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43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默写

(1)《离骚》中诗人用采集香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他认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就都要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都是银环

乔叶

小曹的好日子定的是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之前两天是壮被子。村支书大英跟我打招呼说要八个妇女,你得算一个。我说我不会做针线,她说就是凑个人头。问她啥人选才合适,她笑道,两口子整整齐齐的就都合适,你这就顶合适。

那天便也被她拉去,进了屋,环视一圈,加上我正好八个。大英对小曹说道,你看你壮个被子,这体面有多大,省上的人都来了。小曹连忙向我拱手,就都笑。

八床被子里有四床是买现成的羽绒被和蚕丝被,需要壮的是四床棉被,也只是作势,被里是弹好的,罩上被罩,用一根针一根长线松松缭上一圈便罢。一根长线应的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纯白被里应的是白头偕老。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八斤重,应的是四平八稳。边壮边扯云话,扯着扯着,就说起小曹的媳妇是城里人,名叫青蓝。

正日子前一天的铺床也有趣。和壮被子比起来,铺床自然更是作势。要紧的是念词儿。大英没少干这差事,念起来一个磕巴儿都不打:

进得门来喜洋洋,咱给新人来铺床。

被子宽来褥子长,一生一对好儿郎。

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先生贵子,后生姑娘。

铺床铺床,日子红亮。床神坐位,儿孙满堂!

还有一段是扇铺盖时念的:

咱把铺盖扇一扇,儿女长大不一般。    

抖一抖,扇一扇,博士教授往里钻!

大英说,原来的词儿里往里钻的是状元举人,近些年换成了博士教授,都说与时俱进,咱这词儿不也是?

结婚那天,知客照例是最懂老礼儿的徐先儿。席面是三八席,八凉八热八汤碗,每一道“八”里又各分四荤四素。妇女主任秀梅身兼摄影师和导演,只顾着拍视频,饭都没坐下吃。拍徐先儿迎客敬烟,拍在灶口打下手的女人们择洗切菜。等新媳妇进了门就可着劲儿拍新媳妇,开席了就拍席面,拍炒菜传菜,拍众人吃饭。头茬席坐不下,有人拿着碗筷站到人后掉着胳膊去夹菜,在这里叫“钓鱼”,她都一一拍下。新郎、新娘到各桌敬酒这些更是不错过,嘴里念叨着,都是料,这都是料。间或歇上片刻,还忙着把拍好的片段传给众人品评。经过宝水村发展山村旅游业这大半年的历练,村里人似乎已多少具备了一种镜头感,本来没想笑的,对着镜头就笑起来。本来就笑着的,对着镜头就笑得更开。本来笑得很开的,对着镜头做起了鬼脸,颇有些表演的自觉性。秀梅夸赞道,看看,都多会配合,多会人来疯。突然她又来了一个灵感创意,便让一群女人排成队,依次进门,小曹的父母在门两边做出欢迎姿态,每个进门的人都和主人挥手击掌。

正排演着,几个游客路过,笑盈盈地在门口道了喜。这边徐先儿回了谢。那边又问,讨杯喜酒喝中不中?徐先儿道,中中中,请请请。那边却挥了挥手一笑而过。

等饭罢席收,秀梅却还兴犹未尽,到底没饶了小曹母亲,非要她来拍《朝阳沟》(注)里那段“亲家母你坐下”。这一小段演的是银环娘想通后,从城里去朝阳沟看银环,栓宝娘即银环的准婆母热情招待,邻居二大娘也过来招呼。秀梅演二大娘,小曹母亲本色出演婆母,把大英拉来配银环娘。抖音里也有现成唱段,她们三个只需要配动作和口型。小曹亲自拿手机管拍。就要开始时,大英突然指着我说,青萍,你也进来。我惊讶道,干啥?大英说,你来代表银环,不唱也得在这里站着。能嫁进咱山沟里的闺女,像你青萍,还有青蓝,都是银环。秀梅说,叫她当银环的小姑子巧珍呗,那好歹还有一句词哩。

