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材料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宣王A不能B用C适梁D梁惠王不果E所言F则见G以为迂远H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指“舍弃、抛弃”,与《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中的“遗”词义相同。
B.耻,指“以……为耻”,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中的“悦”用法相同。
C.合从,亦作“合纵”,指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拒秦。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D.三代,指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个朝代,与现在所说的“祖孙三代”并不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孟子指出应减税宽刑来让百姓发展生产,让年轻人有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老百姓就愿意为君王打仗了。
B.孟子在批评不施仁政的国君常年夺占百姓农时,使老百姓不能奉养父母,导致家中父母、兄弟妻子陷入各种困境之后,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C.孔孟认为“利”是天下动乱的根源,所以很少谈及“利”。太史公认同孔孟的观点,反对追逐利益,并认为天子和庶人追求利益的弊病没有什么不同。
D.在当时各国变革的背景下,君王们崇尚战争,把富国强兵作为当务之急。孟子对德政的推崇不符合那些国家的需求,因此其主张未被各君王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2)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5.当司马迁读到梁惠王问孟子“何以利吾国”时,曾“废书而叹”。其“叹”有慨叹也有赞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乙酉,以天神降,诏告在位,作《天圣降临视见记》。癸丑,(宋徽宗)诏:天下应道教仙经不以多寡,许官吏、道俗、士庶缴申所属附,急递投进,及所至,监郡守搜访。九月辛卯朔,诣玉清和阳宫,上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微号宝册。丙申,令洞天福地修建宫观,塑造圣像。

蔡京等奏甘露降侍郎厅,延福宫所奏竹生紫花黄蕊,秘阁槐枝连理。御笔曰:昨日仙鹤三万馀嘡盘旋云霄之上。京又奏有仙鹤数万嘡蔽空飞鸣。又奏建州竹生花,结成稻米,搬入城市,货所收数十万石。又奏穰县生瑞谷,安化县生芝草,都计五万本。蔡京导主上酷好祥瑞。自古物以罕见为奇,岂有芝草五万本而仙鹤数万嘡,竹生米数十万石以为祥瑞?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上在藩潜时,独喜读书学画,工笔札,所好者,古器、山石,异于诸王。及即位,谦恭雅尚,崇宁中,始命官访古图牒宫中。独观书临字,却去华丽之饰,玩味竹石而已。使命伯氏俾朱动密取江、浙花石,其初得小黄杨木三株,以黄帕覆之而进也,上大喜异。每花石至,动数十舟,号成纲矣。勐之纲为最,延福宫、艮岳诸山皆仰之。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材料二:

迹徽宗失国之由,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于是蔡京以猥薄巧佞之资,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责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微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节选自《宋史·本纪二十二·徽宗四》)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古人君A玩物B而丧志C纵欲而败D度E鲜不亡F者G徽宗H甚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委派”之意,与《庖丁解牛》中“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委”意义不同。
B.粜,“卖出粮食”之意,与“籴”相对,古代有专门的店铺,可进行粮食买卖。
C.崇宁,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济,“满足”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徽宗信奉道教,下诏遍求道教经书,进献册封道教神君徽号的宝册,后又修建道观,塑造神像。
B.宋徽宗在位期间,多次天降祥瑞,万鹤齐鸣,芝草生出,竹生石米,君臣大喜。
C.宋徽宗未登基时,喜欢读书学画,喜爱古器、山石,擅长写文章,与其他王爷大不同。
D.宋徽宗即位后,官员投其所好,进献大量的花石,运送船只多达几十条船,极奢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等诳诞之语,君臣同为诬罔,岂不贻笑于后世哉?
(2)纲运所过,州县莫敢谁何,殆至劫掠,遂为大患。
5.请结合材料概括宋徽宗失国的原因。
2023-10-31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萧懿字元达,少有令誉。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舍人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永明季,授持节、都督四州诸军事,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军将军。是岁,魏人入汉中,遂围南郑。懿随机拒击,伤杀甚多,乃解围遁去。懿又遣氐帅杨元秀攻魏历城、皋兰等六戍,克之。魏人震惧,边境遂宁。进号征虏将军,增封三百户,入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授征虏将军,督豫州诸军事,领历阳、南谯二郡太守,讨叔业。叔业惧,降于魏。既而平西将军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宝玄围台城。齐室大乱,诏征懿。懿时方食,投箸而起,率锐卒三千人援城。慧景遣其子觉来拒,懿奔击,大破之,觉单骑走。乘胜而进,慧景众溃,追斩之。迁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增邑二千五百户。时茹法珍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乃说东昏曰:懿将行隆昌【注】故事,陛下命在晷刻东昏信之,将加酷害。而懿所亲知之,密具舟江渚,劝令西奔。懿曰: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耶?遂遇祸。中兴元年,追赠侍中、司徒。宣德太后临朝,改赠太傅。天监元年,追崇丞相,封长沙郡王,谥曰宣武。给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子业幼而明敏,识度过人。仕齐为著作郎、太子舍人。宣武之难,与二弟藻、象俱逃匿。高祖既至,乃赴于军,以为宁朔将军。业性敦笃,所在留惠,高祖每嘉叹之。

