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本:主旨)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陆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派遣)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贷:借)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肆:店铺)!’”

(节选自《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累:托付;劳烦)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巾笥: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在文中是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在的“您”。
B.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命名,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态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教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而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供奉的神龟。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1-10-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玄宗眷求良将,委以河北、河东之事,以问郭子仪,子仪荐光弼堪当阃寄。天宝十五年,光弼兼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粥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粥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粥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今只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至德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将兵十万攻光粥,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众议欲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自疲矣。乃彻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强遣穴地颓之。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粥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贷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撰。
B.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朝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C.三军,泛称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上军、中军、下军,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
D.武穆,溢号。封谥“武穆”的人,一般生前有着卓越成就,岳飞也被封此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颇有才略,得到官员举荐。李光弼年轻时从军,刚毅有才略;玄宗搜求良将来交付河北、河东的军事,询问郭子仪,郭子仪举荐了李光弼。
B.李光弼敢作敢为,斩杀失德官员。崔众经常轻慢节度使王承业,李光弼向来心有不平,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
C.李光弼力排众议,作战讲究策略。面对史思明蔡希德军队的攻打,李光弼并没有采纳众人修缮城池的建议,而是造摞石车来发射石头砸击叛军。
D.李光弼战斗尽力,治军十分严明。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奋力作战,率军杀戮的敌军同己方伤亡人数相当,其他军队溃散后抢劫,他却整治军队回太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
(2)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2021-06-2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宫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氏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氏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B.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C.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D.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胡,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如《过秦论》中“胡人”即为此意。
D.乡间,古以二十五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闾,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从小好学,深受老师赞赏,他跟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刘歆对他的学生说,孔奋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大道理。
B.孔奋身处乱世,出淤泥而不染。他因躲避战乱到河西地区,在姑臧这个富庶的地区任职四年,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孝敬老母,受到上司的敬重。
C.孔奋为官清廉,感动姑减吏民。被征召入京的官员,唯独他没有资产钱财,姑臧的官吏百姓凑集很多的牛马器物追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
D.孔奋疾恶如仇,改变一方风气。他自从担任府丞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热爱有美德的人,痛恨不良行为。全郡被称颂为清廉安定之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为宗爱所杀,贺部勒禁兵,静遏外内,与南部尚书陆丽决议定策,翼戴文成。令丽与刘尼驰诣苑中奉迎,贺营中为内应。俄而丽抱文成,单骑而至。及即位,贺有力焉。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竂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匹贺之临州,鞠狱以情,徭役简省,清约宽裕,甚得人心。时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以闻。文成曰:贺保无此。乃精加讯检,华果引诬,乃遣使慰勉之。帝顾左右曰:贺忠诚,尚致诬谤,其不若是者,可无慎乎后征拜太尉。是岁,河西叛,敕遣贺讨之,多所降破。贺依古今兵法及先儒耆旧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上之,献文览而嘉焉。时每岁秋冬,遣军三道并出,以备北寇,至春中乃班师。贺以劳役京都,又非御边长计,乃上言,请募诸州镇有武勇者三万人,复其徭赋,厚加振恤。冬则讲武,春则种植,并戍并耕,则兵未劳而有盈蓄矣。又于白道南三处立仓,运近州镇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备不虞,于事为便。不可岁常举众。事寝不报。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患笃,还于京师。乃遗令诸子曰:吾顷以老患辞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汝其毋傲吝,毋荒怠。疑思问,言思审。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忠勤以事君,清约以临己。薨,年七十三。谥曰宣王。陪葬金