就都笑。不知谁推搡着,大英便不由分说把我拉进来。于是我便傻戳在那里,看她们三个人整手蹙脚地演。这段三人对唱是我从小就听熟了的,也是无数人都听熟了的,十分脍炙人口:

(栓宝娘)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

(银环娘)中!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哪拉一拉。

(二大娘)老嫂子你到俺家,尝尝俺山沟里大西瓜。

(栓宝娘)自从孩子离开家,知道你心里常牵挂。

(银环娘)出门没有带被子,失急慌忙她离开家。

(二大娘)你到屋里看一看,铺的什么盖的什么。

(栓宝娘)做了一套新铺盖,新里新表新棉花。

(银环娘)在家没有种过地,一次锄把她没有拿。

(栓宝娘)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二大娘)又肯下力又有文化,不愁当一个啥、啥?

(巧珍)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等我说完这唯一一句词,便是哄堂大笑。表演加配乐很快妥当,秀梅当即发了出去。我点过了赞,不自觉地又看了两遍。从不曾意识到这词写得如此精妙,不过是些家常话,年少时听着有趣,如今才品出了一点人情世故。

众人反复看反复赞,大英道,弄得不赖。

晚饭后秀梅拉着我,又拽上雪梅,一起去找新媳妇青蓝聊天。问她以后打算住山下镇上还是住村里,她甜笑道,我看好咱村,当然住村里啦。以后咱们一起好好耍,有啥事只管叫我。

对了,村里不是说年底时想搞村晚?那咱们就搞起来呀。人人当演员,人人当观众,咱村里人自己热闹一场。你们好不好跳广场舞?咱也跳起来吧。村晚哪能少得了广场舞呀。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注】《朝阳沟》讲述了城市姑娘银环和农村青年栓宝相约毕业后一同前往栓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故事。银环的母亲起初反对女儿去农村,但最终银环在栓宝的鼓励和老支书的帮助下,决定留在农村。银环的母亲了解女儿的决定后,并最终决定落户朝阳沟,与女儿一起投入到农村生活中。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壮被子、铺床时的“作势”,既展现宝水村办婚事的习俗,也表明村民观念更新,与时俱进。
B.铺床、扇铺盖时,大英念词自然流畅,不仅因为她常干这项工作,也说明她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C.“三八席”写出了婚宴的铺排,反映出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暗含作者对这种奢华风气的批评。
D.从秀梅拍视频一事可以看出她性格开朗、热情能干,并且头脑灵活、思虑周全、富有创意。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十月十九,刚过了小雪”交代小曹结婚的时间是在寒冷的冬季,而婚礼的热闹场面与此形成对照,使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B.“一根长线”“纯白被里”“每条被子或四斤或八斤重”是当地新婚的“讲究”,使用了暗喻的手法,饱含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
C.文中写了许多人物对话,却没用使用引号,这种写作方式加快了叙述节奏,使文章语言简洁明快、自然流畅,文意表达集中紧凑。
D.本文前半部分的主角是大英,后半部分的主角是秀梅,这两个主要人物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进一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互文性理论认为:文本的作者不只是取用前文本,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前文本。请结合《朝阳沟》选段这一前文本及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融合。“尚和合”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文化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除夕

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注]①饧:“糖”之古字。②阿鹊:指喷嚏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词中用浅近明了的语言叙述除夕时人们从事的各项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B.在祷告祈福时,人们都不是求取名利,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吟诗写字上有所精进。
C.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不少人开怀畅饮,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有人在敷衍应酬。
D.从“四海皆兄弟”开始,诗歌境界升华,表达了家家户户乐享太平盛世的美好企盼。
2.作者在词中记述了哪些传统习俗?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主持人:您最早是以一位小说家的身份出现的,但是这两年您似乎更关注文学领域之外的一些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冯骥才:文学是把文化的领域包含在内的,它把宇宙,把人的想象,他要对整个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给予关注。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

主持人:您对文化的关注是完全出于个人的兴趣呢,还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冯骥才:肯定是有兴趣,没有兴趣也不会关注它,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那种理性的思考。因为 ,思考才是属于社会的。

主持人:从您的所作所为我能够看出你们这样一代作家的身上被称之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这样一种东西。您认为,一个作家对我们的民族灵魂是不是应该担负起净化和升华的使命呢?