《梁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七》


【注】隆昌,齐郁林王萧昭业年号,萧昭业失德被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舍人/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
B.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舍人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
C.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舍人/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
D.解褐/齐安南邵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迁太子舍人/洗马/出为晋陵太守/曾未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入为中书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持天子的符节,古代臣子奉命出使或行军,携带符节以为凭证。
B.台城,在今洛阳,晋、宋时称中央国家机构为台,故南朝禁省称台城。
C.晷刻,晷指日晷,刻是刻漏,为古代计时仪器,文中指很短暂的时间。
D.鼓吹,指葬礼上的仪仗乐队,是古代皇帝赏赐有功之臣的荣耀性奖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明末年,魏人入侵汉中,被担任冠军将军的萧懿率军击败;萧懿让杨元秀攻击魏国边境,震慑了敌方,边境得以安宁。
B.裴叔业占据豫州作乱,萧懿奉命平叛,将他赶到魏国;崔慧景劫掠京师,萧懿及时率众将其击退并趁势斩杀其子崔觉。
C.茹法珍当政,残害朝廷老臣,诬陷萧懿图谋不轨,怂恿东昏帝杀害萧懿;萧懿从容就死,死后恢复名誉,极尽哀荣。
D.萧懿三子都在祸乱中存活,其子萧业聪慧,见识过人而性格稳重,朝廷易代后在梁国担任官职并深得梁高祖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懿随机拒击,伤杀甚多,乃解围遁去。
(2)懿既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
2023-08-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5月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思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乐令①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行乎?温曰:峤虽不,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②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注】①乐令:指尚书令乐广。②谢豫章:指谢尚(字仁祖)的父亲,豫章太守谢鲲。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B.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C.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D.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且下车”与“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同。
B.“以五男易一女”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C.“子其行乎”与“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
D.“峤虽不敏”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敏”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德操对于庞士元的质疑,用伯成和原宪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例子表达自己的志向,庞士元听后感叹自己见识短浅。
B.邓艾与晋文王对话,自称时,一连说了两个“艾”,文王戏问他到底是几个“艾”他机智地引用典故为自己解了围。
C.刘琨在北方御敌,打算在黄河以北建立功业;同时,他建议温峤到江南去匡扶晋室,温峤以才能不及古人而表示拒绝。
D.桓温担任琅邪内史时曾在金城种下柳树,多年后他出师北伐再经此地,看到粗壮的柳树,发出了“木犹如此”的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颍。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
(2)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诸人咸共叹之。
2023-03-25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高三高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汉高帝十一年,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陆生至,尉佗魑结①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高后四年,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五年春,佗自称南越武帝。七年九月,遣隆虑侯周灶将兵击南越。文帝元年,称制,与中国侔。

