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害怕不完美而犹豫不决,以至于错失机会。其实,恰恰是这些不完美给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选自鲁迅《祝福》,有删改)

文本二:

鲁迅是一位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作品是现代白话文学的典范。因此,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现代白话文的基本教材。鲁迅语言具有色彩感。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作品中,篇篇都有不少具有强烈色彩感的文字,而且都蕴含了鲁迅浓烈的情感和深远的寓意。而鲁迅作品语言的音乐性则直接来自他对汉字的特殊感悟和驾驭能力。周作人曾经提倡写“混合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的文章”,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就是乃兄鲁迅。鲁迅很喜欢电影,对电影艺术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组成的,很适合于拍成电影短片。鲁迅语言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在他的作品语言既有规范化的一面,更有反规范的一面,因而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现代汉语表达的可能性。

(选自钱理群《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本开头运用外貌描写,特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准确捕捉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了她的悲惨命运。
B.“我”把自己比喻成“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我”被祥林嫂提问之后的惶急。
C.鲁四老爷咒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可见他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无情,也表现出他的顽固和刻薄。
D.短工回答“我”的问话时的语言和表情,表明在封建统治的禁锢下,普通民众深受毒害而冷漠麻木。
E.“短工”的答话中有两次重复反问,因为对“我”的提问很不耐烦。
2.赏析文本一画线部分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
3.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4.文本二阐述了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些特色在文本一中多有体现,请举例分析。
5.祥林嫂在冬夜里寂寞离世,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像祥林嫂一样的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根据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对于关心弱势群体你有什么建议?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3 . 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不要麻木地活着。麻木让我们不再敬畏生命,让我们失去对自然的敏锐直觉。而经常到原野中去,沐浴自然的光辉,敏锐的直觉也会慢慢恢复。当鹭鸟兴奋地在枝头起舞,当细雨窣窣在眼前低吟,当蛙鸣蝉噪沉睡于霜露,当绯红翠绿诉说着凋谢,我们彼此心中会慢慢翻涌起原始情愫的白色浪花,会由衷发出“生命是多么可贵”的感慨。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生机活力和沉寂凋零写得形神毕现。
B.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直觉的纯粹和情绪的激荡。
C.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全面地展现自然事物的各种情态,又增添语言的魅力。
D.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从视听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状态和植物的情态,特点鲜明。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语段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①却说周瑜得胜回寨,(gāo)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崨。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②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驽,一齐上船迤()前进。③至操寨边,瑜命下了(dìng)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④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mài)、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喑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A.①B.②C.③D.④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潮”代表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②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③就是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本土理念的文化支持。④一个普通国民具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会加深其对历史文化的觉悟,更加深沉地热爱和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⑤一个民族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①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的根
②而这一切决定了这个民族拥有深厚的思想、自我超越的精神
③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力和它的未来
④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A.③②①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下列诗文中没有使用互文手法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7 . 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A.诗人运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去。
B.诗中表达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
C.“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
D.诗歌最后两句运用设问,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炽烈的爱。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语段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在中国,从乡土小说的奠基者——鲁迅、茅盾、沈从文、废名,到后来的汪曾祺、孙犁、莫言等,他们始终痴情地关注着那片充满苦难与温情的乡土。

A.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B.“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这开头一句他唱得很有声势,在早晨清澈的空气中,货郎跑遍园中的每一个角落。
C.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D.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①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②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B.“朝”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东”的用法相同。
C.盟,盟约,这里用作动词。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中“端”的用法相同。
D.与,动词,结交、同盟。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与”意思和用法都一样。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以其无礼            其身也,则耻师焉
B.乱易整                  举匏樽相属
C.是寡人过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吾还也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是一个典型的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
B.“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成“晋国,有什么知道满足的呢”,由此判断是定语后置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是省略句,可补全为“若舍郑以(郑)为东道主”。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句式一样。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①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人员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②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并让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物资来往运输,郑国可以路上缺少的物资,这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③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5.吕祖谦认为“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请结合材料乙,从秦国与郑国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依依不舍。环顾周围,曾郁郁葱葱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绚烂多彩,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日复一日,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

1.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依不舍B.有条不紊C.日复一日D.生生不息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十,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B.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C.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岸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D.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三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