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020-11-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居则曰:“不吾知也。”B.王见之曰:“牛何之”?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D.项王曰:“沛公安在?”
2020-11-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列句子从活用角度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B.同俗自于众为善
C.五十者可以帛矣D.范增数项王
2020-11-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4 .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 “”的感慨?

1.甲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B.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C.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D.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色等闲度
2.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A.弟走从军阿姨死B.梦啼妆泪红阑干C.老大嫁作商人妇D.秋月春风等闲度
3.丙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     
A.江州司马青衫湿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D.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通假字。
(1)莫春者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3)批大郤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敢倍德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5)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13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庖丁文惠君解牛
A.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
C.视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
2020-02-13更新 | 1610次组卷 | 13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愚钝
B.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因此,所以
语言文字运用-填空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01更新 | 507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 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描写远游之景,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来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0-01-22更新 | 66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渤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战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认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