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1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

(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

材料二:

中国人讲的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State”,并没有一个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

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正因为”“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

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

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

(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三: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

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
B.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
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固定,人们主要靠土地吃饭,而这种不流动使中国社会呈现出了土气。
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
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
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很难去完全读懂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做事留余地)
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世态炎凉)
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依然能够对细微的事物有着未灭的关怀与悲悯)
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任选两种,分点简要说明。
5.根据材料三,给“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下一个定义。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晞,幼而孝谨,好学不倦,美容仪,有风则。齐神武访朝廷子弟忠孝谨密者,令与诸子游。晞随神武到晋阳,为常山王[注]演友。及文宣昏逸,常山王教谏,帝疑王假辞于晞,欲加大辟。居三年,王又固谏争,大被殴挞,闭口不食。王抱晞曰:“吾气力懒然,恐不复相见。”晞流涕曰:“天道神明,岂令殿下遂毙此舍。”言未卒,王强坐而饭。常山王常谓晞曰:“卿宜为撰谏草,吾当伺便极谏。”晞逐条十余事以呈。切谏王曰:“今乞且将顺,日慎一日。”王獻欷不自胜,曰:“乃至是乎?”及帝崩,济南王嗣立。王还至并州,乃延晞谓旦不早用卿言使群小弄权几至倾覆令君侧虽获暂清终当何以处我晞曰殿下将往时地位犹可以名教出处有顷,奏晞为司马。后进晞密室曰:“比王侯诸贵每见煎迫,言我违天不祥,恐当或有变起,吾正欲以法绳之。”晞曰:“朝廷比者疏远亲戚,宁思骨血之重。芒刺在背,交戟入颈,上下相疑,何由可久。且天道不恒,亏盈迭至。”王曰:“卿何敢发非所宜言,须致卿于法。”晞曰:“窃谓天时人事,同无异谋,是以冒犯雷霆,不惮斧铖。”王曰:“拯难匡辅,方俟圣哲,吾何敢私议,幸勿多言。”乾明元年八月,昭帝践祚。帝将北征,晞曰:“銮驾巡狩,为复可尔,若轻有驱使,恐天下失望。”帝曰:“此懦夫常虑,吾自当临时斟酌。”帝斩人于前,问晞曰:“此人合死不?”晞曰:“罪实合死,但恨其不得死地。臣闻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殿廷非杀戮之所。”帝改容曰:“自今当为王公改之。”百官尝赐射,晞中的,当得绢,为不书箭,有司不与。晞陶陶然曰:“我今可谓武有余文不足矣。”隋开皇元年,卒于洛阳,年七十一。

(节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注]常山王:常山王高演为北齐神武帝之子,后登基即位,为北齐昭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延晞谓曰/不早用/卿言使群小弄权/几至倾覆/今君侧虽获暂清/终当何以处我/晞曰/殿下将往时地位/犹可以名教出处/
B.乃延晞谓曰/不早用/卿言使群小弄权/几至倾覆/今君侧虽获暂清/终当何以处我/晞曰/殿下将往时/地位犹可以名教出处/
C.乃延晞谓曰/不早用卿言/使群小弄权/几至倾覆/今君侧虽获暂清/终当何以处我/晞曰/殿下将往时地位/犹可以名教出处/
D.乃延晞谓曰/不早用卿言/使群小弄权/几至倾覆/今君侧虽获暂清/终当何以处我/晞曰/殿下将往时/地位犹可以名教出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立,嗣,继承;立,君主即位。“嗣立”指继承君位,与“践祚”意思相同。
B.司马,古代官职名称,汉代时设立,一般为军职,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
C.斧钺,斧和钺是古代执行斩刑所用的刑具,原为两种兵器。文中借指重刑。
D.銮驾,天子的车驾,因天子车驾有銮铃而得此称;也借指天子。文中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晞不仅好学,而且仪表不凡,因忠孝谨密被齐神武帝选出与常山王交游,他也一直尽职尽责,最终辅佐常山王登上了皇位。
B.常山王对王晞十分倚重,他直言劝谏文宣帝却被鞭打,因此绝食,王晞痛哭劝说,他才开始吃饭,并且之后让王晞为自己撰写谏书。
C.在昭帝将要北征时,王晞敢于直言规劝,认为昭帝要是轻易北征会让天下人失望,还批评昭帝不应该在殿廷上杀人,昭帝都虚心接受。
D.王晞虽然很受昭帝器重,但为人谦和,风趣幽默,在百官射箭时王晞射中后却没有得到绢布,他不但没有生气,还自嘲文才不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切谏王曰:“今乞且将顺,日慎一日。”
(2)王曰:“拯难匡辅,方俟圣哲,吾何敢私议,幸勿多言。”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玉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③穿窬():穿墙(偷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
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08-22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能攻之                      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自起                      此亦天下之谓乱也
C.亏臣自利                           恶得不禁恶劝爱
D.所用之异也                         无法家拂士
2022-08-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高宗)永淳元年,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丙寅,发京师,留太子监国,使刘仁轨、裴炎、薛元超辅之。时出幸仓猝,扈从之士有饿死于中道者。上虑道路多草窃,使监察御史魏元忠检校车驾前后。元忠受诏,即阅视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命释桎梏,袭冠带,乘驿以从,与之共食宿,托以诘盗,其人笑许诺。比及东都,士马万数,不亡一钱。

