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6 道试题
1 .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网上发起了一个有趣的读书活动:从自己的书架上抽出第27本书,翻到第23页,然后数到第4行,将这一行的文字摘录下来,并作解释。耀华中学的小轩和小涵参与了这项活动,他们抽到的书分别是《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想制作一页帖子发到网上,请你帮助小轩或小涵填充下面的内容。
小轩:我抽到的是《乡土中国》,第23页第4行写的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全书的中心观点,费孝通先生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其三,__________。(每处横线不超过10个字)
小涵:我抽到的是《红楼梦》,第23页第4行写的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句话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全书中能体现该句意思的情节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第二处横线3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来,死亡率和出生率相继下降造就了人口转型,给世界带来人口爆炸、人口红利、老龄化和少子化。发达国家作为转型的先行者,低估了人口的作用和老龄化、少子化的严重性,高估了教育科技、鼓励生育、完善养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从急剧膨胀到增长趋缓,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到长方形,而且我国的人口转型时间更短、老龄化更迅速、少子化更严重。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女性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摘编自陈浩等《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材料二:

2021年4月14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在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便不免使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3月26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一论点,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的观感。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

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

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注重提升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此的配合互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人文社科存在的必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材料三:

林毅夫称,按照现在国际上的一般标准,只要一国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超过12535美元,就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11500美元,再增加1000多美元并不是难事,相信在2025年前后中国就能进入高收入门槛。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林毅夫指出,现在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6%~17%,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18%以上,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的时候,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可以翻一番。

在林毅夫看来,要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的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必须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就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道理很简单,但是怎样把道理从理论变成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这个努力很重要的是两个制度安排,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市场跟政府‘两只手’都要同时用得好。中国能跨过去,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信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林毅夫: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是难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形势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状况凸显,发达国家即错判了这一形势。
B.“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一篇论文,对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归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引起部分网友不满。
C.社会分工上,理工科负责提供物质基础,文科则包揽了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不冲突。
D.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有可能帮我们找寻到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为现实指明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增加可以带来人口红利,放开和鼓励生育可以解决教育、科技等力所不及的问题,从而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B.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指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
C.事实证明,东南亚等地区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D.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GNI超过12535英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按人均GDP,中国在2025年前后就可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属于人口红利现象的一项是(     
A.印度尼西亚大量出口耐克和阿迪达斯鞋。
B.义乌小商品大量供货全球零售业。
C.中国企业大量出口制氧机、口罩。
D.东京餐厅神户牛肉每磅一万日元。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还被视为结婚三大件。随着经济发展,私家车保有量上升,汽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大众主流出行方式,但近些年,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大众骑行热潮复苏。

图表12022年中国消费者的主要出行方式及20212022年不同骑龄的骑行爱好者比例

数据显示,30岁左右、一二线城市、高学历是许多骑行爱好者的典型特征,从性别比例看,骑行领域依然是男性用户占据压倒性的绝大多数,但女性用户占比也在逐年增长,目前占比超过4.9%,而在2019年之前,女性车友的占比是3.82%。

骑行的功能性强,不仅可以是代步工具,也可以锻炼身体、保护环境。虽然很多人是因为通勤需求接触到骑行,但在大多数骑行爱好者心目中,锻炼身体是喜欢骑行的第一因素。

图表2:骑行爱好者参与骑行的目的

身处都市丛林,骑行会带来一种放空感,不仅能从生理角度带来愉悦感,还能从心理层面拉近与城市的距离,领略城市文化,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之余,建立与自己所在城市之间的归属感。多伦多一项持续26年的理论研究显示,骑行不仅可以缓解心理疾病,而且定期骑行也可以降低患上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改善心脏的整体功能。除了有益身心健康,骑行还具有一定的社交意义,年轻人在运动过程中追求健康价值、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三合一,依托社交平台分享内容构建新图层,寻找志同道合的骑友

(摘编自陈华罗《从什么时候开始,骑自行车也开始堵车了?》)

材料二: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行,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事实上,对公众来说,骑行可能是一个爱好、一项运动;可能是一次对郊野的探索,是一场对夏日微风的追逐;也可能是一次繁忙工作后的短暂逃离。车轮不止,就有无数种可能性,而城市骑行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事情。

