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正事,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敢以烦执事”,“敢”是表示冒昧的自谦之词,执事就是办事的官员,这里用来代指秦穆公,表示对他的尊敬。
C.孔子称冉有为“求”是称名,郑伯自谦称自己为“寡人”,张良称刘邦为“沛公”是按封地,项羽自称其名为“籍”。
D.“按剑而跽曰”中,“跽”是一种挺直上身警备的姿势,因为古人席地而坐,双膝着地,起身对敌前需挺直上身准备。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子之谓也
②沛公安在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是乃仁术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百姓之不见保
⑧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A.①⑧/②⑥/③⑦/④⑩/⑤⑨B.①⑤/②⑥⑧/③⑦/④⑩/⑨
C.①②⑥/③⑦/⑤⑨/④⑩/⑧D.①⑤⑨/②⑥⑧/③⑦/④⑩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有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方六七十,五六十 ②沛公起
③杀人不能举 ④固不也,且为之奈何
B.①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吾一日长乎尔 ④汝不必无侣悲
C.①亦各言志也已矣 ②若是,孰能御之
③吾还也 ④方千里者九,齐集有
D.①之以饥馑 ②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人之力而敝之 ④击沛公于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六七十,如五六十     海内之地,千里者九
②齐桓、晋文之事可得   其声,不忍食其肉
③吾点也     失其所,不知
④乃令张良留       张良入,曰:沛公不胜杯杓
⑤言斯心加诸彼而已     杀人如不能
⑥乃经首之会     木直
舍郑以为东道主   入前为寿
⑧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     臣之所好者
⑨妇女无所     来告良
⑩道芷阳   至军中
A.①②④⑦B.②③⑧⑩C.①④⑥⑩D.③⑤⑥⑨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①乎大国之间(夹处) ②于寡妻,至于兄弟 (同“型”,榜样)
庖月更刀(一般) ④约为婚姻(两家结为婚姻关系)
B.①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舍不得) ②其言不(责备)
刀而藏之(同“缮”,修理) ④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①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痛惜,哀怜) ②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③越国以远 (使……成为边邑)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进出)
D.①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美味的食物) ②奚暇礼义哉(讲求)
③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率领、带领) ④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天的玫瑰

史铁生

雨中的黄昏,很静。郊外的土路又细又长。

远处的村落里,大喇叭唱着。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这是一支洋歌。老头儿在竹竿的顶端罩了一把雨伞。每逢雨天他就这样。那只纸叠的小风车儿在灰暗的雨伞下面默默地转着,就像那支歌。

他抱着那只刚买来的铜牛,拄着一支木拐,慢慢地走着。那铜牛不轻。他不时停下脚步,用衣袖擦去溅在牛身上的雨点。他每天都要到城里去卖小风车儿,每天都这个时候回来。牛身上布满了粗糙的气孔、绿锈和凹凸不平的铸痕,老头儿总觉得那是些伤疤。他早就想买这只牛,牛的高高隆起的肩峰一直吸引着他。吸引他的还有牛的四条结实的腿和牛的向前冲去的姿势。今天总算把它买回来了,老头儿很高兴。

可他一觉得高兴,就又想起了那个孩子。

那孩子可真倒霉,刚生下来就这么倒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是残废,好几个大夫都这么说。唉,可怎么好……老头儿想着,看了看天。

老头儿又走了一会儿,然后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来,把铜牛放在并拢的双腿上。他拍拍牛的结实的脊背,对自己说:别像个老傻瓜似的胡思乱想了。”“也别净替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瞎操心了。他又劝自己忘掉那个不幸的孩子。他出神地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真佩服它有那么一身漂亮的肌肉。

小风车儿像一团红色的雾,在他白发苍苍的头顶上。空旷的田野上空,光是飘着雨。所有她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隐隐约约还可以听到村子里的喇叭声。放广播的准是个年轻人。

这歌倒是像唱着老头儿的身世。

他就靠卖这种纸叠的小玩意儿为生,干不了别的了,老了,而且两条腿的下半截都是假的。晚上,他在灯下把一张张红红绿绿的电光纸裁开,叠成一个个四角的小风车儿,再用大头针把它们钉到白天捡回来的冰棍棍儿上去。他喜欢喝酒,喜欢一边做着小风车儿一边喝酒。他一边咂摸着酒,一边欣赏看那些小风车儿,吹吹这个,吹吹那个,看看它们是不是都转得很好。