帝乃为佗亲冢在真定者置守邑,岁时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赐宠之。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也,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诸吕为变,赖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岭②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贾使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


【注】①[魋结]以发式如椎状,故称。为居住在今黔西、滇池、西昌地区远古民族之发式。②〔服岭〕古代以王畿以外的地方为服,含“服事天子”之意。每隔五百里为一区,划分为五等,叫五服:侯、甸、绥、要、荒。南岭远离五畿,故称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B.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C.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D.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世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B.中国,华夏族人居于黄河流域,以为居于天下之中,故称为“中国”,后指中原。
C.侧室,古代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指主要房间旁边的辅助用房,二是指正夫人以外的偏房,三是指官名。本文的“侧室”是第三个意思。
D.北藩,北边的藩国。“藩”的本意是“篱笆”,又引申为“屏障、保卫”。藩国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佗第二次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不仅仅是高后断绝了和南越的铁器交易,更是因为汉朝焚烧了他的祖先的坟墓,夷灭了他的宗族。
B.为了表示和平解决南越问题的诚意,汉文帝为赵佗在真定的亲人的坟墓设置专司守护,每年按时祭祀,并且给他兄弟尊崇的官职和优厚的赏赐。
C.文帝致信赵佗,介绍自己并非嫡出,可谓推心置腹;又说到高后临朝,诸吕用事,现已伏诛,既介绍了国家形势,也委婉地解释了高后时期改变对南越政策的原因。
D.文帝致信赵佗说,服岭以南,赵佗可以自行治理;也在信中以“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等说辞,委婉地劝说赵佗去掉帝号,俯首称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2)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2021-11-19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岫字懋宾,济阳考城人也。高祖宣,晋征士,父羲,宋兖州别驾。岫早孤,事母以孝闻,与吴兴沈约俱为蔡兴宗所礼。奏始中起家奉朝请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薄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累迁临海、长城二县令,骠骑参军,尚书删定郎,护军司马,齐司徒竟陵王子良记宝参罕。累迁太子家令。文惠太子之在东宫,沈约之徒以文才见引,岫亦预焉。岫文虽不逮约,而名行为时辈所与。博涉多通,尤悉魏、晋以来吉凶故事。约常称曰:“范公好事该博,胡广无以加。”南乡范云谓人曰:“诸君进止威仪,当问范长头。”以岫多识前代旧事也。迁国子博士。永明中,魏使至,有诏妙选朝士有词辩者,接使于界首,以岫兼淮阴长史迎焉。还迁尚书左丞,母忧去官,寻起摄职。出为宁朔将军、南蛮长史,南义阳太守,未赴职,右军谘议参军,郡如故。除抚军司马。出为建威将军、安成内史。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南北兖二州大中正,永元末,出为辅国将军,冠军晋安王长史,行南徐州事。义师平京邑,承制征为尚书吏部郎,参大选,梁台建,为度支尚书。天监五年,迁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侍皇太子,给扶。六年,领太子左卫率。七年,徒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中正如故。其年表致事,诏不许。八年,出为晋陵太守,秩中二十石。九年,入为祠部尚书,领右骁骑将军,其年迁金紫光禄大夫,加亲信二十人。十三年,卒官,时年七十五。赙钱五万,布百匹,屾身长七尺八寸,恭敬俨恪,进止以礼。自亲丧之后,蔬食布衣以终身。每所居官,恒以廉洁著称。为长城令时,有梓材巾箱至数十年,经贵遂不改易,在晋陵,惟作牙管笔一双,犹以为费。所著文集《礼论》《杂仪》《字训》行于世。二子褒、伟。

