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注]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注】渫,xiè,除去、淘去污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B.《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C.《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D.《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王”指楚王熊槐,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孝公”均为国君谥号。
B.“属”意为连接,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中的“属”意思相同。
C.“短”意为诋毁,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中的“短”意思不同。
D.“迁”意为放逐,与《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虽与楚人一样怨恨子兰劝怀王入秦,且被流放在外,但他仍然眷恋楚国,挂念怀王,希望为国效力。
B.作者认为,楚怀王因为有意疏远忠诚贤能的人,任用奸邪的小人,才导致自己身死异国的悲惨下场。
C.渔父认为,聪明通达的人,应该不为外物所拘束,能够随世道的变化而变化,在随性自适中恬然自安。
D.屈原认为,德行高尚纯洁的人应该不被世俗蒙尘,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屈原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怀沙》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十三年,翱两试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运砖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英宗即位,擢翱右佥都御史,偕都督武兴镇江西,惩贪抑奸,吏民畏爱。正统二年召还院。七年冬,提督辽东军务。翱以军令久弛,寇至,将士不力战,因诸将庭谒,责以失律罪,命左右曳出斩之。皆惶恐叩头,愿效死赎。翱乃躬行边,起山海关抵开原,缮城垣,浚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练将士,室鳏寡。军民大悦。又以边塞孤远,军饷匮,缘俗立法,令有罪得收赎。十余年间,得谷及牛羊数十万,边用以饶。景泰三年,召还掌院事。浔、梧瑶乱,总兵董兴、武毅推委不任事,于谦请以翁信,陈旺易之,而特遣一大臣督军务,乃以命翱。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信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真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翱代,一循成宪。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太保,谥忠肃。翱在铨部,谢绝请谒,公余恒宿直庐,非岁时朔望谒先祠,未尝归私第。每引选,或值召对,侍郎代选。归虽暮,必至署阅所选,惟恐有不当也。论荐不使人知,曰:吏部岂快恩怨地耶。自奉俭素。景帝知其贫,为治第盐山。孙以入太学,不使应举,曰:勿妨寒士路。其自辽东还朝也,中官同事者重翱,赆明珠数颗,翱固辞。其人曰:此先朝赐也,公得毋以赃却我乎。不得已,纳而藏焉。中官死,召其从子还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B.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C.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D.两广有总督自翱始/翱至镇/将吏砻服/推诚抚谕瑶人/向化/部内无事/入为吏部尚书初/何文渊协王直掌铨/多私/为言官攻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审理刑狱案件,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机构。
B.烽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有效方法。若有敌情,则燃烟或放火。
C.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荫,封建时代,子辈因父辈有功而得到官爵或特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翱历仕多朝,仕途顺畅。他先后在永乐、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年间为官,担任过右佥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等多种官职,皇帝非常信任他。
B.王翱公正严明,生活俭仆。他掌管着官员的升降任免,拒绝别人的私下求告;他节俭朴素,皇帝知道他贫穷,特意在京城给他建造了宅院。
C.王翱工作勤奋,认真负责。他任吏部尚书时,长期住在官署,很少回家;他总是亲自查看吏部任命的官员名单,唯恐对官员的任命有错误。
D.王翱人格高尚,廉洁不贪。他从辽东回朝时,不得已收了一同工作的宦官赠予的数颗明珠,该宦官去世后,他就找到其侄子,归还了明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
(2)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疾甚,乃许致仕。
5.王翱总管辽东军务时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材料二:

成而不,败而不亡,存乎其量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体,智者心之用。用者用其体,体不定,则用不足以行;体不定而用或有所当,惟其机也。机者发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虽成必败,苟败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

