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祖虬、父玄纪,并以儒学举孝廉。玄纪卒于金乡令。业兴少耿介志学,晚乃师事徐遵明于赵、魏之间。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逐羌博士,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羌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后乃博涉百家,图纬、风角、天文、占候,无不讨练。李业兴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今皇居徙御,百度创始,营构一兴,必宜中制。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询访。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诏从之。于时尚书右仆射、营构大匠高隆之被诏缮修三署乐器、衣服及百戏之属,乃奏请业兴共事。五年,齐文襄引为中外府谘议参军。后坐事禁止,业兴乃造《九宫行棋历》,以五百为章,四千四十为蔀,九百八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始终相维,不复移转,与今历法术不同。至于气序交分,景度盈缩,不异也。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修,躬加题帖,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深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命归之,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业兴二子,崇祖传父业。

(选自《北史》卷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
B.李业兴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
C.李业兴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
D.李业兴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幸廉/为校书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B.博士,古代官职名,专掌经学传授,太学或国子监中设有此官职,在文中即为此意。
C.《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百家,即诸子百家,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包括儒、道、墨、法家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聪明机智,善于辩对。李业兴面对鲜于灵馥不能回答他所提出的有关《左传》的大义问题,他说“羌弟子正如此耳”,使老师徐遵明的学识得到认可。
B.李业兴通晓各种学问。起部郎中辛术认为应请李业兴来参考古今制定制度,同时高隆之也希望他能参与修缮治理三署乐器,衣服以及百戏之类。
C.李业兴精通历法。他被软禁期间,制定了《九宫行棋历》,和当时的历法术有所不同,但节气顺序的交换和分界、日影度数的长短则与当时的历法无异。
D.李业兴勤奋读书,并喜爱搜典籍。李业兴不断收集图书典籍并亲自补修,家藏书近万卷,他不停地读书获得许多遗闻逸事,深得当时儒生们的佩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
(2)人有急难,委命归之,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荆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B.弱冠,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会昌,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秦始皇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2021-07-1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皆请质为从事。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时人称之。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世宗不豫,入受顾命。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载,自陈桥还府署。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降阶受命。乾德初,以质为大礼使。质与诸人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九月,卒,年五十四。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闱中谓之“传衣钵”。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皆与凝同云。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从子校书郎杲求奏迁秩,质作诗晓之,时人传诵以为劝戒。

(节选自《宋史·列传八》)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B.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C.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D.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意为安和,“不豫”即不舒服。
B.降阶,在此处,是指范质走下台阶,以表示对宋太祖的尊重。
C.乾德初,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迁秩,这里是指晋升官职。秩,指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聪明早慧,文才出众。他九岁能文,十三岁时因善治《尚书》、文章出众,受到宰相桑维翰器重。
B.范质受主推重,颇受礼遇。周祖十分器重范质,称赞他有宰相的才能;范质去世时,太祖为之悲伤罢朝。
C.范质读书勤奋,明礼知方。他虽天资聪颖,但依然勤学苦读;在担任大礼使期间,完备了礼仪制度。
D.范质品行端正,廉洁自律。他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经常把俸禄赏赐送给孤寡之人。死后家无余财。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祖自邺起兵向阙,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
(2)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
2021-06-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赐平爵卿。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平。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节选自《史记·陈臣相世家》)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B.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C.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D.平曰/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古时站在车左边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所撰,其中《世家》共三十篇,孔子和陈涉也被列入“世家”。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家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请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家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他喜欢读书,和兄长陈伯住在一起,在祭祀分肉事件上就流露出他的抱负。
B.陈平能言善辩。他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C.陈平看人准确。他深知项羽弱点,利用重金达到离间项羽重臣的目的。
D.陈平善出奇计。他夜里带领两千女子从荥阳东门出去,成功分散楚军注意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众庶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博士”古学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征辟”是汉代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官府征召称“征”,朝廷征召称“辟”。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告老、移疾、致仕、致政”与之意思相近。
D.“缞绖”,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年少至孝。父亲做县吏时,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乐恢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他的行为感动,释放了他的父亲。
B.乐恢勤奋好学。他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C.乐恢不畏权贵。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检举揭发,没有什么回避的,遭到贵戚憎恨。
D.乐恢清正廉洁。担任功曹时,信阳侯阴就送礼请托,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虽遭杨政诋毁,仍举荐其子为孝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忿其不己附。
2020-08-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二中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毅死。扶苏已死,蒙毅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毅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毅。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1.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B.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C.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D.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国古代以黄河以南为河内。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
D.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故又以万乘代指天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立下赫赫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毅,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2020-04-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注】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


