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起:高祖臣子。②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③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④连:率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B.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C.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D.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文中指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其谥号,即根据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
B.先帝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前代已故的帝王,“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C.陛下,对君王的尊称。陛,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D.侍郎,本为宫廷近侍,自唐代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5.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023-10-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上怒,谓房玄龄等曰:德参欲国家不役一人,不收斗租,宫人皆无发,乃可其意邪!欲治其谤讪之罪。魏征谏曰:贾谊当汉文帝时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陛下裁察。上曰:朕罪斯人,则谁复敢言?乃赐绢二十匹。

他日,征奏言:陛下近日不好直言,虽勉强含容,非曩时之豁如。上乃更加优赐,拜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上曰: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卿未尝进一贤,退一不肖,而专言税银之利。昔尧、舜抵璧于山,投珠于谷,汉之桓、灵乃聚钱为私藏,卿欲以桓、灵我邪?是日,黜万纪,使还家。

十一年冬十月,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 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搏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光禄大夫。

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 唐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在洛阳开天策府,唐俭为天策府长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B.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C.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D.八年冬十二月/中牟丞皇甫德参上言/修洛阳宫/劳人收地租/厚敛/俗好高髻/盖宫中所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申,壬为天干第九,申为地支第九,古人常用干支相配之法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卿欲以桓、灵俟我邪”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俟”字含义相同。
C.加,在原有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也可表示官职升迁,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擢、陟、拜等。
D.起居注,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记录帝王言行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闻工匠谈论何为良弓,唐太宗自知不能尽晓天下之务,随即广开言路,向五品以上的京官了解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B.皇甫德参的上书激怒了唐太宗,魏征认为应体谅臣子的忠贞之心,之后又指出唐太宗近来不喜直谏,希望他像原先那样豁达。
C.唐太宗以史为鉴,以尧、舜为榜样,重视贤才而轻视财物,并因此罢黜不进贤才而专言税银之利的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D.因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做过的坏事,唐太宗提出要看一看起居注,结果被褚遂良、刘洎反驳了一通,最后放弃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
(2)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5.唐太宗打猎时,先“笑”后“悦”的原因是什么?
2023-09-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华中师大琼中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作《范文正公文集序》云:庆历三年,始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以鲁人石守道《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某从旁窃观,问先生:‘十一人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某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读东汉吏,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某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大全集》载东坡少时语云:秦少章言:东坡十来岁,老苏曾令作《夏侯太初论》,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之语。老苏爱此论,年少所作,故不传。

先生年二十二,赴试礼部,馆于兴国寺浴室院。时欧阳文忠公考试,得先生《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异人,欲冠多士,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先生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及殿试,章衡榜中进士乙科,始见知于欧阳公及韩魏公、富郑公,皆待以国士。先生作《太息一篇送秦少章归京》云:昔吾举进士,试名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且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是时士以剽裂为文,讪公者成市。

先生《上文潞公书》云:某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余守舍皆妇女幼稚。至宿州,御史符下,就家取文书。州郡望风,遣吏发卒,围船搜取,长幼几怖死。既去,妇女恚骂曰:‘是好著书!书成何所得,而怖我如此!’悉取焚之。已而狱具,十二月二十九日,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摘编自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B.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C.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D.子由作先生墓志云/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问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指代那些不便明确说出的时、地、人、事,文中指代自己或自己的名。
B.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与《师说》中“彼童子之师”的“童子”含义相同。
C.门下,拜某人为师,成为某人的弟子;有时表达“阁下”之意,是对人的敬称。
D.置,安放、搁、摆;与《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的“置”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刚进入乡校时,有人从京城带来鲁人石守道的诗给乡校的老师看,苏轼从旁观看并向老师询问,却因年龄小而被拒绝。
B.苏轼十岁时他的父亲四处学习各种做官的学问,母亲担起教育苏轼之责,苏轼虽年少却有济世之志,母亲颇感欣慰。
C.苏轼到礼部参加考试时,欧阳修读到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认为他不同寻常,便把他判为参加考试的士子中的第一名。
D.苏轼被捕入狱时,一个年长的儿子徒步跟着他,其他守在家里的都是妇女儿童,到宿州后,官府派吏卒围着他们的船搜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2)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5.在周围人的眼中,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8-0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卷(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乐之勿苦,喜之勿怒。善为国者,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合升斗者实仓,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景公乃下席而之曰:“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节选自《说苑·政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曰A未可B杀也C夫民不知D子父讼之E不善者F久矣G是则上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文中指地位低的人,即小民;现多指人格卑鄙的人,与“君子”相对。
B.“与之勿夺”中的“夺”指“抢夺”,与《陈情表》“舅夺母志”中的“夺”意思不同。
C.“遇民如父母之爱子”与《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中的“遇”意思不同。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叔文子做令尹三年,百姓不敢到朝堂进谏,公叔子以比喻的方式说理,认为粮食、水流都可积少成多,以此劝说其广开言路。
B.鲁国父子诉讼,季康子要杀不孝之人警示天下,孔子认为不教育就杀人是残害无辜,国君应向百姓宣布教令并自己先遵守。
C.晏子治理东阿混乱不堪,因此受到齐景公责备,于是他请求改变施政措施,第二年在政绩考核中表现突出,齐景公得知后主动迎贺。
D.故事中的臣子劝谏各具特色,太公善用排比,孔子直言劝谏,晏子则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对比来引发君主反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家之治哉?
(2)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5.材料一中“长人者”与材料二中“善为国者”对待百姓有哪些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07-20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二)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材料二: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著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服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节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

