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

今御史六察,专务钩考簿书,责发细微,自三公九卿,救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责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繁重穷日之力书纸尾不暇,此皆苛察之过也,不可以不变。《易》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先王之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其辞正则其取之也义。三代之君,食租衣税而已,是以辞正而民服。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

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之贼。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其赏,近岁宫室城池之投,南蛮、西夏之师,车服器械之资,略计其费,不下五千万缗,求其所补,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

(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

材料二:

荀子曰:“絜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闵、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尚书A诸曹B文牍C繁重D穷E日之力F书G纸H尾不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簿书”,指官署的文书簿册,由御史监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
B.“榷易”,指专卖,朝廷当时实行盐、铁、酒、茶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下买卖。
C.“捐”,指舍弃、抛弃,和成语“秋扇见捐”“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
D.“与”,指结交、亲附,和《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中的“与”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对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称赏,只对当时多如牛毛的律法颇有微词,并不认可。
B.苏轼引用赵充国的话来说明无须兴利以聚财,积粮即可安边境这一主张的正确性。
C.荀子认为国君若以欺诈手段对待人民和他国,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国君。
D.齐以权谋治国,拥有强大国势,足以称霸诸侯;可诸侯联兵就不堪一击,身死国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
(2)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
5.请比较文中苏轼和荀子治国理政观点的异同。
2023-09-26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止于路,则虑之。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辩士谕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呆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唐太宗讨薛仁杲,率左右二千余骑,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列阵城下,太宗据泾水以临贼阵。贼徒气沮,无敢进战,其骁将浑干等数人临阵来降,请还取马。太宗遣之,于是各乘良马,须臾并至。

唐太宗讨薛仁杲,乘胜逼其城下,仁杲城自守。太宗具知贼中虚实,将领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诘朝,仁杲率其将士开门请降,得其精兵万余人。

(节选自《武经总要》)

材料三:

仁杲勇而无谋,兼粮馈不属,将士稍离,其内史令翟长孙以其众来降。仁杲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归国。太宗知其可击,遣将军庞玉击贼将宗罗睺于浅水原。两军酣战,太宗以劲兵出贼不意,奋击大破之。乘胜进薄其折墌城仁杲穷蹙率伪百官开门降太宗纳之

(节选自《旧唐书·薛仁杲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乘胜进A薄B其折墌城C仁杲穷D蹙E率伪F百官开门G降H太宗I纳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古代军中置鼓,用以发出进军的号令,文中“鼓大小”是指鼓大小不一。
B.或,表示假设,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或”字意思相同。
C.未易,指不容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未易”意思不同。
D.婴,指环绕、围绕,与《陈情表》“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中“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武德元年,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部将宗罗睺进行抵抗,李世民把握住战机,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将宗罗睺击败。
B.李世民率领两千多骑兵追击薛仁杲残部,一直追到折墌城,将薛仁杲围困在城中,薛仁杲在折墌城下摆开阵势进行应对。
C.李世民详尽掌握了薛仁杲实情,合围其困守的折墌城,在李世民的强大攻势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薛仁杲最终投降。
D.李世民在回复将领总结胜利原因时说,自己否定了开始制定的计策,采用权变之术,不给敌人以会合兵力实施计策之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
(2)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
5.从材料三来看,除去李世民一方的因素外,薛仁杲最终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尚书令荀攸卒。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帝自都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魏公操恶而杀之。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惧,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俛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复朝请。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伏皇后由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至是,事乃泄,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收皇后玺绶,以尚书令华歆为副为副,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坏户发壁,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

操以尚书郎高柔为理曹椽。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而亡者犹不息。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操曰:善!即止不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B.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C.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D.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郎是古代高级郎官,皇帝近臣,职掌顾问应对,参与议政,指陈政事得失,不入直宿卫。
B.三公为古代三个官职的合称,说法各异。秦、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完不敢发”中的“发”指“发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发”相同。
D.曹椽是汉朝三公府和称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曹操为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也仅仅能够保住自己的皇帝之位,左右侍从都是曹操的心腹,只有赵彦会时常为汉献帝分析时势,进献对策,但因此被杀。
B.曹操有事进殿见献帝,汉献帝无法控制恐惧对曹操说了一番话,曹操因此慌张无措,出殿后还回顾左右,汗流浃背,此后他不再朝见皇帝。
C.伏皇后害怕自己遇害,就给父亲写信,说了曹操逼迫皇帝的凶恶行为,至此事情泄露出来,曹操非常愤怒,就亲自收缴了皇后的玺绶。
D.曹操想加重对逃兵的刑罚,追究他们的妻子、儿女。高柔认为这样做只能使逃兵更多,不如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或可使他们心回意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2)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
5.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竟,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竟”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5.材料一说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决绝态度的原因。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业,京兆人也。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记室,从征塞表。儒素长者,无他权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谶记、巫觋、征祥,故为奸佞所误。