他希望孩子们可别有哪一个将来要得脉管炎,这些欢笑着的小脸儿可别有一天要变得悲伤。他默默地为孩子们祈祷。他的腿,一条是在二十岁的时候锯掉的,另一条是在三十多岁,都是因为脉管炎

雨悄声地飘洒着,沙沙沙地落在田野上、土路上和老头儿的雨伞上。他的背驼得很厉害,蓝布褂子的背部让太阳晒得发了白。他的头发也全是白的。竹竿上那只红色的小风车儿显得很鲜艳。老头儿一直看着那只青铜的公牛。吸引他的还有那对犄角,像一张弓,尖利的两端向前弯去,向前直冲。真横!老头儿握住牛的犄角:老虎又怎么着?老虎也未必经得住它这一下子。

老头儿在土埂上坐了很久,撅起来的后衣襟被雨水打湿了。那对儿小夫妻不听我的,依我说就别再抢救那孩子了。当然啦,谁舍得自个儿的孩子呢?可舍不得他,是为了让他来受罪吗?让人看不起?他叨叨咕咕地跟自己说着。

他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又欣赏起他的铜牛来。他想买这只牛已经很久了。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这只青铜的公牛。它站在橱窗里,梗着脖子,四只蹄子紧紧地抠在地上,身体的重心全移到了高高隆起的厚实的肩峰上,低着头,两只犄角像是两把挥舞着的尖刀。老头儿愣住了,被牛的骄蛮的姿态吸引住了。牛身上每一块绷紧的肌肉都流露出勃勃的生气和力量,每一条涨鼓的血管都充满了固执和自信,每一根鲜明的骨头都显示着野性的凶猛,使人想到一只被它顶死的老虎,想到它被老虎咬伤的地方淌着粘稠的鲜血,想到它冲向对手时发出的暴怒的咆哮,想到它踏在老虎尸体上时那傲视一切的眼神,它晃着那对刀一样的犄角,喷着粗气,在荒野上飞奔狂跳……他望着那只牛,沉静了多年的血液又在身体里动荡、奔突。老头儿忽然明白了,他常常在梦中看见而醒来又变得模糊的那个形象,正是这样一只牛……

天黑了,雨仍然没停。远远地看见了一片灯光,他走到了三岔路口。一条路是通向他的小屋的,另一条通向那所产院。老头儿又想起了那个倒霉的孩子。

他们还在抢救他呢,老头儿说。他又在路边的土埂上坐下,犹豫着该不该再去跟那对年轻的父母说说。

……我不愿看你继续痛苦、孤独地留在枝头上……我把你那芬芳的花瓣,轻轻散布在花坛上……

老头儿也快会唱这支歌了。

一列客车隆隆地开过,车窗里的灯光照亮了那只小风车儿。小风车儿在夜风里转着,像一团红色的雾,像一朵玫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雨伞”“小风车”“那支歌”,让老头儿凄惨的生活有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内蕴。
B.老头儿从开始听“夏日的玫瑰”这支歌到后来快会唱,体现出歌曲对老人的感染力,也暗示老人想早日得到解脱。
C.虽然老头儿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现状堪忧,但他却时时关心那个“倒霉的孩子”,更加突出老人的善良。
D.文中的“岔路口”,既是现实中的路口,更是老人迷茫、忧虑心情的写照,突出老人对孩子命运的担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关于雨和土路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儿的孤寂、凄凉的心境和生活的艰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第14段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铜牛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富有张力。
C.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叙写老头儿对残疾新生儿命运的关心,表现出老头儿淳良的本性。
D.小说对铜牛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而对老人的经历、孩子的病情等内容几笔带过。详略得当,主次适宜。
3.本文以“夏天的玫瑰”为题,有什么妙处?
4.文中描写铜牛如墨如泼,细致入微,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艺术地描写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
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
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
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
2.“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仞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3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又如《论语·宪问》中所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在长期战斗生活中养成的谨慎性。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二写张富清的搪瓷缸、住所、生活习惯,展现了其初心不改的党员本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项是(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了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并引经据典,兼论古今,透辟分析,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
D.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将其转交其亲属。
C.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黎明的河边(节选)

   