(节选自《梁书·范岫传》《南史·范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中/起家奉朝请/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簿/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
B.泰始中/起家奉朝请/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簿/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
C.泰始/中起家/奉朝请/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簿/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
D.泰始/中起家/奉朝请/蔡兴宗临荆州/引为主簿/及蔡将卒/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驾,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亦称别驾从事、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
B.东宫,古代指太子、太后或嫔妃所居住的宫殿,也用来代指太子、太后或嫔妃。
C.迁,古代官职调动改派的常用词语,“右迁”表示贬职。“左迁”表示升职。
D.致事,古人一般在七十岁之后,就应远离朝堂,告老归田。致事即有辞去官职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岫遵守孝道,受人尊重。范岫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与沈约一起受到蔡兴宗敬重。
B.范岫能言善辩,迎接来使。魏派使者来齐,皇上派能言善辩的范岫在朝堂迎接。
C.范岫才华横溢,谦恭有礼。范岫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待人接物常常以礼为重。
D.范岫清廉自守,生活简朴。他为官以廉洁著称,连做一双牙管笔都觉得浪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岫文虽不逮约,而名行为时辈所与。博涉多通,尤悉魏、晋以来吉凶故事。
(2)为长城令时,有梓材巾箱至数十年,经贵遂不改易。
2021-05-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十一中高三最后一次全仿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表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B.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C.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D.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项羽将陕西的关中一带一分为三,分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因以称之。
B.河,秦汉前,“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两者以外河流通常称“川”“水”。
C.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警卫在中,车夫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D.剖符,封建帝王封赏有功者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以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跟随项羽,也曾得到垂青。他跟随项羽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平定殷王反叛后,项羽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
B.陈平逃离项营,遇险机智自保。他横渡黄河时,看到船夫想要对他图谋不轨,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这样船夫知道他身上无钱才没有下手。
C.陈平知恩图报,荣贵不忘故人。刘邦封他为户牖侯,他辞谢说若没有魏无知,自己就不能入朝为官,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皇帝为此称赞了他。
D.陈平富有智谋,处事谦虚谨慎。孝文帝时,他认为太尉周勃在诛灭吕氏宗族的事情上功劳居多,于是托病引退,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择仁字智夫,以父任,为开封雍丘主簿。元祐中,金水河堤坏,十六县皆选属庀役①,得诣朝堂白事。宰相范纯仁独异之,曰:“簿领中乃有是人邪?”

建中靖国初,畿内饥,多盗,以择仁知太康县。 始至,召令贼曹曰:“民穷而盗,非天性也,我以静镇之。若亡命椎埋故犯,我一切诛之,毋得贷。”群盗 相戒不入境!中贵人谭稹奴犯法,按致于理。稹羞恚造谮,徽宗召户部郎中宋乔年往鞫。乔年,伉吏也,疾驱至。候者惶遽入白,择仁著衣冠静坐庑下。乔年虑囚擿隐,剔抉帑庾出入,不能得毫毛罪,乃归传舍。择仁上谒,乔年迎笑曰 :“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居数日,召诣阙。

方有事青唐,擢熙河路转运判官,即以直秘阁为副使,从招讨使王厚领兵深入,克兰、廓城栅十三!加龙图,进集贤殿修撰,为京畿都转运使!郑州城恶,受命更筑之。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遂拜户部侍郎兼知开封府。故事,尹以三日听讼,右曹吏十辈列庭下,自占姓名,一人云:“某人送某狱,某人当杖,某人去。”而尹无所可否。有窦鉴者,以捕盗宠,官诸司使,服金带。择仁视事,狃旧态来前,叱而械诸狱,一府大惊。 卖珠人居民货久不返,度事急,匿宦官杨戬第,择仁迹取之,窜于远。

戬中以事,出为显谟阁直学士、知熙州,从永兴军。走马承受蓝从熙言其擅改茶法,夺职,免。再阅岁,以徽猷阁待制领江、淮发运, 还直学士、知渭州。以病提举崇福宫,起知青州,不克拜,卒,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改动)