随着社会对双碳目标的认识和理解的逐渐加强,寻求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来缓解当下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城市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所有交通方式中,骑自行车可以算是一种零碳的出行选择。根据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此前发表的研究数据,如果地球上每个人每天骑自行车1.6公里,全球每年或许能减少4.14亿吨碳排放;如果每个人每天骑自行车2.6公里,全球每年或许能减少6.86亿吨碳排放。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曾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代替自行车,成为主要出行工具,城市留给骑行的空间也随之收紧。比如,一些城市以机动车为主的道路规划对于骑行者并不友好,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对骑行造成障碍。自行车在城市纵横交错的道路网里慢慢消失。简而言之,一座城市是否给骑行留下足够的空间,主要体现在路权、路况等方面。

某种程度上,骑行是否自由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品质。因此,倡导公众形成绿色出行的理念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一座城市能够完善自行车路网,形成安全、连续、舒适的骑行环境,事实上,不断提升的骑行体验本身就是户外广告,能够吸引更多市民加入骑行,持续放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效应。

对此,生态环境部宣教领域的专家贾峰深有感触,他去过很多国家,在和不同城市的市长交流骑行环境时,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是自行车道路设计最友好的国家,北京是道路设计最漂亮的城市。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其实早有预案,20世纪70年代的城市规划者在北京率先建设了‘三块板’道路,中间一块板(块)给汽车,两侧板(块)给自行车,自行车和机动车之间用绿化带隔开,这个道路体制影响了国内很多城市,是很宝贵的遗产。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表示,全球的城市是相互学习的。在骑行环境打造上,业界经常提到的是西边有巴黎,东边有北京

与此同时,不少城市也推出了专门的骑行精品线路,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更便捷的条件。贾峰指出,为推动城市绿色休闲空间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在道路资源分配上可向自行车适当倾斜,营造骑行友好型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地铁修建一公里要十个亿,修建一段骑行路100万就是天花板了。

如果城市出现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导致公共交通工具停摆,那我们只能靠走路和骑自行车了。杨新苗表示,骑行不仅考验着城市的品质,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韧性。

在城市与自然中惬意穿行,骑行热代表的不仅是一种出游新风尚,也是当下人人践行低碳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只要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行动派。

(摘编自李权云《超1亿人经常性骑行,你的城市骑行自由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骑自行车成为国内消费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其次是乘坐公共交通。
B.骑行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运动,目前中国有超过一亿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C.自行车曾是中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被机动车取代。
D.以机动车为主的城市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会缩小骑行空间,阻碍骑行自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龄未满1年的骑友从2021年的5.88%增长至2022年的11.33%,这意味着有更多新手玩家加入骑行队伍。
B.研究表明。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创造减碳效应,这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同时也可以缓解当下城市交通压力。
C.九成以上的骑行爱好者参与骑行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只有一成多的骑手是为了参加比赛。
D.在目前的骑行领域,30岁左右、一二线城市、高学历的男性用户占了绝大多数,但女性用户也在逐年增长。
3.2022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支持把自行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手段”的决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为响应该决议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做好骑行推广工作,普及骑行相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骑行的好处。
B.倡导公众形成绿色出行的理念。
C.不断提升人们的骑行体验,让人获得骑行自由。
D.完善相关政策,营造骑行友好型城市基础设施环境。
2024-02-20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对于母子关系,生物性和社会性似乎是不易发生差异的。在我们的旧法上还有一种规定就是:非婚生子女与其母之关系视为婚生母子,毋须认领。这是说,母子的生物关系是明显的,所以不必经过法律手续,就可以确定其社会性的母子关系。事实上,连这明显的母子生物关系,在过去的旧时代,也有时会被有意抹煞,不承认是社会性母子关系的基础。读过《红楼梦》的人自然记得那个女儿不认生母的故事。在她当家时,明白地向生母说,要她不要弄错了,自己是王夫人的女儿。而王夫人尽管心里疼她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可是她对于这个女孩儿和那个不争气的小子在名分上依旧是母亲。在社会关系上,她得公平地待遇所有的儿女,不论是自己生的还是别人替她生的。熟悉中国大家庭的人自能用亲自见过的事实来证实这类以婚姻关系来抹煞生物关系的情形。

(取材于费孝通《生育制度》第三章婚姻)

