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李煜。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太祖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节选自《宋史·曹彬列传》)

文本二:

七年,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李煜入朝,李煜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李煜还汴。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注】觌(dí):相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B.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C.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D.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也泛指各种礼器。
B.顿首,最隆重的九拜之礼,因头触地时间较长,所以叫顿首。
C.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常用词如“忝列门墙”。
D.知制诰,古代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的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出使吴越,既坚持原则拒绝借公务谋取私利,为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在宫门外等候李煜回宫整理行装时,部下提醒曹彬李煜可能会有阴谋,曹彬不认为李煜还有叛乱的决心。
C.曹彬认为自己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打败李煜,况且太原还没有平定,自己不会被封为宰相。
D.太祖严词拒绝了徐铉暂缓进兵的请求,认为李煜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也不能不入朝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2)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
5.为了实现太祖“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的战略主张,曹彬在讨伐李煜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文本二: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报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编自吴兢《唐太宗吞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B.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C.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D.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欲不夺农时”与“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夺”含义相同。
B.阴阳家,原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
C.“农时甚要”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
D.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伐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
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022-12-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鸷愎,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狃(贪),又将请地于他国,他国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

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巢居而处,悬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城力尽,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曰:“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襄子再拜之。

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

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释:春秋后期,晋国内乱,主要有六家卿族,分别是知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他们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军队,经常相互攻打,其中知氏实力最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B.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C.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D.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邑: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邑”。
B.釜: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如曹植《七步诗》中“豆在釜中泣”便是此意。
C.三军:春秋时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将、下军将,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
D.辕门: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作为屏障,出入处仰两车,使车辕相向以表示门。后指军营营门或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伯贪得无厌,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给了他土地,唯独赵国没给。
B.三国之兵围攻赵国的晋阳城,守城几年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献城投降,张孟谈不同意他这样做。
C.张孟谈见到韩国和魏国的国君后,不仅向其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
D.知伯顺利向韩魏索要了土地,盲目自信,不能明察形势,且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知伯最终兵败的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
(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
5.韩庚子、魏宣子二君,和知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固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我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魏安釐王二十年采用的是第二种纪年方法。
C.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调发军队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窃符教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平原君的激将法。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5.如姬为什么要帮助无忌?她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2022-12-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本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难求(书信)   五岳掩赤城(超出)   笔成文(拿)
B.忽魂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向来之烟霞(先前)   力士贵(向来)
C.天姥连天向天(遮蔽)   瑟兮鸾回车(打鼓)   帝欲白(让……做官)
D.迷花倚石忽已(睡着)   熊咆龙吟岩泉(震动)   宴见(多次)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节奏多变,押韵较为自由。除了“吟”,古体诗还有“歌”、“行”等体裁。
B.“五岳”是中国历史名山,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C.“金銮殿”是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在旧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宫殿。
D.“还山”是还我河山的简称,意思是回到山野,古时官员常以此称呼致仕还乡或归隐。
3.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皆尽虚无。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丈夫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颓废消沉,不免给人消极之感。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未直接说天姥山有多高,而是运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它的高耸入云写得淋漓尽致。
C.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山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最后当诗人来到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他现实中苦闷的灵魂终于得到了一时的解放。
D.诗人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遣词用句。这种艺术形式适配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起伏变化的情感,作品因此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祖先在隋末因为获罪而远徙西域,直至神龙初年才逃回,客居于巴西。
B.李白嗜酒如命,即便供奉翰林之后,也还会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有时甚至误事。
C.李白文才出众,不仅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皇帝也相当赏识他的才华,对他很是句容
D.李白蔑视权贵,曾让天子调羹,让力士脱靴,后来又恳求皇帝赐金放还,让他云游天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2022-12-04更新 | 34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太宗端拱二年春,正月,癸巳,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之策。

是日,主谕诸军趋易州。癸卯,攻城。满城出师来援,为辽铁林军击退,指挥使被擒者五人。甲辰,辽师齐进,其东京骑将夏贞显之子仙寿先登,易州遂破,刺史刘墀降于辽。守陴将士南走,辽主帅师邀之,无得免者。即以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迁易州军民于燕京,授仙寿高州刺史。乙巳,辽主登易州五花楼,抚谕士庶。

