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默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烘托。
B.上片由眼前的江水联想到逝去的英雄,突出表现词人的人生虚无感与幻灭感。
C.下片中年轻有为、儒雅从容的周瑜,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词人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上阕写到了孙权和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2022-11-1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征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征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吾谓斯文遂                       绝:形容词,独一无二
②章武皇帝纳谏思                 理:动词,治理
令师道掠美                       而:连词,表转折
④是朕拔擢名位                    致:动词,获得
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⑥然多排摈,小得用其才       为:判断动词,是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征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乾道四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诏委以规画,乃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战马铁甲皆备。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概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上遂释然。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B.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C.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D.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跟“京口”一样,都是南京市的古称。
B.行在,即“行在所”,意为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C.金字牌,古代传达朝廷紧急命令时用的凭证,一般为木牌朱漆金字。
D.儒生,原指古代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成为读书人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年轻有为,富有远见卓识。他深受义军首领耿京的器重和信任,劝说耿京率军南下归宋并代表耿京处理相关事宜;宋高宗召见了辛弃疾,对他表示嘉许。
B.辛弃疾英勇无畏,敢于伸张正义。他得知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挺身而出,只带很少的人马冲进金兵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而归,最终张安国被朝廷公开处决。
C.辛弃疾勇于担当,办事务实高效。他奉皇上诏令筹建军队,不顾政敌的攻击诬陷,积极招兵买马,千方百计经营谋划,最终在皇上的支持下完成了军营建设工程。
D.辛弃疾崇尚气节,喜与名士交往。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览,并写了《九曲棹歌》;朱熹去世后,他写了一篇祭文,不顾禁令亲自前往朱熹家哭泣祭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5.辛弃疾认为导致百姓为盗的原因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
2022-10-2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一隅,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了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和高昂士气。
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时代伤感融入对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2.赤壁之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话题之一,不同的作者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主题不同,请简要分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克己复礼为仁
C.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022-10-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就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
2.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2022-10-16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一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9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玛丝洛娃的绝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

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她想到许许多多的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来,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作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口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了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了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阿姨!卡秋莎【注】阿姨!玛莎喊着,好不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口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发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节选自《复活》,有删改)


【注】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主要是为了体现她的堕落和毫无廉耻之心。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因为完全忘记了他,而是不愿意想起他,想起他就痛苦,说明玛丝洛娃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而聂赫留朵夫粗暴地将窗子放下,体现了他对玛丝洛娃的视而不见。
D.小说节选部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描述了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性格塑造都很完整、全面。
2.小说第⑥段对车厢内聂赫留朵夫和另一个军官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第⑬段写玛丝洛娃从孩子那里获得了活下去的力量,这与前文中她觉得孩子是累赘是否矛盾?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2-10-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骊山北构西折                  ②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③缦立远视,望幸焉
④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⑥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③不同,④和⑤相同
C.②和⑤相同,③和⑥不同D.②和④相同,③和⑥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②胡马:指金兵。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④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
B.颔联诗人以“刍荛”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得不到采纳的悲愤之时,也流露出归隐山林之意。
C.颈联借景抒情,用“急雪打窗”之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用“涕俱流”的细节,表现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
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乱絮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空”字在古诗中常受到诗人的垂青。请简析“吾辈空怀畎亩忧”中“空”字的妙处。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      来于秦   ④可怜焦土   ⑤以膏泽斯民
⑥同俗自于众为善   ⑦简而任之,择而从之   人者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B.①⑥/②③/④⑤⑧/⑦
C.①⑦/②④⑤/③⑧/⑥D.①⑥/②③⑤/④⑧/⑦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