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苏轼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抒发的情感一致。
B.“夜来风叶已鸣廊”意为: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以景写情,表达了词人寂寞凄凉的心境。
C.“北望”二字既包含着苏轼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又有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也有对自己被重新启用的渴望。
D.本词借助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空寂的长廊、黯淡的灯光传递出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事之恋,深深打动读者。
2.本词悲苦哀婉,虽与一般苏词风格不同,但却同样表现出词人对世事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3-06-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建武军节度。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
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
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前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
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
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6-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论

苏洵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从。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以服其心,而徒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父兄之不事则不可也,而遂然以从我者,吾以耻厌服其心也。

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父兄,何以异于我?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己立于其旁,且俯首屈膝于其前以为礼,而谓之拜。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兄。夫无故而使之拜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故而使之拜其兄,则天下之人将嗤笑,以为迂怪而不从。而君父兄又不可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以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而已。

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治天下之民,故先自其身,使天下皆信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故圣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齿于圣人。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奋手举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者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怒作于心者,徐自思之,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安焉。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之。彼其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而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之以耻。

呜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至于今。今之匹夫匹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起坐立,礼之末也。不知圣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如此之劳也。此圣人之虑,而作《易》以神其教也。

(选自《嘉佑集卷六》,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其心                 厌:厌烦B.然以从我者          翻:“幡”,迅速
C.自其身                 治:修养D.吾不与之齿             齿:同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其势之可以危亡困辱之者     宾客至蔺相如门
B.①是必不可不如是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
C.①徐自思之     ②归求治国之策
D.①此圣人之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从“情”入手,认为人们是不会无缘无故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是在某种原因促使下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圣人之所以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听从教导、规训,是利用了人们的羞耻这个最好的方法。
C.与荀子认为“礼”是用来修养品性相同的是,苏洵也是从人性出发,强调“礼”的人性教化功能。
D.本文说理委婉曲折,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手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与说理气势。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不见其异于吾也。
(2)圣人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
2023-06-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
B.末尾两句既是对亲人的安慰,又暗含了对完成出使任务、一展宏图的抱负与信心。
C.此诗抒写了兄妹之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
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人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
2.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颈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2023-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士多轻侠狡桀。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密勒健儿,令行觞而斫宝。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勋穷,遂奔太祖”。

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今天下略定,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太和六年,以拜太中大夫。在位二年逊位,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刘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B.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C.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D.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是东汉皇帝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B.“孙策恶之”与“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C.“愿因大国伐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含义不同。
D.“以疾拜太中大夫”与“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晔秘密安排壮健军卒,命令听行酒信号就砍杀郑宝,但郑宝对室内的动静十分清楚,刘晔自己拔刀砍杀了郑宝。
B.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劝说刘勋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讨伐上缭。
C.一个有几万军队的地方军官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又得到孙策送来的珠宝、葛布,最终不听刘晔的劝告而穷困窘迫。
D.山贼陈策凭借险要的地势据守,太祖认为过去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而中原地区又尚未平定,所以没能够攻克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
(2)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
5.刘晔智勇兼备,请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2023-06-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2022-2023学年高三5检测(三)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应侯称善。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然则君之主,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为君危之。物盛则衰,天之常也。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北并陈、蔡,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注]①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②大夫种,即文种,勾践的谋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B.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C.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D.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揖,拱手行礼,又叫作揖、揖礼。行礼时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蔡泽见应侯时行揖礼,应侯认为他倨傲。
B.“窃为君危之”的“窃”意为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含义相同。
C.“天之常数也”的“数”意为规律,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含义相同。
D.山东,崤山以东,作为地域性的泛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任用的两人都犯了重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听说此事,说自己必定能取代应侯,从而得到了面见应侯的机会。
B.蔡泽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君主和臣子两方面,有忠臣孝子的国家却灭亡或动乱,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听取忠臣孝子的意见。
C.蔡泽认为应侯立下的功劳不如吴起、商君、大夫种,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当即赞同他的说法。
D.应侯向秦昭王举荐蔡泽,秦昭王很欣赏蔡泽;应侯借机称病请求辞官,蔡泽成功取代应侯成为秦相,帮助秦国吞并了周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2)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5.蔡泽为了说服应侯,采取了哪些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说明。
2023-06-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守望

王家新

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

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

对此无话可说

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

这阴沉的先兆,现在

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

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

时刻!守望者

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

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

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

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

你的双手摊开

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

阴沉沉地

来了。没有别的

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

你只能眼看着花园,

在夏日巨大的反光中

变暗,更暗

一动不动,守望者!

