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小题。

喜迁莺

北宋蔡挺①

霜天清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塞垣乐,尽藁鞬②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樽频倒。


[注]①蔡: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待制,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②藁鞬(gāojiān):装甲宵、弓箭的袋子。
1.这首词按字数来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阕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_______________的边塞秋景。
2.本词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2019-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沙场夜

(唐)于渍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

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

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

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1.于渍善以古风体为诗,一反“拘束声律而入轻浮”的唐代声律诗之风,曾作“古风”,三十篇。本诗也是一首古风,主要描绘了________(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情感。
2.本诗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9-06-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需。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B.“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作者深刻反省自己过分沉溺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C.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2.请结合全词,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2019-06-22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5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陆明府之盱眙

崔峒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刘得仁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注】①明府:这里指县令。盱眙:盱眙县,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内。②吏隐: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③府公:指州、府的长官。④谏臣:这里指朝廷重臣。⑤翻:走过。平楚:平野,城市以外的广阔平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首句都表明了友人的官位,崔诗首句还含蓄地表明友人节操高尚。
B.这两首诗的颈联都通过写景营造出旷远、清丽的意境,衬托友人旅途之孤独。
C.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这两首诗在语言方面都讲究炼字,如“横”“下”“摇”“带”等字就用得极妙。
D.这两首诗都没有着力描写那种催人泪下的送别场景,而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2.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9-06-20更新 | 3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领军考试”高三第五次测评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E.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5-11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全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释:①金紫:金印紫绶,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亦用以指代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金紫”暗示了少年的身份,“直指”“虎翼”既写出了少年的用兵,也衬托了少年形象。
B.打败了“千骑虏”,杀出了“百重围”,展现出少年的勇猛也流露了作者对少年的赞美。
C.“黄云断塞”“白草连天”勾勒出夕阳下的云彩满布天空、枯草连绵一望无际的边塞景象。
D.“寻鹰去”和“射雁归”,都从侧面表现了少年的箭术高超,使得少年的形象更加丰满。
E.“从军行”本为乐府旧题,格律自由、不拘对仗,但本诗对仗工整,已深得近体诗的精髓。
2.在情感内容上,本诗末两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2019-05-06更新 | 3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2019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8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冷,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帝王正式宫殿以外的宫室。


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2019-04-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3日 《每日一题》必修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9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史(其二)

魏晋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西汉贵族金日䃅和张汤两家族。②七叶,七代。③冯公,指冯唐。
1.诗中“涧底松”比喻_______________ ,“山上苗”比喻 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2019-04-2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10 .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诉衷情

(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
2.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清婉自然B.深沉含蓄C.凄清落寞D.空灵深沉
3.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
2019-04-25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