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圈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魏惠王。因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tǐng):木棒。③耨(nòu):锄草。④刍荛(chú ráo):割草打柴。
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B.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C.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D.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弑”在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如“放弑其君则残之”。
D.文中的“纣”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又称纣王,“纣”评价了他的是非功过,是其庙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即可,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百姓活活地饿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外来之敌。
D.周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百姓觉得小;齐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4.文言文翻译。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021-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京师大万宁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寒于水。木直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于。
B.虽有槁                                        暴:晒干。
C.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𫐓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 . 下列对《红烛》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句中的一个“吐”字,生动形象,将诗人的奉献精神和赤诚表现得一览无余。
B.“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C.红烛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委屈,为牺牲自己才能实现理想而委屈流泪。
D.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
4 .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思考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阕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 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或图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B.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 书法
D.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 门徒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譬如山,未成一篑
B.辄投于火                       若火之始然,泉始达
C.故世行                       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D.隐之卖药自给                 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②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2021-10-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尼,生鲁昌平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
A.齐景公与晏婴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赤壁赋)
B.虽辟,行中正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老子》)
C.孔子迁于蔡三岁,吴陈 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
D.小人穷滥矣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
C.摄,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如“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在我国古代表示暂代官职的词还有“署”“假”“权”等。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B.孔子重视教化,治国能力突出。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临危不乱,坚守节操。他在遭遇陈蔡两国围困时,仍然坚持教学,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君子风度。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2)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6.齐景公几次向孔子问政,孔子的回答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2021-10-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醒来时,已经大天亮了。有人敲我的门,一边敲一边叫。

“什么事?”我大声问。

“有船出事了,就在跟前儿!”

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

“一条二桅帆船,从西班牙来的,再不就是从葡萄牙来的,船上装着水果和酒。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会撞得粉碎。”

这个惊慌的声音顺着楼梯嚷上去;我要多快就多快,胡乱把衣服穿上,跑上了大街。

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朝着海滩跑。我也朝着那儿跑,赶过了好些人,很快就来到狂乱凶暴的大海面前。

顶到那时候,风势可能稍稍弱了一点儿,海却由于又有整整一夜的骚乱翻腾,比我昨天最后看见的,更使人不胜恐怖。只见海上所表现的每一种景象,都呈现了腾涌起涨的声势;浪头一个高过一个,一个压下一个,犹如千军万马,一眼望不到头,漫天匝地,滚滚向岸而来,真正可怕到极点。

在风涛喧豗、难以听到其他声音的情况下,一个半身赤膊的船夫,紧靠着我站着,用光着的胳膊,往左边指去。这样,哎呀,我的天啊,我才看到了那条船,就在我们前面不远!

一支桅杆从离甲板六七英尺高的地方折断了,耷拉在船帮上,和乱糟糟的帆、索缠在一起。一个大浪,打在翻滚的破船上面,把甲板上的一切,一扫而光,把人、桅杆、酒桶、木板、船舷,一堆一堆像玩具似的东西,统统冲到沸腾的激浪之中去了。

听见有人解释说,一个小时以前,救生船就已经配置了船员,但却任什么也做不了;又没有人肯豁出命去,带着绳子,凫过水去,叫破船和岸上取得联络。因此就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正在这时候,我注意到,人群中又激动地骚乱起来。我于是看到人们往两旁一分,海穆拨开众人,从人丛中一直来到前面。

我跑到海穆跟前,用双手抱着他,往后拽他,我央求刚才和我谈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不要存心让人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海滩一步!

岸上又发出一片呼喊;我们往那条破船看去,只见那块残酷的破帆,一阵一阵狠扑猛打,把靠下边那个人也打到海里去了,而唯一留在桅杆上那个人,像是在空中乱飞乱舞。

那条破船,即便在我这毫无经验的人眼里,也都可以看出来,正在崩裂分散。我看到,它正拦腰裂成两半,而孤零零地抱在桅杆上那个人那一条命,已经危于千钧一发。但是他仍然紧紧抱着桅杆不放。他戴着一顶样式特别的红帽子——不像水手戴的那种,他挥动他那顶帽子,我觉得我简直要疯,为那种动作,让我想起来,那个人原来是我过去一度亲密的朋友。

海穆孑然而立,目注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震耳欲聋的风浪。于是,来了一个巨大的回头浪,他向后往拉着缠在他身上的绳子。那几个人看了一眼,跟在回头浪后面,一头扎到海里,跟着就和浪搏斗起来:他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浪沫的中间,于是又让浪向岸带回。他们就急忙把他拖到岸上。

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把那个放在心上。他好像匆匆地对那几个人作了些指点,让他们把他放得更松一些——我从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上看,也许是那样——于是又像刚才一样,投到海里去了。

这时他朝着破船冲去,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峥嵘的白色浪沫下面看不见了;一会儿被送向岸边,一会儿又被送向船边,一直艰苦而又勇猛地搏斗。这一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但是狂风和怒涛却使这种搏斗成为生死斗争。后来,他终于挨近破船了。他离船近极了,只要他再使劲泅一下,就能抓到船了,——但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像半面小山的绿色大浪,从破船外面,冲着岸卷过来,他仿佛竭尽全力猛一蹿,蹿到了浪里,而那条船也不见了!