摘自《晋书·沮渠蒙逊载记》

材料二:

北凉王段业惮沮渠蒙逊勇略,欲远之,蒙逊亦深自晦匿。业以门下侍郎马权代蒙逊为张掖太守。权为业所亲重,常轻侮蒙逊。蒙逊谮之于业曰:天下不足虑,惟当忧马权耳。业遂杀权。

蒙逊谓沮渠男成曰:段公无鉴断之才,非拨乱之主,蒙逊欲除之以奉兄,何如?男成曰:业本孤客,为吾家所立,恃吾兄弟犹鱼之有水。夫人亲信我而图之,不祥。蒙逊乃求为西太守,业喜其出外,许之。

蒙逊与男成约同祭兰门山,而阴使司马许咸告业曰:男成欲以取假日为乱若求祭兰门山臣言验矣至期果然。业收男成赐死。男成曰:蒙逊先与臣谋反,臣以兄弟之故,隐而不言。今以臣在,恐部众不从,故约臣祭山而反诬臣,其意欲王之杀臣也。乞诈言臣死,臣罪恶。蒙逊必反,臣然后奉王命而讨之,无不克矣。业不听,杀之。蒙逊泣告众曰:男成忠于段王,而段王无故枉杀之,诸君能为报仇乎?且始者共立段王,欲以安众耳;今州土纷乱,非段王所能济也。男成素得众心,众皆愤泣争奋,至氐池,众逾一万。蒙逊进逼侯坞。

业先疑右将军田昂,囚之;至是,召昂,谢而赦之,使与武卫将军梁中庸共讨蒙逊。别将王丰孙言于业曰:西平诸田,世有反者,昂貌恭而心险,不可信也。业曰:吾疑之久矣,但非昂无可以讨蒙逊者。昂至侯坞,率骑五百降于蒙逊,中庸亦诣蒙逊降。

五月,蒙逊至张掖,田昂兄子承爱斩关内之,业左右皆散。蒙逊至,业谓蒙逊曰:孤孑然一己,愿丐余命,使得东还与妻子相见。蒙逊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蒙逊据张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男成A欲以B取假日C为乱D若求E祭F兰门山G臣言H验矣I至期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牍,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可代指信札、文辞、墨迹、字迹等义。
B.太守,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暴”意为公开,与《诗经·卫风·氓》中“至于暴矣”的“暴”含义不同。
D.“比”意为及、等到,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沮渠蒙逊对沮渠男成说要杀掉段业拥立沮渠男成为王,沮渠男成认为段业是一个孤身而来的外乡人,和沮渠家关系一向很好,反叛他一定不吉利。
B.段业要杀沮渠男成,沮渠男成解释了事情的原委,请求段业假说他已被处死,沮渠蒙逊一定露出马脚,等蒙逊造反时自己可奉王令讨伐并战胜蒙逊。
C.沮渠蒙逊虽然狡诈,但平素很得人心,所以他的煽动使大家慷慨激昂,于是人人奋勇争先,等进军氐池的时候,主动参加进来的人已超过一万。
D.沮渠蒙逊的大军进入张掖,段业的左右侍从都逃散了,段业走投无路向沮渠蒙逊求饶,希望能够回到东土和自己的妻子儿女相见,但最终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凉王段业惮沮渠蒙逊勇略,欲远之,蒙逊亦深自晦匿。
(2)且始者共立段王,欲以安众耳;今州土纷乱,非段王所能济也。
5.从材料二来看,段业因何引来杀身之祸?请简要概括分析。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皆以检校官签书枢密院事。知节为人质直,真宗东封泰山,车驾发京师,上及从官皆蔬食。封禅礼毕,上劳宰臣王旦等曰:卿等久食蔬,不易。旦等皆再拜。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旦再拜曰:诚如知节之言。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七)

材料二:

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癯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屈。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二十余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