(1)文中加点儿的“女儿”指的是(       
A.元春B.迎春C.探春D.惜春
(2)文中“两个孩子”“不争气的小子”分别指的是(       
A.宝玉、贾琏     贾环B.宝玉、探春     贾琏
C.元春、探春     宝玉D.元春、宝玉     贾环
(3)关于这一故事说明的道理,错误的一项是(       
A.母子关系很复杂,有生物性意义上的也有社会性意义上的。
B.在《红楼梦》那个时代,母子关系的生物性有时得不到承认。
C.《红楼梦》中的这个“女儿”缺少亲情,因而不认自己的生母。
D.王夫人作为正妻,她丈夫贾政的孩子都必须把她当作“母亲”。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津独特的工业发展史,使得天津不少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老工业建筑仍被保留下来,这些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成为珍贵的时代印记。

天津在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时考虑尽可能保存工业遗产的本体,通过艺术手段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工业建筑的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为主要保护对象,如天津红桥意库创意产业园对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加层和立面改造。保留老工业建筑厂区内有代表性的建筑单体,并对建筑组团进行功能置换,根据实际情况只保留局部建筑,其他迁移重建,对工业遗产内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以特殊树种作为景观节点进行设计。改造时工业遗产内的古树名木也可增强改造后的园区内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开放的空间改造成绿地、广场。

(取材于硕士论文《试论老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刘秦芳 20166月)

材料二:

众多老字号国企迈开了向新动能转换的步伐。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化)曾连年亏损,国企改革大幕拉开后,严格的考核管理、专注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带动了企业高速运转。2018年,吉化在原油和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市场竞争加剧、50天停产大检修的情况下,全年实现炼化业务盈利25.8亿元,连续四年上缴税金超百亿元。

吉化总经理孙树祯表示,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让企业连续三年实现稳步盈利。2018年,吉化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高质量迈进。

(取材于《金融世界》201904期《老工业基地再造发展新优势——从全国两会看吉林全面振兴发展》薛钦峰 关子儒)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近日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展开激烈角逐。作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因其特别的身世,在众多奥运场馆中显得与众不同。昔日老旧工业园区如何接轨北京冬奥会?近日,本报采访了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澎湃新闻: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遗址上建造的,一方面要保留它的底蕴,另一方面又要和冬奥等元素结合起来,您在设计时是怎样考虑的?

张利:首先,以往的大跳台大多是临时设施,会在使用完毕后拆除,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上首个永久性的单板大跳台。考虑到其永久性保留与使用,北京市和奥组委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首钢,是不是可以将奥运场馆与工业遗产结合?

首钢冷却塔、明湖与西山在北京西边呈现的天际线,是很多老北京童年的记忆。设计团队希望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能满足冬奥会的比赛要求,赋予首钢新的意义,又能保留工业遗址的完整性,留存住这份珍贵的情感。为此,设计团队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和人因测试技术,还邀请了在首钢生活了三四十年的老首钢人来帮助判断,什么样的大跳台放置角度能延续首钢工业的记忆,进而最终确定了搭建角度。大跳台的结束区往湖面以下下沉了5米,就是为了让大跳台整体看起来不会比冷却塔高,而是从冷却塔的高度顺延下来的一个曲线。

(取材于《澎湃新闻》2022215日《工业遗产首次按轨冬奥会——专访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设计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

材料四:

(取材于《天津经济》2021 年第8期《老工业城市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路径研究一一以天津为例》赵凤娇、 韩秀栋、刁建超)

