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希乾传

赵希乾,南丰东门人,幼丧父,以织布为业。年十七,母抱病月余,日夜祈祷身代,不少愈。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又往卜市,占者复言不吉。希乾踟蹰不去,曰:救母病?占者其烦数,曰: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希乾归,侍母左右,见病益危笃。时日光斜射床席,形影孑立,寂寂旁无一人。希乾忽起去,笥中得剃发小刀,立于窗外,剖胸,深寸许,以手入取其心,不可得。忽风声震飒,门户胥动,以为有人至。四顾周章,急取得肠,抽出,割数寸。盖人惊则心上忡,肠盘旋满胸腹云。希乾置肠于釜上,昏就室而卧。顷刻,母姑来视病,见釜上物,以为希乾股肉也,烹进之母。再视希乾,则血淋漓心腹间,不能出声,始知希乾为割心矣。

赵氏故宋裔,为南丰巨族。宗党以为奇孝,供赡其母子,而更教之读书。学使者侯峒曾闻其事,取充博士弟子员。崇祯壬午,以恩诏天下学,选一人贡于成均。学使者吴石渠,既考试毕,进诸生而告之曰:百行以孝为先。赵希乾割心救母,不死,不可以寻常论。建武多才,校士衡文,希乾不应入选。今欲诸生让贡希乾,以示奖诸生咸顿首悦服。于是以希乾选补壬午恩贡。又三四年而有甲申、乙酉之变,希乾避乱山中,将母不遑,遂卖卜,逃走于四方,以养其母。又十余年,母寿八十余而卒。

予自幼时常见希乾先君谈,饮食起居如常人。面黎黝,高准方耳,睛光满眸子,颀然而长,多浑朴之风。自是希乾少家居。母死未十年,而希乾亦卒,年六十一。

甘表曰:朝廷不旌毁伤愚孝,尚矣。然希乾一念之诚,若有以通天地、格神鬼也,岂不可嘉哉?汤公惕庵最恶言希乾事,予以为应出特典,一加旌赏。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然旌而不传,不若不旌而传也。安得龙门之书以施于后世哉?呜呼,古今忠孝之士,非愚不能成。而世之身没而名不传者,又何多也?悲夫!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占者其烦数       恶:厌恶B.昏就室而卧            仆:倒下
C.以示奖             劝:劝告,劝说D.常见希乾先君谈     过: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烹进之母               后能虑
B.又往卜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C.何救母病               凿户牖为室
D.予以为应出特典     近道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B.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C.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D.盖事不可法而可传/使知孝行所感/虽剖胸断肠而不死/岂非天之所以旌之耶/天旌之/谁能不旌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乾的母亲生病,他日夜祈祷,希望用自身代替母亲生病,但没有效果,后割心救母,才最终治好了母亲的病。
B.赵氏宗族的人因为赵希乾孝敬母亲,纷纷供养她们母子,并教他读书。吴石渠因为感动于他的孝道,把本应落选的赵希乾选补为恩贡。
C.为了躲避甲申、乙酉战乱,赵希乾带着母亲四处奔走,甚至为了赡养母亲,曾经以占卜为业,又过了十多年,他母亲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
D.长期以来,朝廷一直不倡导伤害自身这种愚昧的孝顺行为,汤惕庵先生也讨厌谈论赵希乾的事情,作者也不认可赵希乾的这种精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问吉凶于日者,日者推测素验,言母命无生理。
(2)汝母病必不治,若欲求愈,无乃割心救之耶?
2022-12-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习诊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之曰:“以子之材能,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二)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张仪                    意:料想,猜测
B.乃使人感张仪曰          微:稍微
C.因而数之曰                 让:责备
D.嫂,何前而后卑也       倨:傲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惠王为客卿        木欣欣向荣
B.抵掌谈,赵王大悦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以子之材能,自令困辱至此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当此之时,天下大,万民之众     不知东方既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B.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C.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D.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能够表现张仪或苏秦为了自己的“术”所做的努力和坚持的一组是(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     ②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③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     ④(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⑤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⑥黄金万镒为用
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怀恨在心,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对于苏秦帮助自己求得秦国的职位,张仪表示理解,并且表示自己在位的时候不取赵。
C.苏秦说秦王不行的狼狈之状与发迹后荣归故里的踌躇满志形成鲜明对比,是当时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D.第二则文字中人物言行的个性化特点很突出,比如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及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已用,请归报。
(2)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秦先召辱张仪后“暗中”相助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曰:“懿不命,即图之。”廷璋至,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左右                           屏:使……退避
C.懿不命,即图之                       就:完成
D.潜遣亲信使蜡书求援邻境          赍:携带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议者以为宜速救               ②桑未落,其叶沃若
B.①募敢死士百余人               ②其家逼之,投水而死
C.①周祖爱纯谨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D.①城中鼓噪                      ②乘彼垝垣,望复关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B.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C.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D.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因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就算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惰。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
(2)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
7.杨廷璋除了有干材、好修容仪之外,还有其它优点吗?结合原文分析。
2022-04-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阶段适应练习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王茂元镇河阳,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茂元从事,宗闵党大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1.下列对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才及弱冠           弱冠:男子20岁
B.以所文干之          业:学业
C.为掌书记           辟:征召
D.宗闵党大之          薄:轻视,看不起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深礼之,令诸子游                           失其所,不知
B.茂元爱其才,子妻之                       具告
C.商隐既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若属皆且所虏
D.复以文章干绹,补太学博士             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B.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中/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C.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中/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D.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B.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中进士第,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令狐楚镇守河阳,征召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因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2022-04-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阶段适应练习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