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拔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胥闻A越王勾B践服诚C行仁D听E谏F进G贤士H是人不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再拜,为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与《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用法相同。
C.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不同。
D.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全部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楚太子杀之而亡归。二十八年,秦乃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昭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为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壤界,故为婚姻,所相亲久矣。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敢以闻下执事。楚怀王秦王书,患之。欲往,恐见欺;无往,恐秦怒。昭雎[注]曰: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怀王子子兰劝王行,曰:奈何绝秦之欢心!于是往会秦昭王。昭王诈令一将军伏兵武关,号为秦王。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不复许秦。

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乃告于秦曰:社稷神灵,国有王矣。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注]昭雎,楚国的将领。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寡人A愿与君王B会C武关D面相约E结F盟而去G寡人之H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从相亲久矣”与“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从”意思不同。
B.“欲往,恐见欺”与“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两句中“见”意思相同。
C.因,趁着的意思,与《苏武传》“君因我降”中的“因”意思相同。
D.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谷是立国之本和立政之基,社稷常用来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太子与秦国的大夫斗殴,杀死秦大夫后逃回楚国,秦发兵攻楚,楚怀王惊恐,就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
B.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想不去,内心犹豫不决。
C.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还是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会见秦昭王,结果被秦国扣留。
D.齐湣王想扣留楚太子求取楚国淮北,国相认为此举会失义于天下,有人认为可以“杀太子”威逼太子横达成交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诸侯之心。
(2)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
5.鲁迅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结合本文,从史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韦叔裕,字孝宽。大统五年,进爵为侯。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孝宽复掘长堑,其地道,仍简战士屯堑。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宽复长作铁钩火竿一来以钩遥豁之松麻俱落。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神武无如之何。俄而祖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乃射募格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 一依此赏。”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宽慷慨激扬,无顾意。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

(节选自《北史》)

材料二: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募格: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孝宽复A长作铁钩B火竿C一来D以钩E遥F豁之G松麻F俱落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古时候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与现在的“山东省”非指同一区域。
B.要,拦截,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不同。
C.太尉,官名,秦、两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历代亦多沿置,后渐变为加官,无实权。
D.略,在文中指的是简要、简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的“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齐神武帝高远倾尽军队,意图向西进军,因玉璧是军事要地,于是命令先攻打玉璧。而此时正是韦孝宽镇守玉璧。
B.神武帝于城南建土山,扬言韦孝宽的木楼建得再高,他也能攻打过来。于是韦孝宽在城南挖地道,在城北堆山抵挡。
C.城外计谋尽被识破,祖孝征转从士兵着手,射赏格入城,承诺斩杀城主之利。韦孝宽亲手在背面题字,反射到城外。
D.曹仁是太祖的堂弟,曾于渭南攻破马超。他暂代征南将军,持符节,屯守樊城。斩杀侯音后还兵,被拜为征南将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
(2)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5.韦孝宽和曹仁皆守城成功,原因有何异同?
2023-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相同。
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
C.“美”,在文中是“赞美”的意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美”意思不相同。
D.“贵”在文中是“地位高”的意思,与《老子》中的“不贵难得之货”的“贵”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
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2023-1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2023-12-05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

文本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

1.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鸟吾知A其能飞B鱼吾知C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为罔游者E可以为纶F飞者G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泮,同“判”,分离之意;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
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为妄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阊字开先,番禺人。治《书》,三预计偕,裹然为举首。柳南卢方春柄文衡,得其文,惊异以为乾、淳而后复见此作。登淳祐甲辰进士第,调真阳尉,再调郁林学官,擢知高要县,有政声。秩满,授梅州金判,改秩宰平江。寻擢监察御史,知无不言,纠正奸邪,不避权要。其所弹击,公论莫不称焉,

初,广州置买银场,本与商舟为市,后从而征之。岁久弊滋吏缘为奸征及民户租米民甚苦之。又提举盐司以盐科配民户,价多而盐少,深山穷谷罹其害者不少。二事皆害民之尤者。阊条奏上,得旨俱罢,民以为快,作感恩斋以报之。