注释:①〔带下医〕妇科医生。②〔痹〕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③〔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A傅B入C都D遇E诸F途G问H王I归J意K以L疾M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文中指四海之内,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天下”含义不同。
B.奈何,文中指怎么办,与成语“无可奈何”中的“奈何”含义相同。
C.更,文中指又、再,表动作重复,与《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中的“更”含义不同。
D.攻,文中指致力研究,与《师说》“术业有专攻”中的“攻”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行医不拘一科一地,擅长随俗而变,在邯郸做过妇科医生,在洛阳做过专治耳目疾患的医生,在咸阳还做过儿科医生。
B.太医确诊王尧的头痛病无法医治,只能活一个月,但是王尧认为傅青主的医术更高明,能起死回生,想让他为自己医治。
C.王尧在傅青主的医治下病愈,太医看到他十分惊讶和惭愧,认为如果不是傅青主的诊治,王尧的病情就被耽误了。
D.两则材料的叙事语言都通俗易懂,清畅可读;材料一介绍了随俗行医、名闻天下的扁鹊,材料二介绍了医术高明的傅青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
(2)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
5.扁鹊与傅青主都以医术高明而闻名,正所谓“树大招风”,他们分别引起了周围医生怎样的反应?写这些反应有什么作用?
2023-05-1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五年,召对,张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遁,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涂。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之利害,臣粗知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腹心之臣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峰,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在纳谏而不能用,在知天下利害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勍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二患。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九年,除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忠勇之人A使之B捍外侮C则D可E至F于G抚H循I斯民J则K非L所M能N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田”原指利用戍卒或募民垦殖荒地以资军饷,后亦指官职,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
B.“再迁著作郎”的“迁”字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含义相同。
C.驻跸,古时特指皇帝或者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文中是指宋高宗南渡期间暂住吴会。
D.“穷困无聊之民”中的“聊”字的意思与《促织》中“不复聊赖”的“聊”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嵲认为金人忽然连夜逃遁有其内因,不是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并提出此时不宣乘势追击而应该积极防守备战的建议。
B.张嵲指出地震异象的原因或许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致使百姓流徙迁移,尸横沟野,当地居民也失去了固定产业。
C.张嵲建议选用心腹大臣去担任蜀地官员,让有管治才能的文官去担任襄阳、荆南两地的统帅,并提出了三条固本的策略。
D.何抡因修订《神宗实录》获罪,张嵲也受牵连,却仍忠心上书,指出渡江后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与古之“二患”相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王僧辩与陈霸先共灭侯景,僧辩居石头城,霸先在京口,僧辩推心待之。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其子何罪,而忽废之!吾与王公并处托孤之地,而王公今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乃密具袍数千及锦彩金银为赏赐之具。会有告齐师大举至寿春将入寇者,僧辩遣江旰告霸先,使为之备。霸先因是留旰于京口,欲袭僧辩。壬寅,召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棱谋之。棱以为难,霸先惧其谋泄,以手巾绞棱,闷绝于地,闭于别室。部分将士,分赐金帛,使徐度、侯安都帅水军趋石头,霸先帅马步会之,是夜,皆发,召杜棱与同行。知其谋者,唯安都等四将,外人皆以为江旰征兵御齐,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骂霸先曰:“今日作贼,事势已成,生死须决,在后欲何所望,若败,俱死,后期得免斫头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进。安都至石头北门,入女垣内,众随而入,进及僧辩卧室,霸先兵亦自南门入。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遇子顗,帅左右数十人苦战不敌,就执。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与齐师赐讨?”且曰:“何意全无备?”僧辩曰:“委公北门,何谓无备?”是夜,霸先缢杀僧辩父子。前青州刺史程灵洗帅所领救僧辩,力战于石头西门,军败,霸先遣使招谕,久之乃降。霸先深义之,权摄兰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为檄布告中外,列僧辩罪状,曰:“今所指,唯王僧辩父子兄弟,其馀亲党,一无所问。”