(节选自《隆平集·枢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少感A慨自B立C未冠D监E彭州F兵G有老H成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东,故名。
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特点不同。
C.患,指忧患、祸患,与《屈原列传》中“惠王患之”的“患”词义不同。
D.不测,指难以预料、揣测,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知节凭借先人余荫年少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变志趣,学习诗书。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贤士,但过于嫉恨坏人坏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
B.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马知节在博州赶紧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备粮草,属官对此都心生不满。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无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
C.秦州将羌人首领的很多亲属作为人质,长期不放他们回去,马知节担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将他们全部释放。羌人心怀感激,很久不再侵犯边塞。
D.在延州任职时,正值元宵节前后,戎寇突然而至。马知节于是张灯结彩,为引诱敌人入内而大开关门,接连几夜宴饮作乐,戎寇后来自动离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
(2)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
5.从材料一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马知节“为人质直”“赋性疏直”的性格外,还可看出他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曰: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何有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

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

材料二: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戲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曰:义士也。命释之。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有删改)


[注]①祛,袖口,文中指衣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假之A资B自C以为贤D而不戒E则虽无F后嗣G不亦H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有,指有什么,与《曹刿论战》中“又何间焉”的“何间”,两者结构相同。
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
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
D.“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
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
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
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
(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
5.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材料一“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的含意对此加以说明。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邢子愿名侗,美皙清扬,左眉有黑子,相者以为文星。十四入庠,十七,督学使安福邹公奇之曰:“是天下才也。”召读书于其堂,为亲行冠礼。子愿以甲戌成进士,其出与司礼冯保相值于道。保时负上宠,气势赫然,从者驱公马使避。公大声曰:“余山东邢侗,岂畏人者!”保卒让路而去,举朝以为快。万历乙巳冬,余以待补诣燕道广川,值河水不得前,馆于马氏,子愿乃自临邑驱百里至广川。饮之半夜,子愿曰:“余自今与公为硕交矣,后死者请为铭。”受南宫令,益自袚除其心,以爱民为主,罢一切供亿,所用悉自家饷。民有讼,片言决断,两造咸服,称为神明。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已按三吴,岁荒,便宜开赈而后上,民无转徙。擢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而念两尊人老,遂移病自免,三上得请。时年方三十余耳。朝暮视寝膳,不离二亲侧,极力市五方珍进之。母忽病,子愿时顾大女于齐河,闻耗星夜即旋,长路母前请罪。反首抢地祈于天,百计医祷勿效,母终。头触壁,水不下咽,三日几死。座主东阿于文定里居,岁一往候。文定恒语:“子天下才,惜无知子者。”既相,子愿饯之,祝曰:“天下人才何限,必有贤于侗者,无以小子示天下私。”文定甫入朝,遽卒。公往迎丧都门外,抵东阿。经纪其丧,凡请谥、请祀学宫,皆为效力。为碑,手书之。李于鳞后不振,资之购故白雪楼以居,置田瞻之。其他与殡、与赈,不可枚举。古称不朽,功德与言,卓哉邢君,实禀其全。我铭其邱,用垂千年。

(节选自冯时可《明中顺大夫陕西行太仆寺少卿知吾邢公墓道碑铭》)

【注】①邱:坟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
B.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
C.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
D.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才由父亲为其梳发,带上新帽,表示其已成人。
B.硕,坚固之意,硕交,指坚固如石的交情或有坚实交情的朋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挚友”“知己”。
C.移病,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古代辞官常用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等。
D.抢地,用头触地、撞地。此处和《战国策》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情感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侗性格耿直,不惧权贵。他在路上遇到气焰嚣张的冯保,并不避让,致使冯保改道而走,让全天下的人拍手称快。
B.邢侗为官廉洁,善于断案。他不贪占公家财务,所用的衣食都出自家里;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让两方当事人都信服。
C.邢侗敬重师长,注重友情。对于文定,他生前问候,死后亲自处理丧事;对李于鳞,他资助其购回白雪楼来居住。
D.邢侗关爱百姓,孝敬父母。灾荒之年,他开仓放粮,使百姓无流离之苦;他为赡养父母,不惜中年就辞官归家尽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愿时顾大女于齐河,闻耗星夜即旋,长跽母前请罪。
(2)天下人才何限,必有贤于侗者,无以小子示天下私。
5.作者为邢侗写此文的原因有哪些?
2023-07-0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晟幼孤,奉母孝。往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魏博田悦反,晟为神策先锋,与河东马燧等合兵攻之。晟内攻郑景济,而外抗朱滔等,自正月至五月不解。李怀光屯咸阳凡八旬,帝促战,以伺贼隙为言,卒不出兵,阴通朱泚,反迹浸露。晟恐二盗合以轧之,则卑词厚币,伪致城于怀光者。时敖仓覂,调畿内赋,不淹旬,刍米告具。乃陈兵下令曰:“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士皆雪泣曰:“惟公命。”贼伏千骑出官军背,晟以麾下百骑自驰之,贼惊溃,禽馘略尽。余党悉降。贞元三年,帝坐宣政殿引见晟,备册礼,进拜太尉、中书令,罢其兵。通王府长史丁琼见晟曰:“以公功,乃夺兵柄,夫惟位高者难全,盍蚤图之?”晟曰:“君安得不祥之言?”执以闻。诏为晟立五庙,追贲高祖芝以下祔其主,给器床幄,礼官相事。,年六十七。帝闻流涕。册赠太师,谥曰忠武。及葬,又御望春门临送,遣谒者宣诏于柩车。晟性疾恶,临下明。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笃分义,隆于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晨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我诚慕焉。”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缙绅儒者事,公勤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唯上所择尔。”叔度惭。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即却之,不得进。达礼敦教类若此。