汀、赣壮丁往来潮、惠、循、梅境,以贩鬻为。绍定间,缘征榷激变,合江闽兵乃克靖乱。朝旨免榷四州盐,职此之由。继又榷之,悍民遂朋挺为盗,阊又奏罢之。又奏选廉恕以宣德意;斥贪缪以幸天下。凡所奏请,无非为国根本虑。迁右正言,首陈听言、容言之道以广上心。又言:士大夫奔竞成习,狂躁成性,营求荐引,直欲一蹴而就班行。至于宽纵盗贼,残暴善良,忍使盗贼感恩而民负怨!是忍于负国负民,而不忍负盗贼。

时禁廷臣预知边事。阊乃言:臣居言路,天下事皆当预闻,况边廷之大者哉于是兵粮实数,皆关白谏院。阊自官台谏,悉心忧国,形神日耗,循至病革,所言皆军国大事,不及其私。卒年六十六。

阊素清洁,家无余财,属纺之日,几无以敛。上嗟悼之,赠恤特厚。广人德之,以阊与菊坡、文溪合祠。久废,今列于仰高祠

(节选自《广州人物传·郭阊传》)


【注】①计偕:举人赴京会试。②裹然:杰出。③乾、淳: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岁久A弊滋B吏缘C为奸D征E及民F户租米G民甚H苦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指旧时官吏任职满定年限之后,得以依例升调,有时也称“俸满”。
B.“阊条奏上闻”与“宰以卓异闻”(《促织》)中的“闻”意义相同。
C.“以贩鬻为事”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事”意义不同。
D.谏院,官署名。宋以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规谏朝政缺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阊参加科举考试时所写的文章让卢方春惊叹不已,认为如乾、淳年间的诸贤之作一样。
B.郭阊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监察御史,只要是他所弹劾抨击的,公众的评论没有不称赞的。
C.百姓因感念郭阊上奏朝廷免除了买银场的征税和盐税,特地建了“感恩斋”来报答他。
D.郭阊担任谏官时,进言皇上选用廉洁的官员、斥退贪婪的官吏,以发扬恩德、造福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奔竞成习,狂躁成性,营求荐引,直欲一蹴而就班行。
(2)臣居言路,天下事皆当预闻,况边廷之大者哉!
5.郭阊作为官员,有哪些优良品质?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023-11-1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历官都指挥,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面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必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B.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C.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D.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B.署,指代理官职,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摄”“知”“守”等。
C.经,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古代图书四大类别分别为经、史、子、集。
D.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数报功,文中指所杀的倭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性格洒脱。他气度不凡,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各类典籍的大义。
B.戚继光治军名扬天下,多次挫败倭寇。倭寇大肆侵扰,他急忙奔赴前线,占据要地,对落败倭寇穷追不舍。
C.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深受上下信任。军部独用他训练蓟门防务的士兵,皇帝同意让他专门训练浙江士兵。
D.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屡遭改任弹劾。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郁郁不得志,被傅光宅推荐,反而被削夺了俸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
2023-11-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己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时光宗登极,旬月中,公所推擢皆先朝耆旧,世所目威凤祥麟者。天启甲子,逆阉窃柄,公上疏请清仕路、养仕节,谓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言皆割切,为时所忌。比当例推,银珰先授意部堂,芟除清流周忠毅辈,公争执不少徇,忠贤大怒。寻移疾归,杜门却扫,视世荣一切淡如。至感愤时事,则裂眦拳几案,痛惋交集。时周忠介被逮,诬赃数千。公洗囊百计代偿,欲脱之于死,其好义急难类如此。毅宗初,起太常少卿,寻巡抚中州。己已之难,公不待诏命,帅师勤王。京师围解,升南大司马,参赞机务。时贼在英、庐,留都岌岌。南额兵八万人,堪战者不满万。公定营制简家工治楼船练火器,部曲改观,于是乎有援池、援滁、援庐之师。江浦之役,贼烽夜照江水,不能以片羽飞渡,实公方略。时武陵相杨嗣昌夺情视事,词臣黄公道周等执义廷诤,杖谪累累。公抗疏力救,谓道周等国家有数人物,用之犹惧其晚,弃之何得其益?疏上,先帝震怒,除名为民。已而复思之,拜东阁大学士。时贼势已亟,公蒿目时艰,中夜辄涕零,谓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及京城陷,群哗上南迁,公赋绝命诗,拜阙号哭,赴古井死。时死节二十余人,公为最先,谥文贞,首祀旌忠祠。论曰:成仁取义,固非怀濡忍之志、萌计较之私者所能为哉。公之一死,可与宋室文山并美千古。

