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初,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料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五羖代指百里奚。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通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
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
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
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 殖;他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
B.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C.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了齐国人的赞赏。
D.孔子在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时,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他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2)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2023-08-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扶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按照古代“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
B.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亦称巧士冠,近似进贤冠和高山冠,用五彩縠为之。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
C.谪居,谓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左除、左降、左转、左迁、黜、贬、夺、窜等都是表示贬官的词语。
D.公侯,公爵与侯爵或者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侯爵仅次于公爵,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于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地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来表现其丰富的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不遇”。但他刚因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形象地折射出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心态。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23-08-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不敢居。有一丈夫,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而身亲之,况于人乎?”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孔子曰:“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

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注】①鼋(yuán)鼍(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扬子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B.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C.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D.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将涉之”与“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过小孤山大孤山》)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B.“言要则知”与“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C.“先生何乐也”与“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两句中的“乐”字含义相同。
D.“士之常也”与“自在外不常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常”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能够深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出来,是凭借忠诚和信任,孔子教育弟子与人交往也应如此。
B.孔子对子路穿着华丽的服饰表示了不满,他认为君子应该低调而谦逊,任何言行都要实事求是。
C.孔子认为君子在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有了收获以后,以拥有智慧为乐,所以君子没有忧愁。
D.荣启期认为自己快乐的原因是免于贫穷成为高贵的男子,弹奏着瑟唱着歌,然后在正常的情况下等待死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
(2)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
2023-08-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如人也。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农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①,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曹沫之约: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在柯邑会盟,会上鲁将曹沫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齐桓公当时被迫答应退还鲁国被齐国侵占的领土。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B.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C.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D.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是齐国国君姜小白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有地位的人,依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B.霸,指诸侯受周天子任命为“方伯”,后可用周天子名义召集诸侯会盟,维持各国之间既定秩序。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C.封邑,古代国君封赐给亲信、贵族、臣属作为世禄的土地,也叫“食邑”。受封之人对封邑中的百姓有征收租税之权,但不可世袭。
D.仓廪,泛指仓库。有曰方者为仓,圆者为廪;又有曰盛谷者为仓,盛米者为廪。在古代,遇到饥荒之年可以“ 发仓廪以贩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年少有才,但仕途不顺。多次做官都被免职;多次出战又多次战败;因家有老母而逃跑;辅佐了公子纠,也未成功。
B.管仲得遇知己,鲍权牙为国让贤。即使管仲仕途失意落魄,鲍叔牙依然相信管仲的才华,把还是囚徒的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
C.管仲心系国家,用心治国。他认为物质充裕方能建设道德,推行政令要顺应民心,所以放低自己姿态,使执政主张易于施行。
D.管仲善于引导齐桓公,处理好齐国外交事件。桓公攻山戎,管仲趁机督促燕国重施召公之政;桓公想背约,管仲引导他守信。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5.世人常常以“管鲍之交”来评价他们的深厚感情,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种交情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8-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原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子墨子游公上过于越。公上过语墨子之义,越王说之,谓公上过曰:子之师苟肯至越,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公上过往复于子墨子,子墨子曰:子之观越王也,能听吾言、用吾道乎?公上过曰:未能也。墨子曰: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若越王听吾言、用吾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虽全越以与我,吾无所用之。凡人不可不熟论。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今可得其国,恐亏其义而辞之,可谓能守行矣。其与秦之野人相去亦远矣。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诸。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道有杀人者,石诸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离俗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B.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C.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D.还车而反/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
B.比行,并列、并排,此处指相提并论。这里的“比”与《论语·先进》“比及三年”中“比”的含义不同。
C.书社,旧时文人组织的读书会,后指出版书刊的机构,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
D.殆,相当于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与《项脊轩志》“殆有神护者”中“殆”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自身的所作所为必须依据和忠于义的原则,孔子认为自己无功不受禄,不接受齐景公送的廪丘,符合君子的所作所为。
B.公上过到越国游说,越王很欣赏他,就把大片土地和百姓分封给他,作为他游说墨子到越国的条件,公上过没有接受。
C.墨子认为越王和公上过都不了解他的心意。假如越王不听从、不采纳他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他,他也觉得用不着。
D.楚昭王认为石渚追赶杀人的人没有追上,不一定要受到惩处,想赦免石渚让他重新任职,石渚感激但没有接受楚昭王的恩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2)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
2023-07-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陕西省临渭区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卒。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节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文本二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B.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C.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D.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中“太山”的含义相同。
B.“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与“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中“理”字的含义不同。
C.“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善”字的含义相同。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中“爱”字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闭门苦读。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后来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将家中的书全部焚烧,关门闭户勤奋苦读。
B.苏洵受人赞赏。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他的二十二篇著述得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推荐。
C.苏洵熟悉兵道。苏洵认为:用兵崇尚正义,不正义的,虽有利也不应发兵;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却要有所依恃。
D.苏洵著作颇丰。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与姚辟一起修礼书,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苏洵去世后,皇帝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023-07-3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弥月而孤。及长,割股疗母疾。母卒,衣毁,以孝闻。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铉言:“养才,国家急务。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复给。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铉言:“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寻以母丧归。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帝重铉,命与询并任。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铉性介特,言行不苟。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B.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C.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D.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宣宗实录》,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
C.服阙,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
D.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铉以孝闻名。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
B.刘铉爱惜人才。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
C.刘铉深受器重。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
D.刘铉治学严谨。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2)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2023-07-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帝以安重荣杀契丹使者,恐其犯塞,乙亥,遣安国节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彦询至其帐,契丹主责以使者死状,彦询曰:譬如人家有恶子,父母所不能制,将如之何?契丹主怒乃解。刘知远遣亲将郭威以诏旨说吐谷浑酋长白承福,令去安重荣归朝廷,许以节钺。威还,谓知远曰:虏惟利是嗜,安重荣止以袍裤赂之,今欲其来,莫若重赂乃可致耳。知远从之,且使谓承福曰:朝廷已制尔曹隶契丹,尔曹当自安部落。今乃南来助安重荣为逆,重荣已为天下所弃,朝夕败亡。尔曹宜早从化,勿侯临之以兵,南北无归,悔无及矣。承福惧,冬十月,帅其众于知远。知远处之太原东山及崴、石之间,表承福领大同节度使,收其精骑以隶麾下。始,安重荣移檄诸道,云与吐谷浑、鞑靼、契宓同起兵,既而承福降知远,鞑靼、契宓亦莫之赴,重荣势大沮。冬十二月,安重荣闻安从进举兵反,谋遂决,大集境内饥民,众至数万,南向邺都,声言入朝。初,重荣与深州人赵彦之俱为散指挥使,相得欢甚。重荣镇成德,彦之自关西归之,重荣待遇甚厚,使彦之招募党众,然心实忌之,及举兵,止用为排陈使,彦之恨之。帝重荣反,壬辰,遣护圣等马步三十九指挥击之。以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招讨使,安国节度使马全节副之。戊戌,杜重威与安重荣遇于宗城西南,重荣为偃月陈,官军再击之,不动。重威惧,欲退。指挥使宛丘王重胤曰:兵家忌退。镇之精兵尽在中军,请公分锐士击其左右翼,重胤为公以契丹直冲其中军,彼必狼狈。重威从之。镇人陈稍却,赵彦之卷旗策马来降。彦之以银饰铠胄及鞍勒,官军杀而分之。重荣闻彦之叛大惧退匿于辎重中官军从而乘之镇人大溃,斩首万五千级。重荣收余众走保宗城,官军进攻,夜分,拔之。重荣以十余骑走还镇州,城自守。天寒,镇人战及冻死者二万余人。契丹闻重荣反,乃听杨彦询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契丹灭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重A荣B闻C彦D之E叛F大G惧H退I置J于K辎L重M中N官O军P从Q而R乘S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帅其众归于知远”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不同。
B.“帝闻重荣反”与“臣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和用法不同。
C.“婴城自守”与“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两句中的“婴”字含义相同。
D.“会天寒”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安重荣杀害了契丹使者,后晋高祖担心契丹进犯边境,于是派杨彦询出使契丹;杨彦询到达契丹牙帐之后,契丹国主就责问使者之事。
B.刘知远派遣使者向白承福阐述其跟随安重荣的危害,白承福最终归降了刘知远;鞑靼、契宓也没有和安重荣一起起兵,安重荣气势受阻。
C.受安从进举兵反叛的影响,安重荣便下定决心谋反,招集境内饥民,举兵南向邺都;投靠安重荣的赵彦之因没有受到重用,心里充满遗憾。
D.面对安重荣布下的偃月阵,官军两次进攻都不能破阵,领军的杜重威心里害怕;王重胤建议杜重威不能阵前退兵,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询曰:“譬如人家有恶子,父母所不能制,将如之何?”
(2)今乃南来助安重荣为逆,重荣已为天下所弃,朝夕败亡。
2023-07-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曰,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今,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虽A不佞B数奉教C于君子矣D恐侍御者E之亲F左右之说G而不察H疏远I之行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与“其言不让”(《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与遇宋将军家”(《大铁椎传》)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
C.“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与“如耿兰之报”(《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同。
D.“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
B.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
C.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
D.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
(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2023-07-2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魏郑公传