把你的生命

放在这里

让亲人们远走他乡

让雷电更痛彻地跃入这片土地

花园会亮起来的

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

一个正在到来的

坚定而光明的

1990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和“花园”意蕴深刻,“花园”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雷雨”给“花园”带来黑暗和破坏。
B.“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写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C.“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守望者面对黑暗而无助的时刻,只能选择躲避。
D.“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C.“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对亲人们的失望与无奈。
D.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
4.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
2023-06-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曾祺

我从大学时期,牙就不好。一来是营养不良,饥一顿,饱一顿;二来是不讲口腔卫生。有时买不起牙膏,常用食盐、烟灰胡乱地刷牙。又抽烟,又喝酒。于是牙齿龋蛀,时常发炎——牙疼。牙疼不很好受,但不至于像契诃夫小说《马姓》里的老爷一样疼得吱哇乱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见得。我对牙疼泰然置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我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该咋着还咋着。照样活动。腮帮子肿得老高,还能谈笑风生,语惊一座。牙疼于我何有哉!

不过老疼,也不是个事。有一只槽牙,已经活动,每次牙疼,它是祸胎。我于是决心拔掉它。昆明有一个修女,又是牙医,据说治牙很好,又收费甚低,我于是攒借了一点钱,想去找这位修女。她在一个小教堂的侧门之内悬壶。不想到了那里,侧门紧闭,门上贴了一个字条:修女因事离开昆明,休诊半个月。我当时这个高兴呀!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兴而去,兴尽而归,何必见戴!我拿了这笔钱,到了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要了一盘冷拼,四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

昆明七年,我没有治过一次牙。

在上海教书的时候,我听从一个老同学母亲的劝告,到她熟识的私人开业的牙医处让他看看我的牙。这位牙科医生,听他的姓就知道是广东人,姓麦。他拔掉我的早已糟朽不堪的槽牙。他的手艺(我一直认为治牙镶牙是一门手艺)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他很有好感,因为他的候诊室里有一本A·纪德的《地粮》。牙科医生而读纪德,此人不俗!

到了北京,参加剧团,我的牙越发地不行,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有人劝我去装一副假牙,否则尚可效力的牙齿会向空缺的地方发展。通过一位名琴师的介绍,我去找了一位牙医。此人是京剧票友,唱大花脸。他曾为马连良做过一枚内外纯金的金牙。他拔掉我的两颗一提溜就下来的病牙,给我做了一副假牙。说:你这样就可以吃饭了,可以说话了。我还是应该感谢这位票友牙医,这副假牙让我能吃爆肚,虽然我觉得他颇有江湖气,不像上海的麦医生那样有书卷气。

文化大革命中,我正要出剧团的大门,大门地一声被踢开,正摔在我的脸上。我当时觉得嘴里乱七八糟!吐出来一看,我的上下四颗门牙都被震下来了,假牙也断成了两截。踢门的是一个翻跟头的武戏演员,没有文化。就是他,有一天到剧团来大声嚷嚷: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往后吃油饼便宜了!——怎么啦?——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人一向是个冒失鬼。剧团的大门是可以里外两面开的玻璃门,玻璃上糊了一层报纸,他看不见里面有人出来。这小子不推门,一脚踹开了。他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说:没事儿!没事儿!你走吧!对这么个人,我能说什么呢?他又不是有心。掉了四颗门牙,竟没有流一滴血,可见这四颗牙已经衰老到什么程度,掉了就掉了吧。假牙左边半截已经没有用处,右边的还能凑合一阵。我就把这半截假牙单摆浮搁地安在牙床上,既没有钩子,也没有套子,嗨,还真能嚼东西。

这样对付了好几年。直到一九八六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前,我才下决心另装一副假牙。有人跟我说:瞧你那嘴牙,七零八落,简直有伤国体!

