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移中厩监。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材料二: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我国古代把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称为“元年”。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为“持节”。
C.中郎将:秦置中郎,至东汉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西汉以后,统兵将领多用此名。品秩为“比两千石”,属九卿之一光禄勋管辖。
D.舍人:古代官职名,随侍在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奉命出使,因事受到牵连。天汉元年,苏武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受缑王等谋反事件牵连,被扣在匈奴。
B.苏武忠于汉朝,不惑于胁迫利诱。卫律试图以现身说法,诱导他投降;苏武面对胁迫利诱,先怒斥卫律,后以自残表坚贞。
C.廉颇诋毁相如,但是知错能改。他认为蔺相如只凭借口舌之劳,而官位比他高,为此愤愤不平;后认识到错误,负荆请罪。
D.蔺相如大度宽容,气度格局非凡。他不与廉颇一般见识,面对廉颇的无端辱骂,主动退让,因为在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22-01-04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相关题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其父卒二十岁,秦灭韩。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道还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再战,秦兵竞败,遂至咸阳。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今为之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

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天下始定,刘敬说高宗曰:“都关中。”上疑之。留侯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

汉十二年,高帝,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B.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C.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D.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专指秦始皇,他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B.留侯,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
C.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崤函”便是此地。
D.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荆轲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直言劝谏。沛公进入秦宫后,想要留居,樊哙劝说无效,张良说沛公的行为无异于“助桀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军在霸上。
C.张良不恋权位。汉元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齐三万户,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D.张良深受高帝信任。天下始定,留侯张良重点陈述关中的优势劝告高帝定都关中,高帝听后,当天就起驾,向西定都关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也。曾少袭爵,魏明帝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上疏曰:臣闻为国者以清静为基,今海内虚耗,事役众多,诚宜恤养黎元,悦以使人。郡守之权虽轻,犹专任千里,比之于古,则列国之君也。臣愚以为其有老病不隐亲人物,及宰牧少恩,烦挠百姓者,皆可征还,为更选代。嘉平中,为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宠作威,奸利盈积,朝野畏惮,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称焉。时步兵校尉阮籍负才放诞,居丧无礼。曾面质籍于文帝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言于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宜摈四裔,无令污染华夏。帝曰:此子赢病若此,君不能为吾忍邪!曾重引据,辞理甚切。帝虽不从,时人敬惮之。曾在司隶积年,正元年中为镇北将军。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曾盛为宾主,备太牢之馔。侍从吏驺,莫不醉饱。帝既出,又过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曾见崇重如此。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武帝袭王位,以曾为晋丞相。与裴秀、王沈等劝进。践阼,拜太尉,进爵为公,食邑千八百户。久之,以本官领司徒。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帝于朝堂素服举哀,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毕便出。初,司隶校尉傅玄著论称曾及荀顗曰:以文王之道事其亲者,其颍昌何侯乎,其荀侯乎!