曾巩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然则焚稿者非欤?余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有删改)

【注】①亮:同“谅”,忠信。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A末年B群下C既知此D意E而不言F渐不知G大下H之得失I至于J辽东K之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郑公在文中指唐朝政治家魏征,他被封郑国公,“公”是朝廷赐予他的爵位。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中的“事”指侍奉,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仰不足以事父母”的“事”意义相同。
C.“益暴其恶”中的“益”指更加,与《谏逐客书》中“损民以益仇”的“益”意思相同。
D.“区区”在文中指不重要,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中的“区区”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之间应奉行的是“大公至正之道”,君王既不抹杀他人的话语用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臣子也不为了博取小信而去讨好自己的君王。
B.曾巩在文中认为后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直言进谏,明确指出直言进谏不应当被掩饰,应当把直言进谏看作一件好事,如此,后人才会效仿前人。
C.伊尹、周公尽心辅佐君王,因为世人的口头相传,伊尹、周公良相的美名得以流传后世,后人才知晓他们的贤能和杰出,并效法他们直言进谏。
D.曾巩认为,近世为取得小信的人用焚稿来掩饰君王的过错,这会使后人看不到谏言奏章是否正确而认为过错通常在君主,这样做对君王无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2)《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共戾也。
5.唐太宗能够成为前代无人能比的贤君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2023-07-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