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名与字有协同关系,例如班固字孟坚,王绩字无功。
B.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2019-10-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2 . 阅读下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溢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①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②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③致:送到
④经时:很久
(1)描绘诗中“奋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2019-02-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南开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情绪的文化维度之———权利距离(纵向社会与横向社会)

文化之间的另一个主要差异,在于人们强调权力距离和社会等级的程度。David Matsumoto(1996)将纵向社会一词定义为一种强调等级差异的社会,它对有助于宣传和增强地位差异的情绪和行为给予鼓励。相反,横向社会则是一种不注重社会等级差异,很少公开承认这种差异存在的社会。例如,各种非人类群体中,大多数猴群都有着森严的纵向结构,一只猴子(通常是雄性猴子)领导整个的猴群;而鹿和牛更偏向于横向结构,在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比较平等的地位。

Nancy Much(1997)对印度的社会结构和典型的美国社会结构进行了对比。传统的印度社会是典型的纵向社会,有着稳固的等级结构以及各阶层人际交往的详细规则;甚至在家庭内部,也要遵守这些等级制度,通常在称呼他人时要加上称谓(如,哥哥),而不是直呼名字。印度人认为年轻的家庭成员应该以俯拜(叩拜地位较高或年长的家庭成员)作为标准的表示尊敬的礼仪。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称谓或者肢体语言,将被视为违背传统礼仪,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父亲的朋友不会让你直呼他的名字,而且你也不能这样做。

尽管没有哪个人类社会是完全的横向社会,但美国文化相对来说更倾向于这种社会模式。美国人认识到社会地位的差异,也承认父母、老板和当选的领导人等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是局限在某些范围内的。一个工人认同老板在公司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但是老板不能命令他在饭馆吃饭时要点什么菜,也不能限制他与妻子孩子该如何相处。在财富或者受教育程度的等级差异看上去很不明显。在美国,没有可世袭的特权,并且美国人重视这样一种观点:一个出身贫寒的人也能够最终成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加拿大人也认同这一观点。

纵向和横向维度从几个方面影响着情绪的表达。与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一样,权力距离能够促进或者抑制某种情绪的体验。例如,一些纵向社会鼓励一种用英语难以形容的情绪——这种情绪结合了羞耻、尴尬、胆怯和尊敬的情绪体验(e.g.,Abu-Lughod,1986;Menon&Shweder,1994;RusseⅡ,1991)。例如,在印度的奥里萨邦语言中,这种情绪被称为“lajya”,在贝都因语(阿拉伯语的一种)中被称为“hasham”。地位较低的人们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会体验到这种情绪,而这种情绪的表达也体现了他们的尊敬之情。这似乎很不寻常,但是想象一下我们遇到一个著名演员、音乐家、政治家,或者一个你非常崇拜的人。对那个人的感觉可能就是“lajya”或“hasham”。

在一个社会中,对权力距离的强调能够预测什么人表达什么样的情绪。例如,在日本,地位较高的人(如,运动队的教练)对运动员表现出愤怒是恰当的,但如果运动员对教练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则是非常无礼的表现(Matsumoto,1996)。表现出愤怒意味着这个人的地位较高,如果一个运动员对教练表现出愤怒则是对等级制度的直接挑衅(Matsumoto,1990)。相反,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导,不太适合表现出悲伤或者恐惧的情绪,因为这会传递出一种软弱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情绪表达信号,而不是情绪体验的信号。不可避免的是,运动员会对他们的教练感到不满,而教练有时也会感到悲伤或恐惧;然而,他们会抑制住这种情绪的表达以维护集体的和谐。

同样地,研究者以尼泊尔儿童为被试,对由于地位因素而影响到愤怒情绪表达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差异。在尼泊尔乡下,印度教的婆罗门儿童与藏传佛教的塔满(蒙古人的部落名称)儿童相比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当心理学家向这些儿童了解他们在不同困境下的感受和行为时,婆罗门儿童报告他们在很多情形下都会体验和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塔满儿童却报告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愤怒的情绪。相反,塔满儿童更多的只是报告有羞耻或者“还凑合”的情绪体验。这些差异一部分与地位有关,一部分也与宗教有关;佛教认为平静、和谐的态度是值得推崇的(Cole,Bruschi,&Tamang,2002;Cole&Tamang,1998)。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中的这些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美国不是单纯的横向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也是教练训斥运动员,而不是运动员训斥教练;同样,雇主和教授可以对雇员和学生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反之则不然。然而,与许多其他文化因素相比,社会地位对情绪表达的影响并不是最显著的。

