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扁平人物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我永远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说这话的是米考伯太太——她说她绝不会抛弃米考伯先生;她说到做到。当小说中其他的因素跟她发生碰撞时,她所拥有的这种人生就会从边缘、从因碰撞产生的火花中发射出道道光芒。扁平人物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论他们何时登场,都极易辨识——被读者的情感之眼认出,视觉的眼睛只不过注意到一个特定名字的再次出现。当作者想集中全部力量于一击时他们最是便当,扁平人物对他会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从不需浪费笔墨再做介绍,他们从不会跑掉,不必被大家关注着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出场就能带出他们特有的气氛——他们是些事先定制的发光的小圆盘,随便放在哪儿都成,绝对令人满意。

第二大优势是,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他们能一成不变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因为他们绝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更易,这使他们在回顾中具有了一种令人舒心的特质,甚至使他们在创造他们的小说已然湮没无闻后仍被人牢记不忘。我们都希望书本能经久长存,成为我们的庇护所,希望书中的居民经久不变,而扁平人物正是因此取得了他们的合法性。不过,眼睛一直严厉地盯着日常生活的批评家们一一对于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却很不耐烦。他们认为,如果维多利亚女王没办法概括在一句话里,那米考伯太太凭什么就可以这么做?然而一部复杂的小说经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这两者相互磨合的结果会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生。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都扁平,每个人物几乎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可结果却给人一种深度人性的绝妙感觉。

我们必须承认,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让我们转到圆形人物身上来吧,我们先去一趟《曼斯菲尔德庄园》,看一看跟巴儿狗一道坐在沙发上的伯特伦夫人。她的套话是“我脾气虽好,可是绝对经不得劳累”,而且对这一原则一直坚守不渝。可一场祸事在结尾处不期而至。她两个女儿都处境堪虞——朱丽亚私奔了;玛利亚因为婚姻不幸福也跟着情人跑了。伯特伦夫人该如何自处?“伯特伦夫人没有深刻的思想”,这正是她的一贯作为。“但是在托马斯爵士的引导下,(她)对一切重要的方面都形成了正确的看法。”托马斯爵士的指导推动着这位贵妇人获得了独立和并非出自本愿的道德感。“因此她明白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这正是道德的最强音——非常斩截,水到渠成。后来又跟上一个巧妙无比的渐弱音,通过否定的形式出现。她“既不要求芬妮劝解,也不想自欺欺人,掩饰它的罪愁和耻辱”。那句套话再次显形,因为她一直以来确实照她一贯的原则尽量对麻烦视而不见,也确实要求芬妮劝解她该如何自处;十年以来芬妮的全部职责也就在此了。作者的措词虽以否定的形式出之,却提醒我们想到肯定的方面,她惯常的精神状态亦由此再次历历在目,单凭一个简单的句子,她就先是被吹成一个圆形人物,然后又打回扁平的原形。

简·奥斯丁的笔法何等神妙!寥寥数语,她就大大拓展了伯特伦夫人的形象。简·奥斯丁尽管给她的人物贴上“理智”“傲慢”“情感”“偏见”的标签,可他们绝不局限于这些品性限定的范围。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自然是限定在书页中的生活。小说家有时单独利用它们,更经常的则是结合以其他种类的人物,来成就其实现真实生活的抱负,并使作品中的人类与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谐共处。

(摘编自B.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有删改)

1.下列关于“扁平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平人物”又称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是从单一的观念、品质出发塑造出来的,其特点常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B.“扁平人物”会因与小说中其他因素的碰撞而发出道道光芒,并让读者在回顾他们时感到愉悦,久久不忘。
C.一些批评家以日常生活为比照来审视小说中的“扁平人物”,认为他们既非真实可信,也难以理想地表现生活。
D.狄更斯是利用“扁平人物”的高手,在复杂小说中用“扁平人物”就能再现真实人生,让读者产生深度人性的艺术感受。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斯特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伯伦特夫人的例证说明,“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
B.“扁平人物”能吸引读者的情感之眼,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两者相互磨合,更接近真实人生。
C.“圆形人物”性格的丰满变化远胜于“扁平人物”,但作家不必要将所有人物都塑造成“圆形”。
D.“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都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有了这两类人物,就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
3.下列更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普鲁斯特笔下的帕尔玛公爵夫人能以一句话概括出来,那就是:“我必须特别小心待人友善。”她除了特别小心之外什么都不做。
B.《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就像摩尔·弗兰德斯一样拥有一本专门讲她的小说,其形象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无拘无束地爱干嘛干嘛。
C.把对《伊万·哈灵顿》中的伯爵夫人与蓓基的记忆作比较,我们只记得伯爵夫人的外形及围绕这个形象的那个公式,她是个典型的扁平人物,蓓基却是圆的。
D.《兰默摩尔的新娘》中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不论做什么,去哪里,不论说了什么谎,打破了什么样的盘子,一切的目的都在于隐瞒他主人家的贫困。
2023-12-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各题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扬州的水自然养育着扬州的人。上善若水,(       ),是扬州人血液里的秉性。水是扬州的脸蛋和瞳仁,又是扬州的骨血和生命。大长江、古运河、瘦西湖,还有纵横交错的小水巷,都在以无处不在的水色深情款款地顾盼你、拥抱你、款待你。我们先不说天赐的长江是怎样丰润扬州,单说人工开掘的古运河和瘦西湖是怎样哺育扬州。

因了水,扬州交通便利、(       ),可以通江通海;因了水,土地不再焦渴,庄稼得以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天南海北的商贾来这里进货发货,安家发家,成为一个个富商、一个个大户;一个个水码头就这样起来了、繁忙了;一个个小村庄就这样变大了、繁盛了。有的成了小城,有的成了小镇,一路下来,这些城镇就连成了一个大大的扬州,成为(       )的人文财富与风景。东关街、瓜州镇、湾头镇等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_______________

1.下列填入以上文本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善如流   千帆过尽   旷世B.从善如登   千帆竞发   旷阔
C.从善如流   千帆竞发   旷世D.从善如登   千帆过尽   旷阔
2.以下适合填入文段末尾横线处的一项是(       
A.扬州古运河,自然成了不可分割的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B.扬州古运河,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
C.扬州古运河,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D.扬州古运河,自然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既“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选自《诗经·周南》中的《芣苢》就是描写人们采摘车前草场景的作品。
B.《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历史散文,全文形象鲜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C.《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作,作者借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向统治者发出警告,他在作品中大声疾呼“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谓振聋发聩。
D.《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品,作者蒲松龄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
2023-12-02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3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
(2)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3)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已。
2018-12-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
(2)凡具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
(3)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
2018-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四合庄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时间之旅

林清玄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 Some where in Time)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

“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问题,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则常常是悲剧收场。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恒的。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来多少缠谴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说骗向往爱情的世人呢?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

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

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这一阕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孟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到终结之际则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试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竞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疏忽,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验,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时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由于时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①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电影《似曾相识》的本事以单纯动人的情节,揭示了“爱情”与“时间”的问题,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
B.中国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显示爱情就是一出悲剧,古今中外的无数爱情故事证明了这个结论。
C.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借春天为爱情注脚:爱情是无法超越时序的。
D.这篇散文以时间为经,情爱为纬,阐述了时间之旅的虚无,带有明显的消极情绪。
E.“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作者认为要保持平静之心,活在当下是根本,时光倒流也无济于事。
2.作者说“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为什么?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时间与爱情”的解读?请简要分析。
4.“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