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初,太子承乾喜声色及畋猎,所为奢靡。畏上知之,对宫臣常论忠孝,或至于涕泣;退归宫中,则与群小相亵狎。宫臣有欲谏者,太子先揣知其意辄迎拜敛容危坐引咎自责,言辞辩给,宫臣拜答不暇。宫省秘密,外人莫知,故时论初皆称贤。

太子作八尺铜炉、六隔大鼎,募亡奴盗民间马牛,亲临烹煮,与所幸厮役共食之。又好效突厥语及其服饰,选左右貌类突厥者五人为一落,辫发羊裘而牧羊,作五狼头彝及幡旗,设穹庐,太子自处其中,敛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又尝谓左右曰:“我试作可汗死,汝曹其丧仪。”因僵卧于地,众悉号哭,跨马环走,临其身,势面。良久,太子欻起,曰:“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委身思摩,若当一设,不居人后矣。”

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孔颖达数谏太子,上嘉之,赐二人金帛以风励太子,仍迁志宁为詹事。志宁与左庶子张玄素数上书切谏,太子使人杀之,不果。

汉王元昌所为多不法,上数谴责之,由是怨望。太子与之亲善,朝夕同游戏,分左右为二队,太子与元昌各统其一,被氈甲,操竹稍,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有不用命者,披树挝之,至有死者。且曰:“使我今日作天子,明日于苑中置万人营,与汉王分将,观其战斗,岂不乐哉!”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

《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文本二:

贞观十四年,太子詹事于志宁,以太子承乾广造宫室,奢侈过度,耽好声乐,上书谏曰:

臣闻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 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是以凌云概日,戎人于是致讥; 峻宇雕墙, 《夏书》以之作诚。昔赵盾匡晋,吕望师周,或劝之以节财,或谏之以厚敛。莫不尽忠以佐国。竭诚以奉君,欲使茂实播于无穷,英声被乎物听。威著简策,用为美谈。且今所居东宫,隋日营建,睹之者尚讥其侈,见之者犹叹甚华。何容于此中更有修造,财帛日费,土木不停,斤斧之工,极磨砻之妙?且丁匠官奴入内,者曾无复监。此等或兄犯国章,或弟罹王法,往来御苑,出入禁闱,钳凿缘其身,槌杵在其手。监门本防非虑,宿卫以备不虞,直长既自不知,千牛又复不见。爪牙在外,厮役在内,所司何以自安,臣下岂容无惧?

承乾览书不悦。

《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字母按顺序填至答题卡括号内。
太A子B先C揣D知E其F意G辄H迎I拜J敛K容L危M坐N引O咎P自Q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曹效其丧仪”中的“效”与“信者效其忠”中的“效”含义相同。
B.“太子阴使人杀之”中的“阴”与“阴谷皆入济”中的“阴”意思不同。
C.“穷斤斧之工”中的“穷”与“羡长江之无穷”中的“穷”意思相同。
D.“比者曾无复监”中的“比”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中的“比”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李承乾表里不一。表面上常常和宫臣论述忠孝,有时还会流泪,暗地里却广造宫室,喜欢声色畋猎,还文过饰非,导致那些想劝谏的人叩拜答对不暇。
B.太子李承乾行为怪诞。他喜欢突厥语和突厥服饰,有时会让身边人装扮成突厥人一起玩乐。甚至自己装死,让众人模仿突厥人的丧礼。众人嚎啕大哭,骑上马绕着他转圈,靠近他的身边,用刀割脸。
C.太子李承乾生性残忍。做大唐天子后,第二天就在禁苑中布置万人的大营房,和汉王分别统领一队,观看他们刺杀争斗,甚至杀死了劝谏的大臣几百人。
D.于志宁劝说太子李承乾有理有据。先提出观点:克制节俭,是弘扬德性的根本;穷奢极致,是败坏品德的根源。再用秦穆公夸耀自己豪华的宫殿,遭到西戎人的耻笑;高楼雕墙,《夏书》将其作为国家危亡的警戒的事例加以论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孔颖达数谏太子,上嘉之,赐二人金帛以风励太子。
(2) 或劝之以节财,或谏之以厚敛。莫不尽忠以佐国。
5.文本二中,太子詹事于志宁劝谏太子承乾不要广造宫室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0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性适应测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辛弃疾传(节选)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酬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薄,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选项是(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A数沮B挠之,弃疾行愈力C卒D不能夺E经度费钜万F计G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乾道四年,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帝王在位年间用所取的年号来纪年的一种方式。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四年,是孝宗改年号为乾道后的第四年。文中的绍兴三十二年,也是用这个方法来纪年。
C.美芹,本谓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给别人。文中“美芹”是辛弃疾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
D.授、出、辟、迁、调,这些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其中“授、辟”是任以官职,“调”是改任调动官职,“出”是京官外放,“迁”是削降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形式。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作者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但无论哪一类,一般都不能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本文是一篇以史事为主的史传。
B.僧人义端窃得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去杀辛弃疾,是因为辛弃疾和义端有来往,且是辛弃疾推荐义端做了自己的下属。
C.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并封他的主帅耿京为天平节度使,召他南归。但后因耿京被张安国杀害,朝廷就撤销了授予辛弃疾的官职。
D.辛弃疾担任滁州知府时,面对滁州数次遭罹兵火的悲惨景象,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很快就扭转了局面,这显示了辛弃疾非凡的政治才能,也表现了他勤政爱民的崇高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②时虞允文当国,弃疾因论南北形势,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5.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在选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试加以概括。
2024-03-1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不得推择为更,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一》)