【注】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B.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C.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D.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州,古时九州之一,另外八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B.武宗为庙号,指他死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
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后来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
B.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弊,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
C.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
D.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
(2)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苏子瞻,智慧夙成。喜读书,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辄变体,书法遂工。髫年,便有论著。父明允,大以为佳。

年二十,侍明允,偕弟子由至成都,谒张安道。安道倾注甚,致书欧阳永叔。永叔见明允及子瞻、子由文,甚喜,极力推挽,声名大起。明允卒后,子赡判官告院,与王介甫议论不合,为杭倅(cuì)。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仕杭三年不调。改知彭城,约子由会于之澶濮(chán pú)之间,相携至彭城,宿道遥堂。时兄弟一别,遂已七年。子由念风雨连床之约,不胜离合之感。子瞻则谓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无容凄怆也。然而乡思益深矣。子由留百余日而去。

移知湖州,是年,言事者以到任谢表为谤,并摭(zhí)生平诗辞,以为怨望。遣中使追摄,赴诏狱。有司移各州取所留诗,杭州供数百首,名曰“诗帐”。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哲宗立,子瞻以礼部郎召还,子由相继为侍从。弟兄聚首,友朋凑集,文酒赏适,雅道大振。而元丰诸臣章惇辈,皆会于朝。子由疏其奸恶,惇大怒。于是子瞻贬岭外,子由贬筠,四学士相随斥去。当事者犹谓罪大罚轻,复谪子瞻至儋州,子由至雷州,了不相闻。

元符三年,子瞻北还中原,子由亦由雷还许。初,子瞻已定居阳羡,子由有书来促归许。念老境庶几,不欲作两处,遂决计从江溯汴,于陈留陆行至许。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遂复归阳羡,还旧寓。未几,疾甚,数日而终。子由闻之,伤悼不欲生。

(选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B.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C.于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D.子瞻知不免/因自叹曰/命途舛薄/遭此荼苦/我死易耳/乃竟不得一见吾子由乎/因赋二诗托狱卒遗子由/狱吏不敢隐/遂以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三省六部制度中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祭祀、学校、科举考试、官员选用等,苏轼任的礼部郎中是礼部属官。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的“出”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岭外,又称“岭表”“岭南”,为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明允、苏子瞻、苏子由、欧阳永叔、王介甫均名列“唐宋八家”,称其字而不称其名,表明了作者的尊敬之意。
B.苏子瞻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而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七年后和子由再次相会,兄弟二人互相倾诉离别的悲伤。
C.苏子瞻、苏子由及苏门四学士最终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直接原因是子由上奏章揭发了元丰年间的大臣章惇等人的奸恶事实。
D.苏子由晚年在许州写信催促子瞻到许州养老,但种种原因苏子瞻没有到达许州,最终返居阳羡,不久便病逝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时兄弟散于宦途,离合之感,从此始矣。
(2)会舟中皆伏暑,又念子由近亦穷用,不忍累之。
2020-02-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①而龙颜②,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单父③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④,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⑤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隆准:指高鼻梁儿。②龙颜:眉骨圆起,眉骨突起似龙;比喻帝王的容貌。③单(shàn)父(fǔ):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④主进: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⑤狎侮:轻慢,戏弄。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B.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C.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本纪》中对刘季的出身和相貌的记述颇具传奇色彩。刘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从事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普通事务。
B.高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吕公到县令家避难,大小官吏都筹备贺礼前往祝贺贵客到来,高祖亦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携万钱前往,令吕公等人大为吃惊。
C.吕公擅长给人相面,一见到高祖,便认定高祖有显贵之相,对其敬重有加,虽然吕夫人强烈反对吕公擅定女儿的终身大事,但是吕公最终仍执意将女儿嫁给了刘季。
D.高祖为亭长的时候,就有显贵的预兆。一老者看见吕后与儿女在田中耕作,告诉刘季的妻子将来会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显贵,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4.课内翻译: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020-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