(节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

[注]银珰,文中指宦官。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A定B营C制D简E家F工G治H楼I船J练K火L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多平反”与“小大之狱”(《曹刿论战》)中的“狱”意义不同。
B.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耆,本指六十岁的人,后用作老人的通称。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也指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文中指的是后者。
D.夺情,指的是古代官员遭逢父母之丧,守制未满即被朝廷征召出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景文考中进士,授职东昌府推官,门上题字公开表明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
B.天启间朝廷推贤进士,阉党授意清除周忠毅等人,范景文据理力争,招致嫉恨被贬。
C.范景文整顿南额兵,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南额兵既能拱卫留都,又能驰援他处。
D.京城沦陷,群臣提议南迁,范景文写下绝命诗,慷慨殉国,后人把他和文天祥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
(2)身为大臣不能仗剑为天子击贼,虽死奚益?顾非是无以报圣明万一。
5.范景文谥号“文贞”。请简要概括理由。
2023-11-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节选自《论语·学而》)

材料二:

大定二年正月丙子,献享山陵,礼毕,(上)欲猎而还,左丞相晏等谏曰:边事未宁,不宜游幸。壬辰,上谓宰执曰:朕即位未半年,可行之事甚多,近日全无敷奏。朕深居九重,正赖卿等赞襄,各思所长以闻,朕岂有倦怠?八月癸酉,上谓宰臣曰:百姓上书陈时政,其言犹有所补。卿等位居机要,略无献替,可乎?正隆专任独见,故取败亡。朕早夜孜孜,冀闻说论,卿等宜体朕意。十一月丁酉,第职官,廉能、污滥、不职各为三等而黜陟之。三年五月辛亥,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幹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非长策,不听。四年正月甲辰,元帅府言:宋遣审议官胡昉致尚书右仆射书,来议和好。以其言失信,拘昉军中,以书答之。及以书进,上览之曰:宋之失信,行人何罪?当即遣还。五年正月辛未,命有司,旱、蝗、水溢之处,与免租赋。七年十月丁巳,上谓宰臣曰:海陵不辨人才优劣,惟徇己欲,多所升擢。朕即位以来,以此为戒,止取实才用之。八年正月乙丑,上谓宰臣曰:朕治天下,方与卿等共之。事有不可,各当面陈,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九年五月戊辰,尚书省奏越王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所兴造,发役夫。上曰:朕见宫中竹有枯瘁者,欲令更植,恐劳人而止。二王府各有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役百姓?尔等但以例为请,海陵横役无度,可尽为例耶?自今在都浮役,久为例者仍旧,余并官给佣直,重者奏闻。十年三月戊午,谕左丞石琚曰:女直人径居达要,不知闾阎疾苦。汝等自丞薄至是,民间何事不知?凡有利害,宜悉敷陈。

(节选自《金史·世宗本纪》)


【注】①左丞相晏:指左丞相耶律晏。②海陵:指金熙宗完颜亮。正隆六年征宋,兵变被杀。大定二年,被金世宗降为海陵郡王。大定十一年,被金世宗降为海陵庶人。③女直:即女真。
1.文中的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
B.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
C.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
D.尚书省请籍/天德间被诛大臣诸奴隶/及从窝斡乱者为军上/以四方甫定民意稍苏而复签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指治理,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字意思不同。
B.献替,献可替否的省称,指向君主提出正确的建议,否定不当的政令。
C.行人,指使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的“行李”意思相同。
D.“黜陟”中的“黜”意思是罢黜,“陟”意思是升迁,文中偏指“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享祭礼结束后,针对金世宗的打算,左丞相耶律晏等人进行劝告,认为此时边关并不安宁,不宜游玩取乐。
B.金世宗下令免去遭受干旱等灾害的地区的租税,符合孔子所说的“爱人”;他勤于政务,符合孔子所说的“敬事”。
C.金世宗认为越王、隋王两府有修建工程,不应该去调用百姓服役,并强调从今以后都城的多余劳役应全部取消。
D.金世宗认为,较之直接居于高位的女真人,从基层提拔起来的石琚了解民间的情况。金世宗希望他如实陈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深居九重,正赖卿等赞襄,各思所长以闻,朕岂有倦怠?
(2)事有不可,各当面陈,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5.《金史·海陵本纪》记载,后世之人以“无道”评价海陵。请从材料二中简要概括出这种评价的依据。
2023-11-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南陵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