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部前奏战三篇/席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案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第,指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第是科举考试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级。
B.擢,升官。其他表示晋升官职的词还有升、拔、右迁、陟、晋、进、加等。
C.《六经》,指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
D.拾遗,唐代谏官名,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北宋改为左右正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曾得到李邕的赏识,李邕惊叹于杜甫的才学,主动前去见杜甫。后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B.杜甫多次向皇帝献上赋和颂并自己大力赞扬自己;杜甫的先祖从杜恕、杜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已十一世。
C.杜甫生活困窘,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担心漂泊而死于路途沟壑,进言希望皇上同情、怜爱他。
D.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犯罪牵累了董廷兰,董廷兰被罢黜宰相职务。杜甫为此上疏触怒了唐肃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2)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5.严武原本是杜甫的世交,后严武为什么想要杀了杜甫?杜甫又是如何解脱的?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明帝太和二年夏五月,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乞遣亲人赍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吴王许之。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秋八月,吴王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战。朱桓言于吴王曰: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若以万兵柴路,则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前将军满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背湖旁江,此兵之洼地也。宠表未报,休与陆逊战于石亭。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此所谓‘先人以夺其心’也,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九月,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侵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B.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C.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D.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笺,指供题诗、写信用的小幅精美纸张,也指古代一种文体,文中是书信的代称。
B.郎官,汉代侍郎、郎中、中郎等官员的统称,战国时开始设置,为帝王侍从之官。
C.吴,为孙策建立,称“孙吴”,与魏、蜀呈鼎立之势,因居于三国之东,又称“东吴”。
D.中部,指中军,古时行军作战军队一般分左、中、右三军,主帅在中军发号施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鲂派遣亲信去见曹休,称自己在吴国遭到责难,打算率郡投降,并向曹休割发以示诚意,曹休信以为真,亲自率兵接应周鲂。
B.朱桓认为如果派兵截断曹休的退路,就能大败曹军,俘虏曹休,但孙权没有采纳这个策略,最终曹休在贾逵的接应下得以逃脱。
C.曹休向皖地进军后,遭到吴军的攻击,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他自恃兵多,打算孤军深入,与吴军决战,结果被吴军击溃,遭遇大败。
D.贾逵虽然与曹休关系并不和睦,但在曹休孤军作战而被敌军打败之时,他还是以大局为重,兼程进军,将其救出,并供给军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将所部以断之,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2)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
2022-05-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草履而见之。孟尝君置传舍十日,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居期年,冯谖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乃进冯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谖曰:诺。辞行,至薛,具牛酒,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货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谖。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谖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焚无用虚债之券,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B.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C.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D.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舍,一般指古代所设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战国时安置食客的房舍。
B.舆,本义为车厢,后泛指车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出入乘车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C.券书,即契约文书。为了防止伪造,古代的契约大多一剖为二,当事双方各持一半。
D.再拜,古代礼仪,再次下拜,表示恭敬之意。也在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积极主动,改变命运。他听说孟尝君礼贤下士,就主动投奔;得不到理想的待遇,就不断积极争取。
B.冯谖知恩图报,不避使命。在得到孟尝君的礼遇之后,他对于孟尝君交给自己的收债重任,爽快接受。
C.冯谖体恤百姓,深谋远虑。他到达薛地之后,设宴招待借钱的百姓以了解民情,并烧毁了不能偿付的债券。
D.孟尝君宽宏大度,择善而从。他面对冯暖的不断索取,尽量积极满足;对于冯谖焚毁债券,从一开始就大加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译文:
(2)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译文: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文帝元嘉三年正月,严道育之亡命也,上分遣使者搜捕甚急。道育变服为尼,匿于东宫,又随始兴王浚至京口,或出土民张旿家。浚入朝,复载还东宫,欲与俱往江陵。丁巳,上临轩,浚入受拜。是日,有告道育在张旿家者,上遣掩捕,得其二婢,云道育随征北还都。上谓浚与太子劭已斥遣道育,而闻其犹与往来,惆怅惋骇,乃命京口送二婢,须至检覆,乃治劭、浚之罪。潘淑妃抱浚泣曰:“汝前祝诅事发,犹冀能刻意思愆,何意更藏严道育!上怒甚,我叩头乞恩不能解,今何用生为!可送药来,当先自取尽,不忍见汝祸败也。”浚奋衣起曰:“天下事寻自当判,愿小宽虑,必不上累!”帝欲废太子劭,赐始兴王浚死,先与侍中王僧绰谋之,使僧绰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送尚书仆射徐湛之及吏部尚书江湛。武陵王骏素无宠,故屡出外藩,不得留建康。南平王铄、建平王宏皆为帝所爱。铄妃,江湛之妹;随王诞妃,徐湛之之女也。湛劝帝立铄,湛之意欲立诞。僧绰曰:“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帝曰:“卿可谓能断大事。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殷勤三思。且彭城始亡,人将谓我无复慈爱之道。”僧绰曰:“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惟能裁弟,不能裁儿。”帝默然。江湛同侍坐,出阁,谓僧绰曰:“卿向言将不太伤切直!”僧绰曰:“弟亦恨君不直!”铄自寿阳入朝,既至,失旨。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九》)


【注】①严道育:南北朝刘宋时期女巫师,得到刘浚与刘劭信任,让她做法用巫蛊之术诅咒父亲刘义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B.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C.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D.帝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每夜与湛之屏人语/或连日累夕/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也指称皇太后。
B.京口,古城名,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C.祝诅,祝告鬼神,使加祸于别人;文中是指女巫严道育行巫咒蛊惑之事。
D.吏部,官署名称,东汉始置吏曹,后沿其制,掌赋税、土地、考课之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文帝派出人马到各地严加搜捕女巫严道育,严道育先是扮成尼姑躲藏在太子宫里,后来又随刘浚到了京口,藏在土民张旿家。
B.宋文帝一直以为刘浚和太子刘劭已经赶走了严道育,后听说他们仍然和严道育秘密往来,又是叹息又是骇异,打算废了太子刘劭,赐刘浚自杀。
C.潘淑妃在巫咒蛊惑的事情败露后,希望儿子刘浚能反省自己,当知道刘浚把严道育窝藏起来时,自杀身亡,因为她不愿看到儿子身败名裂。
D.在废太子刘勋和赐死刘浚之事上,宋文帝和王僧绰商量,让其查找汉魏以来这方面的先例,可是在封立哪个为太子的问题上,内心却非常纠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事寻自当判,愿小宽虑,必不上累!