冯骥才:第一点,我觉得责任感对于作家是重要的东西;第二点,作家便会轻松得多,也很容易进入一种游戏状态。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您强调文化的保留和继承,已经不是局限在一个传统的旧文人那种狭隘的对文化的怀旧情绪,而是着眼于一种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您怎么看待一个文人的现代意识呢?

冯骥才:我觉得,文人必须要能够自己独立地思考,必须有自己的那种超前的看法。第二个方面,对于整个的地球上的人类要给予关注。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不仅要站在过去看现在, ,我觉得要站在对明天做出回答的这个角度去进行思考。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主持人在提问时先后用到了“小说家”“作家”“文人”三种称呼。请结合访谈内容分析主持人使用这三种称呼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忆是人记住事物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时间发生的历史信息,存储下我们每天的动态以待需要的时候进行检索。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记忆就成了大脑固有的功能。总的来说,记忆包含了三个阶段:编码、储存和提取。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具有三个功能区域的图书馆。“瞬时记忆”是大厅,即使并未刻意注意,但当你足够快地提取它时,会发现它仍在那里。由于瞬时记忆和视觉、听觉、味觉等紧密相关,因此又称“感觉记忆”。从外界接收的所有信息都聚集在这里等待下一步指示,有的记忆在这里待一会儿就离开了,有的记忆则被大脑看中留了下来,从而进入另外两个区域——“短时记忆”馆和“长时记忆”馆。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被看中的信息是怎么留下来的。

你注意过图书馆藏书的书脊下方所贴的标签吗?可别小看了这个标签,有了它,熟悉图书馆的人就可以从琳琅满目的书中高效、准确地将目标定位,这就是编码的重要之处。类似地,大脑也会对将要储存的信息进行编码,给它们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东西,会形成不同的编码,贴不同的标签。心理学家通常认为,编码的标签越接近语义,提取时就越有效,一个信息的编码方式越多,后期也就越容易提取。

完成了编码,信息就可以正式入驻大脑这个图书馆了。接着便进入记忆的第二阶段:储存。有的信息被送往“短时记忆”馆,有的信息被送往“长时记忆”馆。短时记忆是一种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记忆形式,它是在感觉记忆的基础上,施加了注意成分所形成的。注意是人们留意一些东西的同时忽略另一些东西的能力,影响着我们分析感觉输入、编码加工输入的信息。

要学习短时记忆,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定不能错过,那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代表一种容量有限的、在短时间内保存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因此被喻为“思维的画板”。其内容可以源于感觉记忆的感觉输入,也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获得。工作记忆概念的出现是为了扩展短时记忆的概念,除了在较短时间内的记忆外,工作记忆还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信息加工和认知操作。简单来说,工作记忆仿佛一座桥梁,连接了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负责前者的写入和后者的读取,以及信息编码的储存。工作记忆可以分为 4 个成分: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路、视觉空间画板和情景缓冲区。中央执行系统就像团队的领头人,负责帮你将注意聚焦在相关信息上,同时协调语音环路、视觉空间画板和情景缓冲区这3个团队成员对信息进行整合。

你默读时头脑里会有声音吗?在语言记忆过程中,尤其是非母语的记忆过程中,我们常以声音的形式加工语音信息,默读时头脑里的声音就是语音环路在帮助我们提高短时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当然了,你会发现如果进行的是快速阅读,那么脑海里的声音就会因为跟不上眼睛的移动速度而逐渐消失,此时的阅读是直接从视觉到意义,跳过了语音环路。但是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我们熟悉文字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之前不了解的文字或非母语的阅读,语音环路是非常重要的。

视觉空间画板,顾名思义,就像一块画板,它能将所有的空间位置在大脑中展示出来。比如我让你回忆你在学校的座位,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对应的画面。而情景缓冲区则类似于大脑的中转站,它一方面收集新信息,另一方面也从你的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同时把两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变成我们可理解的信息。如果说短时记忆是大脑的内存,那么长时记忆就当之无愧的是大脑的硬盘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在大脑里储存相当长的时间。

