名乡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5.高启说南宫生“晚乃刮磨豪习”,请概括南宫生晚年的生活志趣。
2024-01-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韩人(A)郑国(B)来(C)间秦(D)以作(E)注溉渠(F)已而(G)觉(H)秦宗室大臣(I)皆言(J)秦王曰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楚、魏之师,地千里             举:攻克,占领
B.私门,蚕食诸侯                           杜:堵塞,封闭
C.民无异国,四时                       充:丰裕,繁盛
D.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赍:凭借,借助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奏章。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答司马谏议书》《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意思相同。
B.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 夏周围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C.陛,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把建议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 “陛下”代称皇上。
D.黔,黑。古代常以服饰的颜色、质地等鲜明的特征,显示穿者的尊卑贵贱或性别职 业,如黔首、巾帼、布衣、白丁、青衫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因此百姓殷实富裕,国家繁荣富强,百 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
B.因李斯上书劝谏,于是秦王下令废除逐客诏令,重新恢复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 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统一了天下。
C.秦统一天下后,任命李斯为丞相,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 统治;取消分封制,使国家没有战争的祸患。
D.李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等 手法,理足辞雄,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6.李斯提出“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桂,广庭,章佳氏。父大学士阿克敦。乾隆三年举人。十三年,从兵部尚书班第参金川军事。讷亲、张广泗以无功被罪,岳钟琪劾阿桂结张广泗蔽讷亲,逮问。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无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与贻误军事不同,特旨宥之。寻复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补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内阁学士。

二十五年,移驻伊犁。阿桂上言伊犁屯田、阿克苏调兵诸事。时西域初定,地方万馀里,伏莽尚众,与俄罗斯邻。上诏统兵诸大臣议,咸谓沙漠辽远,牲畜凋耗,难驻守。阿桂疏言:“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伊犁河以南海努克等处,水土沃衍,宜屯田。请增遣回民娴耕作者往屯;增派官兵驻防,协同耕种;次第建置城邑;预筹马驼,置台站;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又奏定山川、土谷诸祀典,上用其议。阿桂造农器,督诸屯耕获,岁大丰。                  

四十四年秋,河决河南青龙冈,命自甘肃赴河南会河道总督李奉翰督塞河。故事,河决,当决处两端筑坝,渐近渐合,谓之“合龙”。十二月,两坝将合,副将李荣吉谓水势盛,宜缓,阿桂督之急。既合,属吏入贺,荣吉独不至,召之,则对使者曰:“为荣吉谢相公,坝不可恃,不敢离也。”越二日,果复决,阿桂驰视。荣吉已堕水,悬千金赏救之起,解御赐黑狐端罩覆之。

阿桂屡将大军,知人善任使。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师薄噶拉依,索诺木约以明日降,城栅尽毁。日暮,诸将谒阿桂,谓:“今日必生致索诺木,不然,虑有他。”阿桂不答,入帐卧。明旦,索诺木自缚诣帐下。阿桂谓诸将曰:“诸君昨日语,盖虑索诺木他窜,或且死。我已得险要,窜安之?且能死,岂至今日?故吾以为无虑。”诸将皆谢服。及执政,尤识大体。

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阿桂内念位将相,受恩遇无与比,乃坐视其乱政,徒以高宗春秋高,不敢遽言,遂未竟其志。

(选自《清史稿•阿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B.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C.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D.乾隆末/和珅势渐张/阿桂遇之不稍假借/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时指男子年满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年满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在社交中称其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B.举人,原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明清时则称乡试中榜者为举人。
C.擢,犹升也,进也。擢,指在原位上提拔。超擢,是指破格提拔。在古代的官职中擢、拔、陟、升,都属于官职的升迁。
D.高宗,文中指乾隆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钟琪弹劾阿桂贻误军事,但是皇帝因为阿克敦年龄老了并且没有第二个儿子,治事勤勉,所以下旨赦免了阿桂。
B.阿桂曾在河南监督河工,当黄河堤坝合拢以后,手下的官员都来祝贺,唯有李荣吉认为形势不容乐观,没来祝贺。
C.阿桂带兵讨伐索诺木时,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今天就能够活捉索诺木,但是阿桂认为索诺木会按照约定主动来投降。
D.乾隆末年时,阿桂因为皇帝年事已高加之自己所处的地位,不敢贸然地说话,所以就只能坐视和珅的乱政行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运沿边米赴伊犁;简各省流人娴工艺者,发备任使。     
(2)诸将有战绩,奖以数语,或赉酒食,其人辄感激效死终其身。
5.请简要概括阿桂是在何种背景下向皇帝上疏在伊犁地区开荒、建城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渊,河东汾阴人也。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安都以彭城降虏,亲族皆入北。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袁梁据石头,豫章王旋夜登西门遥呼渊,渊惊起,率军赴难,先至石头焚门攻战。事平。城门开,渊方得入见太祖,且喜且泣。

