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田园作

王 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注】①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 chān):探测、察看。④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通过写鸟鸣、花开,农民修整桑枝、察看水路,描绘了一幅春意浓郁的田园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农事的热爱。
B.颈联描写燕子识旧巢,旧主人翻看新日历,暗示时光更替,表现了主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满心期盼。
C.尾联写:面对美好的田园春光,想到作客在外的人,他们无缘享受这一切,不由得为之惋惜和惆怅。
D.诗中人们在春天的感召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人们的精神面貌有如一片春意欣欣向荣,显得健康、饱满。
2.本诗颔联与杨万里《插秧歌》的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都运用了恰切的动词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表现诗歌主旨。请分别简要赏析。

2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龙宫滩

韩 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郴口又赠(其一)

韩 愈

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于飞。

回头笑向张公子,终日思归此日归。

【注】①龙宫滩,在今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省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这两首诗均为遇赦北归途中所作。②郴口: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是当地黄水、来水两条河的交汇处。③张公子:张署。韩愈与张署曾在朝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同遇大赦,两人友谊深厚。韩愈这首《郴口又赠(其一)》,就是写给张署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一首诗的开头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浩浩”“汤汤”写水势的浩大,“抑更扬”则写水声的时高时低。
B.前一首诗的第三、四句,在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一“疑”一“似”,一肯定一否定,把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得真切自然。
C.前一首诗的第五、六句转向写人事。夜宿江滩,连灯光也带着水气;临近天亮,夜雨送来了一阵阵的寒凉。
D.后一首诗中“扁舟斗转疾于飞”一句,写出了江中行船的迅疾。水道曲折,轻舟在水中转弯,其快如飞。
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情感表达的方式上,两首诗又有怎样的不同?
2023-08-17更新 | 3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卷

3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菩道付沧洲。

【注】①东门黄犬:《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丞相李斯遭人诬陷论斩,临刑谓其子:“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下文陆机的“华亭清唳”与此意同。②鸱夷子:范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富贵淫逸与贫贱难忍对比,揭示官场得失的巨大差别。
B.“倚伏”化用《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
C.“东门黄犬”“华亭鹤唳”的典故与范蠡泛舟形成鲜明对比。
D.“五湖烟浪”“一天云月”具体描绘了“把钓渔钩”所见之景。
2.全词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热情地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7-31更新 | 339次组卷 | 56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专项练 小题组合训练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

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②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③天真: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叫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促织声音细微哀婉,不仅触动了诗人悲戚的内心,也衬托了秋夜的寂静。
B.颔联写促织在草丛中叫声不畅,就到诗人床下孤独鸣叫,只觉长夜最亲近。
C.颈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促织让“久客”“放妻”闻声流泪,彻夜难眠。
D.本诗咏物言情,促织声声,但哀情却在诗人内心,真可谓“音在促织,哀在衷肠”。
2.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含义及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先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上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同样是凭吊项羽,本首诗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2023-05-17更新 | 635次组卷 | 25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提升版)
22-23高一下·全国·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题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 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题一绝》是作者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由于作者在书中对许多人物抱有同情心,所以说自己是饱含着“一把辛酸泪”来写这部著作的。
B.《自题一绝》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作者唯恐后人不知他的真实意图,全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为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C.《咏菊》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所题写的是作者面对着凌霜傲雪的菊花时那一瞬间的哀怨。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2.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3-04-21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与2023新高考题型接轨)-【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21-22高一上·全国·课前预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众人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交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时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的“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发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坚决。
B.诗的颔联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联呼应。
C.颈联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尾联写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鲜明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由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023-04-18更新 | 10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八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与2023新高考题型接轨)-【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9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大德歌·冬景

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注】①大德:元成宗年号。此曲是关汉卿晚年漂泊在外时所作。②艖:木筏,小船。

1.下列对这首元曲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以梨花喻雪,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异曲同工。
B.前四句写冬雪,“舞”字描写北风紧吹下雪花狂舞的情状,大而密的雪让村落依稀难辨,让画家无法描形写画。
C.“看”字引出下文傍晚冬景,三句分别选取岸上、岸边、水中的典型景物,视角由高及低,层次清晰,色彩鲜明。
D.全曲描绘了一幅傍晚郊野雪景图,用字讲究,境界开阔,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
2.“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写出了怎样的画面和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②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道,诗人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既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又照应了诗题。
B.第三、四句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都是从正面实写太白山的险峻雄奇。
C.第五句到第八句想象奇特,诗人想象自己乘着清风自由轻快地飘飞于云间;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仿佛明月近在咫尺。
D.诗中两个“太白”,前者是山峰名,后者是星宿名,诗人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
2.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全诗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