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5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339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环境,“数枝”早梅在荒林野径、竹林深处开放,烘托出梅花的清高、疏放。
B.“绝知南雪羞相并”,意思是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零,梅花羞于与其为伍。
C.“欲嫁东风耻自媒”,意思是梅花不愿意委身于东风,觉得这是一种耻辱。
D.尾联是虚写,是想象之辞,诗人醉酒后不愿睡于庭前梅树下,怕一旦风吹花落,飘到身上,玷污了梅花。
2.诗中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兴安的雪

朱明东

一片一片,银如烟,白似雾,在群岭上纷纷扬扬飘荡。这是大兴安岭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它来得正是时候。

初见兴安雪,是1982年的深秋。年少的我跟父母在大兴安岭上收白菜,虽是热火朝天,却因远离故乡而心情黯然。上午,天还晴着,可到了下午就阴起来。温度瞬间降了许多,风也硬了,刮在脸上生疼。我停下手中的活儿嚷嚷着要回家。父亲说:“要下雪了,得抓紧把白菜收回家。”我噘着嘴,硬着头皮在寒风中继续收白菜。大白菜足足装了一卡车,我正准备上车,手背儿却凉了一下,一朵晶莹的雪花亮亮地呈现在眼前。“下雪啦!”我仰起脸兴奋地大喊起来。雪花一朵朵在空中绽放,远处的山岭,近处的树林,所有的景色,都在雪中变得朦胧。当我们载着满满一卡车大白菜到家时,大雪已漫天卷地般把整个大兴安岭覆盖起来。院落里,街道上,群岭间,到处都是雪,到处都是白色的纱慢。父亲真是想得周全,要是放在第二天收割白菜,那白菜还不得让雪给埋在地里呀。屋外大雪弥漫,仓房里摞满了我们收回来的大白菜。

一棵棵白绿相间的大白菜,在大雪覆盖前成了全家人喜庆的收获。也就是这一天,我正式接纳了大兴安岭,真正将它视为自己新的家乡。温暖的炕桌前,我们听父亲讲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的故事。开发大兴安岭那几年冬天格外冷,雪下得也猛。对大兴安岭而言,一下雪,就意味着一年里漫长冬季的开始。冷的天,白的雪,外加寂静的群岭,让人感到孤独和恐慌。

雪落兴安,没有大路,很多时候人都要行走在无边无际的密林中。踩着厚厚的雪,有时一脚下去,半截身子都被雪埋住了,难以跋涉。天冷、降雪,风也总是刮不完。风夹着雪,雪裹着风,冰天雪地中,开发建设者们咬紧牙向老林子深处开拔。腿冻麻了,手冻裂了,鼻子也冻白了,但人们还是坚定地往前走往前走,前面的视野会更开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雪中,人们行走出一条冰雪的弧线。高寒禁区,终于被这英雄的群体所突破,在他们身后,是一条长长的铁路,还有纵横交错的条条公路,座座崛起的贮木场。父亲说这话时。我看到了他眼中闪动着晶莹的光,就像飘到我手背上的那朵雪花一样。

兴安岭的雪,为我带来了无限的诗情。即便雪再大,路再难走,自己都能走出一道风采来。每次下雪,我都尽情地观赏,总试图把洁白的雪与多彩的梦融在一起。兴安的雪比老家大平原上的雪更加凌厉。它清澈而纯洁,飘逸而洒脱,把逶迤的群岭瞬间泼成一幅黑白相间的水墨画。雪花飘,梦儿摇,年少的热情迅猛燃烧。至今想来,兴安雪,应该是点燃我文学梦的使者。

有一年,都到了十一月中旬,大兴安岭南麓仍未下雪。在我心里,不下雪,那还是大兴安岭吗?尽管室内热气腾腾,可外面不见一抹洁白,着实令我不安。一连几晚,我都睡不踏实。一日下班时,忽然感到朔风强劲,云阴天暗,心中窃喜,这天要下雪了。果不其然,第二天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哎呀,窗外早已被厚厚的雪染成银色。我情不自禁找出相机,穿戴整齐,兴奋出门。我要把这珍贵的雪,收藏到我的镜头中、我的记忆里。

