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建中末,为长安尉。德宗出奉天,弃妻子奔行在,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以策说浑城,召置幕府。东讨李怀光,奏署副元帅判官。从瑊会盟平凉,为吐蕃所执,死。时隋婴孺,以恩授八品官。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贞元末,吐蕃请和,隋三上疏宜许,不报。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鲠亮称。

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每除制出,以金币来谢者,隋却之曰:“公事当私贶邪?”

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其非实,帝诏隋刊正。隋建言:“卫尉卿周居巢、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史官苏景胤皆上言改修非是。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聪明。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臣谓不然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虽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有诏擿贞元、永贞间数事为失实,余不复改,汉等亦不罢。进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久,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明年病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有删改)


[注]①德宗出奉天: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知父执吐蕃                      逮:捉拿
B.隋怡然坐,不为屈                  肆:商铺
C.宦竖不喜,其非实                  訾:指责
D.以聪明                                   蔽:蒙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吐蕃所执,死/ 用亡郑以陪邻
B.鲠亮称 / 君臣固守窥周室
C.公事当私贶邪 / 举世非之不加沮
D.久,辞疾,不听 / 纵一苇所如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臣谓不然 / 且愈所书已非 / 自出元和以来 / 相循逮今 / 虽汉等以嫌 / 无害公谊 / 请条示甚谬误者 / 付史官刊定
B.臣谓不然 / 且愈所书已非 / 自出元和以来 / 相循逮今 / 虽汉等以嫌 / 无害公谊 / 请条示 / 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C.臣谓不然 /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 / 元和以来 / 相循逮今 / 虽汉等以嫌 / 无害公谊 / 请条示甚谬误者 / 付史官刊定
D.臣谓不然 /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 / 元和以来 / 相循逮今 / 虽汉等以嫌 / 无害公谊 / 请条示/ 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扈狩,大臣随从皇帝外出打猎,文中指的是路泌跟随德宗皇帝到梁州去视察。
B.幕府,军中将帅处理事务的地方,也泛指衙署。幕府中聘用的人员称为幕僚。
C.明经,原义是通晓经学,后来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主要考查儒家经义。
D.服除,服指丧服,古人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守丧期满后脱掉丧服称为服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他的父亲路泌跟随浑瑊在平凉与吐蕃会盟,被吐蕃扣留后死在那里。路隋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
B.路隋坚守气节,不畏上官困辱。他在担任润州参军事时,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C.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他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每次朝廷授官的诏令出来,有人向他赠送财物,他都以公事不受私赠为由拒绝了。
D.路隋实事求是,修史态度严谨。他监修国史时,有人提出《顺宗实录》内容不实,他一方面为作者韩愈辩护,一方面根据事实指出错误并作了修正。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2)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2022-02-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司马迁《屈原列传》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见                              放:放逐
B.世混浊                              举:全
C.新沐者必弹                       冠:帽子
D.而世俗之温蠖乎                 蒙:蒙蔽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译文:脸色憔悴,身形和面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
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译文: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聪明贤哲的人,不被外物所拘束,而能随世道的变化而变化。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哪个人乐意将自己的身体,擦洗清洁、干净后,去承受脏物的污染吗?
3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 王之不王,是折枝类也
B.夜缒出,见秦伯 / 鼓瑟希,铿尔,舍瑟
C.焉用亡郑陪邻 / 苟天下之大
D.吾还也 / 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豁达,具有爱国精神。
B.烛之武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利用地域间利益失衡策略瓦解了敌人。
C.烛之武面对秦穆公言明利害关系,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有理有据。
D.晋文公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凭借理智判断,作出撤退决定。
2022-02-2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经学尤明,年未二十,举为议郎。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是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上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有诏光周密谨慎,未尝有,加诸吏官,以子男放为侍郎、给事黄门。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旨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干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闻知。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默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已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封光千户。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群下多顺旨,言母子贵,宜立尊号以厚孝道,光持不可。光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傅太后指,由是傅氏在位者与朱博为表里,共毁谮光。后数月遂策免光。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后十余日傅太后崩。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位次丞相。光为大夫月余,丞相嘉下狱死。御史大夫贾延免,光复为御史大夫,二月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上知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短光者,复免傅嘉,曰:“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嘉倾覆巧伪,挟奸以罔上,崇党以蔽朝,伤善以肆意。《》不云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光年七十,元始五年薨。

(节选自《汉书·孔光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流民                                振: 振奋
B.未尝有                                过:过错
C.又重傅太后指                      忤:违背
D.以过近臣短光者                  毁: 诋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是久安/鼓瑟希,铿尔,舍瑟
B.唯恐其人闻知/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C.言母子贵/苟天下之大
D.上知光前免非其罪/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位次丞相
B.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位次丞相
C.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位次丞相
D.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书奏上说/赐光束帛/拜为光禄大夫/位次丞相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选三科,是西汉博士选迁制度,分三个等第。据文意看,最高为尚书。
B.沐日,即休假日,汉代官吏每隔五天回家休息沐浴,与唐代休假制度不同。
C.朔日,中国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将每月十五叫望,每月十六称既望。
D.《诗》即《诗经》,名列五经之首,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光出身名门,年轻有所作为。他是孔子第十四代孙,对经学特别精通,未及成年,便被任为议郎;后任博士,做了许多实事,名声因此传开。
B.孔光坚持原则,而又不敢强谏。他对皇帝提出的问题,根据经义来回答,从不无原则地附和;如果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他也不会努力去谏诤。
C.孔光三缄其口,从不妄言朝政。他在日常与家人相处时,从不谈及朝中政事,有人问到宫中温室省树种之类的闲事,他闭口不语,岔开话题。
D.孔光冒犯太后,因此丢掉官职。他因反对傅太后称用尊号一事,受到傅太后和朱博一干人的诋毁诬陷,过了几个月之后,便被汉哀帝免去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以高第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令。
(2)以为章主之过,以干忠直,人臣大罪也。
7.在孔光恢复职位后,皇帝为什么免去傅嘉职务?请简要概括。
2022-02-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司马迁《鸿门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霸军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出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怎,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秋毫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至丹以荆卿
B.贪财货/冰,水为之,而寒
C.私见张良,具告事/申之孝悌之义
D.今人有大功击之/择善从之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得到刘邦部将曹无伤的密报“沛公欲王关中”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决定“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可见项羽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B.张良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认为刘邦有难时自己“亡去不义”,于是把这紧急情况告诉了刘邦。可以看出张良忠心为主。
C.刘邦在危急时刻,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称自己“日夜望将军至”。可以看出刘邦善于应变。
D.项伯私见张良,密告军情,还把刘邦的话转述给项羽,竭力为刘邦说情。可以看出项伯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07-0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