有一个时期,人们曾把我当成了英雄,说我在坚持昌潍平原的敌后斗争中打开了新的局面,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可我清楚地知道:任何新的局面,都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够打开的。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那么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就拿我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这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来说,如果没有小陈一家人,我即使不被敌人打死也早就被河水淹死了,哪里还能有今天?所以,每到人们要我讲斗争事迹的时候,我第一个提起来的就是小陈。

那是一九四七年的秋天。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

陈家庄那边,突然响起了一阵嘡嘡的钟声,紧接着南面的村庄也响起来了,一村连着一村,一刹那,河西沿岸的好多村庄里,都响起了火急的钟声……

一场更大的风暴就要来了。

枪声越来越近了。西边的敌人已迂回到了果树林的边沿,伏在一条离我们不远的沙丘后面向我们射击,子弹像蝗虫似的在我们身边扑扑地乱飞,溅起了壕沟沿上的泥土,打断了蓬蒿的枝叶。

我们沉着地不还一枪,等待着敌人更靠前一些。可是,敌人很狡猾,他们始终不肯离开那条沙丘。突然,他们停止射击了,一个匪徒从沙丘后面探出头来,挥舞着一块红布,喊道:别打枪,别打枪。我认得说这话的就是才侥幸逃回去的那个匪徒,小陈,你来看看,这是谁?

小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雪一样的苍白,站在沙丘上的原来是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地站在沙丘上,河里的大风,把她的散发高高地扬起,把她吹得摇摇晃晃,但她用力地挺直了身子,仰着头,向着我们这边张望。小佳没有绑,但被折磨得面色苍白。他一只手拉着木棍子,一只手扶着妈妈,也向着我这面张望。当中有一个又黑又胖的匪徒,露着大肚子,紧挨着老大娘身边,站了起来。这时候那个挥红布的匪徒喊道:

小陈,好好地听着,五爷要和你说话。

小陈,那黑胖子的声音像只公鸭子,指着老大娘和小佳说,小陈,你看见了没有?眼前有两条路:第一条,和你娘你兄弟一起死在这里!第二条,放下枪和你娘回家去过日子,你带的那几个八路,我们也保证宽大他们。好吧,给你讲清楚了,两条大路任你拣,要死要活一句话。

我一听这话,气得头上直冒火星。我看看小陈,小陈的苍白的脸色,突然变得火红,忽地端起枪来,就向着陈老五瞄准。可是,他的全身都在发抖,枪口在蓬蒿间闪闪地跳动,怎么也瞄不准,我拉了拉他的胳膊,低声地说:

小陈,冷静点。不要放枪,别打着你娘。

他叹了一口气,眼里涌出了两汪泪水,狠狠地用手背擦了擦,重又端起枪来。

正在这时,老大娘说话了:孩子!声音是那样爽朗而安静,你在哪里?我怎么看不见你?

在这里,娘!小陈在蓬蒿丛里大声地答道。

孩子,你站起来我看一看你。——哦,不,不!你别站起来,孩子,你千万别站起来,你只叫我一声就行了。

小陈的眼泪刷刷地淌下来了。

娘!他颤动着声音叫了一声。

哎,好孩子!好孩子,你看得见我和你兄弟吗?

看见……小陈再也说不下去了。

好孩子,这就行了。打吧!老大娘突然提高了声音说,打!不要听老五这老狗的话,打死这些强盗,打吧!孩子,朝我这里开枪!

哥哥,打呀!打呀!快打呀!小佳也急促地喊起来了。

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就在这时,小陈的冲锋枪响了。

那个挥红布的匪徒,没有来得及缩回去,就应着枪声,跌倒在老大娘的脚下了。

突然沙丘后面响了一枪,老大娘痛叫了一声,身子晃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慢慢地向前扑倒下来了……

娘啊!小陈大叫了一声。

我的全身一阵颤抖,眼泪热辣辣地顺着脸颊直淌下来。我端起了枪,然而,沙丘上已经一个人影也没有了,匪徒们都缩在沙丘的后面,连小佳也被他们拉下去了。我看看小陈,小陈的嘴唇都咬破了,眼里冒着火一样的光,一动不动地望着躺在沙丘上的母亲。

别打枪!别打枪!

