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材料二

贞观五年,诏曰:“在京诸司,比来奏决死囚,虽云三覆,一日即了,都未暇审思,三覆何益?纵有追悔,又无所及。自今后,在京诸司奏决死囚,宜二日中五覆。”又诏敕曰:“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刑法》)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且国家A建义B太原C元从及征战D有功者E甚众F若甑生G获免H谁不觊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指到……去,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中的“适”词义相同。
B.察,指清楚,明晰,与《答司马谏议书》“终必不蒙见察”中的“察”词义相同。
C.策,指马鞭,与《归去来兮辞》“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词义不同。
D.手,名词用作状语,亲手,与《项脊轩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认同卫文子对公父氏不善断案的评价,他认为公父氏能够让有罪的人心生恐惧,让明礼的人有羞耻之心更为高明。
B.卫文子更加看重刑法,他认为礼仪教化固然可以促进社会安定,但如果没有严刑峻法,效果将会大减。
C.唐太宗要求处决死刑犯前增加复审的次数,目的是促进执法官细致审理,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D.高甑生因违背李靖的调度并诬告李靖而获罪,有人以高甑生曾是李靖手下的功臣为名上书求情,太宗未采纳,仍坚持将他流放。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
(2)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
5.对于刑法,孔子和唐太宗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4-04-2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昭奚恤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所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珪璧,使诸侯,解忿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强敌,提枹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若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惧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斯之谓也。

(节选自《新序·杂事一》)

材料二: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节选自《国语·楚语》)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诸侯A之好B币具C而导之D以训辞E有不虞F之备G而皇神相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是“之乎”的合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识有诸”的“诸”用法相同。
B.图,指谋取,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不同。
C.当,指抵挡,与《鸿门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的“当”意思相同。
D.相,指主持赞礼,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欲伐楚,因楚有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这两件宝物,便以“观宝”为名派使者去楚国探听虚实。楚国的昭奚恤识破了秦的真正意图。
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
C.晋国大夫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含有炫耀之意。接下来的“问玉”说明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
D.王孙圉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语气于平淡中见正气,其从容大度的外交家风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赵简子形成鲜明对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
(2)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5.两则材料中,昭奚恤、王孙圉所谈到的“楚之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昔者,司马穰苴然擢于闾伍之间而将齐军,一申令于庄贾,而三军之士莫不备争为之赴战,遂一举而摧燕、晋之师。彭越起于群盗百人之聚,其所率者皆平日之等夷,一旦号令,斩其后期,众皆莫敢仰视,遂以其兵起为侯王,卒佐高祖平一天下。二人者,岂复所谓素抚循之师者哉!以其得治军之纪律,能使夫三军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广不求诸此,乃从妄人之谈,而深自罪悔于杀已降,以为祸盖莫大于此者,亦已疏矣。

(节选自何去非《李广论》)

材料二: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注】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虽B佚C乐为之D死E敌F然敌卒G犯之H无以I禁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霍,指西汉武帝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皆以武功著称,后世并称“卫霍”。
B.且,指将近,与《陈情表》中“且臣少仕伪朝”的“且”意思不同。
C.卒,指仓猝、突然,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相同。
D.鄙,指郊野,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对于立功者的赏赐丰厚,被封侯的有数十上百人,李广及其手下的将士也被封侯。
B.作者认为,部队的编制队形、驻扎宿营以及昼夜的警戒、符节号令和兵籍的管理等,都关乎军纪。
C.李广不用军纪治理军队而想使士卒安乐而舒适,虽然得到士兵的爱戴,但程不识对此有不同看法。
D.作者举司马穰苴和彭越严明军纪而取得成功的例子,与李广形成了对比,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2)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
5.两则材料都对李广进行了评价,何去非与司马迁对待李广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4-1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迎,迎而再拜。

坐定,太子丹曰:今燕国僻在北隆,比于蛮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斯乃上世神灵保枯燕国。田光曰:结发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将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曰: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常食不识味,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图之。

于是舍光上馆。太子三时进食,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左右,问曰:先生既垂哀恤,许惠嘉谋。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软?田光曰:微太子言,固将竭之。

臣闻骐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罢朽,不能取道。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光所知荆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构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攫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遂见荆轲,曰: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荆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轲遂之燕。

(节选自《燕丹子》)