1.下列对“老工业”的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天津,重视保存工业遗产的本体,在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仅对建筑组团进行功能置换,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B.老字号国企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经过一系列改革,2018 年在各种不利情况下,依然实现炼化业务大幅盈利,连续四年上缴超百亿元税金。
C.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在首钢老工业遗址上建造的,因为是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而显得与众不同。
D.由图1可以看出40年来,天津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下列对材料三、四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新闻》作为组织方,重点关注老旧工业园区如何与冬奥会场馆建造相结合。
B.张利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设计总负责人,介绍了“雪飞天”的设计初衷和设计建设过程。
C.图1显示,40年来,天津第一产业占总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大幅度上升。
D.图2显示,1998年天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下降至波谷,2008—2014 年,在小幅反弹后继续下行。
3.有人说:“对于工业遗存,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下列不属于对老工业区改造的一项是(     
A.北京798艺术区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该区根据其内部车间的大尺度空间,改造成现当代艺术展示空间。
B.2015年,由天津住宅集团通过保护性改造使棉三老厂区提升为棉3创意街区,构建了一个既延续工业遗产历史肌理、又体现时尚街区活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C.1946创意产业园,使用天津“老纺机”留下的空置厂房,逐渐成为了天津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街区,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结构,又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
D.天津南翠屏公园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将大量的工程垃圾和废土堆山,利用原有水泊建设成的生态公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埋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兵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在当今仍有价值,“诚”则是指真,“立其诚”则是要坚持真实性。
B.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中又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C.党八股文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主要和首先的任务是禁绝一切空话。
D.文章的长短不是一定的,而是服务内容的需要,就如俗语说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强调为文要真,材料二强调为文要言之有物,都从为文的道理引申到做人的道理。
B.哲学和科学都能揭示客观规律,文学不表现客观规律,所以文学不符合名实一致的要求。
C.“静因之道”与列宁的“辩证法要素”都认为,要彻底避免主观因素对客观世界的干扰。
D.材料二中“懒婆娘的要脚”是表象,结果是群众不想看,危害是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3.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语言平实,文风质朴。引用大量典籍史料并对其解释说明,让文章没有艰涩之感。
B.材料一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对“立其诚”的含义深入分析阐述,采取递进式论证结构。
C.材料二语言严谨,周密且生动活泼,引用谚语歇后语等群众语言,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
D.材料二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战争时期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冰墩墩,这样一个闪亮的“中国IP”横空出世,既有新春佳节的“天时”,也有北京冬奥会的“地利”,更是一场对文创产品坚守文化内涵、弘扬民族自信的精彩演绎。

一个成功的文创IP背后,总有一段触动心弦的文化内涵。从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走红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产动漫和打造“中国式田园生活”的李子柒火到国外……中国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这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文化自信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以文创IP建设为抓手,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选自《文创IP重在深耕》,有删改)

材料二:

从文创IP创作内容特色出发,衍生的应用于市场现有产品载体上的产品,可称为“IP衍生型”文创产品,其结合方式基本是在产品载体原有形态上进行表面结合(如通过印刷、雕刻等工艺),应用方式不改变产品载体原有特定结构。如故宫猫主题品牌文创,就是以皇帝与猫的形象进行重构,以国际性流行的配色,设计成IP形象,进而以此IP形象作为文创内容的公仔、文具、手机壳等。而杭州G20期间,杭州文化主题的文创餐具“西湖盛宾”则属于“一体型”之创产品、它将中国独有的江南文化与瓷器产品进行创意的艺术结合、整体展现了中国江南的文化气韵、但其文创内容与其时应的产品载体及结合方式构成特定的关系、形成价值核心、其内容与载体脱离后无法独立存在、或无法再次与其它广泛的产品载体进行结合,所以其“文创内容”往往难以展现在其他领域进行拓展应用。

(选自《它创产品的发展趋势:不止是旅游纪念品》、有删改)

材料三:

(选自《2020年中国文创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有删改)

材料四: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文创产业深度融合性特征正逐步显现,其与旅游业、传统制造业、农业等逐渐形成“越界、渗透、提升、融合”的多样路径。以旅游业为例,文化与旅游有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二者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等,一方面文化创意引领旅游资源、衍生产品的开发,以文化的活力提升旅游项目、旅游产品等的内涵;另一方面旅游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结构仍存在着投入结构低端化与同质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水平、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文化服务业占比场远大于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同时也保持了更快的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选自《文创产品市场调研》,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墩墩”作为中国成功的文创产品,它成功的原因除了天时地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本身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
B.“IP衍生型”文创产品,是从文创IP创作内容特色出发,衍生的应用于市场现有产品载体上的产品。
C.“IP衍生型”文创产品的结合方式就是在产品载体原有形态上进行表面结合,应用方式不改变产品载体原有特定结构。
D.一个成功的文创IP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创IP建设为抓手,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文化符号。
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盛宴”系列文创产品将中国独有的江南文化与瓷器产品进行创意的艺术结合,其内容和载体形成特定的不可割裂的关系。
B.图1所示“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长”都呈波动状态,特别是“同比增长”,2019年数据相比前一年呈明显下降。
C.图2所示奥飞娱乐、美盛文化等企业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资产规模、营业收入以及主营业务毛利率方面占据较大竞争优势。
D.文创产品的发展进程、水平、质量和效益会受到产业结构投入、产业关联性、区域发展平衡性、人才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A.文创产业具有深度融合的特点,其中与旅游业的联系最密切,通过举办活动、打造产品、开发公益品等,文创产业主导了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B.与文创餐具“西湖盛宴”一样,“冰墩墩”“哪吒魔童降世”等都属于“IP衍生型”文创产品,它们可以在其他领域进行拓展应用。
C.只要掌握了中国文化元素这个“流量密码”,文创IP就会触动国人心弦,就会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从而快速成功甚至涉洋出海。
D.虽然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但文化产业发展快速,特别是文创产业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孔于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似乎孔子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孔子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英把金针度与人。”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