随着喊声,小佳又被推出了沙丘。接着,四五个匪徒,一个紧挨一个地尾随在小佳的身后,用小佳的身体挡着自己,飞快地向着堤下冲来。被匪徒们推着的小佳越来越近了,他的胸膛迎着我们的枪口。

沙丘后面的敌人又探出头来了,他们准备着冲锋。河岸上突然变得惊人的静寂,双方的枪都不响了,听得见小佳的急促的呼吸声,听得见隐在小佳身后的匪徒们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听得见河里的波浪的呼啸声……突然,在这紧张的寂静中,响起了一个孩子的清脆而坚决的喊声:

哥哥!你怎么停着?打呀!打呀!快朝着我打呀!

我的全身一震,血液沸腾起来了。

小陈的呼吸也急促起来了,他端起了枪。但是,我拉了他一把:别打!

打!打!小佳急速地喊道,给娘报仇!快打呀!哥,我身后就是陈老五,朝着我开枪吧!打!给娘……

小佳的话突然停住了,一转身扑在匪徒身上,夺下了一个手榴弹,高高地擎在头上,拉开了弦。匪徒们被这意外的变动惊呆了,都木然地立在小佳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弹柄的导火管在吱吱地喷着白烟…

我的心狂跳起来了,用力地闭上了眼睛。

手榴弹轰然一声炸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把“我”当成英雄,愿意听“我”讲述战斗故事,而“我”愿意第一个提小陈,可以看出小陈一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B.文中写到小陈和小佳的脸色时都用了“苍白”一词,但原因却不相同,前者是因为恐惧,后者则是因为被折磨。
C.老大娘刚开始让小陈站起来,又让孩子不要站起来,这看似前后矛盾的话语表现的是老大娘怕孩子遭遇危险的心情。
D.这篇小说在对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的详细描写中表现军民关系,旨在表现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通过最激烈的冲突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了小陈及其一家人崇高而又壮烈的英雄形象。
B.“清晨的河岸并不宁静。一场激烈的风暴就要卷来了”等环境描写和议论,为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并为小陈家人牺牲埋下伏笔。
C.作者把小陈放在生与死、同志与亲人的严峻考验时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了他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D.这篇小说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口语化明显,整体上具有朴素之美,同时洋溢着炽热的情感,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我”在塑造小陈这一形象上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虽同取材于解放战争,但在很多方面迥然不同。请选择角度加以比较。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的财产

周梅森

一九三五年夏秋之交,京州的形势严峻起来,省委书记兼军工委书记刘必诚落入敌手,旋即被判了死刑。党组织指示我紧急营救,我为筹措营救资金,被迫将自家祖屋廉价卖给了他人。

我忘不了那个夜晚。大雨倾盆,霹雳滚滚,连续不断,像一颗颗炸弹在头顶上炸响。买家怕我反悔,催我连夜交割。他五根金条买下我五间正屋、六间厢房,还有偌大一个院子,不到市价的一半。我急需救命钱,当即交出房契,揣上金条,匆匆告别了祖上留下的房产。

院门口有一株古槐,也不知多少年份了,树冠如巨伞,荫蔽半条街。当我在暴雨中回望祖屋最后一眼时,一个火球落下,竟生生地劈断了碗口粗的一根枝干!我一个激灵,急忙登上阿宝的黄包车。

阿宝是地下交通站成员,他拉着我一路飞奔来到李乔治家。李乔治见面就埋怨,说是执法处陈处长刚来电话,话讲得很绝,救人要趁早,过时不候,而且定金不退!我忙把五根金条从怀里掏了出来,塞到他手里,催他快走。阿宝又拉着黄包车,把李乔治送往陈处长家。

这五根金条是陈处长突然加价,逼着我拿出来的。原来讲好五根金条捞人,李乔治已经送给他了。可他撬开一个叛徒的嘴巴,得知刘必诚是共产党大人物,立马翻倍要十根金条,此前送上的五根金条就成了所谓定金!这就有了我夜卖祖屋的一幕。和现在年轻人的想象不同,共产党人落在国民党手中也不一定个个牺牲,其中还是有操作空间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官员腐朽没落,贪赃枉法,把空间留下了。为营救同志,我们地下党组织总是不惜代价、千方百计地筹钱捞人。