记忆的第三个阶段是提取。默写时绞尽脑汁地回忆书上句子的过程,就是大脑在进行记忆提取的过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知识点在考场上死活想不起来,越是紧张,大脑似乎就越空白,但是出考场没多久就想起来了。这说明,记忆储存没问题,只是在考场上提取时出了问题。为什么提取过程会出问题呢?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是记忆的第一阶段编码做得不够细致,就像整理文件时,文件说明写得越简单,事后查阅起来就越费劲;其次,可能由于过于紧张的情绪,人在紧张和焦虑时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少量的皮质醇可以促进学习和提高注意力,但是大量的皮质醇会严重影响记忆的形成和提取。

然而,现代社会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记忆上的困扰。研究发现,当人们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查到时,大脑就倾向于遗忘这些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谷歌效应。人不可能记得住所有事,且大脑会自发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标记。显然,对于容易获取的信息,大脑就没什么必要将它们都储存起来。互联网的出现虽然令知识获取变得十分方便,却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记忆方式。当我们认为某个信息可以通过搜索轻易获取时,对这个信息本身的记忆便减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增强了对去哪里找到这个信息的记忆。

(摘编自闫天翼《脑认知科学的兴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其中,瞬时记忆是一种并未刻意注意但仍能够快速提取到的记忆。
B.从外界接收的信息都会形成瞬时记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编码,就成为短时或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可以在短时间内保存信息,并对形成的瞬时记忆和提取的长时记忆进行整合与储存。
D.信息一旦进入长时记忆,就可以在大脑中长久地保存,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方可提取与运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东西,会影成不同的编码”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形成属于自己的记忆方式。
B.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如“图书馆”“标签”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形象,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的过程。
C.短时记忆是大脑的内存,信息储存时间短,与之相比,长时记忆则相当于大脑的硬盘,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时间更长。
D.本文首段提纲挈领,先指出记忆包含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阶段,接着分而论之,最后进行总结,是一种总分总结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参观画展的游客忙于用手机拍摄画作,忽略对画作的观赏与品鉴,对画作内容、艺术风格等的记忆不够清晰。
B.某同学习惯用各种颜色的笔把书画得五颜六色,把笔记做得工工整整,如此一来就能更容易找到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C.导航系统给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却也让许多人对其产生依赖,懒于记路,远行时,开导航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动作。
D.某青年在做市场规划时想使用波特五力模型,结果发现已经记不清这五力具体指什么,于是马上开电脑查找。
4.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对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图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工作记忆的4个成分之间并不是平行关系,而是中央执行系统下辖另外3个成分。
B.人们通过语音环路加工语言信息,以此来提高记忆效率,在记忆过程中不可或缺。
C.视觉空间画板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语义化处理,从而帮助人们记忆。
D.情景缓冲区整合新信息和已知信息,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形成记忆。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有效增强记忆的方法?请结合文本进行说明。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掌柜到任。辛德治明白了,他的恐怖不是虚的,“难过”几乎要改成咒骂了。周掌柜是个“野鸡”,①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要满街拉客了!辛德治的背微得像个煮破了的饺子。②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的走了,或者永远不再回来。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做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多分红。

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秃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多少年了,柜上没有吸烟卷的,没有大声说话的,有点响声只是老掌柜的咕噜水烟与咳嗽。

……

如今,我们也要思考,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选自老舍《老字号》,有修改)

1.下列诗句与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A.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口语化表达很有表现力,如文中“要满街拉客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选项是(       
A.打死不干事,在这种情形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
B.王利发:我送你一碗茶喝,您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C.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D.他(阿Q)想: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
3.第一段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破折号,请比较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4.分析文中第二段四次“多少年了”的表达效果。
5.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删减少数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维《山居秋以》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相近。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他们种的树背离天性的根本原因。