材料二: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节选自李翱《李文公集·题燕太子丹传后》)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欲促槛车A驾B秦王C以如D燕E童子F妇人G且明其不能H而轲行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中为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与《六国论》中“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的“而”意思不同。
B.结发,文中指男子成年束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中的“结发”意思不同。
C.美,文中指“以……为美”,与《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的“高”用法相同。
D.三时,文中指早、午、晚,与《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的“三时”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太子丹对秦国怀恨已久,甘愿燕国与秦国与之同归于尽。因此对田光倍加礼遇,期待他能为自己献出好的计谋。
B.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柯后,亲自前往游说,表示燕太子丹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为之效劳。
C.田光用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而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来类比自己,为后文推举荆轲做了铺垫。
D.田光见荆轲后告诉他自己虽没有能力,但却是值得被信任的人。他为了证明自己绝不会泄露计划而自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2)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
5.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李翱是如何评价荆轲的。
2024-04-1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初以父任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玉清昭应宫灾,舜钦年二十一,诣登闻鼓院上疏。举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康定中,河东地震,舜钦诣匦通疏。范仲淹荐其才,召试,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舜钦娶宰相杜衍女衍时与仲淹富弼在政府多引用一时闻人,欲更张庶事。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便其所为。会进奏院祠神,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辄用鬻故纸公钱,间夕会宾客。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事下开封府劾治,于是舜钦与巽俱坐自盗除名,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世以为过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舜钦既放废,寓于吴中。二年,得湖州长史,卒。舜钦数上书论朝廷事,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及谪死。世尤惜之。

(节选自《宋史·苏舜钦传》)

材料二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余。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

1.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舜钦A娶宰相B杜衍女C衍D时与仲淹E富弼在F政府G多引用H一时闻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文中指游学,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词义相同。
B.召试,文中指皇帝召来面试,这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C.便,文中意为满意,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便”词义不同。
D.古文,与下文中的“时文”相对,苏舜钦和欧阳修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舜钦少年时即有大志。在二十一岁那年,玉清昭应宫遭灾,他到登闻鼓院击鼓上疏。之后河东发生了地震,他又往朝廷设置的意见箱中投放了上皇帝书。
B.苏舜钦和刘巽因私用公款被以监守自盗罪开除官籍,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知名人士,因这件事获罪流放的有十多个人,这是苏舜钦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C.苏舜钦在苏州时,常将愤懑的心情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人们往往为之惊奇。他还擅长书法创作,日常所写的诗歌都被人们争相传看。
D.天圣年间的学者依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来写文章,还借此互相夸赞推崇,而苏舜钦与苏才翁、穆参军创作古歌诗、杂文,与流俗不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
(2)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5.对于苏舜钦因罪被除名的事,他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滂字德霖,武义人。滂自少诵说,能其师。与浦江梅执礼同游学,人士多倾下之,号东梅西刘。中大观己丑进士第,调新昌县令。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之。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婣诬人死,滂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傅以法,投豪于相州。蔡京与滂祖为布衣交,滂至京师,京曰:吾故人有孙耶?除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欲挽滂为党。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是不调者十余年。靖康初,诏除太常博士,不拜。建炎中,上问人才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皆云滂可用,用滂知建昌军。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滂至,一以法绳之,兵不胜其忿,持戟入市掠人物,即拒者刺伤之。滂捕系追偿,兵遂为变。滂及母、妻皆死,时绍兴甲寅七月三日也。滂卒时年五十六。其妻汤氏侍姑侧,兵及身犹不去,竟遇害。建昌人闻滂死,皆恸哭失声。逾期,父老犹会佛祠哭之,有欲绝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朝廷既诛始乱者,复用御史言,褒滂为朝请大夫,官其一子墉。滂好学,善属文,与人交,终始如一,闻有急,倾财赴之。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云。

(节选自宋濂《刘滂传》)

材料二:

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既见,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节选自《宋史·孙鼛传》)

