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诗者,志之所也。在心为,发言为诗。情动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节选自《毛诗序》)

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尽,荣乐止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声名自传于后。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感人心者,莫先乎,莫始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也。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心为                           志:感情
B.不托飞驰之                    势:权势
C.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情况
D.恐为晏、欧诸公所不   许:赞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志之所也/经国大业
B.情动中而形于言/寄身翰墨
C.年寿有时尽/声名自传于后
D.荣乐止其身/莫始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序》的作者认为诗歌与歌咏联系密切,因为不用歌咏的办法,就不能表达情感。
B.曹丕把文章写作定位为经国的大业和不朽的盛事,足见出他对于文章作用的高度重视。
C.“诗歌,应以情感为根”,白居易对于诗歌与情感关系的认识给后代人以很大的启发。
D.王国维认为,如果不能把真景物和真感情融注在所写的文字中,这就不应叫作有境界。
4.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为诗
译文: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B.二者必至之常期
译文:二者都终止在规定的时限内
C.莫始乎言
译文:没有比言语早的
D.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译文:这种话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
5.对《毛诗序》中画线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舞蹈是内心情感的直观形象表现。
B.舞蹈是情感表现的最高境界。
C.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于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
D.舞蹈的灵魂源自内心情感。
2022-03-0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诋他人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分门户、争坛坫之中,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曰:否。”“然则君之诗可矣。因出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他山曰: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坫:古时盟会的场所。 ②晼晚:日将西,日将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其辞为方言                                   鄙:轻视
B.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               訾謷:攻讦,诋毁
C.然则君之诗可                                   观:欣赏
D.因书而                                             归:赠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诋他人不能知 / 臣进退,实为狼狈
B.已汩没分门户、争坛坫之中 / 师不必贤弟子
C.不知者以博雅称之 / 客喜笑,洗盏更酌
D.因出示余 / 验之事,合契若神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A.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B.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C.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D.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4.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     
① 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
② 僻事以为奥
③ 奇字以为古
④ 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 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⑥ 吾以待之后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B.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C.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
(2)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
7.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哪些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见解主张?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
B.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西厢记》等。
C.《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揭露了封建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D.契诃夫,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2024-05-07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大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                            史:虚饰,浮夸
D.君子于义,小人于利        喻:知晓,明白
5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 王之不王,是折枝类也
B.夜缒出,见秦伯 / 鼓瑟希,铿尔,舍瑟
C.焉用亡郑陪邻 / 苟天下之大
D.吾还也 / 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豁达,具有爱国精神。
B.烛之武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利用地域间利益失衡策略瓦解了敌人。
C.烛之武面对秦穆公言明利害关系,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有理有据。
D.晋文公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凭借理智判断,作出撤退决定。
2022-02-22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对下面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
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反衬相聚的欢欣。
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______。从塞北充满蒙古风情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到彩云之南(       )的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从江南水乡(       )的桑基鱼塘系统,到甘南青藏高原边缘的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如果你对中华民族迁徙历史和客家文化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江西崇义的客家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看看南迁民众特别是客家祖先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创造出人间奇迹;如果你对少数民族风土文化感兴趣,你可以去湖南新化紫鹃界梯田、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众多的少数民族不仅(       )出深入云端的壮美梯田,而且还搭建了吊脚楼、板屋,他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经年欢愉……

我们能够从农业文化遗产中寻找幸福,这幸福来自我们本就渴望的田园风貌。农业文化遗产,是最中国的遗产,(       )着中国文化中最根源的那些信息。一起走吧,暂离浮华都市,走向农田,走上田埂,做一个幸福的人。

1.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截至到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B.截至2022年底,在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中已经达到15项
C.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D.截止2022年底,我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已经达到15项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层出不穷       参差不齐       开发       包罗B.层层叠叠       纵横交错       开垦       蕴藏
C.层层叠叠       参差不齐       开发       蕴藏D.层出不穷       纵横交错       开垦       包罗
3.选文中涉及了中华民族的田园文化,下列与田园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犁的《荷花淀》除了描写美丽的白洋淀风光,还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解放战争时期善良勇敢的军民形象,充满散文特有的意境美。
B.《芣苢》一诗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画意。
C.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五言古诗的形式,结合白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画,《归去来兮辞》更是写到了自己躬耕田园的场景。
D.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富于生活情趣。
2024-05-13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和杨万里都是唐代诗人,“诗仙”李白的诗篇多浪漫主义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丰富大胆的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而“诗圣”杜甫的诗篇多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例如《登高》;杨万里的诗歌语言自然活泼,通俗易懂,他的诗风被称为“诚斋体”。
B.“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他们是建安时期诗人,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开创了田园派。
C.“稻菽”属于“五谷”,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中代指粮食。
D.《涉江采芙蓉》是文人五言诗,属于《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A.时近中秋,作者北归,途经洞庭,写作此诗描摹洞庭月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怀抱。
B.上阕着力刻画作者想象中洞庭恢弘景象,因其难以言说,便只用“妙”字来概括。
C.“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作者自省为官时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犹当空明月。
D.全词意境空灵,如水银泻地、千里流光,又仿佛孑立云端、勘破时空、物我两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纵笔三首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注】1099年,苏轼由惠州贬所再贬儋州,时64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首句写诗人处境寂寞,已成衰病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白须申述衰老。
B.《其一》从寂寞写到热闹,《其二》从热闹写到寂寞,都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细节描写。
C.《其二》写因州里官员出现,父老争相观看,而诗人自己独处寂寞,在斜阳中数路人。
D.《其三》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米贵,诗人半月不得醉饱,看似夸张,却是写实之笔。
2.组诗共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在心境的展现方面,你最欣赏哪一首,请简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