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他们把他拖了上来,但他已经没有知觉了。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这一段重点表现了海穆在风大浪高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下海去救遇险的帆船上紧紧抱着桅杆的绝望的旅客的故事。
B.从“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这一细节来看,我对于“有船出事了”这一消息十分关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我为了看出事的船跑到大街上,“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说明这些人比我还关心出事的船,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船。
D.小说作者用“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一句,既交代了海穆确实已经死了,也高度赞扬了为救人而献出生命者的精神境界。
2.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醒来到海边,见到海难的情景,尤其是见到海穆去救人的过程,都是“我”眼中事,这就更具真实感。
B.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通过“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一会升……一会沉……一会埋……”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海穆勇敢献身的精神。
C.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这样一个渔民形象:他外表笨拙羞怯,为人木讷憨厚,没有受过教育;但他有着高尚的灵魂和金子般的心。
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已准备好了救生船,但“没有人肯豁出命去”把绳子拴到破船上和海穆的行为比照,把海穆救人一事更凸显出来。
3.本文写海穆去救人时,在环境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与下面另一版本的译文相比较,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另一版本译文:它那时所呈现的每一形态,都具有膨胀的意味;浪头一个一个地腾起,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压低一个,以无尽的数量滚滚而来,那势派是极端惊人的。

5.填空:《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_____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_____的代表作,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____、善良的女仆______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母亲被冷酷阴险的_____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继父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作者描写了大卫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
2021-10-2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父爱如蔬

魏海东

①那天,我下班回来得很晚,邻居王婶来了,还拎着一个袋子,说:你父亲来过了。我打开一看,是几把小白菜,还有土豆和南瓜,我把它们放到了一边,没有吃。

②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喝得醉醺醺的。那时我贪玩,在班里是个中等生,所以经常挨他的打。母亲会过来劝阻,他又把母亲打了。我那时一看他喝酒就害怕。母亲经常偷偷地流泪,后来就生病了。几年后,我虽然上了大学,但对父亲却没有丝毫感激。前几年母亲去世了,我把责任全归咎在他身上。

③母亲的离世对父亲打击很大,他整天在炕上躺着,也不吃饭,居然还把酒戒了,性情改了不少。有时他还故意讨好我,但由于心灵的创伤和对母亲的思念,我一直都无法原谅他。后来,我和姐姐都相继结婚了,我几乎和父亲断绝了来往。

④不知为什么,今年父亲经常送些菜来。我却故意躲着他,那天我在楼里,看见他背着一袋紫菜,趔趔趄趄来到小区院里,我急忙从后门出去了。他敲了一阵门,又去敲邻居家的门,看着他一步步走远了,我才回来,把菜分给了邻居们。邻居们说,你爸种的菜很甜,很好吃,和超市买的不一样,是自己种的吧!我纳闷儿:暴躁的父亲怎么会有耐心侍弄蔬菜呢?

⑤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我忽然感觉父亲好久没来了。接近正午时,我在家里看电视。忽然听见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父亲,他背着一袋子菜,弓着腰,站在门口,满脸大汗,穿一双布鞋,一只脚还缠着纱布。我心一惊,瞟了一眼,刚要开口,又哽住了。他嘴唇蠕动了两下,也没发出声来。他进屋把袋子放到地上,喘了几口粗气,转身走了。看着那个一跛一跛的背影,我的心有些软了。

⑥第二天,姐姐来了,聊到父亲,他说:你别老怪爸,其实,他是最疼你的。小时候,如果他不管你,你不也和我一样,在农村种地啊。”“没有他那么管的!”“你还不知道吧,父亲当年考上了大学,因为家里穷,没钱供,才在家务农的。”“哦!她接着说:爸知道你怀孕了,他说市场上的菜有化肥,对胎儿不好,他种的菜是绿色的。前些日子,他去城里买菜籽,过马路时,一不留神,被车撞了,脚上缝了好几针。我哽咽了。

⑦找了个休息日,我头一遭回了老家。来到父亲的园子,里面有顶花带刺的秋黄瓜,长长的红辣椒,绿莹莹的大南瓜,还有豆角和韭菜。父亲正弯着腰在地里拔草呢!我喊了一声:爸!他分外惊喜,连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看了看我说:你平时要多吃土豆和南瓜,对我外孙有好处。我点点头。过一会儿,他低着头说:早些年太不应该了,我对不起你和你妈……”“爸,您别说了!我看他,他满手是泥,白发苍苍,皮肤黝黑,脸上被岁月犁得千沟万壑。

⑧我和父亲的一切心结在这一刻都解开了。这些年来,他自己也心痛,我却一直不懂他,用怨恨的麦芒将自己裹紧,拒他于千里之外。而他却无怨无悔,用一袋袋蔬菜继续书写着爱的箴言。亲情就像蔬菜一样,只要精心打理,勤快捉虫子,它自会常绿常新,给人滋养。

1.文章第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第⑤段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他背着一袋子菜,弓着腰,站在门口,满脸大汗,穿一双布鞋,一只脚还缠着纱布。
3.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亲情就像蔬菜一样,只要精心打理,勤快捉虫子,它自会常绿常新,给人滋养。
4.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B.“父爱如蔬”这一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爱”比作“蔬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同时也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C.第⑤段中“我心一惊,瞟了一眼,刚要开口,又哽住了”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非常不愿与父亲交流的态度。
D.在儿时,“我”认为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嗜酒的人。除此以外,父亲还是一个知错能改,不善表达,关心、疼爱女儿的人。
2021-10-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讯湖边春色”写词人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望蔚然而深秀者              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5.简要分析文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021-10-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