虏遣伪将薛道摽寇寿春,太祖以道操渊之亲近,敕齐郡太守刘怀慰曰:“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初,渊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长安杨氏。渊私遣购赎,梁州刺史崔慧景报渊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难。”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渊母南归事竟无实。永明元年,渊上表解职送貂蝉。诏曰:“远隔殊方,声问难审。渊忧迫之深,固辞朝列。昔东关旧典,犹通婚宦;况母出有差,音息时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后虏使至,上为渊致与母书。

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先是救羌虏桥不得入仗,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七年,以疾解职。归家,不能乘车,去车脚,使人舆之而去,为有司所纠,见原。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巴东王子响。子响军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世祖,朝廷虑虏南寇,假渊节,军主、本官如故。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未拜,卒。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 列传第十一》)


【注】①太祖,此指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②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文中指北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B.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C.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D.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旧指伯父、叔父之孙,或血缘更远的子侄辈;唐宋时始称亲兄弟之子为从子。
B.偏讳,古代遇君主或尊长之名有两个字的,单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C.貂蝉,指貂尾和附蝉,是古代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后为达官贵人的代称。
D.崩,周代称诸侯之死为崩,后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亦称;后专用以指称皇帝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渊果断干练,深得重用。薛渊接受招抚,从北方潜逃来到南方,得到齐太祖赏识,受命带领部属在帐内警戒保卫,随同征战。
B.薛渊骁勇善战,立下军功。袁粲发难,薛渊夜中听到豫章王呼叫,领兵抢先赶至石头城下,焚烧城门,奋力攻战,平定了事态。
C.薛渊多方寻母,孝心可嘉。南投后,薛渊通过多种渠道想与母亲团聚而不得;后魏使到齐,皇上将他给母亲的信交由魏使带去。
D.薛渊行为不当,屡犯过错。薛渊随驾过乘虏桥,坏了仪卫不能入的规矩;回家,不能乘车,就去掉车轮,让人用车厢抬着他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2)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5.薛渊曾三次自请解职,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20-21高一下·浙江·阶段练习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晋)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C.穆公访诸蹇叔                            访:问询
D.公                                      辞:告辞
3.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无礼于晋                           吾一日长乎尔
B.夫晋,何厌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C.人之力而敝之                       击沛公于坐
D.若不阙秦,将取之                 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4.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晋侯的位次高于秦伯和郑伯。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D.崤指崤山,是古代地名,常与附近的函谷关并称“崤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甲文中的秦伯就是乙文中的秦穆公。他不仅撤了军,还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都城。虽然名为帮忙守卫郑国,实则是用这三个人来了解郑国的情况。
C.乙文叙述了蹇叔谏阻、哭师、哭子和秦穆公拒谏、诅咒等情节,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D.秦穆公听信杞子谗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导致失败,这种结果早就在蹇叔的预料之中。晋国出兵在崤打败秦兵也是烛之武预料的“又欲肆其西封”的表现,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2021-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有删改)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B.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C.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D.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15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官名。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
C.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疏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使者蔺相如                                           引:拉。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信约。
C.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                              靡:后退。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与群臣相视                                     源不深望流之远
B.会西河外渑池                                           以其无礼
C.跪请秦王                                                  击沛公于坐
D.既罢归国,相如功大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葬之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卒见相如
A.居思危B.来于秦
C.吾从而D.海安、如皋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和氏璧归赵的情况下,蔺相如针锋相对、据理力辩,从历史和国势两方面说明把璧送回赵国的原因:形势由被动转为主动。
B.渑池会上剑拔弩张,秦王恃强凌弱,竟不怀好意地提出让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王为其鼓瑟的要求,命秦御史当廷记录以辱赵王。
C.廉颇献良计以防秦王挟持赵王,并且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使得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彰显出廉颇深谋远虑、忠诚爱国的特点。
D.在“廷斥秦王”“渑池之会”中,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和对比技巧,描绘出一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2020-01-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