注释:①连敖:管仓库粮饷的小官。

材料二: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日: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选自《说苑·臣术·晏子逐高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笔在相应位置上把答案标号涂黑。
信A度B何C等D已E数F言G王H王I不J我K用L即M亡N去O何P闻Q信R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文中指德行,与《陈情表》中“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中的“行”意思不相同。
B.干,指求得重用,与《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的“干”意思不相同。
C.次,指依次,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意思相同。
D.亡,有“逃亡”之意,与《鸿门宴》中“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的“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韩信承诺会报答她,老太太对此承诺并不领情,还很生气。
B.韩信曾被淮阴县一青年人侮辱,从青年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胆小如鼠,不过这也被后世看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典范。
C.萧何曾多次向汉王举荐韩信,但是汉王都没有重用韩信,于是韩信也像其他人一样,在汉王到达南郑的时候逃跑了,萧何去追韩信,看在萧何的面子上,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D.萧何向汉王进谏,如果要授予韩信官职,要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授职的完备仪式,众将领闻讯都替韩信感到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5.同为为他人进谏,为何萧何劝谏汉王重用韩信得以成功、左右劝谏晏子留下高缭却最终失败了?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节选自《旧唐书·僧一行》,有删改)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聚且千余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钟梵既作,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其游学。”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节选自《酉阳杂俎》,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三思慕一行A学行B就请C与结交D一行E逃匿F以避之G寻H出家为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掖庭,古代既指宫中旁舍,也指宫中官署名,负责掌管宫廷事务。文中指后者。
B.“如素所习读”与“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含义相同。
C.“当从其游学”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从”含义相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以生病为由推辞唐睿宗的征召,之后前往荆州当阳山,跟随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B.一行将只看了一遍的宫人名册就都背诵出来了,唐玄宗十分佩服他,并称他为圣人。
C.一行跟随普寂学习期间,普寂曾大会僧侣,连居住在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赴会。
D.一行向扬雄借阅《太玄经》,数日后便完全掌握书中奥义,并撰写了《大衍玄图》《义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
(2)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
5.卢鸿对一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的“快”用法相同。
B.独,指难道,与《促织》中“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独”含义不同。
C.春秋,指年岁、年龄,与成语“春秋鼎盛”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相公,指丞相,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名;也用于对人的尊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江德明认为李及不应在事务繁重的杭州任职,僚佐跑去将此意转达给了李及。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 (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贾谊《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愚”用法相同。
B.前,指上前,与蒲松龄《狼》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的“前”用法不同。
C.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
D.“以为异政乎”与“极天云一线异色”(《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异”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他也不以为意。
B.奉命出使的江德明认为李及年事已高,不应该在事务繁重的杭州担任知州。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

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材料二: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卻毂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失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也。能惇者,不忘百姓也。请使卻毂。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卻毂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低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公曰:赵亵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菟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哀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哀佐上军。