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鸡,佩猴豚”。据《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更为穷困。据《弟子列传·正义》引《韩诗外传》,曾参曾经做小吏,能谋斗升之粟来养亲,就很满足,可见曾点、曾参父子都很穷。据《吕氏春秋·尊师篇》,子张是“鲁之鄙家”。颜回居住在陋巷,箪食瓢饮,死后有棺无椁,都见于《论语》。由此推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

《韩非子》说“今之显学,儒、墨也”,由儒家墨家而后有诸子百家,所以我说,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献和设立私塾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杨伯峻的《试论孔子》)

材料二:

井上靖先生说:“把自己没写的小说告诉举世闻名的作家巴金先生,简直是匪夷所思,班门弄斧。但机会难得,我还是想跟先生说一说我的创作计划。我在国际笔会东京大会的开幕式上讲了葵丘大会,那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各国诸侯于祭坛前盟誓,约定黄河沿岸的各国不用黄河之水作为武器互相攻击,史称‘葵丘会盟’。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各国剑拔弩张,争雄称霸,血雨腥风,但在五百年间,大家都遵守这一盟约。这是人类的大智慧。孔子希望天下安定,并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这个思想,他提出了‘仁’”。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其根本要义是爱人,也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他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将其确定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当时还没有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那样的年代,孔子就认为人类会在未来建立理想中的和平社会,这就是我现在要思考的,要写的。”

巴老说:“我回到上海以后,想读一读关于孔子的书,或者孔子写的东西。我小时候,每逢孔子的诞辰日,都要给孔子磕头;在私塾念书时,每天都要背‘四书五经’,背不下来,老师就用竹板打手心。虽然要求背诵,但老师一点也不讲,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了,家人时常用孔子的话教训我。后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开始提倡新文化,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我很高兴,很兴奋。当时我很年轻,对反对封建礼教很赞成,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反感,在我的小说《家》中,年轻的主人公就有反孔的思想,我写《家》的时候二十七岁。当时的社会与现在完全不同了,井上靖先生刚才讲的我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我应该冷静地、客观地重新研究孔子,期望从井上靖先生的小说中再认识孔子。”

井上靖先生说:“长期以来,人们把孔子当作千古圣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来顶礼膜拜,但我想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两千多年来,孔子一会儿被肯定,一会儿被否定,我个人的思想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我现在肯定孔子,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摘自《陈喜儒:听井上靖谈孔子》)

材料三:

我们现代人自然应走出古人的局限,重新评估古书与古人的价值。我们看孔子自不应再以“素王”看待他,也不能将《论语》视为治国的宝典,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不见得对,用“治天下”的观念,其实是看“小”了《论语》。读《论语》应该先看其中言论是否真出自孔子或孔子的弟子,然后依可信的数据来判断孔子是怎样一种人。从可信的材料,我认为孔子是这样一种人:

他整理了中国古代最可贵也最可信的文化材料,把这些材料流传下来,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见得认为六经是夫子的手订与手著,但孔子设教,以此教人,终使六经可以阅读流传。

我们从孔子“述作”的六经,可以看出一个特点来,这六部经书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就是都注重“人”的价值。在六经里面,哲学是人的哲学、历史是人的历史、文学是人的文学、政治礼俗也是供人生存的政治礼俗,这些特色在今天者稀松平常,但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前,人类社会还多被迷信烟雾所弥漫,六经坚信人的理智与价值,在很早的年代就把中国带入“人文社会”,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极高又极难得的成就。

