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自述心志:“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又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与颜回乐在何处,所乐何事,周敦颐也曾要求程颐、程颢好好参悟。

作为儒家思想重要内容的“孔颜之乐”,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真谛,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品孔颜之乐,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4-08更新 | 552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树木茂盛山色秀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2-1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综合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2-09-17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3)《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022-09-1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B.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C.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D.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养,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多指辞官归家以终养年老亲人,如《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B.贽,本义指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即见面礼,引申为持物以求见、赠送,文中指上级向下级索求厚礼。
C.解组,组指旧时官印上系结的丝绳;解组指解下官印,辞官卸任,与“致政”“解褐”同义。
D.季世,季指末了,“季世”即末世;季也可以指兄弟排行中次序最小的,如“季父”,即小叔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复斋以孝为先,以善为本。他为终养母亲推辞了上司的引荐;主政晋江、金溪时,多行善政,救济灾荒。
B.张复斋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在金溪为官时,不愿屈从上级官员的厚礼索求,就辞官回家,百姓挽留哭送。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并拿出贿金给贾父安度晚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德高望重,为民着想。他免职归居金溪,仍替华容百姓申诉,华容人至今还受用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2022-09-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瑞金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下面是某博物馆公告的初稿,其中存在多处用语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请指出其中六处并改正。

××博物馆公告

在国庆长假“十一黄金周”莅临之际,我们在广泛垂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2021年10月1日起,将每日预约进馆人数上调至3000人次。观众可提前三天在该博物馆官网预约参观,并于预约时间佩戴口罩、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本等)、预约码、健康码进馆参观。若预约额度已满,则请另行择日预约,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博物馆办公室

2021年9月26日

2022-08-13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 中由江上观日出起兴,抒发无限感慨且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3)《离骚》中,表现屈原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皋,字在湄,号磊斋。性敏慧,弱冠举于。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魁: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B.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C.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D.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封建社会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的表示尊敬的词。如《三国志·先主备传》:“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
B.乡,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地方考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录取者被称为“举人”,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C.赋即赋税,是中国古代的田地税。我国历史上税收有过各种各样的名称,如租、捐、课、调、庸等等。
D.康熙是清代皇帝玄烨的年号。中国古代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带上自己的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为饥寒所迫成为盗贼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的妇女,根据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人皆叛之。(《鸿门宴》)
2022-08-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抑亭墓志铭

方苞

雍正十年冬十月后九日,过吾友抑亭,遂赴海淀。次日归,闻抑亭厥而瘖,日再往视,越六日而死。

始余见君于其世父文贞公所,终日温温,非有问不言。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其后余移武英殿领修书事,首举君自助。殿中无贵贱老少,称之如蒙养斋。君自入翰林,再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典试云南,士论翕然。视学江西,高安朱相国每曰:“百年中无或并也。”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余自获交文贞,习于李氏族姻,及泉、漳间士大夫,其私论乡人各有向背,而信君无异辞。君被劾,当降补国子监丞,群士日夜望君之至。既受职,长官相庆。而莅事未弥月。用此,六馆之士,尤深痛焉。

往者岁在戊申,君弟锺旺厥而瘖,卒于君寓,余既哭而铭之。君在江西,丧其良子清江,又为之铭,以塞君悲。而今复见君之死。古者亲旧相与宴乐,而乐歌之辞乃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有以也。

君在蒙养斋及殿中,与余共晨夕各一二年,返自江西,无兼旬不再三见者。辛亥春,余益病衰,凡公事必私引君自助,无旬日不再三见者。一日不见而君疾,一言不接而君死,故每欲铭君,则怆然不能举其辞,丧归有日矣,乃力疾而就之。

君讳锺侨,字世邠,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康熙壬午举于乡,壬辰成进士,年四十有四。所著《论语孟子讲蒙》十卷、《诗经测义》十卷、《易解》八卷,藏于家。《尚书》、《周官》,皆有说,未就。父讳鼎徵,康熙庚申举人,户部主事,诰授奉直大夫。母庄氏,赠宜人。兄弟五人,四举甲乙科。兄天宠,自入翰林,十余年与君相依,皆不取室人自随。痛两弟羁死,乃引疾送君之丧以归。君娶黄氏,敕封孺人。子五人,四举甲乙科。女一,适士族。

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选自《方苞散文选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B.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C.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D.铭曰/蓄之也深/而施者微/将踵武于儒先/而年命摧/悼余生之无成/犹有望者夫人/而今谁与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是古人用来标志日期的词语,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古人还用“望”“晦”来标记日期,分别是指农历每月十五和最后一天。
B.乡试,是明清科举考试的等级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人称为秀才,乡试考中后就称之为贡士。
C.诰授,指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清朝五品以上的受封者,本身之封称“诰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封,活着的称“诰封”,死了的称“诰谥”。
D.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为七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用来对妇人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听到李抑亭突然昏倒不能言语的消息,每天两次前去探望他,经过六天后,李抑亭去世。
B.李抑亭担任江西省的视学时,高安县人朱相国评价他,认为百年间或许无人可与其相提并论。
C.李抑亭从江西返回后,和作者相聚的时间增多,二十天内多次见面。在作者生患疾病期间更是私下予以帮助,十天内就要见多次。
D.李抑亭的哥哥,自进入翰林院,十多年来与李抑亭互相依靠,都没有娶妻,后哀痛两个弟弟死在异乡,于是就托病辞官护送李抑亭的灵柩回故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供事蒙养斋,始习而慕焉,期月而后,无贵贱老少,背面皆曰:“李君君子人也。”
②按察使李兰,以咨革诸生,君常难之,劾君牵制有司之法,而弹章亦具列其廉明。
2022-08-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㉒江南,安慰着诗人。

㉓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⑥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⑫⑬段共用了六个问句,表面上是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2.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分析。
2022-07-1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