注:①贞阳侯渊明:梁武帝萧衍之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B.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C.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D.及僧辩纳贞阳侯渊明/霸先遣使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窃叹/谓所亲曰/武帝子孙甚多/唯孝元能复仇雪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头城:本是孙权依清凉山石壁所修建的一处军事要塞,后在广义上可作为南京别称。
B.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称谓。“戎”在我国南部,“狄”在我国北方。文中指北齐。
C.壬寅:文中指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来纪日,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汉语中,表示代理官职意思的词还有“守”“假”“署”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辩真心地对待陈霸先,但在王僧辩废掉孝元帝之子、扶立萧渊明后,陈霸先对他有了猜忌。
B.在陈霸先将偷袭王僧辩时,外人误以为是江旰在征调军队抵抗北齐,对出兵举动都不觉得奇怪。
C.攻打石头城时,陈霸先率兵与侯安都等人会合,然后与侯安都率领士卒分别从北门、南门攻入。
D.王僧辩被杀后,陈霸先发表檄文列举其罪行,指明自己讨伐的是王家父子兄弟,与其他人无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都引舟舰将趣石头,霸先控马未进,安都大惧。
(2)僧辩方视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内出,僧辩遽走。
5.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了击败权臣王僧辩,陈霸先出兵前做了哪些周密安排?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京师大万宁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专诸者,堂邑人也。公子光既得专诸,而礼待之。光曰:“天以夫子辅孤之失根也。”专诸曰:“前王余昧卒,僚立,自其分也。公子何因而欲害之乎?”光曰:“前君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则光之父也;次日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将卒,传付嫡长,以及季札。季札亡在诸侯未还,余昧卒,国空。有立者,嫡长也。嫡长之后,即光之身也。今僚何以当代立乎?”专诸曰:“何不使近臣言于王侧,陈前王之命,以讽之,令知国之所归?何须私备剑士,以捐先王之德?”光曰:“僚素贪而恃力,知进之利,不睹退让。吾故求同忧之士,欲与之并力。惟夫子诠斯义也。”专诸曰:“愿公子命之。”公子光曰:“时未可也。”专诸曰:“凡欲杀人君,必前求其所好。吴王何好?”光曰:“好味。”专诸曰:“何味所甘?”光曰:“好嗜鱼之炙也。”专诸乃去,从太湖学炙鱼,三月,得其味,坐待公子命之。

十二年春,吴欲因楚葬而伐之,使公子盖余、烛佣以兵围楚,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见专诸曰:“今二弟伐楚,季子未还。当此之时,不求何获?时不可失。且光,真王嗣也。”专诸曰:“僚可杀也。方今吴外困于楚,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也。”

四月,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具酒而请王僚。僚白其母曰:“公子光为我具酒来请,期无变患乎?”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王僚乃被棠铁之甲三重使兵卫陈于道阶席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使坐立侍皆操长戟交轵酒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以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共杀专诸,众士扰动。公子光伏其甲士以攻僚众,尽灭之。遂自立,是为吴王阖闾也。乃封专诸之子,拜为客卿

(节选自《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王僚乃被棠铁之甲三重/使兵卫陈于道/阶席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使坐立侍皆操长戟交轵/
B.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王僚乃被棠铁之甲/三重使兵卫陈于道/阶席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使坐立侍皆操长戟交轵/
C.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王僚乃被棠铁之甲/三重使兵卫陈于道/阶席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使坐立侍皆操长戟交轵/
D.母曰/光心气怏怏/常有愧恨之色/不可不慎/王僚乃被棠铁之甲三重/使兵卫陈于道/阶席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使坐立侍皆操长戟交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先秦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后泛指有学识之人或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B.“安坐待公子命之”的“安”为安逸,与《孟子》中“死于安乐”的“安”含义相同。
C.窟室,文中指地下室。春秋郑伯有修建窟室,彻夜饮酒欢娱,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
D.客卿,古代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光决心要刺杀吴王僚,他认为自己是诸樊的嫡长子,而吴王僚只是余味的儿子,相比于吴王僚,他更具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B.专诸一开始认为无须用刺客刺杀吴王僚,但公子光对专诸以礼相待,最终感化专诸,使专诸同意去刺杀吴王僚。
C.专诸为完成刺杀吴王僚的任务,在了解吴王僚喜欢吃烤鱼后,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到太湖学习烤鱼,为之后的刺杀做好了准备。
D.面对公子光的邀约,吴王僚心有疑虑而做出了相应准备,但最终还是被专诸刺死,专诸也被吴王僚身边的人刺死,其子得到了封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使近臣言于王侧,陈前王之命,以讽之,令知国之所归?
(2)僚白其母曰:“公子光为我具酒来请,期无变患乎?”
5.刺杀吴王僚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关键的是善于抓住刺杀的时机,请简要概括。
2022-11-1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联考(学业水平诊断一)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蜀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延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邪/
2.下列对文本中画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弹劾时用的一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与“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 “所以”语义不同。
D.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后悔,下诏不让韩愈进入敌营招抚。
B.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D.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字而不名,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请,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有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薛勤知道他有清扫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清扫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5.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