项羽、李存勖战而必胜,犯大敌而不挠,非徒其勇也,知机之捷亦智矣,卒以倾亡者,岂智之遽穷乎?智则未有不穷者也。

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令戢悻悻之怒,渡江东以为后图,韩、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汉者,收余众间群雄更起而角死力汉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胜之威,败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以居胜而不可以持败,故败则必亡,存勖可以忍败而不足以处胜,故胜则必倾,一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灭朱友贞,一入汴而以头触嗣源曰:“天下与尔共之。”卒为嗣源所迫,身死国灭,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从容论功而行赏,人且喻于君臣之义,虽有大勋,亦分谊所当尽,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而存勖不能者,量尽于争战之中,胜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量:气量、度量。②戢:收敛、收藏。③悻悻:怨恨失意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收A余B众C间D群E雄F更G起H而I角J死K力L汉M亦N疲O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在文中的意思是全、整个,与《过秦论》中“西举巴、蜀”的“举”字意思不同。
B.倾,文中指败亡、覆亡,与《出师表》中“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倾”字意思相同。
C.藉,在文中的意思是如果,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字意思相同。
D.从容,文中指人处事不慌张、镇定的样子,与成语“从容不迫”的“从容”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欧阳修将庄宗李存勖成功时的意气之盛与失败时的形势之衰作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庄宗成败的原因。
B.材料一中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能强大起来,关键在于他“忧劳”,而他身死国灭,被天下人嘲笑的原因在于“逸豫”,阐述了成败在人的道理。
C.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项羽和李存勖在作战时取得胜利,面对强劲的敌人而不屈服,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勇猛,也在于他们有把握战机的迅捷的才智。
D.材料二中王夫之认为如果项羽在垓下战败后,能克制住愤怒失意,渡过江东后再做打算,那么他一定能卷土重来,打败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不足以持败,一摧垓下,遂愤恚失守而自刭,量不足以胜之也。
(2)嗣源虽挟不轨之心,无有为之效命者,自敛雄心以俯听。
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都是由于“人事”,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导致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人事”的具体内容。
2023-06-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八中等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俟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竟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矜!”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B.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C.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D.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
B.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文中“视事三岁”,指杜诗到任工作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猥,意为随意,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中的“猥”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D.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请求。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请简要概括杜诗受皇帝重用的原因。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郭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 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 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署,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即A日B下C令D军E中F归G其H家I属J于K魏L夜M渡N杨O刘P从Q郓R州S入T袭U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见亲信”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B.“崇韬素廉”与“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
C.“艰难逸豫”与“逸豫可以亡身”(《五代史官传序》两中的“豫”含义相同。
D.“当崇韬用事”与“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用事”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面临梁计划对唐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际,庄宗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从郓州长驱直入,最后取得了胜利。
B.郭崇韬在洛阳开始接受各方的贿赂,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
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就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劝谏君王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
D.郭崇韬以郭子仪后人自居,并在伐蜀经过郭子仪墓地时下马祭拜,听说这件事的人虽感可笑但都敬其有大志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
(2)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有大略”的具体表现。
22-23高二下·安徽·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注] 性至孝,奉郑太后供养,不居别宫,只于大明宫朝夕侍奉。亲舅郑光,即位之初,连任平卢、河中两镇节度使。大中七年,自河中来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即命宰臣别选河中节度使,留光奉朝谒。后或以光生计为忧,即厚赐金帛,不复更委方面。

上临御天下,得君人法。每宰臣延英奏事,唤上阶后,左右前后无一人立,才处分,宸威不可仰视。奏事下三四刻,龙颜忽怡然,谓宰臣曰:“可以闲话矣。”自是询闾里闲事话宫中燕乐无所不至矣。一刻已来,宸威复整肃,是将还宫也,必有戒励之言。每谓宰臣:“长忧卿负朕,挠法,后不得相见!”

武宗好长生久视之术,于大明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上始即位,斥道士赵归真,杖杀之,罢望仙台。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上英睿妙理,尤长于纳谏。李璲除岭南节度使,间一日,已命中使颂旄节,萧仿封还诏书。上正听乐,不暇别召中使,谓优人曰:“汝可就李璲宅却唤使来。”旄节及璲门而反。

上雅重词学之臣,于翰林学士恩礼特异,宴游密召,无所间隔,惟于迁转,皆守彝章。皇甫珪自吏部员外召入内廷,计吏员二十五个月限,转司封郎中。动循官制,不以爵禄近臣也。

上自党项叛扰,推其由,乃边将贪暴,利其羊马,多欺取之。始用右谏议大夫李福为夏州节度使,发日,临轩戒励,禀奉宸威,绝侵夺之贪。边方帖息,烽燧不复告惊矣。

(节选自装庭裕《东观奏记》)