(选自《新唐书·李晟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
B.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
C.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
D.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事河西王忠嗣”的“事”指侍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事”含义不相同。
B.“帝数促战”的“数”是“屡次、多次”的意思,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含义相同。
C.“牲”,古代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鸡、猪等。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鸡、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晟忠于朝廷,深得赏识。他为了躲避嫌疑,主动解除了自己的兵权,拘押不忠于朝廷的人;他去世后,皇帝十分悲痛。
B.李晟了解部属,重情重义。他熟知部下的功劳和长处;恩人谭元澄受冤而死,他显贵之后,为谭元澄雪冤,并抚养其二子。
C.李晟秉公直言,谦逊尽职。他仰慕魏征能够直言进谏,他每次上朝言事,都能展示忠贞正直的大臣节操,从不居功自傲。
D.李晟谨守礼节,治家严谨。他除在早晨和傍晚外不与子侄见面,交谈不涉公事;要求正月回家探亲的女儿回去尽好本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5.在平复魏博田悦反叛时,李晟能够反败为胜的举措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张酺,字孟侯,祖父充与光武同门学,光武即位,求问充,充已死。永平【注】九年,诏为四姓小侯开学。《五经》师,张酣以明经授于南宫。令入授皇太子,太子家时为奢侈物,未尝不正谏,甚见重焉。显宗以张酺受皇太子业,甚得辅导之,章帝即位,出拜东郡太守,赐钱三十万。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掾吏并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时使尚书令王鲔与酺相难,上甚欣悦,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青从此除步兵司马。酺伤青不遂,复举其子孝廉。迁魏郡太守,百姓垂涕送之盈道。和帝初,张酺下言:“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事所闻见,考课众职,下章所告及所自举有意者,赏异之。其尤无状,诏书,行罪法,冀敕戒其余,令各敬慎所职,于以衰灭贪邪便佞。”张酺拜太尉,章帝诏射声校尉曹褒案汉旧仪制汉礼,酺以为褒制礼非祯祥之特达,有似异端之术,上疏曰:“褒不被刑诛,无以绝毁实乱道之路。”为太尉,父尚在,酺每迁转,乃一到雒。父来,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奉酒上父寿,极欣宴,莫不嘉其荣也。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有删改)

文本二: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燔烧之。父隆,建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声流喝。酺见之,叹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司空所辟。

(节选自《后汉书·张酺传》)

【注】永平:汉明帝刘庄在位时的年号,刘庄庙号显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B.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C.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D.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数十年以来/重其道归烦挠/故时止勿奏事/今因以为故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为四姓小侯开学,置《五经》师”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中的“置”含义不同。
B.“其尤无状,逆诏书”和“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中的“逆”含义相同。
C.“甚得辅导之体”和“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经·氓》)中的“体”含义不同,
D.“莽遂燔烧之”和“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遂”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酺先是在南宫给四姓小侯教授明经,后来接受显宗的命令到东宫教授太子,每每看到太子有用度奢侈的地方,张酺就会直言规劝。
B.章帝出巡到东郡后,召集了张酺和他的学生、郡中的掾吏前来会见,以学生身份向张醐行弟子礼,并请张酺讲授《尚书》中的内容。
C.张酺之父在他担任太尉时还健在,有一次他的父亲到他任职之地,正赶上腊日,于是群臣都不上朝,到太尉府庆贺,这些足见张酺的荣光。
D.张酺感叹东郡郡吏王青一家三代忠义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爵禄和赏赐,于是他上书举荐,陈明其事迹,皇帝奏文下达三公,最终王青被司空征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酺为东郡太守,下车擢贤后,击豪强,赏赐分明,郡中肃然。
(2)臣以为刺史视事满岁,可令奏事如旧典,问州中风俗。
5.张酺为何认为郡吏王青一门忠义?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