可一楼的单元门却推不开。谁能把门堵上?我一急,用肩膀猛地推开了门。一大堆带着风的雪涌进来。这雪下得可真够大。小区院内的雪差不多半米厚,停在院子里的车都陷在了雪中。我惊奇地打量着这场丰厚的大雪,被它不同凡响的景象惊呆了。我顺手在一辆小车顶上抓了一把雪吞入口中,一阵特有的清凉和寒气旋即绕在舌尖。踩着绵柔的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仿佛又回到童年。小区外的街道就像铺了一条长长的厚厚的白棉被,偶有车辆的辙印,也显得富有情趣和诗意。路两旁的树也灵动起来,它们似一个个穿着洁白婚纱的新娘子,在等候众多宾朋的祝福。哦,兴安雪,这就是你的静美和纯洁。

对大兴安岭人而言,除了对山岭和林木有特殊的情感外,就是雪。大兴安岭的雪一般要到立冬后才站得住,提前下来的,很快就融了。持续半年的降雪,把大兴安岭人的性格塑造得格外豪放和洒脱。雪中,约上三五位好友,在温暖的酒馆里,满斟慢饮,情酣意畅,岂不快哉?冰天雪地,山岭是宝,林木是宝,浩荡的兴安雪也是宝。如今的大兴安岭,因雪而生财,因雪而致富,雪带火了旅游业,壮大了冬泳队伍,拓展了运动场地,大兴安岭人巧用这壮美的冰雪,书写发展新篇章。雪,点染了北国群岭;雪,醉美了千里兴安;雪,塑造了大兴安岭人扎根边疆的坚强品格。

周末,雪悄悄降临,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在空中绽放。小城上空飘着雪,群岭间舞动着雪。绵延的大兴安岭渐渐被雪裹了起来,严严实实的,不惹一丝尘埃。

(选自201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作者对兴安的雪满怀深情,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文章主要描写兴安的雪,却插入了父亲讲“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的故事”,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请按要求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1)父亲说这话时,我看到了他眼中闪动着晶莹的光,就像飘到我手背上的那朵雪花一样。(品析加点的词语)
(2)我顺手在一辆小车顶上抓了一把雪吞入口中,一阵特有的清凉和寒气旋即绕在舌尖。踩着绵柔的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我仿佛又回到童年。小区外的街道就像铺了一条长长的厚厚的白棉被,偶有车辆的辙印,也显得富有情趣和诗意。(赏析写景的角度)
4.请分析结尾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人,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要与这个社会发生更多联系,我们给予这个社会什么,又从社会获得什么……迈过18岁的门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正式开始书写答案。

最近,有年轻人给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得到了全网的祝福与点赞;河南商丘高三女生张资昕,在18岁生日这一天用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请152名环卫工吃了一顿饭。她说:“我想和大家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18岁,也希望用这个善行来纪念我的18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2022-12-0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下面是《人民日报》评出的2021年上半年新闻好标题中的一个标题,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引题和主标题进行简要点评。
(引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主标题)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建设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在选址和赛道设计时,尽量贴合原有地形。比如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设计方案共经历5个版本,最终奥组委选择和山体最为贴合的版本;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赛道均和原有山形地貌基本贴合,这样不仅减少了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也减少了土方量,节省了工期和资金。并且,雪上场馆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很多措施,尊重原有自然环境,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

首钢有着百年的历史,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入驻和滑雪大跳台的建成,带动园区的整体复兴发展。如今,首钢园区已经从一个废旧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一个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为基础,体育、文化、商业旅游相融合的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园区,也成了世界工业遗产保护与复兴的亮点,为奥林匹克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树立典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7 . 依据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的结构,仿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①____________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②____________,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

2022-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8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方山子传》)