(裴)行俭有知人之鉴,初为吏部侍郎,前进士王勮、咸阳尉栾城苏味道皆未知名。行俭一见,谓之曰:“二君后当相次掌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是时勮弟勃与华阴杨炯、范阳卢照邻、义乌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司列少常伯李敬玄尤重之,以为必显达。行俭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幸矣。”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念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行俭尝命左右取犀角、麝香而失之。又敕赐马及鞍,令史辄驰骤,马倒,鞍破。二人皆逃去,行俭使人召还,谓曰:“尔曹皆误耳,何相轻之甚邪!”待之如故。破阿史那都支,得马脑盘,广二尺馀,以示将士,军吏王休烈捧盘升阶,跌而碎之,惶恐,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不复有追惜之色。诏赐都支等资产金器三千馀物,杂畜称是,并分给亲故及偏裨,数日而尽。

阿史那车薄围弓月城,安西都护王方翼与战于热海,流失贯方翼臂,方翼以佩刀截之,左右不知。所将胡兵谋执方翼以应车薄,方翼知之,悉召会议,阳出军资赐之,以次引出斩之。会大风,方翼振金鼓以乱其声,诛七十余人,其徒莫之觉。既而分遣裨将袭车薄、咽面,大破之,擒其酋长三百人,西突厥遂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B.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C.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D.既而勃渡海堕水/炯终于盈川令/照邻恶疾不愈/赴水死/宾王反诛/勮/味道皆典选/如行俭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地名,指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地区,现位于陕西省中部。
B.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通常由宰相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C.侍郎,官名,唐以后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西突厥,古国名,立国于6世纪中期,强盛时疆域囊括整个中亚,7世纪后期为唐朝所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淳元年,因关中地区发生饥荒,米价高涨,唐高宗决定留下太子监理政事,让大臣刘仁轨等辅佐他,自己从长安出发,前往东都洛阳。
B.唐高宗担心途中出现盗贼,下令监察御史魏元忠负责安全工作;魏元忠从赤县狱中找来名盗贼囚犯与他们同行,结果一路平安无事。
C.裴行俭有知人之明,“初唐四杰”在当时都以文章闻名,李敬玄认为其将来定显贵,故重用他们,而裴行俭却持不同意见,后来果如其言。
D.王方翼智勇双全,与阿史那车薄交战热海时,被流箭射穿手臂,砍断箭杆继续作战;军中胡兵阴谋抓捕他以响应敌首,他设计杀死胡兵。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君后当相次掌铨衡,仆有弱息,愿以为托。
(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裴行俭轻视财物、宽宏大量,请举例说明。
2022-08-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
B.《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中的“跬步”的意思是: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指最后一天。
D.《赤壁赋》采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苏子在客人的洞箫声中愀然感伤,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后在客的劝导下,逐渐领悟到投身自然的快乐。
2022-08-2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7 .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客有吹洞箫者
④渺渺兮予怀
⑤崖限当道者
⑥徘徊于斗牛之间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②⑦/③⑤/④D.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2022-08-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②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③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⑤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⑥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⑦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⑧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⑨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⑩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他曾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D.子路尽忠职守,至死不渝。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殒命。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结合选文第⑨段的内容,概括分析子路的性格特点。
5.结合选文第③段的内容以及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勇”有怎样的看法。
(1)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
2022-08-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褒奖的称号。
B.少牢,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D.《书》,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022-08-22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10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芣苢》一诗以其明快的节奏,表现妇女劳动欢快的场面与热烈的情绪,受到读者的喜爱。
C.《声声慢》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2022-08-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