【注】①蔡京:北宋末年奸相。②欲绝:感情极其强烈。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建昌旧守A多懦B夫C威权D不立E兵习F悍骄G邀H求无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指使……屈服,“舞幽壑之潜蛟”的“舞”指使……起舞,两者用法相同。
B.布衣,本指布制衣服,文中借指平民。古代平民穿粗布衣服,故称。
C.坐,指因为,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的“坐”意思不相同。
D.祖宗,文中指帝王的祖先,与成语“祖宗法度”中的“祖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滂曾与浦江人梅执礼一同外出求学,后来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他好学,擅长写文章,轻财仗义,与朋友交往自始至终都态度如一。
B.新昌县民风好勇斗狠,非常难治理,因此县令到任后总是称病离职,朝廷只好委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上任后改变了这一局面。
C.刘滂逮捕了强横不法的士兵,追索抢劫之物还给物主。士兵发动兵变,杀害了刘滂和他的母亲、妻子及小姑,百姓听到噩耗后深感悲痛。
D.蔡京在回京途中遇到旧时好友孙鼛,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帮助自己,孙鼛对蔡京提出了不少劝诫。蔡京默然不语,任宰相后将孙鼛外放为地方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
(2)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
5.从刘滂、孙鼛拒绝蔡京要求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他们共同拥有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再用,蔡州汝南人。性至孝,七岁遇庞勋乱,举族避地,祖誗鼓不能去,唯再用独留侍,贼见而去之,以是大为乡里所异。及长,沈毅有断,面黑州铁,人号为“柴黑子”。会秦宗权招募骁勇,再用以骑射应选。时军令,亡马者斩。一日战回藉缰而卧寝既寐而马逸再用追之,遇贼于林中,环树而射,一发人树俱贯,贼畏走,遂马而归。归行密,授先锋马军指挥使。天祐二年,梁祖平赵匡凝于襄汉,乘胜略淮上,遣使谓再用曰:“苟以城降,迁尔蔡州本郡为赏。”再用乘围而拜曰:“此州城小众寡,王先下寿州回,当自送款。”梁祖信之,攻寿州不拔而返。再用袭之,斩首二十余级,以功加检校太保。渥袭位,楚州刺史。越人寇东洲,遣再用率兵之,赐长稍五十。战败,舰破水满,再用为长稍所泛,得不溺。家人闻败,饭千僧为祷。再用战归,取其饭,召麾下以犒之曰:“此辈济我,佛何力之有!”十一年,袁州刘崇景叛,令再用攻之。近城有万胜冈,再用欲夺之。每旦出师冈下,不与战,袁人颇怠。一日,列大阵冈南,崇景望之气,因出战。再用跃马径入阵中,斩首数十,袁人大败,崇景弃城而遁。武义元年,破越军于无锡,迁镇西将军,领天平军节度使。未几,移镇武昌,改德胜军节度使,加中书令。卒年七十二。再用宽厚淹雅,有儒者之风。好读《左氏春秋》,未尝省视厨厩。寮属白事,有不如意,但对之假寝。史官王振请述战功以补方册,再用曰:“鹰犬之效,出自偶然,何足纪也!”累历藩镇,敦尚俭素,车马导从不过十人,亦一时之良将也。

(节选自《九国志·卷一》)

【注】①行密:即杨行密,五代十国时南吴建立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日A战回B藉缰C而卧寝D既寐E而马F逸G再用H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夺马而归”与“崇景望之气夺”两句中的“夺”意思不同。
B.“王若先下寿州回”与“若知我不降明”(《苏武传》)两句中的“若”意思相同。
C.“迁楚州刺史”与“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迁”意思不同。
D.“遣再用率兵御之”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再用十分孝顺,庞勋作乱时,再用全族迁往外地避祸,只有年幼的他留下来照顾祖父,贼寇看到这种情景,没有伤害他们就离开了。
B.秦宗权招募勇士时,柴再用凭借骑射本领入选;在寻马的途中,遇到贼寇,柴再用一箭射穿了树和人,使得其余贼人吓得落荒而跑。
C.柴再用智勇兼具,为占领万胜冈,他先是据兵不出,不与其交战,之后布列大阵,迫使刘崇景出兵应战,又驰骋敌阵,最终大败刘崇景。
D.柴再用崇尚简省朴素,不居功自傲;他宽宏儒雅,喜好《左氏春秋》,有儒者风范;在属官禀陈公务时,他听到不称意处也只是假装睡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乘胜略淮上,遣使谓再用曰:“苟以城降,迁尔蔡州本郡为赏。”
(2)召麾下以犒之曰:“此辈济我,佛何力之有!”
5.天祐二年,梁祖“乘胜略淮上”,柴再用是如何巧妙保全辖地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师联盟/吉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申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子思居卫,鲁穆公卒,县子使乎卫,闻丧而服。谓子思曰:“子虽未臣,鲁,父母之国也,先君宗庙在焉,奈何弗服?”子思曰:“吾岂爱乎?礼不得也。”县子曰:“请闻之。”答曰:“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县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

子思谓卫君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答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如此则善安从生?