[注]①光、黄:指光州和黄州。②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③傥:或许,可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B.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D.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闾,古代户口编制单位,二十五家为闾,引申为乡里、家乡。闾里,泛指民间。
B.方山冠:汉时祭祀宗庙时乐师所戴的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C.谪居:谪,特指贬官降职或流放。谪居,指官员到外地任职。
D.公侯:古代爵位名。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往往因时而异。文中指官位高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立志驰骋当世,晚年却安贫乐道、心境恬淡,活得洒脱满足。
B.方山子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粗茶淡饭,不与世人来往,这表现了他“隐士”的特点。
C.作者回忆十九年前,在岐山下看见方山子独自纵马向前,只一箭就射中了鹊儿,表现了方山子“游侠”的特点。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其“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折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2022-12-0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文章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必须切实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精神之“钙”铸就“强国一代”的钢筋铁骨,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青春力量。

要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真理伟力。“强国一代”是广泛流动的一代,交通运输与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给他们创造了了解和走向广阔天地的无限可能,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教育手段的照本宣科,更加崇尚在亲身参与中独立思考。百年党史波澜壮阔,全国各地各类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和各类重大工程都记录着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辉煌成就,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变革世界的真理伟力。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身临其境的独特优势,选择党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发生地开展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使青年在沉浸式的场景教育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树立对党史上重大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并在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认同和信仰之后,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动力和现实行动。

要上好影像的思政课,让青年在光影流动中浸润红色文化。“强国一代”是思维活跃的一代,教育水平的空前提高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度繁荣,他们不但对文化本身,也对文化的呈现载体与表达形式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1月1日,上映32天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票房累计达55亿,登顶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电影在票房大卖的同时也成功将这段血染冰雪的历史烙入年轻一代的心中。事实上,近年来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爆款迭出,从讲述革命先驱思想觉醒,追求真理澎湃历程的《觉醒年代》,到描写宁夏西海固脱贫攻坚建设新家园的《山海情》,再到记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深刻转型的《大江大河2》……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优质作品和他们传递的红色文化屡屡圈粉青年,让观众们在欢笑与泪水中致敬先辈、感恩当下。要高度重视文化对人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从厚重的党史与火热的实践中广泛取材,创作出更多能与青年同频共振的红色文化产品,用时尚元素与先进技术为理想信念教育赋能。

要上好朋辈的思政课,让青年在榜样示范中实现共同成长。“强国一代”是崇尚平视的一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在中国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浩荡历史进程中,他们自信从容,不但以更加理性客观的心态看待西方世界,也以更加平等独立的心态看待代际交流。这种群体性的心态变化对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既需要作为思政工作主力军的思政课教师群体全面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说服力,优化“灌输”的手段,达到“贯通”的效果;还需要在思政工作格局中注入朋辈的力量,让青年见贤思齐、共同成长。要及时选树先进典型,从源头重塑健康的偶像生态。新时代是青年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青年英雄辈出的时代,从平均年龄30岁的“天宫一号”研制团队到平均年龄25.4岁的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科技创新第一线、在志愿服务最前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处处闪耀着青年英雄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要及时发现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青年的视角和话语讲述真实的成长故事,将生产车间、比赛场馆、田间地头化作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堂,让青年在榜样示范中实现共同成长。

(选自2021年11月《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精神之“钙”铸就“强国一代”的钢筋铁骨,就是要对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B.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身临其境的独特优势,利用各地各类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和各类重大工程,以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C.青年一代思维活跃,教育水平空前提高,对文化本身和文化呈现载体与表达形式有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为上好影像的思政课,让青年在光影流动中浸润红色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D.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青年一代自信从容,不但以更加理性客观的心态看待西方世界,也以更加平等独立的心态看待国际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精神为出发点,阐明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论述了上好思政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站位高远,观点明确,逻辑性强。
B.文章从“要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要上好影像的思政课”和“要上好朋辈的思政课”三方面展开论述,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C.《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叫好又叫座,它们传递的红色文化屡屡圈粉青年,证明了红色文化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商业前景。
D.文中列举“天宫一号”研制团队和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等事例,意在说明在各条战线都有青年英雄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要及时选树这些先进典型,从源头上重塑健康的偶像生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称新时代青年为“强国一代”,这与“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
B.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最终目的是要使青年在沉浸式的场景教育中加深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认同和信仰。
C.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要创造更多与青年同频共振的红色文化产品,用时尚元素与先进技术为理想信念教育赋能。
D.思政课教师群体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既要全面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又要在思政工作格局中注入朋辈的力量,让青年见贤思齐、共同成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