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偁奏曰:“备边之策,在外任其人而内修其德耳。在外者,一曰兵势患在不合,将臣患在无权。请于缘边要害之地为三军以备之,若唐受降城之类。如国家有兵三十万,则每军十万人,使互相救援,责以成功,立功者行赏,无功者明诛。二曰侦逻边事,罢用小臣。小臣虽有爱君之名而无爱君之实,边疆涂炭而不尽奏,边民哀苦而不尽言。诚用老臣大僚,往来宣抚,赐以温颜,使尽情无隐,则边事济矣。三曰行间谍以离之,因衅隙以取之。臣风闻契丹中妇人任政,人心不服。宜捐厚利,啖其部长,以离其心。四曰边人自相攻击,中国之利也。今国家西有赵保忠、折御卿为国心腹,宜敕二帅率麟、府、银、夏、绥五州,张其持角,声言直取胜州,则契丹惧而北保矣。五曰下哀痛之诏以感激边民。顷岁吊伐燕蓟,盖以本是汉疆,诚宜收复,而边民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契丹南牧。陛下宜下哀痛之诏,告谕边民,有得一级者赐之帛,得一马者还其价,得部帅者与之散官。如此,则人百其勇而士一其心。”

在内者,在省官吏,慎选举,信用大臣,禁止游惰。望陛下少度僧尼,少崇寺观,劝风俗,务田农,则人力强而边用实矣。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惟陛下熟计之。”

帝览奏,深加叹赏,宰相赵普尤器之。……

二月,下诏罪己。命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以陈恕等为营田使。

(《资治通鉴·宋纪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
B.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
C.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
D.若军运劳于外/游惰耗于内/人力日削/边用日多/不幸有水旱之灾/则寇不在外而在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与下文的“癸卯、甲辰”都是古人用天干地支结合表示的日期。
B.辽,国名,是由古契丹国发展而来,曾与北宋并立,时常与中原发生争端。
C.中国,指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与“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之“国”同义。
D.宰相是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它通常和丞相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州被辽军攻陷、刺史刘墀投降、防守城墙的将士向南逃走后,宋朝的文武群臣这才召开备边之策的朝会。
B.辽主攻宋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攻势凌厉,一方面又采用安抚手段,在攻陷之地君主亲自抚谕士庶。
C.王禹俑的对内措施主要针对朝廷,要省察官吏,谨选人才,信任大臣,禁止游荡、懒惰的行为作风等。
D.王禹俑的备边之策,强调内外两方面要同时用力,得到皇上和宰相的首肯,朝廷不久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国家有兵三十万,则每军十万人,使互相救援,责以成功,立功者行赏,无功者明诛。
(2)臣风闻契丹中妇人任政,人心不服。宜捐厚利,啖其部长,以离其心。
5.请你简评王禹俑的奏疏,阐明帝加叹赏、宰相尤器之的原由。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复以富弼为枢密副使,帝以平治责成辅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冬十月,以张显之、王素等为都转运按察使。先是,知谏院欧阳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无由遍知其贤愚善恶,乞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选强干廉明者为之,使至州县,遍见官吏。从之。富弼、范仲淹复请诏中书、枢密,通选逐路转运按察使,不任事者皆罢之。于是显之等首被兹选。仲淹之选监司也,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

壬戌,诏曰:考课之法旧矣。祥符之际,治致升平,凡下诏条,全务宽大。及此事边,因缘多故,思得应务之才,无亏素餐之道,非赏劝,众志不激励;非甄别,人情不愤悱。因命范仲淹、富弼更定磨勘法。

十一月丁亥,诏曰:今之法,推恩太广,以致疏宗蒙泽,稚齿授官,未知立身之道、从政之方,而并阶仕进,非所以审爵重民也。其著为令。于是更定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始裁损其制,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自是任子之恩杀矣。

四年夏,帝与执政论及朋党事,范仲淹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在主上鉴辨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庆历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B.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C.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D.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宋代谏官职权很大,“朝夕耳目天子行事”,一切是非“无不可言者”。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特指帝王、丞相的命令或文告。
C.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得到入学、入仕或免罪的权利。文中指官员子孙因先辈功德获得入仕的权利。
D.朋党,即集团、派别,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后多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政治派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锐意进取,致力于天下太平,他多次向范仲淹询问当时的政事,对其上书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
B.皇帝重用范仲淹和富弼,让他们分别主持西部和北部边防事务。富弼献上当世事务及安边政策各十多条。
C.欧阳修建议担任按察职务的人须强干廉明,范仲淹选择监察官员时,将不能胜任和没有才干的人一律罢除。
D.官吏考核的法规已经陈旧,不适合海内升平的现状,皇帝就让范仲淹、富弼改革磨勘法来激励官员志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
(2)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
5.宋仁宗为何要改革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说明。
2022-11-23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般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

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成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B.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C.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D.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意为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皇帝告诫晓谕。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视事三年”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任治理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恨,意为怨恨,与《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中的“恨”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将领们辛勤劳累无休止地坚守边疆将会有怨言和不满,很难再要求他们为国立功,应当轮换调用将帅。
D.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
(2)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5.请简要概括杜诗的优秀品质。
2022-11-11更新 | 45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
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四章》)
5.庄子不愿出仕为官的原因是什么?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B.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C.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D.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5.杨万里听族子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为什么“恸哭失声”?
2022-10-01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