1.下列对“权利距离”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人们强调权力距离和社会等级的程度越高,这个社会就越倾向于纵向社会,传统的印度社会是典型的纵向社会。
B.纵向社会,鼓励有助于宣传和增强地位差异的情绪和行为,传统的印度社会有着稳固的等级结构以及各阶层人际交往的详细规则。
C.横向社会不注重社会等级差异,几乎不愿意承认社会等级差异的存在。美国人认识到社会地位的差异,但表面上,在财富或者受教育程度的等级差异很不明显。
D.没有哪个人类社会是完全的横向社会,在美国,一个工人认同老板在公司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但是老板不能对员工的家庭生活加以限制。
2.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权力距离能够促进某种情绪的体验,例如,一些纵向社会鼓励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结合了羞耻、尴尬、胆怯和尊敬的情绪体验。
B.在纵向社会中,表现出愤怒意味着这个人的地位较高,而作为一个集体的领导,这样地位高的人不会表现出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以传递一种强硬的信息。
C.在日本,地位较高的人(如,运动队的教练)对运动员表现出愤怒是恰当的,运动员对教练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就是直接挑衅等级制度。
D.美国不是单纯的横向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也是教练训斥运动员,雇主可以对雇员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在传统的印度社会中,只有能正确地使用称谓或者肢体语言,才能被视为合乎传统礼仪,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B.依据一个社会对权利距离的强调程度能预测教练这一地位较高的人在运动员面前能表达什么情绪。在美国,教练对运动员表达出愤怒的情绪是无礼的。
C.运动员会对他们的教练感到不满,而教练有时也会感到悲伤或恐惧,然而,教练会抑制这种情绪的表达,因为他们不适合表现出这种情绪。
D.研究者以尼泊尔儿童为被试,对由于地位因素而影响到愤怒情绪表达的研究中发现了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与地位有关,一部分与宗教有关。
2019-10-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9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9-10高一下·天津南开·期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无雪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2016-11-18更新 | 53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礼书

司马迁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矣。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目好五色,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口甘五味,为之庶羞酸咸以致其美;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皮弁布裳,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仲尼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卫所居不合。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沈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至秦有天下,悉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晁错明於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籓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孝景用其计,而六国畔逆,以错首名,天子诛错以解难。事在袁盎语中。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

今上即位,招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馀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化隆者闳博,治浅者褊狭,可不勉与!”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於后云。

(选自《史记·礼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所由来矣尚:久远
B.出见纷华盛丽而说:高兴
C.至秦有天下,悉六国礼仪内:采纳
D.招儒术之士致:到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循法守正者见侮世而君幸赵王
B.所以防淫侈,救其凋敝吾还也
C.门人之高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D.殊路同归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
B.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
C.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白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
D.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
4.下列四组句子全部属于周衰到汉武帝初年“礼崩乐坏”现象的一项是( )
①耳乐钟磬,为之调谐八音以荡其心
②管仲之家,兼备三归
③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④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
⑤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
⑥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研读夏商周三代史书,得出结论,古人依据人情、人性制定礼仪制度。
B.制定礼仪制度就是要诱导人们知仁义,并以刑罚相约束:使百姓体、目、耳、口、情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
C.汉孝景帝采纳晁错削弱诸侯势力的计策,导致了六国叛乱,最终天子不得已,杀晁错以解时局的危难。
D.汉武帝面对当时“古者太平”,才“定制作"的论调,指出礼仪制度“因民而作”,“追俗为制”。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
(2)仲尼没后,受业之徒沈湮而不举,或适齐、楚,或入河海,岂不痛哉!
(3)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
2019-10-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1.“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是如何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7-03-1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7 .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C.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后来合称孝廉。历代因之,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2019-10-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9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宋·陆游

其二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其四

群胡束手仗天亡,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注释】仗天亡。典出《史记》所载项羽“此天亡我”之语。是说金人进行的是不义之战,连老天也要灭亡他们。
(1)这两首诗抒发了什么相同的感情?共同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鉴赏“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这两句诗。
2019-10-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9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送春

宋。朱弁①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②。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①作者曾因出使金国不屈于威胁利诱,为金所拘,留滞北地达十五年之久。这首诗即写于被拘期间。②褚衣:棉衣。
(1)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鉴赏这首诗的颔联。
2019-10-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褒祥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袋始舍于其,而葬之:以敌其后名之日“褒禅”。所谓慧空禅院者,壤之庐家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网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就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难,而其见愈奇。有怠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葬之             卒:最终
B.有碑             仆:倒
C.火尚足以       明:亮
D.则或其欲出者   告:过失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慧褒始含于其址            浮屠:这里指和尚
B.唐浮图慧褒始含于其            址:山脚
C.褒之庐家                            庐家:坟墓
D.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 这里指山南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B.余与四人拥火                 其无礼于于晋且贰于楚也
C.有息欲出者                       项王按剑跽曰
D.不出,火                       若属皆为所虏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游记,前两段是记游,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览的过程,叙议结合,以记叙为主。
B.第一段说明褒禅山命名由来,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为归依,内容上环环相扣
C.第一段记叙的最物由慧空禅院、华山洞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为后文议论埋下了伏笔
D.第二段写作者进洞半途,听了倦怠者的话,没能尽赏游之乐,“悔”概括了其心情。
2019-02-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南开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