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宋】方岳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


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2.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沐雨经霜,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2020-10-2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油田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刘昚虚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木叶纷纷下”一句,诗人在“木叶下”三字中嵌以“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与“暮秋”这一节候契合,遣词用字生动、准确。
B.“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中,从视听角度写诗人的愁绪。“况复久”“亦何长”叠加感叹,使愁绪更加深沉,使感情更加真挚饱满。
C.“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作者想象友人孟浩然在襄阳吹奏笛子,表达对自己的思念。“寒”字运用通感,写出笛声的凄咽,感情深沉。
D.“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表现江、汉两地之人的情思相牵,“劳”字,更体现出思念之切,“遥相望”给人留下了悠远的余味。
2.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0-16更新 | 4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07-08更新 | 11141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相同。
B.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心理活动。
C.颈联忽见春光之美,更添宫女伤春寂寞之情,这与前面的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D.历来宫怨诗不着“春”字,而本诗却以盎然的春意来反衬死寂的深宫,恰得其妙。
2.诗的尾联含意丰富,你从中看出了哪几层意思?请作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鉴湖

秦观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

水光入座盃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渌酒,蜻蜓偷眼避红妆。

蒲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注]①缭墙:围墙。   ②芰荷:菱叶与荷叶。 ③翡翠:翠鸟。渌酒,美酒。 ④蒲萄:指葡萄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乘坐着装饰精美的游舫,来到鉴湖,凉风习习,湖面随处可见菱叶与荷叶。
B.湖面水光返照,坐席上的杯盘闪耀着光芒;花香袭来,笑谈声中仿佛充满了香气。
C.尾联通过写酒薄力弱、身着单衣难以抵御鉴湖的寒气,寄托了作者的孤寂凄清之情。
D.本诗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一幅明丽而有生机的画面,用笔新奇,富有想象力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想象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