【注】①庀役:雇用工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 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B.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C.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 /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 坚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D.或谗于帝曰/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故且速圮/帝怒/密遣取块城上缄以来/令卫卒三投之/坚 致如削铁/谗不能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籍、赋税、文官选拔、财政收支等事务。
B.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或供驿长、驿夫以及往来的官吏休息、食宿之地。
C.龙图:宋代龙图阁学士省称,是一种虚衔,只增加个人的荣显,表示皇帝给予恩宠。
D.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京畿”一词出现于东汉,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择仁执政严峻,声威慑人。他在太康主政期间,对盗贼发布告示,盗贼们得知后相互告诫, 不入太康县境内。
B.吴择仁为官刚正,不惧权贵。他依法处置犯法的中贵人的家奴,毫不姑息,哪怕引发打击报复,亦镇定坦然。
C.吴择仁能力出众,办事踏实。他能循迹逮捕并流放无良的商人,能使新筑城墙的土块坚如削铁。
D.吴择仁德才兼备,仕途一帆风顺。他虽遭人谗言诬陷,但都能以从容坦荡的态度和工作实绩来化解危机,得到皇帝的赏识。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来,为察君罪,顾乃得一奇士,吾今荐君矣。
(2)择仁视事,狃旧态来前,叱而械诸狱,一府大惊。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两造:诉讼的双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B.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C.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D.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并从此官服加身,荣耀无比。
B.案牍指公事文书或官府的文书、公文。案指书桌或办公桌, 牍是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即指此。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礼部是六部之一。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礼部掌管典礼、科举、赋税、学校等,礼部尚书是其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淳勤勉于政务,深孚众望。他在永康任知县期间,曾夜以继日地办理案件,深得民心,诉讼案子逐渐减少。
B.张淳足智多谋,智擒大盗。他精心设计,将与大盗卢十八勾结的某官吏妻子关押,从而成功诱捕了卢十八。
C.张淳关心民生,政绩卓著。张淳努力认真规劝,解决了永地人因贫穷生了女孩大都不抚养的问题;对于无力养活子女的,他就拿出自己的俸禄,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D.张淳忧心国事,维护地方安定。他做建宁知府期间,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2)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给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建隆二年,改领阆州。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五年,领彰信军节度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业;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为忠武军节度。遇疾,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居常恂恂,每擐甲冑,毛发皆竖。进名进,自称曰晖,人问之,则曰:“吾欲从吾便耳。”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但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进河东行营前军             将:将要
B.进奋身从数人                 逐:追击
C.进出戎行,形貌魁             岸:高大
D.见必取而                       纵:释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顺”“开宝”都是帝王年号,前者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后者是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B.“刺史”又称“刺使”,官名。西汉武帝时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宋以后渐成虚衔。
C.“改”也叫“改官”,指官吏晋升调任;“出”又叫“出官”,指京官外出巡查,并兼任地方官吏。
D.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称谓不同,天子去世称“崩”,诸侯去世称“薨”,士大夫去世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进淳朴谨慎,臂力过人。他年幼时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喜欢他淳朴谨慎,年长后,仍让他与姬妾一起伺候自己;杜重威失败后,党进因力气大编在军中。
B.党进归顺宋朝,历任官职。宋朝初年,党进转任本军都校、兼任钦州刺史,又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杜审琼去世后,朝廷任命党进代任他的职务。
C.党进作战勇猛,建功立业。进攻太原时,太原骁将杨业率领数百骑兵攻打晋阳营寨,党进奋身率领几个人追逐杨业;后来在太原城北打败太原的部队。
D.党进喜怒不定,机智灵活。他奉诏巡察京城,不让百姓喂养禽兽,但太宗近臣拿着幼鹰从闹市走过,党进知道后训诫要谨慎养护,被百姓传为笑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护城河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
(2)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2017-05-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陆川中学2017届高三4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