(选自《北史·源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匹/
B.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匹/
C.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匹/
D.以定策勋/进爵西平王/及班赐百寮/敕贺任意取之/辞以江南未宾/汉北不款府库/不宜致匮/固使取之/唯取戎马一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徭役,古代国家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在中国,有力役、军役和其他杂役。
B.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陵,指陵寝,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和禁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贺为人果断,忠于皇帝。他遇到强敌,总是奋力出击;他在南安王被杀后,布置防卫,并与陆丽一起商议,采取措施,拥戴文成登上皇位。
B.源贺为官廉洁,却遭诬告。他清正廉洁,爱护百姓,很得人心;但有人诬告他谋反,幸亏皇帝充分信任他,经过彻查,案情才得以真相大白。
C.源贺关心边境,积极进言。他关心边境安宁,曾上书皇帝,请求招募武勇之人,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一边守边,一边耕作,他的意见被采纳。
D.源贺临终嘱托,告诫后代。他临终前嘱咐儿子们,不要骄傲懈怠,多请教别人,说话要周全;不要有恶念,发扬善举,忠诚勤恳、清正廉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忠诚,尚致诬谤,其不若是者,可无慎乎!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21-04-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一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甚嘉之。”

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郑冲传》)


【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
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
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
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
(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
2021-03-1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①,上颇俳优②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问太尉田蚡。蚡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蚡曰:“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

助侍燕从容,上问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节选自《汉书•严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B.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C.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D.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作赋颂/数十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会稽因绍兴会稽山得名。
B.贤良,德才兼备的人。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C.朝觐,是指古代诸侯朝见君王。文中的朝觐即为此意。
D.《春秋》,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助因有文采和善于对策而受到皇上的信任和宠幸,在当时,严助是特别被皇上看重的贤良人士之一。
B.皇上因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有点把他们当作俳优看待。这正与严助的被重用形成鲜明对照。
C.在救援东瓯问题上,严助与太尉发生了分歧。皇上派严助调来会稽之兵,闽越之兵猝不及防纷纷撤退。
D.严助向武帝当会稽太守,因几年没有他的消息,武帝有所责备。严助惶恐谢罪,得到武帝宽饶,且被留在武帝侍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
5.闽越攻打东瓯,严助持何主张?理由是什么?
2021-03-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级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 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缧绁,“缧”是捆人的绳子,“绁”是捆着或系着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捆绑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
C.太史,古代把家臣或小官的职位加一个“太”字表示国家的大臣,西汉太史令掌天文、历法、撰史。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左丘明撰《左传》时首创,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 “节俭力行”“危言危行”,在齐国受到尊重,他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显于诸侯。
B.越石父是个贤才,晏子在沼泽中解救出他,然而越石父不但不感谢,反而要求绝交,晏子感到很惊讶。
C.文章选取晏子以囚犯为知己和以车夫为贤能两件事,写其知人和谦逊,表现齐国名相晏婴的风范和品质。
D.结尾为论赞,作者赞美了晏子成礼而去、犯颜直谏的品行,表达了自己的倾慕之情,寄寓了无限的感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2021-03-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其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①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居顷之,赵尧②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释】①期期:口吃结巴貌。②赵尧:当时担任符玺御史。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B.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C.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D.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直系亲属,文中的“从”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从”的意思相同。
B.职志,是秦、汉军队中掌管旗帜的官员。职,意为“掌管”;志,意思是“旗帜”。
C.陛下,帝王卫士在皇宫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台阶。
D.跪,古人两膝着地,臀部落在小腿上,稍欠身子即为跪。跪谢,即跪着感谢对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昌征战有功,历任多种官职。他随着高祖入关破秦,曾经跟随高祖打败了项籍,先后被高祖封为卒史、职志、中尉、御史大夫以及赵王相国等官职。
B.周昌性情耿直,尤为高祖畏惧。高祖曾让周昌评价自己是个怎样的君主,周昌直说高祖就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君王,高祖虽然笑了,但特别畏惧周昌。
C.周昌极力劝谏,反对另立太子。高祖想废除太子另立戚姬之子,周昌在朝廷劝谏时态度强硬;皇上问他理由,周昌愤怒地说,这样做不行,臣不奉诏。
D.周昌一片忠心,设法欲保赵王。吕后曾多次派使臣去召见赵王,周昌坚决不送赵王回京,为此遭到吕后贵骂:赵王饮药而死之后,周昌托病不见吕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烹周苛。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