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同是鲁迅,在萧红和阿累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萧红记叙了自己与鲁迅的一面之交,及其对自己的巨大鼓 和影响,体现出鲁迅对青年的热切关怀;阿累则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的观察,表现了他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等,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鲁迅。(     )
(2)在《呐喊·自序》里,“医病”的问题,成为鲁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鲁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他思想发展的进程。(     )
(3)《示众》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动词是“看”,它不仅仅是单向的,也不仅仅是双向的,而是包含了三种关系,也即围观的人看犯人、车夫撑倒、狗肚子;犯人看围观的人;围观的人互相看。(     )
(4)《药》描写的是启蒙者(夏瑜)被启蒙对象(华老栓一家)活活吃掉的惨烈事实,其中的反思是单向的,旨在 批判华老栓一家以及看客们的愚昧、麻木与残忍。(     )
(5)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农民,也没有启发他们的觉悟性和积极性,更没有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就注定了革 命的必然失败。在《阿Q正传》里,鲁迅对于农民的弱点方面的批评,同时也正是对于辛亥革命的一个严正的历史的评判。(     )
(6)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不仅仅是通过狂人的话语传递启蒙思想,还很有远见地考虑到了启蒙者自身的处境,这正是《狂人日记》深刻且超前的地方。(     )
(7)《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即将其加以点染、虚构(演),以传达某种历史和现实精神(义)。“新编”实际上是鲁迅对这些故事的再认识,一次重写,一次古人与今人的精神相遇与对话。(     )
(8)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铸剑》。(     )

(9)以下插画出自鲁迅的小说《非攻》。(     )

(10)鲁迅的小说实际上是对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     )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语文试题
2 . 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指一般属官。(      )
(2)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一般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3)伶官:古代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
2020-12-09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11课-五代史伶官传序
3 . 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
(2)“节”又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
(3)“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该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该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
(4)“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
(5)“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创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
(6)“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
4 . 判断题。《再别康桥》选用了“云彩、金柳、彩虹、青草”等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难舍难离的深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判断下面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阕 、下阕 ,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2020-09-27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古诗词大全-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基础小题练
6 . 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
(2)《庄子》义称《南华经》,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于所著的一部道家著作,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等诸多方面。(        )
(3)金,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
2020-08-14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五石之瓠
7 .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仪礼》和记载周代官制及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周礼》。(        )
(2)《礼记》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
(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
(4)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六部经书。(        )
2020-08-13更新 | 69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
8 . 文化常识
(1)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
(2)饥馑,泛指饥荒。饥,指蔬菜歉收;馑,指谷物不熟。(      )
(3)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
(4)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
(5)冠者:成年人。古时,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指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
(6)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
2020-02-13更新 | 673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9 . (1)中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如“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辛亥”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
(2)月相纪日法,即用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中国古代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中的“望日”即采用了月相纪日法。(      )
(3)“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司马”指白居易,因白居易曾担任江州司马,故以官名来称呼白居易。(      )
10 . 文化常识:辨析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赋,是我国的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
(2)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
(3)“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参”“商”相同,都是星宿名,前者是“斗宿”和“牛宿”,后者是“参星”和“商星”。(      )
(4)“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与“将子无怒”中的“子”意思相同。(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