(摘自周志文的《以一人之力,让中国提前“文艺复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虽然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是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
B.过去的工艺和拳术教师不愿把全部本领传授给学生,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
C.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同一问题时,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
D.孔子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学生出身决定自己是否招收,他的学生都出身贫贱。
2.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有儒家墨家然后才有了诸子百家,因此杨伯峻认为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献和设立私塾相关。
B.孔子希望天下安定,并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这个思想,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思想——“仁”。
C.巴金和井上靖一样,对孔子的认识都有一个变化,由肯定到否定又到现在的肯定,他二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D.正确读《论语》的态度是先看其中言论是否真出自孔子或孔子的弟子,然后依据可信的数据来判断孔子是怎样一类人。
3.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注重‘人’的价值”的一项是(       
A.孔子“事事请教”“不懂就问”“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B.在孔子的诞辰日,学生要向孔子行大礼,即使不懂是什么意思,每天也要背诵“四书五经”。
C.孔子把根本要义是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仁”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其定为人的道德观念。
D.孔子“述作”《诗》《书》《礼》《易》《乐》《春秋》,并以六经设教,以此教人,使其被阅读流传。
2023-04-09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因其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决、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某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重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网络微短剧是短视频向高阶的进阶,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网络激短剧的创作发扬短小的叙事优势,依托网络用户需要“留白”空间的需求。在保证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度的基础上,留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间,既符合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精简叙事的典型心格,也满足了网络用户观看作品时沉浸式、参与式的心理需求。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进行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对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了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在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一个全知视角,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在不同角色的反复切换中增强自身代入感,在多变的情节和高频的反转中感受剧情行进的紧张感。好的网络微短剧更加考验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拍摄视角的逼真度、全面性,以及对交叉、对比、闪回零太奇的合理运用,都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叙事能力的关键。

线性叙事是影视剧的传统叙事方式,主要依托事物发展的时间,以及由始至终的过程来推动情节。这样的叙事方式往往会创作出节奏相对平缓的作品。而网络微短剧常常采用正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形式,打破了线性的规则,丰富了叙事的结构。在网络微短剧中,正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主线的剧情,是故事行进的基底。叙事进入关键情节时,则会切入倒叙,铺设悬念,引发好奇,同时补充故事情节中必要的人物背景关系。正叙与倒叙相结合,增强了网络微短剧“讲故事”的氛围感,也是网络微短剧丰富故事纵深感的主要方式。

网络微短剧作为网络文艺的新生业态之一,对于推动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当前网络微短剧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内涵薄弱、剧情浮夸、题材猎奇、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同质化、视听语言缺乏专业性等突出问题。网络微短剧亟待在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传统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微短剧压缩了内容时长,但仍然需要在“小体量”中突显“大主题”、追求“大格局”,提供深层次的思考,以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深入挖掘网络用户需求、拓宽题材范围、增强叙事策略、继续强化价值引领等,是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有序发展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张智华、曹馨丹《网络微短剧:“小体量”追求“大格局”》)

村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目前,三集系列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很火爆。该作品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古代女子逃出博物馆、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相遇、在其帮助下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作品的前半部分讲述了玉壶的回家之路,后半部分通过玉壶传递家书,讲述了诸多流落海外文物的思乡之情。

该作品中海外文物拟人化表达心声的场景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明代琉璃砖被切割,思乡情切;原本成对的唐三彩马已被迫相隔万里百余年;笛师陶俑给琴师陶俑传达思念之情,想再一起演奏《长歌行》……数以万计流落海外的文物终于可以自己“发声”,“让文物回家”这句话变得形象、直观、可感。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

(摘编自师文静《十多分钟微短剧引发“文物回家”讨论热,小作品也有大情怀》)

1.下列对材料一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网络微短剧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依然受到视频平台的青睐。
B.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新兴事物在刚出现时容易被人们接纳,发展比较顺利。
C.与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相匹配的叙事视角,便于观众快速进入故事,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D.作者介绍线性叙事方式的目的是,引出并凸显网络微短剧采用的正叙与倒叙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结合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特点,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B.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媒介技术手段的更新,短小的叙事优势,是短视频得以发展的基础。
C.摄影师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会影响网络微短剧的叙事能力和吸引力,是提升网络微短剧品质,实现网络微短剧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D.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增长率为267.65%;预计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元。
3.根据以上相关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逃出大英博物馆》作为好的网络微短剧特点的是(       
A.作品只有三集,借助“玉壶”回家的故事,引发“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体现出好的网络微短剧叙事体量小,富有吸引力的特点。
B.作品的拟人化表达是一种新鲜的叙事视角,能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并沉浸在剧中人物的视角之中。
C.作品借助影视这一形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和责任的故事相结合,独特的立意,用心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作品突显了“让文物回家”的大主题,体现出好的网络微短剧有“大格局”,能使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满足受众的精神体验。
2024-03-29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编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慢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C.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则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C.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不属于“切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实施建议的一项是(       
A.学校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B.部分学校存在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
C.社会层面要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
D.资源方面,要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