我不放心啊,探询这陈处长怎么才能把这么一个重要的政治犯从枪口下救出来,李乔治向我透露了一些细节。原来执法处长还有一个搭档,就是行刑队长刘定国。他们拟李代桃僵,让一个关在监狱里等死的鸦片烟鬼顶替刘必诚。行刑时,把这稀里糊涂的家伙枪毙掉,刘必诚就躲在监狱买菜的货车上,混出大门。这计划听上去无懈可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在李乔治家焦急地等待消息。刘必诚是我的领导,我们又是共事多年的好兄弟。在这关键时刻,我的心都吊在嗓子眼儿上。比预期的时间短许多,阿宝独自跑回来了,气喘吁吁地报告一个坏消息:陈处长的小楼被军警团团包围,正在抄家!李乔治没敢去送金条,顺小胡同溜走了,要我也赶快离开京州避风头。

这时我哪能离开京州啊。李乔治揣着我给他的五根金条跑路了,刘必诚生死未卜,我一定要找到李乔治,问清情况,再想办法!

李乔治不敢待家了,我就一次一次到一个名叫“老地方”的茶楼找他——那是我往日和他接头之处。过了八天,李乔治拿了一份《扫荡报》晃晃悠悠来到我的茶桌旁坐下了。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他显得坦然放松。在我急促催问下,他把那夜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问题出在刘定国身上。这位行刑队长可能因分赃不均,或者他本来就是卧底的蓝衣社特务,向警备司令部告了密。陈处长被捕,被连夜抄家。刘必诚坐着货车都到监狱大门口了,功亏一篑,被等在门岗的军警抓获。黎明时分,刘必诚被执行枪决,面对初起的曙光英勇就义。

陈处长也被枪毙了。他家小楼藏着大量美钞、珠宝,警备司令部孙司令本可以捞一票大实惠,可是一幕黑色喜剧上演了。三个负责押送赃物的军警面对邮袋里的金条、美钞,垂涎欲滴,商定一人抓一把,都发点小财。可人性的贪婪怎么止得住呢?抓了一把就有第二把、第三把,最后三人一合计,得,干脆全分了吧!分完赃,三人跳下警车,分头逃了。

我问起卖祖屋的五根金条,李乔治从包里取出金条归还于我。我拿出一根金条推到他面前,这是当时说好的酬劳。李乔治竟不收,动容地对我说:我不能拿朱先生你卖祖屋的钱啊!国民党瓜分赃物雨夜奔逃,你朱先生贱卖祖屋救自己的同志,共产党了不起啊……

我带着失而复得的五根金条到上海向党组织报到,嗣后按照党的领导同志的指示,以这五根金条做资本,创办了党营工商业“上海福记中西货贸易公司”,为我党筹措经费。有关领导为福记公司规定了秘密工作原则:不和上海及各地党组织发生联系,做好生意,广交朋友。

公司开在租界摩斯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令我没想到的是,开张那天李乔治擎着一束鲜花出现在铺子里。他是如何准确地找到这个地方的呢?李乔治神秘地笑道:我上交天上神仙,下结地下小鬼,人世间的事情哪有逃得过我眼睛的?原来,他又和京州新任缉私处长勾搭在一起了,从京州海关搞了一批走俏的西药,要卖给我们福记公司。

开张大吉,我从李乔治手里买了这批消治龙,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这个鬼精掮客,加上我跟各路关系都处得很好,上海福记就迅速发展起来。历史总有吊诡之处,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最终溃败于自身的腐烂。而上海福记的诞生、发展,竟是踩着国民党的腐败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2021年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雨夜贱卖祖屋,说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刘定国突然告密,刘必诚终被杀害,这些情节体现了对敌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C.刘定国、陈处长、孙司令、军警等一干人的行为,让人看到了国民党政权的腐烂。
D.李乔治能把五根金条送回,主要因为他想与共产党人保持联系,以谋图长远利益。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展开故事,偶尔也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直接叙述敌方行为。
B.对大雨之夜景物的生动描写,很好地渲染了紧张的环境氛围,也暗示了“我”焦急与担忧的心理。
C.小说的主体部分有两条叙述线索,明线是共产党人,暗线是国民党人,两线并行,有较强的故事性。
D.共产党人贱卖祖屋救助同志,国民党方面贪赃枉法私自放人,两者对比十分鲜明,给人深刻印象。
3.小说最后写道,“我卖祖屋的金条犹如一颗种子,在腐土中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这颗“种子”最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多方面原因。
4.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安排李乔治这一人物有哪些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