(3)《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4)在《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写草书、品茶,这些活动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迁客骚人流连于山水之间,借以吟咏情性,舒展身心,发散出一种高度的生命意识、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这些借景抒情的诗篇常常借用“松”这个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望中国电影百年、电视剧六十余年的历史,那些高光时刻都离不开和文学的携手共荣。但是,近年来,原创勃兴,网改逆袭,严肃文学的影视化转换遭遇某些瓶颈。正当需要有一部扛鼎大剧为严肃文学影视转换“提气”时,开年大剧《人世间》诞生。这部剧引发的全民追剧热潮,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文学原著影视改编的重新思考。

中国故事、中国梦始终是影视创作的主题词。近几年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一些剧集,较多是截取了历史的断面,赢在“话题”,如育儿、养老、啃老、住房等等,这些文学作品恰恰是去话题存人生经验的。正如王海鸰改编《人世间》时说的,这部作品表现的不是一个横断面的生活,而是纵横几十年,有叙事原点、历史纵深感的一种生活。叙事原点——共和国昔日的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经济落后,几十年不变的棚户区光字片。生活在那里的不是普通工人就是下岗工人。工人家庭生活的艰辛,老工业基地的阵痛——在50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人没有向生活低头。周家三兄妹出了市委书记、大学教授,他们为国效力,也有一心守护小家的周家“老疙瘩”周秉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尽其所能地守护着光字片“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这是小说家一种成熟睿智的思考,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发现了小说应当发现的”。除此之外,小说原作提供的故事、细节、人物,都有别于那些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相割裂的作品,在长篇小说中亦不多见。

艺术虚构的最高形式并非故事,而是人物。《人世间》中的秉昆尝尽人间冷暖的生活滋味,身上却有着满满的中国式的情义。他对小家充满道义担当,遭遇了那么多挫折,出狱以后,和原来的好朋友们一起开搬运公司,重新找回自己。编剧王海鸰说,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开放程度,周秉坤的价值观应该能够被大家所接受。写出底层小人物通过努力实现逆袭,体现社会正能量,引起人们共情,正是小说原著也是影剧改编共同的创作秉持。

选定严肃文学进行影视化转换、扩容是一种再创造。文学长于对时代人生进行深刻思考,在语言、形象、讲故事方面也有优势。影视是综合艺术,其表现力无可比肩,且拥有空前强势的传播平台。有些作品改编后甚至在收视上遭遇滑铁卢,固然可以责怪市场,责怪观众趣味,但更应反思的是对于影视文学性的认识。在要求影视剧具有文学品性的时候,不能忽视影视在承载文学性方面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如果过分强调原著的文学性而忽视影视自身的表达方式,就是原作者亲自改编也未必尽如人意。将文学原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如果充分考虑到后者的艺术特性与规律,哪怕牺牲部分原著的文学性,也会在影视作品中获得新的属于影视的文学性。回到《人世间》,编剧王海鸰强化、渲染着剧集的“过年”把原著“改暖底色”。梁晓声通过小说《人世间》表达对人物命运的深切的同情和现实的种种不堪,具有现实主义深度。但是影视作为可视的形象是直接给观众的,没有小说那样大的空间去思考,没有不确定性。让人看到好人有好报,这也是一种观众期待。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改动。

电视剧《人世间》后期的形式转换和编码重译也做得很用心。除了演员对角色的出色演绎,剧终,恍若隔世的光字片棚户区置景,嘎啦嘎啦自行车链条的音响,如怨如诉的主题曲“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着回家”余音袅袅,极大提升了小说原著的审美空间。

(取材于范咏戈《重新思考什么是属于影视作品的文学性》)

材料二

《我的阿勒泰》大结局了,但它引起的余波仍在荡漾。“看着看着就订好了去阿勒泰的票”,网友的好评,让这部8集迷你剧成为《繁花》之后又一部年度口碑之作。

总共8集,每集45分钟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对于散文集的改编,很多人都表示了担忧。没有核心情节,又该如何改成符合观众观影习惯的剧集?原作没有明显的主线,导演和编剧在原本散文式的写作中,努力找到了一条人物线——祖孙三代女性,以及哈萨克游牧民族大家庭。在这些人物中,又定下了“爱情”与“成长”两条剧情。李文秀一家,讨债、随队转场去往夏牧场,在此过程中与传统的哈萨克老牧民苏力坦一家产生了种种羁绊。不明朗的爱情,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主人公的成长,逐步在羁绊中清晰地浮现,保证了由散文改编而来的电视剧能够以一种相对成熟的动线走完全程。