(2)建立之事,仰由圣怀。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欲俟其还而议之。癸卯,李绛复上言: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时机可惜,奈何弃之!利害甚明,愿圣心勿疑。计忠顺之行,甫应过陕,乞明旦即降白麻除兴节度使,犹可及也。上且欲除留后,绛曰:兴恭顺如此,自非恩出不次,则无以使之感激殊常。上从之。甲辰,以兴为魏博节度使。忠顺未还,制命已至魏州。兴感恩流涕,士众无不鼓舞。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乱之巢穴,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宦官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不顾四邻之患,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钱用尽更来,机事一失不可复追。借使国家发十五万兵以取六州,期年而克之,其费岂止百五十万缗而已乎!上悦,曰: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辛酉,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兗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


[注]①魏博,唐朝藩镇。②状,指魏博将士废魏博节度使田怀谏,拥立田兴为节度使。③刳(kū)挖空。④给复:免除徭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B.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C.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D.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上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日之比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未:属于干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B.节度使,官名。唐朝在重要地区设总管,授职时赐予双旌双节,总管一州军政要务。
C.宦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D.朕,文中指皇帝自称。原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皇后的专用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得知魏博事变的情况后,批评李绛没有预测到此事;在如何对待魏博的问题上,李绛与李吉甫等人的主张不同,皇帝最初设有听从李绛的意见。
B.李绛坚持自己的主张,希望朝廷抓住时机,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使田兴对朝廷感恩戴德,归顺朝廷,皇帝还是犹豫,但最终采纳李绛的建议。
C.李绛认为,魏博的归顺意义重大,应该予以重奖,但皇帝身边的人却不赞同,李绛据理力争,认为钱财用了可以再来,但时机失去就不可挽回。
D.皇帝表示,自己过着平淡的生活是为了集聚钱财平定四方,答应给魏博将士重赏:这不仅使魏博将士欢欣鼓舞,也震动了其他不顺从朝廷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
(2)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上元”是年号,“肃宗”则是庙号。
B.行,是古乐府歌辞的一种。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不可换韵,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C.“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指瀛洲、蓬莱、方丈。
D.唐朝三大诗人指诗风豪放飘逸的“诗仙”李太白、沉郁顿挫的“诗圣”杜子美、平易通俗的“诗魔”白乐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他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没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脩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崭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钦宗是庙号称谓。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号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衣:“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相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候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卷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B.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C.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D.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和“移、调、转”意思相近。文中用在拓跋仪立功后,应有升职的意思。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一直延续到今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燕,面对君主的间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制定可图之计。
C.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依附他。
D.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依仗有功而密谋反叛,后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2)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9 . 文言文阅读。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1.加点字有误的一项(       
A.尝诸子:告诫B.乡里:到C.尔:辈,类D.生于膏粱:代指富贵人家
2.画横线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       
A.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B.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C.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D.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安石知不附己,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元丰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然惇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讣未至,帝犹即其从弟景臻问安否。元符末,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钱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B.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C.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D.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古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制举科”,简称“制举”。
B.御史是古代的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河北,文中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河内”即此义。
D.从弟指堂房亲属。从兄,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从弟,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幼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少年聪慧,为官有见识。他五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十三岁时完成了以制科取士的学业。他创建的登记值班的簿册,受到神宗的赏识。
B.钱勰深受重用,不依附权臣。皇上曾要任他以清要官,也曾在制定官制时因他守孝而给他预留职位。王安石想让钱勰依附他,被钱勰婉言谢绝。
C.钱勰清正廉洁,能坚持原则。他奉命出使高丽,凡是不应有的馈赠一概不接受。追来赠送金银器的官吏哭着让他接受,他最终也未违初衷。
D.钱勰为官机敏,处事很干练。在任开封府知府时,面对多达七百件的诉状,他从速决断,逐件审理,有要求复审的就复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2)“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2020-02-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