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今。勃往省现,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B.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C.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D.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
B.“勃恃才傲物”中的“物”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中“物”的意义相同。
C.“而浮躁浅露”中的“而”与“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中“而”的意义相同。
D.“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元代后主要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杀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2023-10-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交通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B.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C.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D.栗森林兮层巅(栗:颤栗;惊:震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因其有才能、德行而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09-0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七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后征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征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征谓副使李桐客曰: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况今日之行,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初,有诏遣岑文本撰《周史》,孔颖达撰《隋史》,李百药撰《齐史》。征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时称良史。征自以无功于国,徒以辩说,遂参帷幄,深惧满盈,后以目疾频表逊位。其年,征又面请逊位,太宗难违之,乃拜征特进,仍知门下事。其后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征自陈有疾。其年,称绵惙,中使相望。征宅先无正寝,太宗欲为小殿,辍其材为征营构,遣中使赍素褥布被而赐之,遂其所尚也。及病笃,舆驾再幸其第,抚之流涕。征薨,时年六十四。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谥曰文贞。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部书,即中国古代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籍。
B.《隋史》即《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文贞,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由于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功绩类似,其谥号也可能相同。
D.碑文在文中指墓碑文,是在坟墓前面或后面的石碑上刻写死者姓名、相关事迹等纪念死者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任谏议大夫,安抚河北时,遇到前太子府李志安、齐王府李思行被押送,他从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出发,妥善处理了此事。
B.针对战乱后典章制度杂乱的现状,魏征上奏朝廷校订四部书,秘府中的书籍才得以完备;他总体撰定的《周史》《隋史》等史书,被誉为良史。
C.魏征深得信任,但自认为无功,只是凭借辩说而参与国事,怕自己会骄傲,就借眼疾多次请求辞职,皇帝不得已同意他卸任政事,回家养病。
D.魏征病危期间,他的住宅连正寝也没有,后太宗赐素褥、布被,顺从他的喜好;魏征死后太宗亲去吊唁,停止朝会五天,赠官职、谥号,并撰写碑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
②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
2023-08-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高祖六年,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于梁,不能西。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①,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戮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节选自《史记·楚元王世家》,有删节)


【注】①防与先生:汉时贤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B.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C.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D.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古城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是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孝景帝,窦太后之子,即位后,重用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C.宗正,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区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
D.《世家》《史记》五体之一,记载了自东周至西汉初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嫂子关系不好,当皇帝后,还怀恨在心,后来才分封其侄子刘信为侯。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故吴、楚叛乱时,刘遂也起兵谋反。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2)“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2023-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故数饮,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玉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文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①缪公:即秦穆公。②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B.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C.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日/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D.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与“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以其故数饮食”与“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C.“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宣王之情”与“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情”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怀好意地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不加明辨,日夜酣饮不休,反而射杀提醒秦寇将至的左右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
B.宋王受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了上报真实情报的使者,奖赏了上报虚假情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使自己狼狈而逃。
C.齐王没有识人之能,想让没有才能的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用人不当;齐王又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才能、德行是与生俱来的。
D.齐宣王所拉开的弓弓力不过三石,但身边的侍从为迎合齐宣王,纷纷表示其弓力不低于九石;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②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2022-12-1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B.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C.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D.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而不矜其功”与“犹蒙矜育”(《陈情表》)两句中的“矜”含义不同。
B.“靡王躬身”与“靡计不施”(《促织》)两句中的“靡”含义相同。
C.“会稽”,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一名防山,又名茅山。
D.“事将有间”与“彼节者有间”(《庖丁解牛》)两句中的“间”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句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句践不从。
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
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2)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2022-12-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去,反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公议也               靖:平息。
B.帝有难色                  殊:特殊
C.若少屈,冀得一归            觐:拜见。
D.反骂益甚                  顾:回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全首领     解忧
B.非所以靖公议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粘罕令拥     水陆草木
D.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2)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2022-11-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shì)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其士马以益兵势”中“益”的意思是“增加、增多”,也可译为“壮大”。
B.“遣使以此议告突厥”中“遣”的意思是“赠送”。
C.“攻拔之”中“拔”的意思是“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D.“建成等引兵还晋阳”中“引”的意思是“带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李渊深谋远虑,处事妥当。李渊看到了胡人们的贪婪以及胡人的马将会不停前来的状况,接受了义士们用自己的私钱买胡马的建议。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2)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2022-11-2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判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意欲复古劝学”与“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两句中的“劝”字含义相同。
B.“更制革敝”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敝”字含义相同。
C.“视诸生如其子弟”与“子孙视之不甚惜”(《六国论》)两句中的“视”字含义不同。
D.“教习之”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两句中的“习”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诏令各州县设立学校,大臣们各抒己见。范仲淹极力主张兴办学校,宋祁认为教育还应该进行制度的改革。
B.宋仁宗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培养。他听从建议,改革科举,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礼仪,即使盛夏酷暑,也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梅尧臣明经学又懂武学,他担任国子监直讲,讲解《论语》《孙子》等,使学生懂得了忠孝仁义之道和制胜御敌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2022-11-2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①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契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②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


【注】①勍敌:强敌。②齐庄:齐后庄公,齐景公的异母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B.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C.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D.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是谥号,义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国内虽有多次动乱,但他还是有所作为的。
B.骖,指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居中,护卫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之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士专用的丧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经过公孙接等人时小步快走,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要用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如果不符合,不如让他们离开去别的地方。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猏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自己曾沙场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则表示自己兼二人之长且超越之。
D.高士奇认为《左传》所记晏子数事显示其没有尽到辅佐君王的责任,且言行不一:言论源自老子,而用计杀人却趋向刑名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
(2)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
2022-11-2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