我找到一个小医院,建筑工人医院。医院的一个牙医师小宋是我的读者,可以不用挂号、排队,进门就看。小宋给我检查了一下,又请主任医师来看看。这位主任用镊子依次掰了一下我的牙,说:都得拔了。全部‘二度动摇’。做一副满口。这么凑合,不行。做一副,过两天,又掉了,又得重做,多麻烦!我说:行!不过再有一个月,我就要到香港去,拔牙、安牙,来得及吗?——来得及。主任去准备麻药,小宋悄悄跟我说:我们主任,是在日本学的。她的劲儿特别大,出名的手狠。我的硕果仅存的十一颗牙,一个星期,分三次,全部拔光。拔牙后还得修理牙床骨,这位主任真是大刀阔斧,不多一会,就把我的牙骨铲平了。小宋带我到隔壁找做牙的技师小马,当时就咬了牙印。

一般拔牙后要经一个月,等伤口长好才能装假牙。但有急需,也可以马上就做,这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即刻

即刻本是权宜之计,小马让我从香港回来再去做一副。我从香港回来,找了小马,小马把我的假牙看了看,问我: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那就不用再做了,你这副很好。

我从拔牙到装上假牙,一共才用了两个星期,而且一次成功,少有。这副假牙我一直用到现在。

常见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不断修理,一再重做,最后甚至就不再戴。我想,也许是因为假牙做得不好,但是也由于本人不能适应,稍不舒服,即觉得别扭。要能适应。假牙嘛,哪能一下就合适,开头总会格格不入的。慢慢地,等牙床和假牙已经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就好了。

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时期经常牙疼,并没有让“我”感觉到不适,反而还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让“我”乐在其中。
B.“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运用比拟修辞手法,写出“我”有几颗牙齿相继脱落的事实,妙趣横生。
C.武戏演员将“往后吃油饼便宜”的原因归结为“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体现了他的冒失和幽默风趣。
D.治牙的经历让“我”领悟到凡事都要适应的道理,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
2.下列对文中出现的几位牙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然对麦姓牙医治牙镶牙的手艺不了解,但是当看到候诊室里放的书籍时,感受到他的不俗之处。
B.票友医生身上有江湖气,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感谢之情,他装的假牙让“我”又能正常吃东西了。
C.我的读者小宋虽然对女主任医师“劲大手狠”不是十分认可,但是仍然相信她的医术,推荐她给我治牙。
D.文章对技师小马着墨不多,简短的对话中体现出他不只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能够替患者着想。
3.东晋王子猷雪夜醒来,忽发兴致,乘舟前去拜访老友戴安道,天亮时到达朋友门前,却又掉头而归。文章第二段借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4.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请谈谈本文与《项脊轩志》的相似之处。

9 .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请阅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________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_______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_______,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________,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我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①答题时,每组各派一名代表负责回答,其余组员可以查阅资料予以帮助,答题时间为十秒钟。②不可抢答,务等主持人念题完毕之后才能作答。③答案说出后就不可改动。④一组答题时,其他各组要保持安静,不得说话。⑤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全部题目回答完毕之后,分数最高的组即为胜者。⑥若出现最高分并列,则加赛一个抢答题,争夺冠亚军。

题分为必答和抢答,下面必答开始。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谁?请第一组的选手作答。

第一组选手:(     

(2)林黛玉喜欢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是谁写的?请第二组的选手作答!第二组选手:(     

(3)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迎春的丫环是谁?请第三组的选手作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眼高手低
B.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眉高眼低
C.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眉高眼低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眼高手低
2.主持人说的比赛规则中,有的表达有误,有的听起来有歧义,下列对相关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务”改为“必须”,以避免和“勿”同音。
B.④句中“一组”应改为“一个组”,“不要说话”删去。
C.⑤句中,“答对每一题得一分”应改为“每答对一题得一分”。
D.⑥句中“若出现最高分并列”改为“若出现最高分并列的情况”。其它部分无误。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选手们的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   孟浩然   抱琴B.林黛玉   李商隐   入画
C.贾宝玉   李商隐   司棋D.贾宝玉   孟浩然   侍书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023-03-28更新 | 287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