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8 道试题
1 . 根据章句①②概括“忠信”的本质,根据章句③④概括“义”“勇”的关系。

①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

②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

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④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022-05-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朝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1.(1)第一则材料中,“廋”的意思是_____
(2)从第一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交友要想做到不失误,首先需要学会_______。在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强调群居时谈论内容要符合_______的原则。
2.第三则材料中的“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先生译为“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李泽厚先生译为“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你认同哪一种?试分析。
2022-05-2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语》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篇12.1)

②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篇13.19)

③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篇14.4)

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篇15.10)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
2022-05-2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论语》中的语录,回答问题。
(一)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1)根据语录内容,下列对加点“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B.文章典籍C.礼乐制度D.礼节仪式
(2)一些大学、书院立有“斯文在兹”的石刻,请解说“斯文在兹”的寓意。
(3)“斯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语义与之相关的词语,如“斯文扫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脉”“斯斯文文”。请从中任选一个词语,解释其意思。
(二)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③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4)从以上语录中任选三则,根据其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领悟。
2022-05-24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5 . 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概括孟子的中心论点。
2.根据材料谈谈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何不同。
2022-05-2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1.材料一中“上智”的意思是________;材料二中有一个成语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孔子的“愚智”观。
2022-05-2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材料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1)有很多成语源于《论语》,请写出一个出自以上材料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2)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观点,并简要说明。
2022-05-22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材料三:

子张问崇德,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论语·颜渊》)


【注】①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包咸注:“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
1.材料一中的“文”意指______,材料二中的“被发左衽”意味着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关于“信”的论述,并作简要评价。
2022-05-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第11题。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先进》)


(1)颜回从师学习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2)关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有人认为孔子表达了对颜回的遗憾,有人说“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也有人说是“遗憾而又深喜之”。对于此句中孔子的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看法。
10 .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材料三: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材料四:季康子②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①莒(jǔ)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②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
(1)翻译划线句。
道之以政:________
(2)以上几则论语阐释哪些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试概括至少三个方面。
2022-05-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六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