(节选自《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注】①原季:即赵衰。②菟:阅兵,检阅。③子犯:即狐偃。④蒲城伯:即先且居。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分。
然A吾闻鲍叔达B管仲C子皮达D子产E未闻二子F之达G贤H己之才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指根本,与《孟子》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意思相同。
B.笃,指诚实,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中的“笃”意思不同。
C.伦,辈类也,如“赵奢之伦制其兵”,类似的词还有“属”“曹”等。
D.让,指谦让,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子贡“当今做臣子的,谁能称得上贤人”的询问,孔子没有作直接回答。
B.赵衰认为能够重视道德和信义的人,是会心系百姓的,而邵縠就是这样的人。
C.赵衰认为用德行来治理人民,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因此不能不任命狐偃为卿。
D.在晋文公看来,“广德”是“义”的目的,而“贤至”则是“广德”的结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
(2)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
5.材料二中哪些人符合孔子所认为的“贤者”标准?请简要分析。
2023-11-0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节选)

材料二: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之也A君子B不厄C人D吾虽丧E国之余F寡人G不忍行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泛指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中的“有司”意思相同。
B.请,文中指请求别人做某事,与《屈原列传》中“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的“请”意思不同。
C.爱人,意为关爱他人,儒家认为只有“爱人”才能成为有慈爱之心,有大智慧的“仁者”,即所谓“仁者爱人”。
D.言而不信,指说话如果不真诚,不可靠,其中的“信”字与成语“背信弃义”中的“信”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有官吏建议他趁楚军还未渡过泓水时进攻,宋公认为不是君子所为,拒绝了。
B.宋襄公因为骄傲轻敌,军队人数众多却败给人数少的楚人,《春秋》记载这一场战役,是为了责备他。
C.宋襄公在主持雩地会盟时,不顾自己力量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反而被愤怒的楚成王抓了起来。
D.宋襄公没有听从臣下建议,两次错失攻打楚人的机会,结果导致作战失败,自己也因此受伤身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
(2)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
5.对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失败,《公羊传》和《谷梁传》两本书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以B禁军C戍边D白昼E为盗F于市G主将H斩之I事J之常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指掌权,其中“用”与《劝学》中“用心躁也”的“用”意思不同。
B.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作用相同。
C.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后来成为官职名称,现在是一种学位名称。
D.成绩,指成功的业绩,与成语“成绩斐然”中的“成绩”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德明在杭州没有受到李及的厚礼相待,怀恨在心,当面出语威胁李及,李及不为所动,坦然面对。
B.曹玮久在边疆,治理有方,多有建树,后来多次上奏请求派人替代自己,王旦向皇帝推荐了李及。
C.李及在处理禁军白天抢劫的案件上,表现出了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改变了朝廷官员对他的观感。
D.王旦解释了他推荐李及的原因:李及不会自作聪明,改弦更张,而会谨慎地守护曹玮制定的制度。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
(2)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
5.两则材料都记叙了李及的事迹,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3-09-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区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赵合,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1)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2)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兵出而相当,不至十日而战胜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是故韩、魏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猖②,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已明矣。夫不深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群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固愿大王之少留计。”

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五家之兵:又称“五都之兵”,为齐军主力。②猲:通“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B.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C.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D.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同“纵”。因六国在秦的东面,呈南北方向分布,其联合抗秦,故称“合纵”。
B.绝清河的“绝”与《苏武传》中“绝不饮食”的“绝”意思相同,可译为“断绝”。
C.六博,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用六根博箸而称“六博”,以吃子为胜。
D.不敏,不才、不聪明,是齐王的自谦之词,与“敬谢不敏”中“不敏”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不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国土面积辽阔,军备强大,粮储充裕。
B.“疾如锥矢,战如雷电,解如风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语言生动有气势。
C.临淄是齐国的国都,人口众多,生活富庶,娱乐丰富,百姓抗秦情绪高涨。
D.苏秦为赵国合纵之事游说齐王,齐王听从苏秦的建议,愿“敬奉社稷以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2)且夫韩、魏之所以畏秦者,以与秦接界也。
5.苏秦是如何说服齐王的?简要概括其游说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