(节选自《晋书•何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B.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C.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D.曾固让/不许/遣散骑/常侍谕旨/乃视事/进位太傅/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咸宁四年薨/时年八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古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B.幽州、崇山、三危、羽山处在四方边裔,故称四裔;后泛指四方边远的地方。
C.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时,以羊、豕作为牺牲称为“太牢”。文中指丰盛的宴席。
D.酬酢指主客间相互敬酒,主向客敬酒叫酬,客还敬主叫酢;后泛指交际应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曾重视民生,请求整顿吏治。他曾上疏言政,认为郡守掌管地方,就像古代列国的君主,建议皇上替换扰民劳民尸位素餐的地方官吏。
B.何曾刚直敢言,多次触犯权贵。他冒死弹劾恃宠作威的抚军校事尹模,又斥责步兵校尉阮籍放诞无礼,请求朝廷治罪,皇上都没有采纳。
C.何曾为官多年,深受帝王器重。正元年间,文帝派武帝送他赴任;武帝即位后,官拜太尉,食邑千八百户;死后皇上素服举哀,赏赐丰厚。
D.何曾恪守礼义,得到人们称赞。他孝顺严谨,不追求声色享受,年老与妻子相见,也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因此受到司隶校尉傅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为国者以清静为基,今海内虚耗,事役众多,诚宜恤养黎元,悦以使人。
(2)曾先敕劭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劭不冠带,停帝良久,曾深以谴劭。
2021-05-14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天倪,字和甫,燕之永清人。父秉直,读书尚气义。天倪始生之夕,白气贯庭。成童,姿貌魁杰。及长,好学,日诵千言。大安末,举进士不第,乃叹曰:大丈夫立身,独以文乎哉!使吾遇荒鸡夜鸣,拥百万之众,功名可唾手取也。木华黎见而奇之。既以万户统诸降卒,因进言于木华黎曰:金弃幽燕,迁都于汴,已失策矣。辽水东西诸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宁以扼其喉襟,则金虽有辽阳,终不能保矣。木华黎善之。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众谓城坚不可击,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劲卒屡上屡却,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丁丑,徇山东诸郡,部卒有杀民豕者,立斩以徇,军中肃然;己卯,从木华黎徇河东,至绛州,其团楼甃以石,牢不可破。天倪命穴其旁,地虚,楼陷,遂拔之。庚辰,还军真定,武仙降。木华黎承制以天倪为金紫光禄大夫、河北西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仙副之。天倪乃言于木华黎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且王奉天子命,为天下除暴,岂复效其所为乎!王曰:善。下令:敢有剽虏者,以军法从事。乙酉,师还,闻武仙之党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仙怒,谋作乱,乃设宴邀天倪。有知其谋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从,遂为仙所杀。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观武仙之辞气,终不为我用,宜备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人或相负,天必不容,愿无虑。天倪死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元史·史天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B.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C.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D.甲戌/朝太祖于燕之幄殿/所陈皆奇谋/至计大称旨/赐金符/授马步军都统/乙亥/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进兵真定/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谓,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
B.幽燕是古地方名称,唐代以前属幽州、战国时期属燕国,所以有幽燕之称。
C.金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D.路是宋元时代的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天倪自幼好学,少有大志。他每天诵读上千字的文章;他不愿凭文章取得功名,希望像祖逖那样闻鸡起舞,统率雄兵,立功疆场,博取功名。
B.史天倪作战勇猛,富有谋略。不顾众人的劝阻,率兵围攻城池坚固的大名并率先登城。围攻降州坚固的团楼时,他设巧计挖陷团楼并最终攻下。
C.史天倪爱护百姓,军纪严明。他率兵攻打山东诸郡时,斩了私杀百姓生猪的士兵示众;劝谏木华黎下令禁止士兵掠夺百姓的财物,被采纳。
D.史天倪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在知情者的劝阻下和父亲的暗中告诫下,他明知武仙可能会谋反,仍然坚信自己的赤诚待人会感动上天,最终赴约被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中原粗定,而所过犹纵钞掠,非王者吊民伐罪意也。
(2)闻武仙之党据西山腰水、铁壁二寨以叛,天倪直捣其巢穴,尽掩杀之。
2021-02-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史书,识成败大体。后为中台掾,有侍御史倚势贪财,御史发其赃,天璋主文牍,未及奏,顾为所谮,俱拘内廷。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天璋曰:“死职,义也,奈何为儿女子泣耶!”御史惭谢,俄见原免。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天璋往讯之,帅服,田竟归民。武宗时,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狱赖不冤。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升广东廉访使。先是,豪民濒海堰,专商舶以射利,累政以赂置不问,天璋至,发卒决去之。寻乞致事。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因自引去。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

(节选自《元史·卜天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
B.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
C.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
D.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牍,即公文案牍,是古代官署中上传下达的公文、案卷、书信等的总称。
B.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为“行檄调动”的意思。
C.赭衣是古代罪犯穿的衣服,因用赤土染成赭色而得名。文中指穿囚服的人。
D.致事,指官员上报施政情况;又同“致仕”,指官员辞官。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天璋清廉谨慎,办案秉公执法。他曾奉命审理侍御史贪污、刘帅夺民产、诸侯谋反等难案要案,办案公正,因而受到了皇上的赏赐和赞许。
B.卜天璋为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他在归德府鼓励农耕,兴办学校,治理水患;做饶州路总管时,施政清简,不扰民,百姓欢愉,辖区清静。
C.卜天璋忠君爱国,临危挺身而出。蜀地发生叛乱,荆楚震动,他不顾年已八十毅然接受征拜,赴任后整饬风化,严肃吏治,使境内秩序安定。
D.卜天璋生活清贫,却能晏然处之。他告归后把余俸,全部分给同族亲属,家里没有留下积蓄,日子过得很艰苦,他却平静安定,毫不在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2)先是,豪民濒海堰,专商舶以射利,累政以赂置不问,天璋至,发卒决去之。
2021-0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