“阿勒泰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在看完剧后写下评论。一段时间以来,“有用性”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而剧中母亲张凤侠对李文秀说:“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阿勒泰带给人们的治愈,不止景色,更多是由内而外传递出的处世态度:即便在生活意义被怀疑时也不能失去希望和勇气,要在一次次“出发”中拓宽生命的厚度,获得了在现实中继续出发的力量。正如剧中女主角李文秀的成长,虽然早期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大城市立足,却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哪怕是一条看似无人问津的小路,她也能够认可自己,积极地感受生活。积极正向的价值信条鼓舞着观众:人生,没有失败,感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阿勒泰》拍摄很有诚意。剧集在阿勒泰地区实地拍摄。在拍摄《我的阿勒泰》时,哈萨克青年巴太的饰演者于适全程没用替身。那些远处看不清的骑马全景,都是于适本人出镜。剧中有大量台词都是哈萨克语。还有张凤侠的扮演者马伊琍,作为上海演员,在剧中说得一口地道的“疆普”。另外,剧组从摄像到收声,都尽可能地展现了阿勒泰本身的美。《我的阿勒泰》采用4K超高清拍摄,运用了杜比全景声音效设计。所以在初看这部剧时,总会令人感到阿勒泰好看得不真实。

(取材于王仲昀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发展深受原创和网改的影响,近年来,缺少扛鼎大剧。
B.影视作品中这些小人物的逆袭,正是当代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也是能够吸引全域观众追剧的魅力所在。
C.改编后的影视有时没有小说的思考空间大,但能满足观众的期待,不失为成功的变动。
D.正是采用了4K超高清拍摄,运用了杜比全景声音效设计,《我的阿勒泰》才呈现出草原牧场的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世间》选取一个工业重镇,表现了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横断面的生活,体现了一种历史纵深感。
B.相较于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相割裂的情况并不多见。
C.由于市场需求和个人趣味等因素众口难调,文学作品原作者亲自改编也未必尽如人意。
D.考虑影视在承载文学性方面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将文学原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时,会牺牲部分原著的文学性。
3.对原著党不满文学作品被“魔改”的现象,以下哪个观点和材料一作者观点不一致(       
A.优秀作品的作者通常不太愿意把自己比较有文学艺术感的作品被人胡改编,但有时很无奈,因为影视作品的成功有自身“套路”。——报告文学作家   何建明
B.好的改编者,是那种嚼化、吸收、有的还掰烂、揉碎了,然后按影视规律进行重构的创作,而不是亦步亦趋地“照猫画虎”、原碑照拓。——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彦
C.被改编过的电影效果不令人满意,这里有许多重因素,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投资方……这是个复杂的系统,确实谁都不能未卜先知。——小说家   蔡骏
D.文学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因人而异的,但在落实到影视作品中,它就必须是要以一个具体的形象存在,这个具体的形象要满足所有青睐文学作品的读者喜爱,其实难度是很高的。——爱奇艺总裁   张恒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我的阿勒泰》“爆火”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视其喜怒悲惧而捭阖之,微名射利,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璧之重;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秦,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马珠玉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以壁为之祟也。然则全壁归赵何益哉?

至于渑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

(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乃以孤单A之使B逞螳怒之C威D抗臂秦E庭F当G车辙之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捭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捭阖”中的“捭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C.籍,文中指凭借,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D.犬马,文中指玩好之物,与《陈情表》中“犬马怖惧之情”的“犬马”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认为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累积的资本,有侵吞天下之心,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不一致。
B.杨时认为蔺相如面对强横的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这是值得肯定的。
C.杨时认为秦赵两国实力不对等,具有强弱之分,而随相如展示出必死之心,做到了不失义,不伤勇。
D.本文是论说文,杨时在读了《蔺相如传》后有感而发,基于秦赵交锋的史实,辩证地评价蔺相如的功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2)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5.杨时认为蔺相如正是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