【注】指唐宣宗李忱,人称为“小太宗”。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A是B询C闾D里E闲F事G话H宫I中J燕K乐L无M所N不O至P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指朝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皆朝于齐”的“朝”字含义相同。
B.武宗,指皇帝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定的名号。
C.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此指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D.私在文中有偏爱之意,与《陈情表》中“乌鸟私情”的“私”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宣宗天性笃孝,事亲恭谨有方。他将太后置于大明宫以便早晚侍奉,对亲舅郑光虽不再委以重任,但也赏赐丰厚,让其生计无忧。
B.唐宣宗英明睿智,善于采纳谏言。他得知萧仿将任命李遜为岭南节度使的诏书城封退还后,立即派遣伶人将中使携带的旄节追回来。
C.唐宣宗优待文臣,恪守典章制度。他尽管与翰林学士在燕饮游乐和秘密召见时表现得亲密无间,但对他们的职位变迁都能遵守常典。
D.唐宣宗洞察明断,平息边境战事。他推断党项叛乱根源在于边境将领欺诈贪功,故让李福前去平叛并临行劝勉,最终使得边境安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与光商较政理,光素不晓文字,对上语时有质俚。
(2) 右补阙陈嘏抗疏论其事,立罢修造,以其院为文思院。
5.《论语》中提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唐宣宗临御天下时如何体现“君子三变”?请简要分析。
2023-06-12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已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
B.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
C.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
D.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登试说公”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中的“说”含义不同
B.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的自称。
C.离,离间,文中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产生隔阂”与“离愁别恨”的“离”含义不同。
D.虽,即,与《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虽”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封锁关隘,不准中山使者通行,想割让平邑来贿赂燕、赵两国,让他们出兵进攻中山。蓝诸君知道燕、赵会贪求土地背弃盟约,所以很担心。
B.蓝诸君希望张登能出使燕、赵两国,使其帮助中山君称王,平定事端,于是他按照张登请求,假扮齐王,细听张登对齐王的劝说,称赞了张登的说法。
C.张登打算游说齐王,用土地贿赂燕、赵,使其攻打中山国,是想废掉中山君的王号。但这样做破费钱财,还会遇到危险,而不用土地也能让中山国废掉王号。
D.张登认为如果齐王说要帮助中山君称王,中山君把齐王的话转告给燕、赵两国,使燕、赵两国同齐国不再来往,即使割让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
(2)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
5.结合文本分析张登为中山君摆脱危机和烛之武退秦师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3-06-1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B.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C.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D.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吾何爱一牛”中“爱”的意思不同。
B.引,带领,与《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中“引”的意思不同。
C.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D.序,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只能由他人来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能向家人讲《左氏春秋》,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还不喜华靡,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B.司马光敢于担当,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庞籍因此而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承担责任;他还重情重义,在庞籍死后把庞籍家人当成自己家人对待。
C.司马光直言敢谏,他对交趾进贡一种叫“麟”的野兽一事写赋进行讽谏,希望将“麟”送还;对表贺日食一事力陈己见,据理劝谏,朝廷最终都听从了他的劝谏。
D.司马光编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英宗很高兴,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2)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5.为了解除西夏人的祸患,司马光向庞籍提出了哪些办法?请简要概括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太宗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而不知耳!”德彝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B.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C.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D.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省官员”中的“省”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意思不同。
B.“但患遗而不知耳”中的“遗”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中的“遗”意思相同。
C.辟召,亦称“辟”,指由公卿、州郡长官等征调某人为掾属,是自上而下选任官吏制度。
D.“皆矜能伐善”中的“矜”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如果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音乐杂艺方面才华突出者,不可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
B.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关于未发现特别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取当世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
C.唐太宗准备采纳杜如晦的意见,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
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023-06-0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贵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朕比来怠于为政乎”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D.“今秋大稔”与“犹望一稔”(《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2023-06-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