卫君问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亲而取其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以无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顺而心不怿者,临其事必疣。君虽有命,臣未敢受也。”

(选自《孔丛子·抗志》,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贤之A则顺B而有福C矫之D则逆E而有祸F故使如此G如此则善H安从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孰能哉”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中的“孰”字意义相同。
B.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用来指代“国家”。
C.文中“我未之思也”与“臣未敢受也”,两者文言句式相同。
D.见,指被,与“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中的“见”字意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思认为与其试图通过屈身于王侯之下来弘扬礼义之道,还不如坚守自己的节操而甘愿贫贱。
B.卫人用半个小猪做钓饵让鳏鱼上钩一事让子思深受感触,子思认为作为士人,切不可贪恋利禄。
C.鲁穆公去世后,鲁国的县子当时正出使卫国,听到消息马上穿上丧服为鲁穆公服丧。
D.子思之所以不对卫君的国政做出评价,是因为他担心卫君身边的小人用谗言来打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
(2)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5.请简要概括子思不为鲁君服丧的理由。
2024-04-1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节选自《盐铁论·本议》)

材料二: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

文学曰:“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其后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

大夫曰:“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是以可因也。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

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采,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大夫曰:“缟素不能自分于瑙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比干被刑,子胥见戮,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此骄主背恩德,听流说,不计其功故也,岂身之罪哉?”

文学曰:“比干剖心,子胥鸱夷,惛怛之忠诚,心动于内,忘祸患之发于外,志在匡君救民,故身死而不怨。君子能行是不能御非,虽在刑戮之中,非其罪也。是以比干死而殷人怨,子胥死而吴人恨。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节选自《盐铁论·非鞅》)

【注】①《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②鸱夷,又叫作“鸱夷革”,用兽皮作的袋,因外形像鸱(猫头鹰),故名。吴王夫差取伍子胥尸盛入鸱袋内,沉之于江。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商鞅峭A法B长利C秦人D不聊生E相与哭F孝公G其后H秦I日J以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文学,指贤良方正、文章博学,是两种选官科目的简称,此处指凭此被察举的人才。
B.恶,文中指罪过,与“万恶不赦”的“恶”意思相同,与“恶衣恶食”的“恶”意思不同。
C.宗庙,封建时代天子或诸侯等祭祀祖先的场所,这里代表政权,与“社稷”同为借代用法。
D.不能自理,文中指圣贤不能在乱世中自我保全,与现代汉语“不能料理自己”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认为,正是商鞅在法律和经济上的改革才使得秦国国富民强,这些举措百利而无一害,但文学并不赞成这一观点。
B.大夫认为商鞅的悲剧在于无人继承他的改革措施以及君主对他忘恩负义,但文学认为商鞅的死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
C.大夫与文学都提到了比干被杀这一典故,但大夫用此例是将其与商鞅形成类比,而文学用此例是将其与商鞅形成对比。
D.大夫和文学进行了三轮辩论攻防。守方大夫各轮都用因果论证捍卫观点,攻方文学则每轮都用对比论证以攻击其漏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
(2)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5.材料二中,文学用哪些理由驳斥了大夫“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的观点?
2024-04-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等多校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公讳宗羲,海内称为梨洲先生,余姚人也,忠端公尊素长子。公垂髫读书,即不琐守章句。年十四,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每夜分,秉烛观书,不及经艺。

②忠端公死诏狱,门户臲卼,而公奉养王父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忠端公之被逮也,谓公曰:“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公遂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靡不究心,而归宿于诸经。既治经,则旁求之九流百家。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楼钮氏、南中千顷斋黄氏、吴中绛云楼钱氏。年搜讨,游屐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以为常。

③阁学文文肃公尝见公行卷,曰:“是当以大著作名世者!”已而东之鄞,西之海宁,皆请主讲,大江南北,从者骈集。

④公谓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书而从事于游谈,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又谓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故凡受公之教者,不堕讲学之流弊。

⑤公晚年益好聚书,然尝戒学者曰:“当以书明心,无玩物丧志也。”当事于听讲者,则曰:“诸公爱民尽职,即时习之学也。”

——节选自《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注】①臲卼:不安貌。②王父:祖父。③丹铅:指点校书籍。④当事:当权者。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年搜讨(       )                  (2)(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书而从事于游谈(       )
A.整理     B.约束     C.捆绑       D.搁置
(2)当事之于听讲者(       )
A.安乐     B.出游     C.预约     D.迟疑
3.把第①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公垂髫读书,即不琐守章句。年十四,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
4.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
5.分析第③段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综观全文,分条概述梨洲先生的治学方法。
2024-04-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